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不是汉献帝 >

第54部分

我不是汉献帝-第54部分

小说: 我不是汉献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主公,下令总攻吧。”戏志才低声提醒道。

    “嗯。”曹操点点头,抽出随身宝剑一指刘备军,口中喝道:“众将士,擒杀刘备者,官升一级,赏百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随着曹操下令总攻,曹军开始发起冲锋,刘备见状也不甘示弱,当即也亲自上阵,率领全军对曹军发起了攻击。

    曹操想要一战解决来搅局的刘备,而刘备则是想要通过这一战搓搓曹军的锐气,二人的目的不同,对此战胜负的态度自然也就不同。面对曹军的冲杀,刘备也有一点撑不住了。武将方面他倒是不用愁,从目前来看,双方打了个一个平局,但在士兵这方面,刘备就不如曹操了。

    数量比不上,素质同样也比不上,在经过短暂的僵持以后,曹军逐渐占据了上风。刘备在军中虽然奋力拼杀,可一个人的力量终究单薄,无力挽回局势。眼看着刘备的大军就将被击败,曹操已经准备亲自上阵打垮刘备军最后的一点抵抗意志,就见留守大营的毛玠神色匆匆的赶了过来。

    “孝先,出了何事?”曹操见状不解的问道。彭城有伯宁跟妙才盯着,应该不会出什么意外才对。

    “主公,兖州告急。”毛玠上前低声说道。

    “嗯?你说什么?”曹操闻言一惊,兖州是自己的老家,为了兖州安全,此次出征曹操没带郭嘉、程昱和曹仁,为的就是保证老家无事。此时能让他三人派人来告急,那就说明兖州此时遇上的麻烦绝对不小。

    “主公,刚刚收到兖州急报,言说陈宫、张邈二人引吕布入兖州,各地受此二人蛊惑者颇多,吕布入兖州后,多有郡守不战而降。眼下兖州境内,只有鄄城、范县、东阿三地还在主公治下。”

    “啊!”曹操大惊失色。一旁的戏志才见状低声劝道:“主公,切莫声张,先收兵回营再作计较。”

    “……鸣金。”曹操点点头,沉声吩咐道。

    刘备没想到曹军会在占据上风时鸣金收兵,由于担心曹军有诈,刘备也不敢下令追击,曹军收兵,他也趁势收兵。

    曹军众将很是不解主公为何突然下令鸣金,不过等回到营中得知兖州之事后,众将都没了言语,全都看向坐在主位的曹操。

    “孟德,兖州是你我的根基,不容有失啊。”夏侯惇忍不住对曹操说道。

    “元让莫急,我自知兖州对你我的重要,我如今所虑的,是如何退兵。”曹操沉声解释道。

    “主公,兖州告急,唯有主公亲自去救方能化险为夷,至于此处,不如就交由我来吧。”戏志才主动请命道。

    “志才,你打算如何应对?”

    “主公所虑者不过是刘备,而今日我军获胜,量那刘备短时间内也不敢主动挑衅。主公只需留下文则,曼成助我即可。对了,还有这封书信也可以做些文章。”戏志才说着取出昨晚那封刘备写给曹操,劝曹操退兵的书信。

    “……没想到那刘备的运气如此之好。”曹操有些不甘心的说道。

    “主公,此次且让他刘备得意一时,还是兖州要紧。”戏志才见状劝道。

    曹操点点头,“也罢,且让他得意一时,待我收复了兖州之后再来与他算账。”

    ……

    曹军连夜退兵,曹军大营中只剩下戏志才带着于禁、李典所部故布疑兵。在曹操率部赶回兖州,戏志才先是以曹操的名义给刘备写了一封回信,随后才吩咐于禁、李典拔营起寨,不过在戏志才得主持下,曹军每日只退三十里。而刘备在清点过与曹军一战的损失以后,也不敢再主动挑衅曹军,至于徐州军,那更是不敢在这时招惹曹军,只求曹军退回兖州,他们就烧香拜佛了。

    ……

    徐州下邳

    “父亲,看来曹孟德此次退兵肯定是兖州出事。”陈登一脸肯定的对其父陈珪说道。陈珪闻言问道:“哦?你怎么就认定是兖州出事?难道就不能是那刘玄德大义凛然,让曹操自惭形愧?”

