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不是汉献帝 >

第296部分

我不是汉献帝-第296部分

小说: 我不是汉献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一会趁无人的时候离营一趟……”高览示意亲兵靠近,低声在亲兵的耳边吩咐道。

    夜半三更,得了高览授意的亲兵悄悄离开了袁军大营,直奔位于袁军大营西南二十里外的汉军大营。不过相比起袁军的斥候,汉军布置在营地外的斥候要更加精锐一些,亲兵还没靠近汉军大营就被人发现,生擒活捉。

    “莫要杀我,我有紧急军情要面见圣上。”亲兵不敢反抗,被人按倒在地后急忙叫道。

    既然俘虏这么说,斥候自然没有冒然取其性命,而是将其带回军中,然后层层上报,将消息送到了刘协的面前。刘协此时已经睡下,被人叫醒后听完手下汇报不由也觉得纳闷,便让人去请来贾诩,又命曹彰、关平率众在附近埋伏,这才命人将那个自称有紧急军情的俘虏给带进了营帐。

    “小人高达,拜见圣上。”亲兵高达进来后当即跪地向刘协行叩拜之礼道。

    “免礼,你说你有紧急军情要面见朕,如今见到了朕,就说说是何紧急军情吧。”刘协示意一旁的曹彰、关平做好防备这个自称高达的人突然暴起发难的准备,开口问道。

    “是。小人是高览高将军身边的亲兵,此番来求见圣上,正是带来了我家将军的口信。”

    “哦?高览,他让你带什么话与朕?”刘协自问与高览并不熟,不明白他突然派人来见自己有什么话要对自己说。

    “我家将军说,袁氏无道,他有意顺应天命,归降朝廷,只是不知圣上可肯接纳?”高达闻言答道。

    刘协与贾诩对视一眼,眼中都有些不解,这高览也算是袁氏两代元老,是因为什么要在这时选择投降自己?

    “你家将军莫非在袁熙那里受了什么委屈?”刘协试探的问道。

    “正是。我家将军昔日曾为协助朝廷阻击鲜卑人一事而违抗了主公的将令,结果自那以后,主公便对我家将军一直有所提防。今日出战,更是将我家将军留在营中不许出战。我家将军不服,便争执了几句,可能是所说的话不中听,激怒了主公,要斩我家将军,好在得了田先生的求情,这才改斩首为脊杖,但八十脊杖,也打得我家将军皮开肉绽……”高达见刘协问起,便背起了事先与高览商量好的说辞。

    等到高达说完,刘协这才明白了事情的始末,不过不知怎么回事,刘协总有一种似曾相似的感觉,具体出处一时想不起来,但总觉得有印象。

    “主公,谨防有诈。”贾诩低声提醒刘协道。

    刘协闻言微微点头,对高达道:“回去告诉你家将军,朝廷的大门永远对他敞开。只要他愿意来,事先打声招呼,朕会命人前去接应。”

第二百五十四章 有仇报仇() 
    直言进谏挨了打,因此由怨转恨打算另寻明主,派人前来联络表明心迹,只等里应外合让老东家为责打自己付出惨重代价。这一步步梳理下来倒是显得合情合理,可不知为什么,刘协总觉得高览有意归降一事似曾相识,可不管怎么想,就是想不起为何会有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圣上,这高览来降一事恐有诈。”贾诩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刘协也觉得此事内有蹊跷,听到贾诩也说这事可疑,连忙问道:“文和看出此事中的破绽了?”

    “圣上可还记得那高达曾说他是高览的本家,与高览情同手足?”

    “记得。”

    “那高览挨了打,作为情同手足的高达,对打了高览的袁熙应该是什么态度?”

    “唔……应该是敢怒不敢言吧。”

    “那他会称呼袁熙主公吗?”

    “……文和,你是说高览此番是来诈降?”刘协记得那高达在提到袁熙时的确是称呼其主公,但仅凭这点就断定高览诈降,似乎有些武断。

    “仅凭这一点自然不能肯定,但至少有这个嫌疑。而且眼下我军与袁军相持不下,而时间拖得越久,对我军也就越是有利,一旦张辽等人解决了羯人,那袁熙的河北对我朝廷来说就如囊中之物。袁熙想要尽快解决我等,唯有出奇谋,里应外合倒是的确可以击败我军的一个良谋,若是贾诩所料不差,此计应是出自田元皓之手。”

    “啪!”刘协忽然一拍大腿,倒不是赞同贾诩的推断,而是他忽然想起了一事,赤壁之战时黄盖诈降曹操,与此时的情况何其相似。为了取信曹操,周瑜也是当众要斩黄盖,后众将求情,黄盖这才只是挨了八十脊杖。没想到如今没了赤壁之战,没了周瑜打黄盖,反倒是有了田丰打高览。

    可恶!竟敢骗到老子的头上!

