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宋英烈 >

第393部分

新宋英烈-第393部分

小说: 新宋英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柴荣需要承担重要责任,赵匡胤所提新战法没有奏效不过是次要因素。

    因此,柴荣对赵匡胤的请罪不置可否,而是转换话题,问道:“是功是过,伐汉之战结束后自有定论,不必急于这一时。赵爱卿且先与朕说一说,何为‘不知敌’。毕竟,在我大军伐汉之前以及伐汉过程之中,我军皆派出了大批的探马、细作,在大军前方打探敌军将领与兵力布置情况、了解大军行军路线上的道路地形、搜集大军所过各州县风土人情。对伪汉的情况虽说不上无所不知,但至少在军情与民情这两方面可以称得上知己知彼了。”

    赵匡胤听柴荣如此说,便明白对方并无心就这几ri攻城不利治自己的罪,因此连忙答道:“陛下,臣所说‘不知敌’并非指我军战前及战时对敌情打探不利,而是指我军探马与细作此前所打探的消息皆只限于伪汉守军的将领及其所辖兵力、城中存粮的多寡、城中百姓及青壮的数量等方面,且臣等在军议时所关注的亦只是如何应对敌军的守城之法、如何尽可能的发扬己方的优势、如何尽快攻下太原城,却全都忽略了守城敌军所用守城之法与以往是否有所不同,而这种变化是出自伪汉将领自己的谋划,还是有人暗中对其给予了帮助。”

第三十五章 战太原(八)() 
赵匡胤此言一出,帐中群臣登时议论纷纷。(百度搜索:随梦;看小说最快更新)尽管赵匡胤并没有明说,但其最后那句话里包含的意思大家却都听得出来——有熟悉火器的人暗中帮助伪汉守军守太原城。这样的判断可是太过耸人听闻了。虽说不能完全排除有个别利yu熏心、贪图钱财的兵将暗中向伪汉朝廷泄露一些伐汉大军的内部机密,但一来火器的xing能与弱点等等情况绝非一般兵士乃至将领可以了解到的,而能够掌握这些机密信息的高级将领与文臣又岂是些许钱银就能收买得了的。况且,如今大势已定,没有那个朝中高官会认为投靠伪汉朝廷会对自己有好处,绝不可能为了所谓的高官厚禄去向伪汉朝廷输诚。赵匡胤说有人暗中帮助伪汉朝廷,在场的文臣武将们都是很难相信。二来,若论朝廷中对火器最为了解的,自然是非“神机军”都指挥使及其手一众将校莫属。而现任的“神机军”都指挥使正是赵匡胤的结义兄弟刘光义,以赵匡胤的为人与xing格,除非有确凿的证据,不然不可能把这事拿到御前来说——难不成赵副点检今ri打算来一个“大义灭亲”?

    就在御帐之内的文臣武将们在那里窃窃私语,其中还有不少人时不时的偷眼观看暗中通敌的“嫌疑人”刘光义时,“神机军”都指挥使刘光义却再也沉不住气了。虽说“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但眼下“神机军”人马过万,谁也不敢保证其中没有一两个要钱不要命,为伪汉朝廷提供消息来换取银钱的。如今太原城久攻不下,周军损失惨重,若是“神机军”中之人通敌的罪名做实了,哪怕不是他刘光义所为,只怕自己也少不得要落一个丢官去职的下场。再加上,义兄赵匡胤此前一点消息也没向他透露,这会儿突然提出“通敌”之事,实在是让刘光义有些心里没底,生怕这个向来以国事为重的义兄真给他来一个“大义灭亲”。

    当然,心里没底归没底,嘴上却不能示弱。因此,不等柴荣以及帐中其他大臣有何表示,刘光义已然出班跪倒当地,指天划地的发誓道:“陛下明鉴,‘神机军’上下皆是我大周忠勇之士,对陛下、对朝廷俱都忠心耿耿。臣敢以项上人头担保,‘神机军’中绝不会有与伪汉朝廷暗通款曲、通敌叛国之辈。”

    初听赵匡胤言称有人暗中通敌,柴荣的第一个反应也是将最大嫌疑放在了“神机军”身上——毕竟“神机军”的兵将是最有条件做这些事的人。可略微冷静一下,便觉得以现在周汉之间力量对比之悬殊,自己手下兵将、特别是其中最为jing锐的“神机军”中是不太可能有人通敌叛国的。再加上刘光义出言申辩,柴荣一时间也有些犹豫不定,不知道是不是该命有司调查此事。

