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称霸五代十国 >

第317部分

称霸五代十国-第317部分

小说: 称霸五代十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郭图道:“骑兵作战是鲜卑人最擅长地作战方式。而且我军骑兵仅有六千骑,不到最后地紧要关头,绝不能轻易投入战场!如若不然。我军骑兵不但无法杀伤鲜卑人。只怕还会反过来被鲜卑人吃掉。”

    刘明失声道:“那~~那怎么办?”

    “公主殿下不必担心。”郭图凝声道,“鲜卑人地表现虽然有些出乎预料,我军却也并非毫无准备。至少到目前为止。战局还在我军地掌控之中!只不过~~此战我军的伤亡不小,等主公从凉州回来,只怕是很难向他交待呀。”

    “驸马?”刘明闻言美目一亮,脆声问道,“他什么时候?”

    “呃,这个~~”郭图听了直挠头,“下官也是不知。”

    ……

    南通那个军南唐左翼,密林之中。

    “将军~~”一名亲兵疾步奔进了密林,来到方悦面前仆地跪倒,疾声道,“将军。鲜卑人的第二波进攻已经被击退,两万余鲜卑骑兵只逃回去四、五千骑,其余的鲜卑骑兵大多中箭受伤,正躺在战场上等死呢。”

    方悦沉声道:“我军伤亡如何?”

    亲兵表情一黯,低声道:“我军的伤亡也极为惨重,弓箭手和长枪兵几乎伤亡殆尽(是伤亡殆尽,有许多只是受伤丧失战斗力,并非全部死光),能战之士已经十不存一,重装步兵也伤亡过半,而且弟兄们的体力已经严重透支,很难再抵御鲜卑骑兵的冲锋了。”

    “唔~~”方悦轻轻唔了一声,眸子里掠过一丝忧色,向步兵道,“速回中军上禀郭图先生,就说本将军这里已经万事俱备,只等他一声令下便可与鲜卑人决一死战!”

    “遵命。”

    亲兵轰然回应,领命而去。

    ……

    鲜卑中军。

    目光锐利的屈突霍然回首,向步度根道:“大王,汉军正在后撤!”

    “哦,汉军开始后撤了?”步度根冷冷一笑,沉声道,“不过,这时候才想到撤退已经晚了!传令,黄金部落的勇士们全军出击,将汉军一举冲垮~~”

    “得令!”

    屈突厉吼一声,策马来到中军阵前、将手中的狼牙棒往前用力一引,养精蓄锐多时地鲜卑骑兵就如决了堤的洪水向着前方席卷而去。

    ……

    前方,汉军阵前,血战余生的汉军将士正在仓惶后撤。

    等这些重负重伤的士兵们越过两百步的距离、堪堪逃回旌旗阵时,鲜卑骑兵也已经潮水般冲到,就在这时候,异变陡生!原本密集如云,将汉军后阵牢牢遮蔽起来的旌旗突然间纷纷倒伏下来。

    原本隐藏在旌旗阵后面的一辆辆简陋峥嵘。

    坝上草原之战,常营以铁甲连环战车大破刘虞军,取得了难以置信地胜利!不过铁甲连环战车只在坝上草原这样的平原地形上才能发挥出强大的威力,并不适合在坑坑洼洼的河套平原作战。

    郭图只是将马跃的战车稍加修改,就由犀利的进攻武器变成了坚固的防御壁垒。

    这些“战车”说是战车,其实就是一具具牢牢绑在一起的木头架子,这些木头架子由长铁钉将横、竖、直各四根木桩钉在一起,中间再以四根木桩支撑架固,形成一个牢固的整体!在每个木架的顶部钉有十根手臂粗细地圆木,圆木皆以坚固的胡杨木削制而成,长度超过六丈,顶端削尖。

    仓惶后撤的汉军步兵很容从木头架子中间的空隙穿行而过,不过潮水般冲过来的鲜卑骑兵就做不到这点了!当那遮天蔽日的旌旗突然倒伏下来时,冲在最前面的鲜卑骑兵距离狰狞的“连环战车”已经只有数十步的距离,根本就收不住了。

    只有极少数骑术高超的鲜卑将领纵马高高跃起,勉强躲过了那一排排的木削长枪,不过绝大多数的鲜卑骑兵却根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于是带着强大的惯性狠狠撞上了狰狞的“连环战车”,坚硬锋利的胡杨木枪顷刻间便戳穿了数百骑鲜卑骑兵的身体。

