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不是汉献帝 >

第307部分

我不是汉献帝-第307部分

小说: 我不是汉献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好借口,反而需要好生善待蒯家。

    可蒯琪果然是烂泥扶不上墙,叫人好生失望。他失败了,这样一来无疑是将蒯家又往悬崖边推了一把。

    “来人,速去请庞主薄前来。”蒯越沉吟了片刻,心里做出决定。

    蒯越口中的庞主薄并非庞统,而是庞统的弟弟庞林。庞统眼下正跟着张辽等人在草原上收拾羯人,而为了兑现当初对荆州人的承诺,庞林作为荆州本土人士被任命为蒯越的主薄。

    对于刘协这种“掺沙子”的行为,蒯越并没有什么怨言,而是采取了默认的态度。而庞林也的确称职,上任之后尽心辅佐蒯越,让蒯越不止一次感慨庞家后继有人。此时徐庶送来一封亲笔信,远非表面通知蒯越蒯家除了一个通敌的蒯琪那样简单,久经世故的蒯越知道,这是徐庶在试探自己的态度,一旦自己一个处置不当,蒯家的塌天大祸就会降临。为了表明自己的清白,蒯越别无选择,只能放权,而将手中权力移交的最佳人选,便是身边担任主薄的庞林。

    庞林的兄长便是庞统,而庞统则是当今天子刘协的铁杆心腹,深受信任。让庞林暂代襄阳郡守一职,也就表明了蒯家忠心朝廷的态度。至于蒯琪的死活,听天由命吧,祸是自己闯的,锅当然也要自己背。

    庞林一开始不明白面色红润的蒯越为何要告诉自己他病了需要静养,有意让他暂代襄阳郡守一职,但等看到徐庶写给蒯越的亲笔信,顿时明白过来。但他也不好在这时说别的,只能说些场面话劝蒯越不必担心,当今圣上明察秋毫云云。不过庞林嘴上说着场面话,接受代表襄阳郡守身份的官印倒是一点都不含糊。事关重大,马虎不得,而蒯越的识时务也让庞林没有难为于他,除了派兵“保护”外,并没有其余动作。

    此时的蒯家是多说多错的情况,保持沉默接受朝廷的安排,才能最大限度的洗脱嫌疑。蒯越作为蒯家家主,很清楚这时候蒯家要做什么,忌讳什么,而有他坐镇蒯家,蒯家上下无人敢造次。

    在蒯越为证自身清白主动让权退居二线不久,远在江陵的徐庶便收到了庞林的消息。不仅仅是徐庶收到了这个消息,庞林更是将这件事告知了其他同守荆州、豫州的朝廷重将陆逊、甘宁、太史慈以及张任。

    既然荆州出了内奸,那难保其他地方就不会有人因为经受不住诱惑而做出出卖朝廷之事。而庞林的提醒其实已经有点晚了,也就在文聘的江津水寨遭遇袭击不久之后,夏口、寻阳两处水寨也遭到了江东水军的袭击。

    如出一辙的战斗方式让朝廷水军吃了一次大亏,寻阳、夏口两处的战船一下子损毁过半,急得陆逊急忙抽调驻扎乌江水寨的太史慈率部赶来支援。太史慈驻守乌江水寨,为的是确保寿春不受江东兵马的袭扰。但现在水军受损,太史慈、陆逊也就顾不得去管寿春的安危了。毕竟寿春还有擅守的川中名将张任在,就算江东真的派兵马上岸,短时间内也奈何不了寿春。

    为了确保朝廷水军在水上的优势,陆逊与张任商议过后决定暂时放弃乌江水寨,除了将太史慈所部分成两部分别补充成水军当中外,更是将水军中的马步卒抽调出来组成一支新军交给太史慈,命其上岸直取柴桑。

    不过江东吕蒙等人明显事先已经预料到陆逊有可能会对柴桑下手,在柴桑布下重兵不说,更是轻取乌江水寨登陆,直取寿春,试图兵进中原。

    与此同时,江陵也开始遭到刘备军的猛烈攻击,一时间大汉南方烽烟四起,但刘备、孙权的联手并未动摇正在等候草原之战结果的刘协。对于荆州、豫州遭到袭击一事,刘协一笑而过。

    诸葛亮是牛,吕蒙也早非吴下阿蒙,但刘协留给他们的对手同样也不是易与之辈。别看此时江东、荆南的攻势甚急,但直到现在,还未有一处送来告急求援的消息。也就是说,刘协留在荆州豫州的人并未慌乱,他们还能守得住,不需要刘协操心。