    就在这时,赵匡胤却又突然说道:“陛下,臣也相信刘都指挥使及‘神机军’上下万余将士对陛下、对大周向来忠心耿耿,绝不会做这种通敌叛国、不忠不义之事。”

    听赵匡胤说出这等与此前所言看似自相矛盾的话,御帐之中更是一片哗然,包括柴荣在内,在场的后周君臣一时间搞不清楚这位赵副点检葫芦里到底是卖的什么药。

    不过,不等柴荣或者其他大臣出言质疑,赵匡胤又接着说道:“陛下,臣的意思是,这天下间了解火器的功能与弱点、了解如何对付火器的人并非只有我大周‘神机军’一家。而且,太原城城头上新建不久的那几座似石非石、能够抵御火器攻击的房子也绝非我“神机军”将士所能建造得出来的。是以,臣所说有人暗中帮助伪汉朝廷,并不表示这jiān细就一定出在我‘神机军’中。”

    赵匡胤这一番话说得在场后周君臣俱都一愣,但包括柴荣在内、一部分思维敏捷的人马上就反应过来赵匡胤所指的可能暗中帮助伪汉朝廷的人是谁。想通了这一点,后周君臣先是松了一口气,继而心中大怒,但很快恼怒便被心惊与不安所取代。因为这个新的通敌嫌疑人——北平军——的武力实在是太过强悍了,其凭一己之力,以不过四万余人的军队将近三十万辽军杀得大败亏输的幽云之战不过才结束一年,当时的情景直到现在后周君臣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要知道,以北平军在那一战中所表现出来的惊人战力,不要说是暗中帮助伪汉对抗大周朝廷,就算其直接派兵支援北汉,后周朝廷除了含恨退兵之外,也是别无他法。

    而且,若真是北平军暗中支援北汉朝廷,后周朝廷不但不能以此来向北平军诸人兴师问罪,反而要尽量对其行为予以掩盖。否则,北平军很可能会因为自己暗通北汉的罪行被发现而恼羞成怒,继而铤而走险,真正撕破脸皮与后周朝廷对着干。到那时,北平军挥军南下,从瓶形砦入北汉境,沿着代州、忻州直杀到太原来,后周围城的这将近十万大军很可能就要重蹈契丹人萧思温和他手下七万大军的覆辙,成为北平军强悍武力的牺牲品。可后周朝廷若是装糊涂,对北平军暗助北汉朝廷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那么在深谙火器之道的北平军诸将面前,后周军此前引以为傲、倚为攻城略地最得力臂助的火器便很可能失去其应有的威力与作用,使得后周军不得不以传统方式与北汉朝廷的坚城深壕对抗,从而明显加大攻克太原的难度。如此一来,只怕此次伐汉会不会重蹈显德元年那次伐汉之战无功而返的覆辙就很难说了。于是,在进退维谷之间,帐中的后周君臣尽皆默然,整个御帐之内一片寂静。

    沉默半晌,一直没有发表意见的张永德决定打破这个沉默。尽管对张永德来说,眼下赵匡胤所献攻城之新法遭遇挫折,数ri进攻未能取得任何进展,反而令周军损兵折将,正是借机攻讦赵匡胤、打压其气势的好时机。但既然事情很可能会牵涉到实力强大而又与朝廷貌合神离的北平军,那么为了保护柴荣以及包括他自己在内一众大周文臣武将的身家xing命、为了保护太原城下近十万大周将士的身家xing命,他也就顾不得再与赵匡胤去争短长。再加上,其一直主张的平定天下策略是先南后北、先易后难,像北汉、幽云十六州这样的地方应该留到最后再解决——其实无论是去年北伐幽云,还是今年征伐北汉,张永德从心底里都是不赞同的。只不过面对自己姐夫这样的强势皇帝,他这个为人臣子的也只好像其他大臣那样,在保留自己意见的情况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君王实现其战略目标。

    因此,张永德决定借此机会,劝说自己的姐夫罢兵撤围、班师回朝。如此一来,既可以避免陷入久战不决、久拖不下的局面,又可以避开与北平军可能的正面冲突与对抗,称得上是一举两得。于是,在犹豫半晌、思虑再三后,张永德还是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赵大人所言极是。如今虽尚未掌握北平军暗中援助伪汉朝廷的证据,但就从数ri来我军攻城所见所闻来看,北平军绝脱不了暗通敌国的嫌疑。尽管眼下对北平军只是怀疑,但考虑到其与朝廷貌合神离、面合心不合久矣,朝廷不能不多加提防。常言道,‘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既然怀疑北平军对朝廷征伐伪汉暗中阻挠,那么为了防备其做出更加大逆不道之事,我军当停止攻击太原、即刻班师回朝,以保万全。”