    两军阵前顿时一片人仰马翻,鲜卑骑兵汹涌而前的冲势顷刻间为之一顿,严谨的冲阵已经乱成一团。如果汉军的“后手”仅止于此,那么最多也就是造成有限的杀伤,并且短暂地挡住鲜卑骑兵的进攻,并不能彻底改变战败的命运。

    不过,郭图的后手显然还不止于此,此君追随马跃日久、骨子里早已经融入了马屠夫狡诈的习性!马屠夫虽然喜欢兵行险着、却深谙环环相扣之道,一旦逮住机会,手段便会层出不穷,不将敌人彻底打死就绝不会善罢干休。

    ……

    了望台上。

    郭图霍然回眸,向身后肃立的亲兵点了点头,亲兵会意急忙将一杆蓝旗挂到了了望台的顶端,不及片刻功夫,不远处的一颗大树上也挂起了一面蓝旗,如此层层传递,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左翼数里之外的密林中。

    “将军~~”亲兵气喘吁吁地跑到了方悦面前,疾声道,“郭图先生有令,骑兵出击!”

    方悦轻轻颔首,以枪柱地纵身一跃便跃上了马背,再将点钢枪往长空一撩,养精蓄锐多时的六千骑乌桓骑兵纷纷翻身上马,绵绵不息的金铁磨擦声中,六千柄锋利的马刀已经纷纷出鞘,浓密的森林里顿时弥漫起一股冰冷的杀机。

    ……

    山越中军。

    屈突已经率领黄金部发起最后、也是最为猛烈的进攻,此时此刻,步度根身边已经只剩下了两千骑亲兵!鲜卑右翼的拓跋洁粉仍旧昏迷不醒,整个拓跋部一片愁云惨雾、已经陷入极度的混乱。

    鲜卑军的左翼却显得相对安静,轲比能的两万多“伤兵”并未表现出太多的痛苦,他们只是静静地跨骑在马背上,神色间透着莫名的冷峻,尤其是他们的首领轲比能,看到步度根身边已经只剩下两千骑亲兵,轲比能的眸子里不由掠过了一丝冰冷的杀机。

第一百三十七章 曲终人散() 
第一百三十七章曲终人散

    南唐,金陵。

    医官程昱轻轻放下常营的手臂,然后神情凝重地走出了大帐。

    李煜跟着走出大帐,问道:“程医官,梦图先生的情况怎么样?”

    程昱捋了捋颔下长髯,叹道:“皇上,常大人上了年纪,又是连番征战,操劳过度,因而昏厥,从目前看,情形非常之不妙啊。”

    李煜顿时微微色变,沉声道:“医馆的意思是说,军师已经没救了?”

    “唉,”程昱无奈的叹了口气道,“回天乏术”

    ··························

    夜深人静,暗淡无云。

    李煜刚躺下,帐外忽然传来了杨延定焦急的声音:“皇上,军师快不行了!”

    “什么?!”李煜闻言大吃一惊,当下从榻上弹身而起,躺在李煜身边的小周后也赶紧跟着起身,匆忙替李煜穿衣,当小周后拿来熊皮大氅要替李煜披上时,李煜却早已经匆匆蹬上长筒马靴,又一把掀开帐帘,大步走了出去。

    帐外的杨延定当即迎上前来,向李煜作揖见礼。

    李煜摆了摆手,边走边道:“延定,怎么回事?”

    “末将也不知道。”杨延定苦着脸道,“只是那边刚刚边传来消息,说是军师快不行了,还让皇上您赶紧过去。”

    李煜心头一沉,当即加快了脚步。

    李煜的大帐离常郢的大帐相距不过几十步远,不到片刻功夫,李煜就来到了常郢的帐外,只见帐外已经聚集了十几个人,却都是军中的医官。

    看到李煜,正在绞尽脑汁研讨病情的一众医官便纷纷躬身见礼。

    李煜摆了摆手,问道:“军师白天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不行了?”

    十几个伤医纷纷苦笑,这个说军师年纪大了,刚刚习惯了北方干冷的天气,突然间又回到了阴冷潮湿的南方,水土不服所以病倒了,可另外一个马上说,军师只是连番征战,偶染风寒,却引发了宿疾,所以病情才会急剧恶化。

    最后,十几个医官居然吵了起来。

    “够了,都给朕闭嘴!”李煜忍无可忍,大吼了一声,十几个医官顿时噤若寒蝉,李煜却再没有心思理会这些个伤医了,当下掀帘走进了常郢的帐篷。

    常郢半躺在软榻上,李煜送他的白虎皮大氅就盖在他的身上。

    帐篷里已经点起了好几盏油灯,光线很亮,可常郢的气色却非常之灰败,尤其是常郢的嘴唇,更是隐隐发青,李煜的心顿时无限下沉,这可是弃世之兆!