    刘协眼下的主要目标还是袁熙,而刘备、孙权此时进攻荆豫,目的也很明确,为的就是分散刘协的注意力,替袁熙分担压力。既然知道对手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作为敌对的人,要做的自然就应该是敌人想要办到的一件都不能让他们得逞。

    刘协并不担心荆州会出现不可收拾的局面,早在对草原羯人下手之前,刘协便已经与郭嘉、庞统等足智多谋的人士全面讨论过出兵草原后大汉内部会出现的问题。未算胜先算败,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像袁熙、孙权、刘备同时出兵的情况早就被刘协等人事先推演过,所以此时出现的状况还在刘协的预料之中。

    既然早有准备,心里自然不会慌乱。但刘协不慌,却不代表作为他对手的袁熙此时就不心慌了。早在江东、荆南动手之前,袁熙就收到了这个好消息,但让他感到不安的却是刘协此时的态度。

    荆、豫二州遭到了孙权、刘备的全力进攻,动静闹得这么大,而刘协却一点反应都没有,仿佛压根就不知道这回事似的,只把精力放在袁熙的身上。这让袁熙感到恐惧,事出反常必为妖!而让袁熙感到头疼的除了刘协此时态度不明这件事外,还有一件事也颇为让袁熙头疼。

    自家的后院起火了。袁熙甚至有些后悔当初不该请蹋顿率部前来助战。十几万乌丸铁骑的确战力不可小觑,但刘协这边迟迟不肯应战,后勤的压力却全部堆到了袁熙的身上。这些草原蛮人,压根就不知道汉人的礼义廉耻,自打进了汉人的花花世界就如同老鼠掉进了蜜罐里,整日里惹是生非,偷鸡摸狗,破坏了河北各地的风气,更让河北百姓对袁熙这位河北之主产生了极大的不满。

    孙策、周瑜率部一登陆河北,立刻便有人群起响应,而孙策、周瑜也是善于利用百姓对乌丸人这个恶邻的不满,打出抄乌丸人老窝,为亲友报仇的口号,纠集了五六万亡命徒杀奔辽西。

    而乌丸人也不知从哪里知道了这个消息,这几日都在闹腾着想要退兵,可这时候袁熙哪里能放乌丸人离开。一旦乌丸人离开返回辽西,那对面的刘协都不需要再等草原的战报,直接就能将袁熙给收拾了。

    为了挽留乌丸人,袁熙只能不断增加筹码,而蹋顿也不是个良善之辈。先前对袁家恭敬只是袁家势大,乌丸招惹不起。可现在袁家势弱,蹋顿也就撕掉了平时的伪装,开始一次次得寸进尺的向袁熙提要求。

    起初还只是索要钱粮,但现在已经开始索要土地了。今日蹋顿就狮子大张口,向袁熙提出等到袁家渡过这次难关以后将幽州割让给乌丸的要求。

    蹋顿是打着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主意,先狮子大张口提出一个袁熙不会接受的条件,然后再一点点降低要求。可没想到袁熙对于蹋顿索要土地的要求是一口回绝,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

    二人的这次见面最终以不欢而散告终,看着气恨恨离开的蹋顿,袁熙恨不得一刀捅死这个白眼狼。

    “主公,休要气恼。”田丰安慰袁熙道。

    “先生,我真后悔当初没听你的。”气不过的袁熙一脸后悔的对田丰道。田丰闻言叹了口气,不过他倒也没在这时跟袁熙说什么马后炮的话,而是劝袁熙道:“主公,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结束与朝廷的对峙,时间拖得越久,对我军的处境就越是不利。”

    “先生所言在理,可朝廷不肯应战,我又有什么办法?而且今日我拒绝了蹋顿的要求,他恐怕之后也会找理由推脱出兵。”

    “……主公,若依我之见,不如暂时答应蹋顿的要求。”

    “先生,你说什么?”袁熙听到这话不由怀疑自己方才听错了。

    “主公,你没听错,我方才劝你暂且答应蹋顿索要幽州的请求。”田丰郑重其事的重复了一遍。

    “为何?”袁熙不解的问道。

    “答应是一回事,兑现则是另一回事。主公,莫要以为蹋顿此时的心里就如他表面所看到的那样镇定。孙策、周瑜既然说出要抄乌丸人老窝的话,那就肯定不只是说说而已。以当今天子对待外族的态度,除了接受归化,剩下的一条便是毁灭。想想曾经为祸凉州的羌人,称霸草原的鲜卑,跟当今天子作对的下场是什么?乌丸人的将来会是怎样的也就不需多想了。蹋顿正愁没有合适的借口退兵回去救自己的族人,而我们眼下却不能少了乌丸人的助力,以幽州堵住蹋顿的退路,让他甘心为我们卖命,这笔买卖很划算。”

    “那事后难道真的要将幽州割让给蹋顿?”

