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不是汉献帝 >

第185部分

我不是汉献帝-第185部分

小说: 我不是汉献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了既心疼又着急。

    想当初,沮授是冀州牧韩馥的手下,田丰为袁绍图谋冀州时,首先想到的就是沮授,只是当时的沮授不仅拒绝了田丰的求助,反倒提醒韩馥要小心袁绍。可惜韩馥性情软弱,不仅没有听从沮授的建议,反倒是听取了荀湛等投降派的意见,让大好冀州拱手让人。若是韩馥当时听取了沮授的意见,袁绍想要兵不血刃的拿下冀州并不容易。当时的韩馥身为一州州牧,手握兵政大权,若是他铁了心的不肯让位,当时的袁绍也拿他没辙。别看那时袁绍身边有颜良文丑这河间二虎,可韩馥的冀州同样也不缺人,鞠义、张颌、高览这些武将足够叫袁绍头疼。

    后来冀州归了袁绍,沮授也听从田丰的劝说投了袁绍。可袁绍的性格一向外宽内忌,当他得知当年沮授曾经差点坏了他的大事以后,虽然表面上什么都没说,但这心里却有了疙瘩,对沮授自然也就有些瞧不顺眼。袁熙是袁绍的儿子,虽然不得袁绍喜爱,但只言片语传到袁熙的耳中,袁熙也就记住了。

    在袁熙的印象里,沮授并非田丰那样值得信任之人,再加上沮授曾经做过朝廷的特使,袁熙对沮授自然也就越发的疏远。而得不到袁熙信任的沮授若不是不愿就此不明不白的归隐,他早就告辞离去。

    “公与,公与。”送走了袁熙,田丰亲自去找沮授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沮授,可还没等他进帐,一股酒气就将田丰差点熏得栽个跟头。

    “去取一些醒酒汤来。”田丰吩咐下人一声,走上前扶起沮授,将其放平躺在榻上,口中轻唤,“公与醒来,公与醒来。”

    沮授此时却是置若罔闻。

    等到一碗醒酒汤灌下,田丰打发人出去,自己则留在帐内翻看桌案上的书籍,顺便等候沮授醒酒。

    等了大约一炷香的工夫,沮授终于悠悠醒转,等到看清在旁服侍的是好友田丰,沮授不由纳闷的问道:“元皓,你为何在此?”

    “等你醒来好与你商量事情。”

    “何事?”

    “如今主公有意退兵,可又担心汉军不肯放行,所以想让你我寻思一个妥善的脱身之策。”

    “……元皓,主公为何要在此时退兵?”沮授并未显得有多高兴,只是不解的看着田丰问道。

    “公与,非是我善变,而是眼下我河北不得不退,幽州传来急报,说是辽东公孙度兴兵犯境,仅凭魏攸一人,恐难保幽州不失。”

    “……公孙度为何选择此时兴兵?”沮授听后皱眉问道。

    田丰闻言也不确定的推测道:“或许是他看我河北后方空虚,这才出兵来讨便宜的吧?”

    “不对,恐怕此次公孙度出兵另有原因。元皓,当今天子行事往往出人意料,虽然我现在没有证据,但我总觉得此次公孙度出兵跟他有关。”沮授一脸严肃的对田丰说道。田丰听后皱眉道:“我之前也有这个怀疑,但不管怎么说,公孙度出兵了,若是想保幽州无事,那眼下我们只能撤兵。”

    “……若是想要撤兵,那首先需要弄清楚汉军的意图。元皓,出使汉营的使者可有人选?”

    “唔……公与觉得陈宫如何?”田丰闻言想了想后对沮授提起一人。而沮授听到田丰提起陈宫,神色不由露出一丝轻蔑。这陈宫本是曹操部属,后投靠吕布,又在吕布危难时投奔了袁谭,如今见袁谭势微,便又投到袁熙的帐下。若吕布是三姓家奴,那这陈宫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四姓家奴。

    对于频繁跳槽的人,沮授是瞧不上的,虽然他也曾经短暂的跳槽,但他那是为了回到河北继续为袁氏效力所行的一计,自然不能跟陈宫相提并论。

    “陈公台见利忘义,非是合适的出使人选。”沮授沉声对田丰说道。

    “那公与觉得何人合适?”

    “……陈琳陈孔璋。”

    听到沮授的推荐,田丰不由皱起了眉头,他本还想让出使汉营的使者借机探探汉军的虚实,可要是让陈琳这个书呆子去,那什么打算都泡汤了。

    “元皓,你若是想借出使汉营的机会打探汉营的虚实,那我劝你最好趁早死了这份心。先不说汉营里那位汉家天子不是个善类,他手底下的司马懿、法正同样也不是好东西,你以为他们会让你有机可乘?”