    “皇上,你来了。”见到李煜,常郢微微一笑,神情很是安祥。

    不知道为什么,李煜便感到鼻际猛然一酸,霎那间眼眶里便已经蓄满了泪水!

    “军师,你这是怎么了?”李煜强抑住泪水,惨然道,“白天的时候不还好好的,怎么这才几个时辰不见,你就变成这样了?”

    “皇上,生老病死乃是天道循环,非人力可逆。”常郢淡淡地摆了摆手,又道,“常言道,人生七十古来稀,老朽活了七十有三,也算是高寿了。”说此一顿,常郢又说道,“只是上将军即将逐鹿中原,有几件事老朽委实是放心不下……”

    “军师你说,我听着呢。”李煜知道常郢这是要交待后事了。

    常郢道:“在吴越平定,南汉投降后,眼下这南方就唯独只剩下了马楚一国了,过江之事千万不要操之过急,在逐鹿中原之前,皇上你应该选派部份中原藉的宋国投降的老卒先回去,借他们的口向中原百姓宣扬皇上于南唐将亡之际临危受命,于金陵力挽狂澜,于翠微山力挫宋国,再万里转战,破解宋国大势的艰苦征程。”

    李煜默默点头,此举应该就是后世所说的政治造势了。

    常郢喘了口气,接着说道:“等那些老卒在中原为我南唐造足了势,皇上再过江不迟,过了江之后,皇上当晓喻全军,务必将最严谨的阵形、最锐利的兵锋展示给中原父老,要用实际行动告诉冇中原父老,大唐复兴,天下太平的希望……全系于皇上身上!”

    李煜再次点头,这便是示之以力,同样是政治造势的一种手法。

    说完这一席话,常郢的脸色忽然红润了许多,中气也足了许多,再不像刚才,满脸的灰败之色,李煜却是越发的心情沉重,因为他知道,这大略便是传说中的回光返照,常郢的生命已经正式进入读秒阶段了。

    常郢又道:“到了中原之后,皇上且记老朽三句话,不做,少说,多看!”

    “军师放心,我记住了。”李煜强抑泪水,重重点头道,“不做,少说,多看!”

    常郢轻轻颔首,又道:“皇上,在你没有看清形势之前,千万不要轻举妄动,也不要随便表态,需知言多必失!总之,到了中原,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多看,再详细分析,哪个派系值得拉拢,哪个派系必须孤立,哪个派系必须予以雷霆打击!”

    “还有,一旦已经看准局势,该出手时就不要有任何犹豫……”说到这里,常郢忽然微微一笑,又道,“这个倒是老朽多虑了,皇上你英武刚毅、杀伐决断,似乎从来就没有犹豫不决、畏首畏尾的时候,呵呵。”

    “军师……”望着常郢恬淡的笑容,李煜心里却犹如刀割。

    李煜跟常郢相处虽然只有一年时间,可在不知不觉间,两人已经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甚至在自觉不自觉间,李煜已把常郢当成了自己的长辈,现在,唯一能与他平心论交的长辈就要故去了,他能不伤心?能不凄惶?

    常郢顿了顿,又略略有些腼腆地道:“皇上,老朽还有一桩后事拜托。”

    李煜再抑止不住眼眶里的泪水,当下转过头去飞快地拭去了泪水,又道:“军师你说,我都听着呢。”

    常郢指了指榻畔矮几上的几十卷竹简,郑重地道:“老朽追随皇上征战近年,期间颇多感触,已经一一记录在册,总共凑得常山兵书四十二卷,还望皇上择一可造之才,将之流传下去,千万不要让老朽毕生所学失传于世。”

    “军师放心!”李煜哽咽着道,“你的四十二卷绝不会失传,等将来,常山四十二卷必会成为我南唐帝国太学、官学的必修课!”

    “必修课?”常郢顿时两眼一亮,这虽然是后世的新词,可常郢却分明是懂了,当下冲李煜轻轻点了点头,然后缓缓地闭上了眼睛,这一闭上,就再没能睁开。

    公元975年,南唐镇国大将军,安定侯,唐帝李煜帐下的首席谋士常郢卒,享年七十三岁,。

    当天晚上,李煜便让高初带兵从附近的历阳县搜罗了大量的白绫、白罗以及白布,将整个南唐军大营都布置成了一个巨大的灵堂,同时所有校尉以上将领俱皆缟素,在项庄的率领之下,分成左右两班,前来尉缭灵框前吊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