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新宋英烈 >

第396部分

新宋英烈-第396部分

小说: 新宋英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峭断律嚼吹氖橹校布性幼挪簧俦坏闳嫉摹⒔杏椭母刹萸颉

    山谷东侧也有敌军的伏兵,这个事实令石守信几乎丧失了杀出包围的信心。现在除非出现奇迹,否则在两面受敌、前有阻截,且己方对居高临下的敌方几乎毫无还手能力的情况下,想要突出重围几乎就是不可能的事情。不过,不管对突出重围有没有信心,石守信都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因为他很清楚自己身边是一个随时都可能会爆炸的“大火药桶”。他虽不惧死亡、不怕马革裹尸而还,但却不希望自己落得一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只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仈jiu。许多时候,并不是自己想如何就能如何的。就在石守信想着尽快离开身边的这个“大火药桶”,像个男子汉一样战死沙场的时候,一支箭头之上带着明亮火焰的火箭自东侧的山梁之上疾shè而来,不偏不倚的shè中了他身边一辆遮盖着黑sè苫布、边角处描画着红sè太阳的大车之上。

    轰然的巨响与耀眼的白光,这是石守信及其身边数百名兵士和役夫粉身碎骨之前听到的最后声音、看到的最后景象。近二十辆各装载有一千斤黑火药的大车连环爆炸,其威力绝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能够想像得到的。剧烈的爆炸不但将火药车周围包括石守信在内的数百名后周军士兵和役夫炸得粉身碎骨、尸骨无存,还使得前后上百米范围内的后周军士兵和役夫非死即伤。甚至就连山上埋伏的敌军都被爆炸产生的巨大的声响震得心惊肉跳,部分位置比较靠前的士兵还被气浪冲击得身形不稳、东倒西歪。

    在爆炸发生后的那么一瞬间,整个山谷中的时间似乎都停滞了。无论是设伏者还是中伏者,都呆愣在那里,没有人再做出任何的动作、发出任何的声音。片刻的寂静之后,不知道是谁发出了一声不似人声的惊叫,已然被巨大的爆炸吓破了胆的后周军士兵和役夫不顾那些被炸伤后倒地不起、哀号求救的袍泽和同伴,一个个有如发了疯一般向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向四散奔逃。

    后周军兵士和役夫的举动惊醒了两侧山梁上的敌军,只是片刻的停顿之后,箭雨和石雨再次降临到这些已然放弃任何掩蔽动作、只知道向着自己认准的方向狂奔的疯狂人群身上,将他们成片成片的shè倒、砸烂。期间,其余近十组火药运输车也被火箭或者火球接二连三的点燃,巨大的爆炸声此起彼伏,后周军兵士和役夫的惨叫与哀号声则不绝于耳。这一刻,团柏谷中这段近十里长的山谷俨然已经变身为令人毛骨悚然的修罗地狱。

    就在最后一组火药运输车被引爆之后,密集的箭雨和石雨渐渐停歇,两侧山梁之上的伏兵一拥而出,在仍坚守山梁的部分弓弩手掩护下,顺着一条条绳索垂崖而下,挥舞着大刀长矛,冲向那些已然失去斗志、有如无头苍蝇一般四处乱窜的后周军兵士和役夫。

    几近一边倒的杀戮持续了约一个时辰,当山谷之中硝烟散尽,再也看不到一个站着的后周军兵士或者役夫之后,一名身着副都指挥使服sè的中年汉子一边吩咐手下的几名指挥使加紧打扫战场、确保不留下一个活口,一边一瘸一拐的走向山崖下一片刚刚被火烧过、只剩焦黑一片的蒿草地,向一名正坐在马扎上喝水的年轻男子禀告道:“禀三十五爷,经过仔细查验,现在可以断定,此次周军运粮队的押粮官、其后军都指挥使石守信在第一波火药车爆炸时便已被炸身亡、尸骨无存。”

第三十九章 战太原(十二)() 
坐在马扎上的年轻人正是率领骑兵部队先行南下的穆特尔,团柏谷伏击后周军运粮队正是他此次南下助战北汉的第一击。(百度搜索:随梦;看小说最快更新)而向穆特尔汇报情况的则是他的老部下,同时也是“游骑兵”营副营长兼特种教导大队副队长常生俊。

    听了常生俊的报告,穆特尔放下手中的水壶,点了点头。尽管穆特尔并不是很熟悉历史,但他以前也曾听张维信介绍过石守信这个人,知道此人是五代十国末期到北宋初年这一历史时期有名的将领,是赵匡胤“义社十兄弟”之一,在前世的历史上也算是个青史留名的人物了。这样一员勇将,如今却是留得一个尸骨无存、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多少也令穆特尔有些唏嘘、感慨。

    不过穆特尔毕竟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而且以现在北平军和后周朝廷的关系来说,这个石守信也算是自己这一方潜在的对手,所以在小小的感慨了一下之后,穆特尔便很快回复了常态,问道:“除了那些受了重伤肯定不治的,咱们总共抓了多少俘虏?”