    “父亲,这种鬼话你难道也信?”陈登摇头笑问道。

    “呵呵……为父看那个麋子仲好像就挺信的。”陈珪也笑着说道。

    “麋子仲……”陈登听陈珪提到糜竺,不由摇了摇头。

    “怎么?元龙,你觉得麋子仲这次选错了?”陈珪看着儿子问道。

    “父亲,若要儿子看,刘玄德不容小觑,但也不值得将身家性命托付。麋子仲有些操之过急了。”

    “……元龙,你为何不看好刘玄德?”

    “刘玄德麾下虽有关羽、张飞,但却缺乏谋士。麋子仲虽有小智,但比起那些一流谋士却还是差了些火候。徐州虽会被刘玄德得到一时,但最后会落到谁手里,尚未可知。”

    “那你打算如何应对刘玄德呢?”陈珪又问道。

    “虚以为蛇,亲而不近。”

    “好好,我儿能如此想,陈家无忧矣。”陈珪忍不住笑道。

    “父亲,你也赞同孩儿的想法。”

    “我儿所想正是为父所想,为父为何要反对。那麋子仲下注太早,到头来恐怕迟早要把糜家数代的基业败光。元龙谨记,徐州乃是陈家的根基所在,人离乡贱,不到万不得已,绝不可做抛家舍业之事。”

    “……父亲就如此不看好麋子仲的选择?”

    “呵呵……就如你所言,麋子仲虽有智,但长于内政,却不擅谋划。而那刘玄德想要在徐州站稳脚跟,又岂是光收买糜家一家即可成事。且等着吧,那刘玄德必会登门拜访,元龙莫要忘记今日与为父所言,被那刘玄德几句花言巧语就哄得跟麋子仲似的晕头转向。”陈珪叮嘱陈登道。

    “父亲放心,孩儿谨记今日父亲教诲。”

    ……

    曹军退兵了,刘备也就成了徐州百姓眼中的大英雄,为了报答刘备的出手相救,也为了防备曹军对徐州的进犯,陶谦将沛县赠给了刘备用作屯兵之所。其实陶谦是不想让刘备留在徐州的,可危机刚过就把来帮忙的人赶走,这在道义上说不过去。

    而且就在曹军退兵没多久,南阳的袁术也开始对徐州蠢蠢欲动。不过与曹操不同的是,袁术一点都不喜欢关羽。想当初讨董之时,华雄在阵前逞威,连斩联军数员大将,其中就有袁术手下的俞涉。当时关羽仅为公孙瓒麾下一马弓手,在联军无人上阵时主动请战,却被袁术呵斥。认为让关羽出战有损联军颜面。要不是曹操当时支持关羽,保不齐刘备三人会被袁术让人用乱棍打出。

    后来关羽温酒斩华雄,虽然并没有对袁术进行任何嘲讽,但实际的举动却是当众打了袁术的脸,就袁术那种睚眦必报的性格,自然对当众落了自己面子的关羽念念不忘。而且这回曹操出兵徐州,袁术是打算黄雀在后的,徐州已经被袁术视为了囊中物,却不想曹操中途退兵,反便宜了刘备。新仇旧恨,袁术便再也按耐不住了。

    袁术知道曹操的厉害,才会有让徐州军先替自己消耗曹军一阵的念头。可对刘备,打从一开始认识袁术就没瞧得起过,如今对手换成了刘备,袁术自然不惧,尤其是在知道曹操退兵的真相是因为兖州遭到吕布攻击以后,袁术对徐州就更是志在必得。

第四十七章 关中独好() 
袁术这一出兵,陶谦就更不能让刘备走了,而刘备也趁机向陶谦要兵要粮,扩充自己的实力,在徐州站稳了跟脚。

    刘备有将,袁术有兵,两家倒是斗了个旗鼓相当,而在中原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曹操与吕布在兖州的争夺。也就是在吕布率兵杀入兖州的第二天,朝廷羽吕布划清界限的昭告也广布了天下。

    曹操在率军返回兖州的途中收到了消息,只是他现在也无心去理会朝廷这个马后炮了。兖州的反叛让曹操又惊又怒,也不由深思为何会有如此多的人背叛自己。仅仅只是自己杀了边让?亦或是杀了边让全家三百余口?恐怕不是。

    朝廷的招贤令一出,曹操也紧跟着发布了唯才是举令。兖州的世家大族拿朝廷没辙,可对曹操恐怕就不那么客气了。曹操的唯才是举令,只重其才,不重其德,不论出身,唯才是举。

    这是在动摇世家大族的根本利益。世家大族最大的依仗既不是拥有大量的土地,也不是拥有大批家奴,而是对人才输出的控制。通过人才的输出,世家大族便可以控制官府乃至朝廷,从而维护家族的利益。