    傻子才会上当!也就是说,挨骗的人都被骗子当成了傻子。刘协最恨别人把他当傻子哄,相信也没人愿意被人当成傻子。田丰、高览合伙想要骗刘协,万幸让贾诩拆穿,刘协才没有上了恶当。别说没有根据,信任就是最大的依据,刘协相信贾诩的判断,这就够了。

    有仇不报非君子!既然高览是憋着坏来的,那刘协就没有对他客气的理由。别扯什么仁义道德,都被人当傻子看待了,再没点报复手段,那就真成傻子了。

    贾诩号称毒士,他不害人就算积德,而刘协同样也不是善茬,一肚子坏水。只不过刘协对待自己人不会冒坏水,而对于敌人,只要能打击对手,那刘协也是不择手段的。高览想要假借诈降混入汉军中好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而贾诩跟刘协一合计,便决定将计就计,让高览诈降变真降,哑巴吃黄连有苦自己知。

    ……

    袁军大营内

    高览并不知道田丰的诈降计已然叫汉军识破,在得到高达的回报以后,立刻便将此事告诉了田丰。高达并不知道刘协与贾诩在他离开以后所商量的事情,他能说的也就是刘协让其转告高览,等高览领军来投时会派人接应。

    消息的不对称,是很容易让人产生误判的。田丰、高览谁也没想到汉军会在高达走后才断定高览是诈降,以至于二人在商量事情的时候前提便是汉军相信了高览的诈降是真打算投降。

    在这种情况下所想出的后续计划,出入自然也是相差十万八千里。可惜田丰与高览并无自觉,他们沉浸在计谋得逞的喜悦当中,眼下所讨论的,也是何时向汉军发难,是在高览领军去投的时候?还是在高览率军混入汉军大营以后?

    作为河北之主,袁熙当然是知道这个诈降计的,只不过与高览疏远多年,彼此之间的心结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开,自觉见了高览会觉得尴尬的袁熙索性便将此事全权交给了田丰,而他自己则忙着与乌丸王蹋顿联系,希望可以请他领兵前来助他一臂之力。

    要说蹋顿与袁家的友谊,那是由来已久,早在袁绍在世的时候,蹋顿就做了袁家的马前卒。只不过相比起老袁,如今小袁的号召力明显不如老子,以前袁绍有什么需要蹋顿办的事情,只要吩咐一声蹋顿就要照办。而如今袁熙要蹋顿出兵相助,却要好商好量,而且还要许诺好处。当然这也跟蹋顿此时所拥有的力量今非昔比有关,袁绍时期的蹋顿还不过是乌丸人中一个力量并不算强的部落首领,但随着袁家一统北方,借助袁家的支持,蹋顿也水涨船高,手中的力量也一日比一日强,直到现在成了乌丸王。

    乌丸人几十万人,控弦之士少数十几万,由于是游牧民族,虽然也学习汉人耕种,但游牧依旧是主要的生活方式。蹋顿力量强大,自也就不需要再看袁家的脸色过活。眼下虽还未与袁家闹翻,但袁家想要再如以前那样随意指使,那是不可能了。再加上前阵子有风声说田丰想要拆分乌丸人,蹋顿对袁家更是提高了警觉。

    手里有兵才能被人称为乌丸王,要是手下部落被拆散了,自己这个乌丸人也就名存实亡。关系到自身的切实利益,蹋顿与袁熙的友谊小船也是说翻就翻的。好在田丰没有对乌丸人付诸行动,否则蹋顿早就跟袁家翻脸。不过双方虽然还没有翻脸,但距离翻脸也没多久了。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袁熙这边的猪队友就是河北的世家大族。这帮贪婪无度的家伙实在是有点没眼色,眼下都到了河北袁氏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却依旧故我,继续醉生梦死,继续徇私舞弊的追求自身家族的利益。

