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不是汉献帝 >

第256部分

我不是汉献帝-第256部分

小说: 我不是汉献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伯符别说话,省得力气。”周瑜说完抬头怒视袭击者喝问道:“马忠,你疯了吗?”

    “大都督恕罪,末将也是奉命而为。”马忠一边为弓弩上弦一边答道。

    “……是孙权指使的吗?”周瑜此时异常冷静,闻言问道。

    “是,二公子说,主公任性妄为,为一人而不顾江东安危,非人主也,为了孙家江东基业,特命末将找机会除去这个江东隐患。”

    “荒谬!江东六郡乃是伯符一点一点打下来的,与他孙权何干?想要弟霸兄产,还要找理由吗?”周瑜怒声呵斥道。

    “……大都督果然聪明,不过此事的真相,不会再有旁人知晓,大都督也没机会去与其他人说了。”马忠说着抬手举起弓弩瞄准了周瑜。

    一看马忠的动作,周瑜就知道对方是打算杀人灭口,将来即便有人提出异议,那也是死无对证。事实的真相,永远不会有人知道。

    “……”周瑜无视马忠手中的弓弩,低头看了一眼怀中的孙策,发现孙策此时已经没了生机,仿佛熟睡中的婴儿,神色淡然。

    “兄长却慢些走,小弟这就来了。”周瑜面露苦涩的对孙策说了一声,随即又对马忠喝道:“马忠!今日你助纣为虐,将来必不得好死!周公瑾在地府等着看你的下场。”

    “大都督,末将只是奉命而为,这报应怎么说也不会全落到我一人头上。你还是安心上路,别废话了。”马忠说完就要放箭,就是这时,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马忠心里不由一惊,急忙对准周瑜的要害就是一箭,但让马忠吃惊的是,已经离弦的箭竟然会被中途击落。

    能够击落自己射出的弩箭,那本事肯定不会比自己弱。有自知之明的马忠顾不得去管周瑜的死活,当即退进了树林,等到来人赶到周瑜身边的时候,马忠已经不知去向。

    “周公瑾,没事吧?这人是……孙伯符?”及时赶到的人仔细一看周瑜怀里那人,不由惊讶的叫道。

    “……多谢夏侯将军援手。”周瑜露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脸对夏侯渊说道。

    “先别谢了,这孙伯符怎么会在这里?”夏侯渊纳闷的问道。

    “……都怪我,若是我早些投降,也不会连累他冒险来此,到头来反中了暗算。”周瑜一脸苦涩的自责道。

    “……死了吗?”夏侯渊跳下马,蹲到周瑜面前,边说边伸手去摸孙策的脉搏。

    “一箭穿心,难道还有生机?”

    “那可不一定,要是命大,保不齐就有机会。”夏侯渊边说边伸手摸脉,而周瑜也任由夏侯渊去摸,暂时脱离了险境,周瑜悲由心来,哪里还有心情去理会身外之事。

    “啪!”不过还没等周瑜沉浸在哀伤中不可自拔多久,夏侯渊已经一巴掌甩在了周瑜的脸上,口中喝道:“还没到发丧的时候,要哭等以后再说。”

    “夏侯将军,难道伯符还有救?”周瑜顾不得脸上的疼痛,满怀希望的看着夏侯渊问道。

    “有没有救不是我说了算的。”夏侯渊边说边从背后的箭囊中抽出一支响箭,射向天空。

    ……

    孙策的命很大,准确的说是阎王爷开恩,孙家列祖列宗保佑,马忠那一箭虽射中了孙策的后心,但距离心脏还有半寸的距离,只要箭头再稍微偏上一点,那就算是华佗、张仲景联手,孙策也是没救了。

    得知孙策还有救,提心吊胆了一夜的周瑜总算是松了口气,虽然孙策还未苏醒,但微微起伏的胸脯提醒着周瑜,自家这位结拜兄长尚在人世。

    “多谢神医救命。”周瑜感激的向华佗、张仲景道谢道。

    “周公子言重,身为医者,当救死扶伤,我等所做不过是份内事而已。”华佗谦虚的说道。

    正说话间,就见夏侯渊带着一众兵丁走了进来,周瑜见状心里一紧,急忙迎上去问道:“夏侯将军,你这是……”

    “周公瑾,莫要装糊涂啊,那孙策乃是江东之主,此番落到了朝廷的手上,朝廷又岂能视而不见。”

    “可,可是……”

