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不是汉献帝 >

第359部分

我不是汉献帝-第359部分

小说: 我不是汉献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仲谋也只是问问,你且回答为娘,若是仲谋肯降,他的性命能不能保住?”

    “……母亲,孩儿不敢欺瞒,其实早在出兵之前圣上就对我等有过承诺,说是诸将所擒俘虏皆由俘获者自行处置。也就是说,他要是向孩儿投降,他的生死就是由孩儿决定。”

    “既如此,那你可愿饶他一条性命?”

    “母亲,若是没有你替他求情,孩儿定不饶他。但母亲既然开口,孩儿又怎能让母亲失望。孙权,我只问你,你是降还是不降?考虑清楚再回答,你若不降,那正合我的心意。”孙策说完盯着孙权喝问道。

    孙权站在原地考虑了半晌,仿佛才下定决心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虽然投降孙策让孙权一点面子都没有,但既然孙策当着吴国太的面承诺饶孙权一命,那就不会反悔。总好过落到其他汉军将领手里连小命都没个保障。至于孙策所说的东山再起,孙权此时还真没往那方面想。

    天下大势,孙权也是能看出来的,到了今时今日,想要偏安一隅的想法是难以实现了。他问孙策朝廷会如何安置他,只是不想从此变成一个吃闲饭的废人。更何况他与孙策有矛盾,与孙家其他人也因为孙静的事情闹得很不愉快,孤家寡人一个的他必须要为日后的生计考虑。

    没想到孙策误会了,孙权又不好意思当着众人的面解释清楚,万幸有吴国太打了个圆场,这才把此事揭过。

    随着孙权宣布向汉军投降,建邺城的战斗算是彻底结束,之前还在城中与汉军纠缠的江东军残部得知孙权投降的消息以后,除了少数人逃走,大部分都放下了武器,接受汉军的处置。

    城中的暴乱也逐渐平息,热血可以使人失去理智,但同样也可以让人恢复冷静。得到孙策命令的周瑜联络其他三门的主将各自派出一支精锐恢复城中的秩序,但凡在街上逗留不肯归家者,杀无赦。

    汉军的强悍足以让那些头脑不清醒的乱民恢复理智,尤其是面对汉军毫不留情的杀戮,乱民很快就想起了自己之前的身份,纷纷扔掉手里的兵器按照汉军大声呼喝出的命令老实待在家里不得外出。

    百姓的死伤惨重,而世家的损失却是更大,孙权之前带着人专门找世家下手,等到百姓失去理智开始相互攻击的时候,也是不约而同的挑身边的世家大户下手。等到建邺城中的秩序逐渐恢复平静的时候,之前在建邺居住的世家大族几乎被杀得一干二净,尤其是朱家,几乎就是被夷为了平地。

    汉军拿下了建邺,虽然到手的建邺城破烂不堪,但汉军众将却是一点都不嫌弃。建邺城的告破,意味着朝廷收复江东的战事已经进入了尾声,天下即将重归一统,而作为此番收复江东的参战者,张辽、太史慈、陆逊等人都亲眼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第三百一十六章 宁死不降() 
    孙权归降的消息还在送往刘协手中的路上,此时的桂阳城外,刘协还是在刘备的“协助”下以剿灭交州蛮人的青壮为主。

    常言道吃一堑长一智,不管什么人,都有热血昏头干傻事的时候,同样也有恢复冷静的时候。一开始蛮人的确让刘备拿出的大批黄白之物给晃花了眼,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侥幸存活下来的蛮人此时也终于逐渐意识到了事情的不对劲。刘备拿出的真金白银那是没问题,但刘备的动机就值得叫人怀疑了。

    每每战事到了关键的时刻便收兵,己方所付出的代价刘备却视而不见,虽然抚恤给的很丰厚,可人也死了呀。十万蛮兵来自不同的部落,彼此之间平时还偶有争斗,但随着伤亡的增大,还活着的蛮人也开始学着团结了起来,开始对刘备的命令阳奉阴违,以保存自身的实力为主要目的。

    钱财虽好,但身家性命更重要。有命挣没命花的钱,不挣也罢。若不是刘备一直没有给蛮人与自己闹翻的机会,蛮人真想要一走了之。可一想到回去无法跟自家的蛮王交代,那些蛮人也只能继续留在刘备的麾下听候差遣。