    虽说心中对北平军可能与伪汉朝廷相勾结也有些不安,但作为一个有着雄心壮志的强势皇帝,有过上一年在幽州城下忍气吞声经历的柴荣,这一次说什么也不愿意再向北平军低头——特别是在对北平军“通敌”只是怀疑而无任何真凭实据的情况下更是如此。因此,张永德那边话音才落,柴荣便把手一摆,不悦道:“张爱卿此言差矣。一来,如今对北平军暗通敌国只是怀疑,而无任何真凭实据。若是朝廷因此便罢兵撤军,那么此事一旦传扬出去,必定会令朝廷和朕蒙羞,成为天下人耻笑的对象。到时候,朝廷的威仪何在、朕的颜面何存。

    二来,即便此事真是北平军所为,但从其只敢暗中相助、不敢公开支援来看,其实力虽然强悍,却依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当反叛朝廷的逆臣贼子。可若是朝廷因为发现其暗中通敌便急忙撤兵,那么势必会使原本就与朝廷貌合神离的北平军气焰更加嚣张,其对朝廷、对朕的最后一丝恭敬之心很可能就此荡然无存,从而得寸进尺,去干一些更加狂妄、更加目无朝廷的事情。长此以往,谁又能保证有朝一ri他们不会铤而走险,真个去做那大逆不道、谋朝篡位之举。

    是以,太原之围不但不可撤,反而要尽一切力量攻下太原城。如此,方可彰显朝廷威严,方可震慑宵小。”

    柴荣此言一出,已然涉及皇位、江山,无论是张永德还是其他与张永德有同样想法的大臣都不敢再多说一句话,罢兵撤围、班师回朝之议自然就此做罢。

    见满朝文武再无人反对将伐汉之战继续下去,柴荣心情稍霁。他略一思忖,便语气坚定的说道:“既然赵爱卿所献攻城之法不能奏效,太原城须臾之间难以攻下。我军当变强攻为长围,将伪汉君臣困死于太原城内。着令围城各部于城外筑长连城,并派兵士严加戒备,以防城中守军突围。此外,长连城筑好后,‘神机军’亦当于其上架炮,越过太原城头,向城墙左近可以藏匿兵将之处进行轰击,以杀伤其军兵、瓦解其士气。同时,围城各部亦需抽调足够人手,筑长堤壅汾水,并决晋水注之,而后自北面引汾水灌城。朕到要看看,水淹火攻之下,他刘钧可以撑上多久。”

第三十六章 战太原(九)() 
引河水灌城是这个时代军队攻克坚城的一种比较常见的战术,只要条件允许,许多将领都会选择,因此对于柴荣的这道旨意帐中的文臣武将没有什么异议。(随梦全文字小说更新最快)可柴荣后面要求“神机军”于长连城上架炮,对太原城城墙之内进行轰击的旨意就不一样了。虽说柴荣强调是轰击城墙左近有可能被守军用来躲避周军炮火的地方,但众臣不管是不是对“神机军”有所了解,却都很清楚无论火炮也好、弩炮也罢,其jing确度都是非常有限的,更不要说准度更差的抛石机了。此前在以城头为目标进行轰击时,就已经有不少炮弹、火药包越过城头落到了城内,以至炸塌了不少民房、炸死炸伤了不少城中百姓。如今柴荣又将目标向内移动,要求“神机军”越过城头,对根本不知道在何处的守军藏匿之处进行轰击,可想而知因此被炸塌的民房、被炸死炸伤的百姓会有多少。尽管现在太原城久攻不下,但凭借太原城负隅顽抗的是伪汉朝廷、是刘钧这个伪命皇帝,而非城中的无辜百姓,他们在遭受水淹之苦的同时,实不该再受炮火的劫难——毕竟在城破之后,这些百姓同样是大周子民。因此,柴荣这道旨意一下,便有不少大臣想要挺身进谏,意图说服柴荣收回成命。

    只可惜,在意识到城中可能有来自北平军节度府、对火器十分熟悉的人在为伪汉朝廷出谋划策,抵抗大周的征伐后,柴荣显然对这座可能令他重温幽州城下那屈辱经历的太原城已然深恶痛绝,城中无论军民都被他视为仇寇,在下这道旨意之前已经下定决心绝不更改。因此,这边旨意宣布完,那边他已经起身离座,快步转入后帐去了,根本不给帐中群臣任何出言谏阻的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