    “夏侯将军,病人伤重,不宜轻动。”看到周瑜求助的目光,华佗轻咳一声对夏侯渊道。

    对于华佗,夏侯渊是很尊敬的,倒不仅仅因为华佗是刘协身边的红人。夏侯渊恩怨分明,华佗不仅在以前治好过曹冲突然染得的急病,更在不久之前为曹操确诊,准备医治曹操一直以来的风疾。只是曹操担心,对华佗所言的开颅手术很是抵触,所以暂时还未动刀。

    “华先生误会了,我等今日前来并非是来索拿孙策,而是准备在此保护他。据周瑜说,刺客尚未拿获,很有可能再次行刺。”

    “哦,是老朽多嘴了,还请夏侯将军莫怪。”

    “华先生客气了。”夏侯渊笑着点点头,又对周瑜道:“周公瑾,此事荀司徒已经知晓,也是他命我等前来。荀司徒还有吩咐,说是许你在此照顾孙策,短时间内不必外出。”

    “……还烦请夏侯将军代我谢谢荀司徒。”周瑜并非不识好歹之人,虽然阵营不同,但对荀彧的敬重,却丝毫不比别人的少。荀彧此时善解人意的安排,让周瑜心生感激一点毛病也没有。

    而自认为完成一半任务的马忠在几日后得知孙策未死的传言时,先是不信,随即不得不折返回长安,准备想办法弄清事情真相再回江东领功受赏。

    想要弄清楚孙策的死活,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亲眼进据说关押着孙策的宅院看看,只要没有看到孙策,那自然就说明孙策已死,这几日听到的传言很有可能是想要诱捕自己的陷阱。

    可想法正确,施行起来却不现实。怎么进关押孙策的宅院?因为是重要人物,对宅院的防护就是里三层外三层,闲杂人等连靠近都别想,更别说直接进去了。至于冒名顶替更是不可能,但凡是要进去的人,都是有名有姓,有迹可查,像马忠这种外来户,根本就没机会。

    一连在附近徘徊了数日,马忠始终找不到机会,只得躲回客栈继续想办法。但在吃饭的时候,马忠听到了一个对他来说绝对算不上好的消息,由于得知孙策在长安落网,远在徐州的天子刘协得知以后放下手头的事情,星夜兼程正在往长安赶,不日就会抵达。

    刘协不在的时候,长安的警卫工作还算放松,这才给了马忠溜进城中住客栈的机会,可一旦刘协回到长安,为了刘协的安全,城中必定会对外来人口进行一次排查。马忠是见不得光的身份,哪里还敢在城中多待。趁着天色为黑,城门未关,马忠连忙收拾了行李,离开了长安城。

    一出了城马忠就后悔了,周瑜未死,孙策如今又是生死不明,自己此番来长安的两个任务一个都没完成,让他如何有脸回去见孙权。可此时不走,再迟很有可能便是想走也走不了了,无奈之下,马忠只得踏上归途,趁着刘协还未入潼关,关中的警戒还未升级,直奔武关而去。

    ……

    数日之后,刘协带着数百人赶回了长安,看到迎接自己的荀彧,刘协也不客套,直接问道:“文若,确定那人真是孙策?”

    “应该不假,这些日子周瑜衣不解带,若不是孙策本人,他不会这么上心。”荀彧闻言答道。

    “那就是说,那孙策应该是真货喽。不过他不好好待在江东,跑长安来做什么?难道真是好基友一辈子?”

    “基友?”荀彧不知道什么叫基友,纳闷的看着刘协道。

    刘协一见就明白荀彧的意思,心里不由暗骂自己乱说话,只得解释道:“基友是用来形容两个男子友情深厚的意思。”

    “哦,周瑜、孙策二人的确友情深厚,倒是当得基友之称。”

    看着荀彧一脸认真的样子,刘协忽然感到肚子有点疼,而荀彧看到刘协揉肚子,不由关心的问道:“主公,你怎么了?”