    好在他们还知道自己之前因为朱灵的事情得罪了袁熙,这回不敢继续刺激袁熙,但为了追求他们所谓的家族利益,便把目光投向了乌丸人蹋顿。

    先前袁熙为了诱使孙权、刘备出兵,承诺战后会分别赠送两家大批战马。但由于孙权、刘备出工不出力的行为,袁熙已经打定主意不会兑现当初的承诺。可不管袁熙到最后会不会兑现承诺,河北世家已经做好以此为借口收购战马的打算,并且开始付诸行动。

    相比起以农耕为主的汉人,以游牧为主的乌丸人要更加擅长养马,而河北平时所需的战马,也多是乌丸人在帮助蓄养。打着征集战马的旗号,崔家派人见到了蹋顿。蹋顿是乌丸王啊,可崔家对待起来却仿佛是吩咐家奴,而且张嘴就是两万匹。

    蹋顿可以不计较崔家对自己的态度,可红口白牙一句话就想要走自己两万匹战马,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两万匹战马,以一匹战马一百贯来计算,那就是两百万贯,更何况有些战马更是万金难求。一匹好的战马,对一个将军来说那就等于是另一条命,崔家人一张嘴上下一开合就想要空手套白狼的得到几百万贯,不是痴人说梦是什么?

    蹋顿严词拒绝了崔家的要求,对于崔家的威胁更是不往心里去。今时不同往日,蹋顿麾下十几万人马,岂会害怕一个世家的威胁。真惹急了老子,砍死你们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混账。

    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小人报仇,从早到晚。崔家就不是君子,在被蹋顿这个蛮子扫了面子以后,崔家不仅没有自省,反倒恼羞成怒,开始四处散播对蹋顿不利的谣言,试图以此说动袁熙来针对蹋顿。可袁熙却并没有如崔家所愿的那样大发雷霆,而是写信先向蹋顿求证,在知道事情经过以后,反倒狠狠的责骂了崔家一顿,并且以此为借口收回了河北数郡的郡守职位以示警告。

    刀把子里出政权!袁熙以往让着崔家只是为了维持河北的稳定,但却并非惧怕崔家。可崔家却“恃宠而骄”,认为自家可以在河北一手遮天,就连袁熙这个河北之主都没被他们放在眼里。

    而如今,袁熙一记响亮的耳光打过来,让崔家一小部分人幡然醒悟,总算消停了下来,但还有大部分人却是恼羞成怒。升米恩,斗米仇,习惯了袁熙的让步,忽然袁熙不让步了,顿时叫这些人不适应,纷纷叫嚣着要给袁熙一点颜色看看。

    可袁熙又岂是能任人摆布的主。他虽性格有些懦弱,但好歹也是河北之主,袁氏代言人。袁家四世三公,论家世丝毫不比崔家的差。以往崔家说别人的坏话袁家的人还能装聋作哑,可这回崔家将矛头对准了袁熙,袁家的人自然就不答应了。别说袁家的人不答应,负责留守邺城的审配也不会再沉默。

    审配是那种眼睛里不揉沙子的主,崔家使人打死朱灵的独子一事已经叫审配对崔家极为不满,可为了顾全大局,审配只能将这种不满暂时压下。而后崔家不依不饶的逼迫审配同意乐陵新郡守的任命,更是让这种不满在不断加重,直到崔家开始针对袁熙,一直被审配压下的不满终于爆发了。

    以逮捕凶手为借口,崔家留在邺城的几个主事人被审配请进了官府,而作为受害者家属,朱灵也奉命返回了邺城。

    审配只是想要以此为借口敲打崔家,警告崔家这时不要太嚣张,却不想让朱灵这时回来简直就是“引狼入室”。

    朱灵快四十的人了才得了一个儿子,在普遍成亲较早的古代,已经算是老来得子,像朱灵这个年纪,有的都是爷爷辈了,而他才得了儿子没几年。本想着将儿子培养成才,光宗耀祖,却不想崔家如此手段无耻,竟能对一个五岁孩童下此毒手。对朱灵来说,就是拼着什么都不要,都要让崔家付出代价。

    之前朱灵势单力薄,难以对崔家报复,可现在不同了,朱灵奉命返回邺城,他手中有兵,而且又得了袁熙的命令,让他负责协助审配维持邺城的稳定,这就等于是将报复崔家的千载良机送到了朱灵的面前。

    审配本只是将朱灵作为苦主,却不想朱灵率部返回邺城的第二天,先是将审配请进朱家软禁,随即便下令关闭四门搜捕崔家的子弟。

    多行不义必自毙!当朱灵返回邺城的时候,崔家同样也得到了消息,主要成员正聚集崔家商议对策,结果没想到朱灵如此“行事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