    “……好吧,那就陈琳。可万一陈琳被人利用……”

    “让陈琳去只是为了试探汉军对我等撤兵一事的态度,至于他在汉营所看到的,一概不去当真就是。”

第一百五十九章 雁啄眼() 
“你是陈琳?有兴趣为朝廷效力吗?”当刘协得知袁军派来的使者是陈琳后,顿时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倒不是刘协对陈琳有所了解,而是之前与卢植、蔡邕这些老臣在一次闲聊的时候,陈琳这个名字曾被卢植提起。

    在刘协的印象里,陈琳这个人的能力并不出众,最出名的恐怕就是那篇为袁绍檄豫州,曹操当时正犯头风,看了陈琳这篇文章后竟然病情转好,不过按照刘协的理解,曹操会病情大好不是被陈琳的文章给吓的,而是被气得。头风这种病说简单点就是大脑血液阻塞不畅,而在被气的血液沸腾时,原本的不畅自然也就变通畅了。

    原本刘协以为陈琳的本事顶多也就是个玩笔杆子的文人,充其量也就是跟孔融、徐干等文人一样,顶多也就是帮着自己摇旗呐喊一下。可卢植却对刘协的看法嗤之以鼻,随后告诉了刘协一事。就是当初陈琳担任大将军何进身边主薄的时候,曾经劝谏何进不要为了诛除十常侍而引四方兵马入京,可惜何进没有听取陈琳的意见。后来十常侍欲骗何进入宫诛杀,陈琳也立劝何进不要入宫,可惜何进还是不听。

    等到何进死后,董卓肆虐京师,陈琳避祸冀州,在那里接受了袁绍的招揽。只是好像从那时开始,陈琳就仿佛是销声匿迹了一般,若不是袁绍命其执笔代写檄文,刘协甚至都不会记起陈琳这人。当然陈琳代写的檄文不是历史上有名的为袁绍檄豫州,而是为了给袁绍借清君侧之名行忤逆朝廷之实。说实话,刘协当时看到陈琳所写的檄文之后,还真是被气得不轻。要是当时陈琳落到刘协的手里,刘协非叫陈琳吃不了兜着走,可事情已经过去了这么久,报复的心思也就淡了。

    一个靠笔杆子混饭吃的,和他有什么好计较的。

    “正是小臣。”陈琳心虚的低声说道。

    “呵呵……陈琳啊陈琳,当初替袁绍写檄文骂朕时,可曾想过会有今日?”刘协笑看着陈琳问道。

    陈琳听后不由神色大变,心里也是七上八下,当初只图一时痛快,为了达到袁绍的要求,他是怎么难听怎么写,却不想袁绍不争气,断送了大好的形势不说,眼下自己又主动送到了“仇家”的面前。

    陈琳的年纪已经不小,如今也是快奔五张的主了,心里早已没了年轻时的气盛。他心里的那点抱负,早在何进死后就跟着一块死了。答应袁绍的招揽,那也是陈琳当时穷困潦倒之故。至于陈琳为何替袁绍代笔,拿着人家袁绍的俸禄,自然要为人家办事。

    “身不由己而已。”陈琳小声辩解道。

    “呵呵……既然来了,就别走了。看你替袁绍写的那篇檄文不错,就是郑师看后都赞文采不俗,你就去太学担任个教习吧。”刘协没有难为陈琳,主动揭过此事后对陈琳说了对他的安排。

    “啊?圣上,小臣如今还在为袁氏效力……”陈琳听后有些犹豫的说道。

    “一群乱臣贼子,你又何必与其同流合污。”

    “可小臣的家眷……”

    “回头让袁熙派人送来就是。”

    “只恐袁氏不会放人。”

    “他要敢不放朕就赏你几个美人。”

    “这个……圣上,小臣与内人感情深厚……”

    刘协不等陈琳把理由说完就不耐烦的吩咐道:“好啦好啦,不必啰嗦了。来人,请陈先生下去休息。对了,告诉随陈先生一同来的随从,就说陈先生受朝廷感召,决定弃暗投明,让袁熙赶紧把陈先生的家眷送来。”

    “圣上开恩啊。”陈琳一听大急,急忙叫道。

    刘协的亲卫可不管陈琳是否着急,得了刘协的吩咐,当即将陈琳给拖了下去。等到再也听不到陈琳的哀告声,目睹全过程的司马懿这才不解的问刘协道:“主公,为何要如此对待陈琳?”