    “回三十五爷,不算受重伤的,总共抓了一千五百三十余人,如今正由‘保安军’十一团和duli团的弟兄们看押着。卑职已经吩咐这两个团的主官,待打扫完战场后,便将这一千多人连那些受了重伤的一起解决掉,绝不会留下一个活口泄露咱们的行踪。”常生俊恭敬而平静的答道,就好像他和穆特尔讨论的是准备杀一千多支羊而不是活生生的人——作为一名前北汉军队的老兵,常生俊对后周军队是没有任何好感的,因为那些人数年前还是他不共戴天的仇敌,而且他那条腿也正是在当初后周军第一次伐汉时受伤残废的。

    听了常生俊的回答,穆特尔并没有马上下令将后周俘虏斩尽杀绝,而是深思片刻,问道:“这些俘虏可曾发现咱们的真实身份?”

    “这却不曾。”常生俊答道,“‘保安军’duli团和十一团这两个团的弟兄都来自塞外,无论是语言还是行为举止,都与塞外的契丹人一般无二。以卑职的观察,虽然咱们的弟兄穿的都是汉军的服sè,但那些俘虏受到duli团和十一团弟兄们的言谈和做派影响,已然认定偷袭他们的是乔装打扮成汉军前来援助汉国朝廷的契丹人,根本没想到咱们这一万多人里面根本没有一个是真正的契丹人。”

    “这样最好。”穆特尔满意的说道,“如此一来,咱们倒也不必将这些俘虏全部杀掉。”

    “三十五爷的意思是?”常生俊有些不解的问道。

    穆特尔解释道:“咱们这次南下的目的是sāo扰周军后方、截断他的粮道,令其包围太原的大军军心不稳,并最终解除对太原的围攻、撤军。如果咱们这边把俘虏都杀了,那周军至少要过四五ri才会因为粮车没有按时到达而派人寻找,再用两三ri的时间才能发现这支运粮队全军覆灭的情况,这一来一回至少七八ri的时间。而且,为了稳定军心,周国朝廷还很可能在发现真相后尽力封锁消息,并催促后方加紧运粮来弥补军粮不足的现象。到时候,虽然咱们可以继续袭击他的运粮队,但对实现咱们扰乱其军心、打击其士气的初衷并不是最有利的选择。因此,爷我觉得,与其把这些俘虏都杀了,不如留下一部分老弱病残,把他们放回去给太原城外的周军报信。一个两个探马斥候打探到的消息很容易封锁,这几百人仓仓皇皇的逃回去,想要封锁住消息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只是这样一来会不会令周军后面的运粮队有了防备,不利于咱们下一步继续袭击其粮道的行动?”常生俊略有些担心的试探着问道。

    穆特尔闻言摇摇头,说道:“从这里到太原城外周军大营至少三天时间,而周军主帅派人到这里来核实情况,往返又要两三天时间,等到后面的运粮队得到要他们加强戒备、加派护送兵士的命令,前前后后就已经过去七八天时间了。有这七八天时间,咱们只怕都已经在沁州到团柏谷之间走了几个来回、又袭击了他至少两批运粮队了。太原城外十万周军每天的粮草消耗何其之大,三批运粮队都无法到达,他大营中就是再有应急存粮,也必定见了底。到那时,用不着咱们的步兵出马,他们就得撤退,如此也就省去了我北平军与周国朝廷正面冲突的麻烦。”

    常生俊听了连连点头,深以为然。

    穆特尔则略一思忖,吩咐道:“汝速去告知‘保安军’十一团和duli团的团长,第一,切记不要暴露咱们的真实身份,一定要让那些俘虏始终确信咱们是契丹人派来的援军。第二,从这一千多俘虏中拣选出四五百名年老体弱的役夫出来,单独看押。待爷率大队先行离开之后,再以咱们只杀青壮和兵卒,赖得理他们这些老弱病残的普通百姓为由放他们逃命。至于其他青壮役夫和周军的正规兵将,还是让他们在这里陪自己的袍泽同伴好了。