    “无事,可能是这几日忙着赶路累着了。文若,孙策现在何处?”刘协岔开话题问道。

    “主公请随我来。”

第二百二十章 戏精() 
“对将来有什么打算啊?”刘协笑眯眯的问周瑜道。

    对于刘协的问题,周瑜暗自腹诽,还能有什么打算?江东如今叫孙权篡夺,即便刘协放自己回去,自己也不敢回去。如果想要报仇,除了投靠朝廷,他已经别无选择。但刘协问得太直白,好面子的周瑜有些不好张口。

    “哎,你最好快点下定决心,毕竟你现在人在长安,可你的家小还在江东。”见周瑜沉默不语,刘协好心的提醒道。

    可刘协的好心被周瑜当做了驴肝肺,不认为这是刘协在提醒自己,而是在拿自己家小的安全要挟自己。

    以周瑜对孙权的了解,既然孙权敢选择在此时派人刺杀孙策,那就说明孙权对篡夺江东大权一事胸有成竹,谋定而后动。而且此事一旦开始,那就没有回头路,孙权必定准备了多个方案,用以应对突发状况,但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发生,自己留在江东的家小都不怎么安全。

    孙策的家小由于孙策的关系,孙权估计暂时不会去动。但为了杀鸡儆猴,对于周瑜的家小也就没有那许多的顾忌了。

    “……周瑜愿降,还请圣上尽早派人将臣的家小接来。”为了家人的安全,周瑜不得不向刘协低头了。

    刘协知道周瑜此时的心情复杂,也不想表现的小人得志,在得了周瑜愿降的准信以后,点点头吩咐人传信江东,尽快将周瑜的家小救出江东。而周瑜见刘协安排如此轻描淡写,不由怀疑刘协是在敷衍自己。

    “圣上,有把握将臣家小安全接来长安吗?”为了家小的安全,周瑜顾不上会被刘协误会,皱眉问道。

    “放心,公瑾,咱们在江东有内应。其实接你家眷的事情早有准备,差的只是一个准信,只要那边得了准信就会发动,孙权来不及阻拦。”刘协自信的答复周瑜道。但周瑜对于刘协的保证还是有所怀疑,可自己新降,有些话不方便这时候说,只得把这份怀疑藏在心里,暗自祈祷刘协的保证是真的。

    ……

    一路奔波,马忠很是辛苦,作为孙权的死忠,为了孙权的大业,马忠可说是肝脑涂地。虽然此番任务完成的不怎么样,但马忠却并不觉得有什么好担心的。因为早在随孙策出发之前,孙权就告诉过马忠,只要孙策回不到江东,那江东就是孙权的囊中之物。

    托朝廷的福,孙策留在江东的班底几乎被横扫一空,如今江东掌握兵权的,多是孙权的支持者,而利用陆绩这个江东老牌的世家帮助,在江东世家中,孙权的口碑要比孙策高得多。

    孙策不离开江东,那多方势力还忌惮孙策平日的积威,可孙策离开了,支持他的人群龙无首,而江东又不可一日无主,孙权上位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

    江东,并非孙策一人的江东,他在江东可以镇住那些魑魅魍魉,可一旦离开,那什么鸟人都蹦出来了。其实早在孙策伤重需要静养时江东就有过这种苗头,只不过由于孙策及时出面,军中又多是孙策的人,这才让江东暂时稳定。

    只是孙策当时并未抓住清除异己的机会,虽然也惩处了几人,但还是留下了大部分对孙策心存不满的人。而这些人,也在得到机会掌权的孙权的暗中拉拢下站到了孙权那边。眼下的江东,孙权先前已得人和,朱、陆、顾三家皆暗中支持孙权,而在孙策为救周瑜将手中兵马交给孙权以后,也就等于失去了最后翻盘的机会。

    按照孙策的计划,出兵夺取广陵,吸引天下人的目光,而自己则暗度陈仓,偷偷前往长安营救周瑜。真是艺高人胆大呀,不得不承认,孙策这个计划看似冒险,但却有很大的成功率。因为周瑜人在长安,远离江东,朝廷对周瑜的看管也就放松了许多,这也是为何周瑜身边只有四人看管的原因。

    谁都不认为江东能派人跑来长安救人,孙策出其不意,恰好就钻了众人的空子。若是孙策带的人不是马忠,说不准此时孙策已经带着获救的周瑜远走高飞。可偏偏孙策遇人不淑,他万没想到的,孙权极力推荐给他的帮手,会是要他性命的刺客。

    孙策不算是一个合格的主公,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身为江东之主,为了救一人而不顾基业安危,这种事在大多数人眼中是错误的,是不理智的。但刘协对孙策的这种举动却很是佩服,因为孙策的这种行为,值得佩服。

    什么是朋友?当你遇到麻烦能够不顾危险向你伸出援手的才算是真正的朋友。但那种朋友可遇而不可求,并不是所有人都配得上朋友二字。可同富贵而不可共患难的“朋友”,这世上多如繁星,数都数不过来,所以才会留下知己难求这句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