    人老奸,马老滑,兔子老了鹰难拿。刘备戎马半生,对于蛮人的变化自然心知肚明。自打与刘协见了一面以后,刘备就已经是下定决心要马革裹尸,为自己奋斗了快一辈子的志向陪葬。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刘备别看往日表现的有些面,但实际上他的主意拿得很正,而且看人眼光极准,他很清楚即便他投降了刘协也不可能会如曹操那样得到刘协的重用,顶多也就是被人当猪养的命。那种生不如死,提心吊胆的日子刘备不想过,他如今已经快六十了,也没几天活头了,倒不如放手一搏,作为一个武将战死沙场,也不枉自己戎马半生的经历。

    眼看着蛮人学精了,不再如之前那样为了赏赐傻乎乎的与汉军拼命,刘备也就明白到了自己与汉军决一死战的时候。之前“配合”汉军,只是刘备再尽身为汉人的最后一点责任,也算是最后一次“报效”朝廷。过去只是嘴上喊喊,这次至少有点实际行动。但刘备并没有打算借着这个理由向刘协讨一条生路。

    刘备亲自上阵了!

    骑着他那匹据说会妨主的的卢马,手持当年与关张一起打造的双股剑,年近六旬的刘备身先士卒,向汉军发起了攻击。在他的率领下,汉军第一次品尝到了战事失利的苦果,若不是刘协身边的参谋司马懿及时发现派兵稳住了自家的阵脚,汉军的大阵差点就叫刘备率人攻破。

    “这刘备是打了鸡血吗?”没想到刘备会忽然发威的刘协十分纳闷。之前双方配合的不错,他派蛮人上阵送死,自己就调派兵马剿灭,怎么突然连招呼都不打一声就换了套路?莫非他刘备之前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迷惑自己?

    “圣上,想必是刘备觉得没办法再哄骗那些蛮人了吧?”司马懿沉思了片刻,开口对刘协道。

    “……这么说,双方的合作算是结束了?”刘协闻言问道。

    “也差不多了,这些时日我军消灭了蛮人将近三分之一的人数,那些蛮人若是还没察觉到异常我反倒要奇怪。既然刘备今日亲自上阵,那差不多也到了我军发动的时候。”

    “看来刘备是指望不上了。也罢,反正从一开始就没对他有多大期望。传令王平、兀突骨,按照先前所约定的战略开始行动。”

    随着刘协的一声令下,被刘备雇佣来的蛮人终于意识到了灭顶之灾的来临。之前他们还为刘备今日的身先士卒感到有些羞愧,觉得自己是误会了刘备。但等到第二日遭遇汉军的全面进攻,他们已经没时间去考虑雇主是否跟这次的对手串通一气了,因为他们需要把精力放在如何躲避汉军的追杀这方面。

    南舟北马,蛮人多生活在山林之中,平常连马都没骑过几回,面对汉军骑兵的冲锋,他们甚至连如何有效抵抗都不知道。之前刘协只是派汉军的步卒与蛮人交锋,蛮人还不觉得汉军厉害的不可战胜,但等到直面汉军千军万马的集团冲锋,那种大地也跟着颤抖,抖得自己双腿都不停使唤的感觉让蛮人胆怯了。

    只是一阵,刘备雇佣的蛮人大军便溃不成军,无数心生胆怯的蛮人扭头就跑,连收拾一下放在营中的赏赐都顾不上,他们此时只想要钻进熟悉的山林之中,离那些汉军越远越好。

    刘备军在大规模溃败,但唯有一支人马与众人的行进方向相反,刘备率领着他的白毦兵逆流而上,仿佛激流中的一块顽石,向着汉军的方向挺进。

    作为重要人物,刘备的脑袋在众多汉军将领眼中那可是属于可遇而不可求的存在。本还担心刘备见势不妙扭头就跑,不想刘备却昏了头,这时候不退反进。以张嶷、马忠为首的蜀中将领纷纷率部向刘备靠近,试图抢下这个头功。

    可等王平等人与刘备相继交手以后才发现一件叫他们忽略的事情,刘备的武艺一点都不弱。想想也是,刘备年轻时能与关张那样的万人敌平等来往,相信凭借的恐怕也不单单只是一个汉室宗亲的名头。能够跟老虎做朋友的恐怕也只有同样凶猛的狮子才可以,刘备的武艺即便比不上关张,恐怕也不是能够被轻易击败的。想刘备这戎马半生四处漂泊,若是没有一身过硬的本事作为保命的根本,恐怕也活不到今日。

