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不是汉献帝 >

第221部分

我不是汉献帝-第221部分

小说: 我不是汉献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击败,公孙度的人马就表现的更加不堪了。

    南皮现下已经成了一座孤城,在被朱灵、牵招率军正面击溃以后,每日每夜都有逃兵带着这些时日从百姓手中抢夺到的财物逃走,想要化整为零偷偷返回辽东。只是这些人注定回不到辽东,先不说袁军分布在各地的排查,但是受尽了他们这些人这些时日欺凌的百姓,就不会轻易饶过他们。

    先前无人撑腰,百姓只能忍气吞声,但现在有人撑腰了,此时不报复更待何时?每个村庄的青壮都组织了起来,袭击大队人马没那个胆子,但偷袭几个落单的逃兵,那个胆子还是有的。

    公孙度也曾派人去邺城向袁熙求和,可等回来的却是使者的脑袋。袁熙虽然性格有些懦弱,但却也不喜欢逆来顺受。尤其是在实力比对方强,先前又被人给欺负了的时候,抢完了,杀完了,现在想拍拍屁股走人?门也没有!

    在一片喊打喊杀声中,公孙度绝望了。人在陷入绝望的时候,要么听天由命,坐等死亡降临,要么疯狂一把,临死也要拖个垫背的,而公孙度明显属于后者。在求和无望以后,公孙度将南皮城中的百姓集中到了一处,并且扬言只要袁军敢攻城,他就先杀城中百姓,然后放火自焚。

    公孙度死了不要紧,可南皮城的百姓却不能不救。别看河北袁氏名义上占据四州之地,可实际上真正能够为袁氏提供钱粮的也就只有幽、冀二州。青州自黄巾之乱时就废了,贼患不绝,不往里搭钱就算是不错。而并州由于先前大汉朝廷让归附的南匈奴在并州休养生息,现下的并州说是汉人的天下,但匈奴人却是随处可见。轲比能的兵马一到,那些平日里看似老实的匈奴人便撕去了伪装,将屠刀挥向了身边的汉人。

    南皮算是冀州内的一座大城,城中的财富、人口对冀州都有不小的贡献,袁熙不能任由公孙度拿这座城陪葬。可就此放走公孙度,袁熙又不愿意,事情也就此僵持了下来。

    袁熙来找田丰本意是想要与田丰商议一下是否放公孙度一马,许其返回辽东,却不想无意中得知壶关张颌并未执行自己的命令,没有接纳那些自并州逃难来的百姓。等他得知是田丰给张颌的密令后,不由大怒,连忙来找田丰询问究竟。

    “唉~此事过后,恐怕并州再难算是我河北之地。”袁熙叹了口气道。

    “主公,眼下不是叹息并州之事的时候,还有更要紧的事情需要主公决断。”田丰见状皱眉提醒道。

    “……先生是想说公孙度的事情?”

    “是的,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岂能就此放过公孙度。若是让其返回辽东,如同放虎归山。”

    “那先生是打算再舍弃南皮一城的百姓?”袁熙闻言似笑非笑的看着田丰问道。

    “主公,南皮对我冀州十分重要,轻易不可言弃。”

    “既如此,先生如何让公孙度离开南皮?”

    “……恐怕需要让主公的名声受损。”

    “呵呵……放弃并州,我还有什么名声。先生,不必为我的名声考虑,既然先生执意要解决公孙度,那就放手去做,我支持你。”

    听到袁熙的话后,田丰有些感动。他是个性子古板的人,并非不知变通,而是他以往不屑为之。因为他的性格,他的仕途坎坷,袁绍虽也看重他的本事,但却不能接受他的性格,让他几起几落,直至被打发去了渔阳。

    而在渔阳,田丰遇到了袁熙,原本田丰并不看好袁熙,认为此子性格懦弱,成不了大事,却不想老天就是爱开玩笑,这么一个性格懦弱的人,竟然成了河北之主。说实话,无论是袁尚或是袁谭,都比袁熙要适合做河北之主。

    田丰辅佐袁熙夺位,只不过是想要报答袁熙当年对自己的尊敬,在袁熙成功上位以后,田丰本想急流勇退,回乡不再过问世事,却不想袁熙在成为河北之主以后对待自己一如既往,田丰想退的心思逐渐也就淡了。

    将心比心,田丰又非草木,对于袁熙无条件的信任与支持,又怎么会无动于衷。为了报答袁熙这份信任与支持,田丰可以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袁熙。而现在袁熙还是如往日一般的信任与支持,让田丰誓要将公孙度解决以回报袁熙的这份信任与支持。