    另外,汝再通知其他各团各营的长官,尽量从那些尚未被毁的辎重车上多搜寻一些咱们用得着的诸如箭矢、弓弩等等类型的军械,以补充此次伏击的消耗与损失。至于咱们在战斗中伤亡的人员,无论是死是活,一律要带走,绝不能丢下一个。”

    “是,卑职这就去传令。”常生俊恭敬的答应着,随后便马上去向各部长官传达穆特尔的命令。

    显德七年yin历七月二十五,正翘首以盼的等着后军都指挥使石守信给自己送来新一批粮草和军资的后周伐汉大军军需官,得到了一个令他既震惊万分又深感不安的消息——石守信所部押运的粮草、军资于团柏谷被契丹援军劫杀,运粮队一万两千余人除不到五百名老弱役夫被放回外,其余包括石守信在内的兵将和役夫全部被杀,其所押运粮草、军资全部被付之一炬。其实,得到这个消息后感到震惊和不安的又何止军需官,后周军上至皇帝柴荣,下至最普通的士兵,听到这个消息后无不为之动容。

    尽管发现并讯问这批幸存役夫的将领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将这些没有像其他躲过团柏谷一劫的同伴那样私自潜逃,而是跑来大营报信的二百多名役夫看管起来,并下令封锁运粮队遇袭、契丹派军支援伪汉朝廷的消息。但正如穆特尔当初所预料的那样,数百名仓皇从外面逃将回来的役夫出现在大营之内,想要不被手下的兵士们发现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在负责寻营的将领赶来了解情况之前,有关粮草辎重被劫、粮道很可能被断、契丹派大军南下支援伪汉朝廷的消息便已经不胫而走,并很快就在大营内传播开来。所以,虽说营中的兵士们慑于军令、军纪,不敢公开谈论此事,但不安与躁动的情绪却已经开始在营中蔓延开来,渐渐影响到了后周军大营中所有的兵士。

    不过,与普通兵士们得到消息后的不安与躁动不同,后周君臣在震惊之余立即着手进行尽可能的补救。柴荣一方面派出得力人手前去团柏谷查看,以确认那些逃回来的役夫说的是实情,而不是城内的伪汉朝廷派来传播假消息、扰乱自己军心的细作。另一方面,出于未雨绸缪的考虑,柴荣在出动大队人马沿粮道侦缉、布防的同时,还派出信使向仍在途中的其他运粮队传令,命他们加强戒备、增加护卫兵力,以防敌军再次劫粮。

    团柏谷离太原城并不算远,负责调查实情的侦骑快马加鞭,三天之内便将谷内情形打探清楚回报给柴荣。当柴荣从侦骑口中得知那些逃回来的役夫并未说谎,看到这些久经战阵的侦骑在提到谷中惨状时依然有些发白的脸sè,就算他再不愿意,也不得不相信粮道遇袭、契丹军已然南下的事实。

第四十章 战太原(十三)() 
石守信所部遇袭几近全军覆灭的事情得到了证实,柴荣立即召集文武大臣议事,商量应对之法。在御前会议上,与会的大臣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不过,大家最先讨论的议题并不是如何应对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而是这支超过万人的契丹援军是从何而来的。因为自打上一年幽云之战惨败后,丢掉幽云十六州的契丹人实际上已经丧失了南下支援伪汉的进兵通道。

    至于说石守信所部遇袭是否有作为主将的石守信的主观原因,以及朝廷乃至官家柴荣在其中是否也负有一定的责任,则不在此次军议的讨论范围之内。一来,石守信已然战死、尸骨无存,再来批评他在指挥上的不足似乎不太合适。二来,当初举兵北上伐汉时,柴荣虽然派李重进率偏师西进,直取汾州。但在攻下汾州,并迫使石州、宪州、岚州等州县主动投降后,既未要其继续西进麟州,也未要其继续北上扼住自代州、忻州南下太原的通道,以防备可能从这两个方向南下的契丹军,而是命其回师,协助主力合攻太原,以至留在两个方向上的仅有数量有限的探马侦骑。

    柴荣及后周朝廷之所以会做出这样的决定,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其一,是后周君臣都认为经过上一年幽云之战的惨败,以及近一年来北平军对契丹中京道、奉圣州等处持续不断的sāo扰、袭掠,契丹人已无能力响应北汉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