    可曹操的唯才是举令,却让许多并未被世家招揽到的人才有机会进入官府担任要职。这官府里的职位,一个萝卜一个坑,有人占了,别人就没机会。这无形中就减弱了世家对官府的影响力。

    吕布率兵进入兖州,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取得大半个兖州,那也是因为在大多数人眼中,吕布不过是一有勇无谋的匹夫,比起曹操要更加容易控制。不过为了给家族留一条退路,在曹操与吕布分出胜负之前,大部分家族还是选择了中立。暗中给吕布行方便的行为有,但公开支持吕布的还是只有张邈、郭勋等寥寥几家。

    曹操目前的处境很是凶险,吕布之勇他是深有体会,麾下并州铁骑的强悍曹操也是早有耳闻,不过曹操也并未因此就惧怕吕布。吕布虽勇,但有勇无谋,而自己这边有郭嘉、程昱等足智多谋之人相助,真与吕布交锋也不是没有胜算。

    两军连番恶战,互有胜负,但总体来说曹操是负多胜少。吕布仗着麾下骑兵拥有马中三宝,在野战中将曹军打的溃败不止一次。可让吕布恼火的就是曹操就如同打不死的小强,每回战败没多久就能重新集结队伍与自己再次展开对峙。

    自离开了关中,吕布就下定决心要闯出一个名堂。陈宫、张邈信守承诺,对他入主兖州出力颇多,也让吕布感到满意。可随着曹操回归,事情就开始变得不顺利了。先是各地的郡守不再像刚开始那会那样支持自己,虽然还是会提供粮草,但却总是找借口拖延。其次就是鄄城、范县、东阿三地的不能收复,也让吕布无法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对付曹操这件事上。而更让吕布感到不满的,则是陈宫、张邈对自己指手画脚的次数越来越多。很多时候让吕布感觉自己并不是他二人的主公,而是他们的下属。

    ……

    也就在中原遍地战火的时候,长安却迎来了一个大日子。大儒郑玄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出任太学博士,而今天,就是太学重开之日。

    刘协作为大汉天子,这种时候自然是要到场祝贺的,而除刘协外,长安几乎所有读书人都来到了现场。随着太学大门缓缓打开,早已等候许久的学子们步入了太学。今日是太学重开的日子,同时也是学子们能否进入太学的大考之日。

    想进太学,首先就是你自身的才学要过关,至于其他方面,那可以在以后再考虑。不论出身,只要你才学过关,就可以得到朝廷的资助安心读书,而首批太学学生的名额,刘协定为三百人。

    为了成为这三百名额中的一员,这些日子齐聚长安的数千学子恐怕会争个“头破血流”。刘协倒不是不想多增加一些名额,实在是财力有限,而且师资力量也不足。万幸这三百人在才学上不用人担心,要是一张白纸,就凭郑玄、孔融这点人,累死他们都教不过来。

    不过这也不是刘协需要关心的问题,太学不同以往,按照刘协的意见,只要才学够就可以进太学就读,但想要从太学毕业得到朝廷的授官,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

    目送那些应考的学子进入太学,刘协跟监考的郑玄、孔融打了声招呼便准备离去。不想走到门口,却见有人被守门的兵卒拦住。

    “这位大哥,还请通融一下,让我进去。”被拦住的书生连声请求拦路的兵丁道。

    “不行,已经过了时辰,你下次再来吧。”

    书生急得满头大汗,想闯又不敢,可让他就此回去又不甘心,正急得差点给兵丁跪下,就听有人说道:“哎~放他进去,反正现在距离正式开考尚有一点时间。”

    拦路的兵丁见到开口的是天子,急忙想要行礼,好在刘协及时一瞪眼,才叫兵丁没有泄露了自己的身份。

    既然天子发了话,兵丁自然不敢再拦,闪身退到一旁。书生见状连忙向刘协作揖道:“多谢,多谢。”

    “别谢了,送你进去容易,可能不能考上还要看你自己的本事。时候不早,快进去吧,免得误了时辰,要是叫郑师把你赶出来,我的话也不好使了。”

    “多谢提醒,敢问公子名姓?”

    “呵呵……等你成了太学生,自然就会知道我是谁,快去吧。”

    书生见刘协不肯说,而考试又即将开始,便向刘协又行了一礼,“步鹫多谢公子美言,相信不久之后就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