    田丰认真了,公孙度就倒霉了。他本就不是一个足智多谋之人,面对袁军释放出的“善意”,还真以为是自己挟持人质的计划奏效,令袁军不得不就范。而在亲眼看到海边袁军为他们准备的百余艘海船以后,公孙度对袁军同意放他一马的态度信以为真。

    之前是自觉没有了活路,所以孤注一掷要跟人玩命,但现在生路已现,求死的心自然也就淡了。在确定自南皮至海边这一路上没有袁军以后,公孙度率领残兵败将离开了南皮,他倒是也信守承诺,没有屠杀南皮的百姓,但等他到了海边,看到从百余艘海船上冲下来的袁军时,公孙度知道自己上当了。

    光想着派人查看沿路是否会有袁军埋伏,却忘了海船上同样可以藏兵。面对袁军的袭击,公孙度麾下人马大乱,乱军中公孙度本人被牵招一枪挑落马下,原本在辽东做着土皇帝的公孙度就此命丧他乡,他所带的人马也被袁军杀得一个不剩。杀人者人恒杀之,这些人随公孙度兵犯幽州的时候没少杀人,一报还一报,现在则是他们偿命的时候。

    解决了公孙度,袁熙就仿佛感到压在心口的大石被搬去了一块,便想着找田丰商量商量搬去自己心口另一块大石。先前有公孙度这个麻烦在,袁氏只能看着并州被胡人祸害,但现在公孙度已除,袁军也有余力插手并州。

    “先生,为何皱眉不展?莫非又出了什么变故?”袁熙见田丰紧皱眉头,不由纳闷的问道。

    “主公,并州的事情恐怕有变。”田丰放下书信,看着袁熙缓声说道。对于袁熙的来意,就算袁熙不说田丰也能猜到。他本也打算等大军休整个十天半月后便出发去救并州,但沮授的一封书信,却叫田丰感到出兵之事需要从长计议。

    沮授写信给田丰不是来叙旧,而是来绝交的。沮授本是韩馥的手下,韩馥将幽州让给了袁绍后,沮授也在田丰的引荐下投了袁绍。后来袁绍以清君侧的名义向朝廷发难,田丰由于反对被袁绍打发去了渔阳,而沮授则随军南下,最后叫汉军俘虏。袁绍死后,河北陷入内乱,沮授也在那时被刘协放归河北,只是回到河北以后的沮授并未受到袁熙的重用。虽然沮授的本事在那摆着,可袁熙却不信任沮授。

    袁熙并非袁绍,沮授也不愿在不信任自己的人手下做事,在为袁熙阻挡了一次汉军之后,沮授再次成了汉军的俘虏,而这次,沮授也已经无意再为袁熙效劳。当然沮授也不打算为汉军效劳。仕途不顺,让沮授心灰意冷,本打算就此回乡教书育人,却不想刘协没放过沮授。对于沮授这种软硬不吃的家伙,刘协也没什么好办法,便让人将沮授送回了长安,交由荀彧监管。

    在没有发生胡人南侵之前,沮授只是在荀彧手下担任一书吏,平日里负责抄写公文换取俸禄糊口。但人在中枢,有许多事情就瞒不了沮授,在得知胡人南侵,河北袁氏见死不救以后,沮授终于闲不住了。而在得知壶关张颌紧守关门不纳并州百姓以后,沮授更是对田丰感到极为不满。

    这世上的事情就怕比,相比起河北袁氏的不作为,朝廷的反应让沮授动摇了。这并州虽为大汉天下,但实际上却被河北所占,朝廷就是不管此事,旁人也说不出什么责备的话。但朝廷管了,放下收复荆南的大好机会,朝廷开始调运各地粮草准备出兵并州,而与之相对的,就是袁氏的漠不关心。沮授不明白,就算河北袁氏有苦衷,可开关接纳逃难百姓难道很难吗?

    朝廷的耳目是可怕的,身在荀彧身边,沮授有的是机会接触那些绝密消息,田丰私下与胡人谈和的事情,也就叫沮授知道。

    沮授大怒!