    “呵呵……主公,说句不好听的,咱们能不能熬过眼前这关都成问题,还考虑那么长远做什么?即便我们这次侥幸得胜,蹋顿想必也是实力大损,到时说不定就算我们愿意给他幽州,他都不敢要。”

    田丰的大实话让袁熙脸色难看,可他也清楚田丰就这脾气,爱说实话。而且他自己也对能否熬过眼前这道难关没什么信心,也就没有打肿脸充胖子。

    “主公,切记许诺蹋顿只能口头,不可书面于纸上。”田丰又提醒了袁熙一声。袁熙听到这话心里了然,这是已经打定了事后赖账的主意。

    形势逼人!袁熙的亲自登门并未让蹋顿觉得意外,虽然没有得到书面的保证,但袁熙亲口承诺,也让蹋顿觉得扬眉吐气。以往畏惧袁家的势大,让蹋顿不得不在袁家面前装孙子,但如今形势不同,自己终于翻身农奴把歌唱,那种成就感令人喜悦。

    摆平了乌丸人以后,袁熙再也不愿继续与刘协干耗下去,当即便与蹋顿议定,对刘协的大军发起强攻,就算刘协的汉军大营高挂免战牌,此时袁熙也顾不得了。

    十几万乌丸铁骑的攻击的确声势惊人,可汉军同样也不是吃素的。早在乌丸人到来之前,刘协就已经开始命人加固营寨,同时储备大批粮草。等到乌丸人进攻的时候,那些之前准备好用来招待乌丸人的招数便用上了。

    对付骑兵的最好办法当然是以骑对骑,只是眼下刘协将大部分骑兵派去了草原对付羯人,手头的兵马就是以步卒为主。但千万不要小瞧了步卒的防守能力,虽然机动性不足,但眼下汉军以守为主,只要拥有足够的防守器械,就足以应付乌丸人的猛攻。

    乌丸人往常惯用的作战方式在面对一心防守的汉军时失去了以往的作用,为了突破汉军的数道防线,乌丸人几乎就是在拿人命趟出一条道路。可即便付出了如此大的代价,大汉天子刘协的位置距离乌丸人依旧很远。

第二百六十四章 弹汉山() 
    弹汗山是鲜卑人的王庭,自檀石槐将王庭设于此处试图与大汉朝廷分庭抗礼以来,弹汉山的象征意义对鲜卑人来说十分重大。弹汉山的主人也换过数任,如今的弹汗山主人并非鲜卑人,而是羯人。不过羯人在弹汉山当家作主的日子也不长了,随着马超、庞德率部分别赶到弹汉山的东、西两侧,汉军对弹汉山发起总攻的日子已经不远。

    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令人自满,自满过头便是自大,而自大的人往往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摆脱了匈奴人的控制,可以自主自身命运的羯人便是在一场场胜利过后被冲昏了头脑,目空一切,以至于选错了对手。

    羯人的战斗力强悍,如同猛兽,面对同样也是猛兽的鲜卑人,羯人拥有更加锋利的爪牙。可汉人不同,大汉不是猛兽,而是好猎手。再凶猛狡猾的猛兽也斗不过好猎手,羯人面对武装到牙齿的汉人束手无策。羯人的战斗一般都是硬上,根本就不讲究什么谋略,这也和他们当初的生活环境有关,他们只是匈奴人豢养的一条狗,哪有什么机会去学习知识,之所以战斗力强悍,那也是经历过一次次生死后积累下来的经验。羯人之中不是没有聪明人,只是那类人太少,而且羯人中的聪明人比不得汉人中的聪明人,二者压根就没有什么可比性。

    面对狡猾的汉人,羯人以往惯用有效的手段失去了作用,只能眼睁睁看着汉人一点一点完成了对弹汉山的合围……倒也不是四面合围,在弹汉山的北面,汉军就没有驻扎兵马。可这条生路对羯人来说有还不如没有,若是四面被围,羯人为了求活还能拼死一战,可现在有了一条生路,那拼死之心就顿时减弱了不少。这在兵法上叫围三阙一,专门用于瓦解被困之人的抵抗之心,只是石符却并不清楚这招的出处,只知道汉人如此做很影响羯人的士气。

    生活在草原的民族由于生存环境的恶劣因素,普遍崇拜强者为尊,丛林法则的弱肉强食在草原上大行其道。所以一般在草原上能够出人头地的都是颇具勇力的武夫,若是既拥有勇力又有一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