    不过老不以筋骨为能,刘备终归是老了,凭借着一时的血勇冲杀了一阵以后便有些气力不济,面对汉军布下的严密方阵,刘备感到自己再难存进。也就在刘备考虑自己是否要以自尽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时,阻拦刘备前进的汉军军阵中忽然走出一人,大声对刘备喊道:“刘使君,当今圣上念你年迈,准你放下武器,率众归降。”

    “哼,多谢圣上美意,只是刘备不屑再做汉臣。”说到这刘备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众兵将,温声道:“你等若是不想死,大可投降,我绝不阻拦。”

    “愿与主公同生死!”人数不过三百余的白毦兵齐声大喝道。

    “好,好,那就让世人瞧瞧,我刘备麾下儿郎绝非贪生怕死之人。”刘备一时间也觉豪气干云,大声喝道。

    ……

    刘协麾下有八营,除王平、兀突骨率部前去阻拦蛮人败逃外,剩下的六营人马在朝廷结束了北方草原的战事以后已经归建。早就料到刘备不会投降的刘协也不占刘备便宜,见刘备如今手上只有三百人,便命六营主将分别带本部三百精锐轮流与刘备斗阵。

    虽然这样做并不符合刘协一惯的行事作风,但此时却并没有人觉得刘协是意气用事。但凡是有点脑子的人已经看出刘备今日是心存死志,憋着要战死沙场。而对于一个不计得失只为证明自己的沙场老将,必要的尊重还是要有的。追击蛮人的兵马早已离开,而此时还留在刘协身边的,则是想送刘备最后一程。

    也就在刘备在与汉军斗阵的同时,在桂阳的城头,被简雍命人五花大绑的霍峻愤怒异常,冲着简雍破口大骂。而被骂的简雍却并不理会霍峻的辱骂,只是望着城外正与汉军激战不休的刘备,双目垂泪。

    作为刘备最信任的老相识,简雍无疑便是刘备最后能够托付大事的人。早在简雍奉命回城之前,刘备就与简雍有过一次长谈,简雍虽极力反对刘备如此做,怎奈刘备心意已决,简雍即便巧舌如簧,也难以让刘备改变决意。

    “仲邈,莫骂了,这是主公的决定。”亲手擒下霍峻的傅彤轻声劝霍峻道。

    “胡说!我不信!”霍峻毫不犹豫的叫道。

    “宪和先生只是奉命行事,而我也是因为主公担心你抗令不遵才派进城里协助宪和先生。若不是主公执意如此,以宪和先生与主公的交情,你认为宪和先生会做出这种那卖主求荣的事情?”

    “……”霍峻并非不明事理之人,方才只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此时被傅彤一提醒,霍峻已经相信了七八分。简雍的资历,可算是刘备身边追随最久之人,一般像这样的人,通常不会另寻明主。而且刘备对简雍向来不薄,简雍也不是那种朝秦暮楚的小人性格。此时忽然翻脸,十之八九是得了刘备的托付。

    “为什么?”霍峻闷声问道。

    傅彤知道霍峻的意思,轻声道:“仲邈,你也不是笨人,到了今时今日,恐怕你自己也已经想到主公的大业难以实现,面对朝廷大军的压力,你我也不过是尽人事,听天命。至于主公为何一心求死,恐怕也是为了少主的未来考虑吧。”

    刘备膝下仅有一子,姓刘名禅,小名阿斗。在刘禅之前刘备也曾经有过孩子,只是由于刘备那会四处漂泊,那些孩子也因为战祸丢失了。刘备对刘禅很看重,古人对待香火的传承是很在意的,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知道自己难有实现自己的野心的前提下,退而求其次的保住一点香火,那也是很正常的。

    刘备不想过被人圈养的日子,更不想因为自己而连累自己的孩子也跟着倒霉。所以刘备选择了战死,想以身为武将最希望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同时也用自己的死为自己孩子日后的安稳尽最后一份力。

    霍峻、傅彤都是能力不错的武将,刘备有意让这二人投降朝廷,相信以这二人的能力,即便是在强手如云的汉军之中也能占据一席之地,而到了那时二人也就可以稍微关照一下自己的孩子刘禅。

    对于自己的打算,刘备并没有隐瞒傅彤,既然想要让人家关照自己的子嗣,最好把话直接说清楚,免得让人可以有理由袖手旁观。而霍峻在听完了傅彤的解释以后,久久无语,直到傅彤忍不住想要开口询问,霍峻才开口道:“替我松绑。”

    “仲邈,你……”傅彤担心的看着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