    田丰收到了沮授的绝交信,也由此知道了朝廷准备出兵并州的事情。按理说朝廷出兵并州对袁氏是有好处的,至少压力会减半。胡人凶悍,但汉军同样也不是好惹的。仅凭河北一己之力可能应付起来会有些吃力,但若是汉军参战,应付起来感觉吃力的恐怕就是胡人。

    但若是任由并州被朝廷所救,那日后这并州还算不算河北袁氏的地盘?没有了并州,青州短时间内又指望不上,河北袁氏到底是保持不变选择参战还是任由朝廷与胡人争夺并州,自己借机休养生息?这是个问题。

    “先生,你在犹豫什么?”袁熙纳闷的看着田丰问道。

    “……主公,我是在想朝廷出兵并州对我河北究竟是好是坏?”田丰闻言答道。

    袁熙闻言愣了愣,好半天才开口对田丰说道:“先生,要是让我说,我觉得是好处大过坏处。”

    “哦?愿闻其详。”

    “朝廷出兵并州,最大的好处就是并州百姓不必再受胡人之苦,而我河北也可免去防备轲比能等人的压力,可以专心休养生息。”

    “那坏处呢?”

    “……恐怕就是河北还要多背一阵子骂名。”

第一百九十章 备战() 
朝廷剑指并州,让这段时间被朝廷逼得提心吊胆的曹操、孙策、刘备都是暗松口气。刘备在确定刘协已经北返离开荆州以后,一面调集人手填补刘琦离开所留下的空缺,一面准备南下侵占交州。而孙策则是开始大刀阔斧的整顿内务,之前由于朝廷兵马在侧,孙策不想给朝廷可乘之机,这才暂时隐忍,没有去动那些在自己养伤期间有非分之想的人。现如今朝廷已经将注意力转向北方,自己自然要秋后算账,清除内部那些与自己不是一心的人。

    孙诩成了吴郡新的富贵闲人,程普也退居二线,被打发去了鄱阳湖训练水军,韩当最惨,剥夺一切职务安排在富春养老。江东这次人员变动,获利最大的是孙权,他取代了孙诩的位置,成了丹阳郡守;其次便是陆绩,由于先前在吴郡与孙权交好,这次孙权上任,便将陆绩一同带去了丹阳,担任自己的主薄。

    而在此前被朝廷收拾最狠的曹操,此时却正在萧关与刘协见面。曹操并不想见刘协,每回见刘协就准没好事,可刘协打着归还他麾下夏侯惇、夏侯渊等重要将领的名义要见他,他又不能不来。

    朝廷征伐中原,曹操损失惨重,丢了兖豫二州不说,更是损兵折将,大伤元气。俗话说得好,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在与朝廷的交锋中,曹操一方战死的武将倒是不多,像夏侯惇、夏侯渊这类军中大将更是一个都没阵亡。但人在刘协的手里,还不还给曹操那就是刘协说了算了。

    为了讨回这些爱将,曹操不得不硬着头皮去见刘协,准备接受刘协的又一次盘剥。不过出乎曹操预料,刘协并没有拿夏侯惇等人做文章,而是向曹操提出了一个提议,想要与曹操结盟,两家共同对抗北方胡人。

    “你又在打什么鬼主意?”曹操盯着刘协问道。虽说君臣有别,可到了今时今日,两家早已刀兵相见过,曹操也就没有了对刘协的恭敬之心,说话也就随意了许多。

    “呵呵……孟德别紧张,朕能打什么鬼主意,无非是想要助你完成一个心愿……好吧,朕承认,朕如今手头有点紧,人手有些不足,打算抽调张辽、徐晃率部北上,但又担心你在背后给我添乱,所以打算跟你结盟,让你想动手也多一些顾忌。”刘协见曹操一脸的不信,便放弃了说假话糊弄人的打算,实言相告。

    曹操听后不由微微点头,算是相信了刘协的解释。自朝廷出兵征伐中原至今,虽然战果斐然,但同样损失也不小,尤其是汉安军的全军覆没,更是让刘协手头可以调动的人马稍显不足。

    北方胡人号称马背上的民族,来去如风不容小觑,刘协不打算带新建的汉安军同行,可带兵马除了马超的伏波军外,也就只有身边的天子亲军。但天子亲军为了荆襄的防务也出了不少血,太史慈、甘宁两员大将去了水军,魏延、胡车儿留在了江陵,贾诩在江夏又要去了文聘协助,能够随同刘协北上的大将就只剩下典韦跟庞德。要不是事先曾经答应过曹操,刘协都有心先带着夏侯惇等人去并州收拾完胡人再还给曹操。

    听刘协说明了情况,再加上曹操也不希望引起刘协的误会,让他有意先解决自己这个“隐患”以后再出兵北上,便同意了刘协两家结盟的提议。不过结盟归结盟,曹操却不愿意借将给刘协。

    刘协对此到也没说什么,按照事先谈好的条件,刘协将夏侯惇、夏侯渊等人及之前在许昌所俘获的曹操家眷归还给了曹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