    “怎么?看不过去?”

    “毕竟都快五十的人了,何苦欺负他?”司马懿诚实的答道。

    “呵呵……仲达,你说袁熙为何要派陈琳前来?河北军中的智者、田丰、沮授、崔琰、徐邈,哪个不比陈琳合适?但偏偏却是陈琳被派来了。”

    “这个,莫不是袁熙想要借陈琳试探我军如今的态度?”司马懿想了想后问道。

    “嗯,陈琳或许对袁熙来说是个可有可无的存在,所以即便失去了陈琳,袁熙也不会觉得有什么损失。可我们却不能放任陈琳回去,因为那样就有可能叫田丰、沮授那些人看出蛛丝马迹。眼下辽东公孙度已经兵犯幽州,可就是因为我们在这,袁熙才不敢放心撤兵。而现在公孙度才刚刚开始对幽州下手,还没有捞到足够的好处,一旦叫他得知袁熙回兵幽州,他极有可能见好就收,就此撤回辽东。”

    “那不是对我们一样有利吗?”

    “可我们与公孙度只是相互利用,并没有必要去考虑公孙度的利益。眼下我们只是抽不出时间,所以只能暂时先将河北放在一边,可若是公孙度不能跟袁熙死磕到底,那我们依旧不能保证袁熙在保住了幽州之后会再度出兵前来相助曹操。”

    “那主公是想在这里多为公孙度多拖延一些时间?”

    “嗯,仲达钓过鱼吧?应该知道钓鱼最忌心浮气躁,眼下公孙度只是刚刚品尝到幽州这块鱼饵的美味,还没有生出将其一口吞下的野心。一旦袁熙这时回兵,公孙度很有可能脱钩而去。可若是我们在这将袁熙拖上一段时间,那公孙度就会欲罢不能,等到公孙度和他的手下再也无法放手的时候,就是他与袁熙为幽州死磕到底的时候。”

    “可若是袁熙狠下心不要幽州了呢?”

    “所以我们才不能在这时让袁熙猜出我们的意图,扣下陈琳,他们就无法去揣测我们的真实意图,即便是猜出了我们的真实意图,也不敢轻信。可对我们来讲就不一样了,只要袁熙一天不下定决心撤兵,那公孙度那里就越是容易行事。”

    袁军的使者团就只有一人活着回到袁军大营。倒不是刘协嗜杀,实在是祸从口出,只能怪陈琳的随从在得知陈琳被汉军扣下后说了一句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大汉与河北的关系,是两国吗?

    因为这句话,除了留下一个负责回去传说的人,其余人皆被斩杀当场。而在听了随从的回报以后,田丰、沮授等人久久无语。

    “公与,莫要多想,这是陈琳的命数。”田丰见沮授神色有些黯然,开口劝道。

    沮授听后摇头苦笑道:“元皓不必安慰我,是我害了陈琳。”

    “公与,你说天子将陈琳扣下是为了什么?”田丰见状转移话题的问道。

    沮授知道田丰的好意,而且他与陈琳的关系也就一般,之所以会感到内疚,只是因为推荐陈琳为使的是他。听到田丰问起天子扣押陈琳的意图,沮授也是摇头,“我也想不出,不过我们之前的打算是落空了。……天子扣押陈琳不会是就为了不让我们猜出他的真实意图吧?”

    对于沮授最后说出的推测,田丰想了想后摇头道:“应该不会吧?当今天子会这么狡诈?”

    “……元皓,休要小瞧了当今天子。试想若是换成你是当今天子,能否会有他那番表现?”

    “呃……这个……”田丰这下不好回答了。做人最要紧的就是认清自己的优缺点,田丰作为一名智者,对自己的能力自然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说实话,若是换成他是当今天子,恐怕不会对董卓虚以委蛇,但那样一来,势必会引起董卓的严密看管,哪怕董卓依然会被王允联合吕布诛除,当今天子也无法对后续的事情进行干预。而以王允的性情,自然不会有安抚西凉军的事情发生,也就不会出现后面发生的种种事情了。

    不细想还真不容易发现,这当今天子还真是运气好,当时只要有一步行差就错,汉室就有可能成为别人的傀儡。

    “这天子还真是好运气。”田丰低声嘟哝了一句,正好叫一旁的沮授听见,而沮授在听后也紧跟着问了一句,“真的只是运气好吗?”

    “呃……公与,咱们还是说说正事吧。”

    “行,说正事。先放下陈琳的事情不提,其实如今摆在你我面前的路就两条,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