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我不是汉献帝 >

第73部分

我不是汉献帝-第73部分

小说: 我不是汉献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议。

    得到授命的张肃带着兄弟张松,押着准备交由朝廷处置的张任,一队人马前往剑阁。得知益州派来和谈的使者,驻守剑阁的黄忠也未刁难,开关放行让其直接前往汉中。可等张肃一行人到了汉中,却被告知天子已经返回长安,与益州罢兵一事汉中郡无权决断。张肃无奈,只得再次启程前往长安,而就在张肃一行人前往长安的这一路上,益州上下人心惶惶,为了防备朝廷官军的出关,刘璋不得不一面等候和谈的结果,一面下令严颜等人积极备战,以应对朝廷的征讨。

    张任、严颜,一向被益州百姓称作蜀中双壁,眼下张任被刘璋交给了朝廷处置,作为另一块壁的严颜自然心里不舒服。军队都有护短的毛病,更何况张任还是军中颇得人心的一员将军。得知刘璋要接受朝廷和谈的前提条件,严颜及益州军中许多将领一致反对这个决定,只是他们的反对刘璋没有听,张任还是眼睁睁的被送走。由此,赵韪便成了益州军上下的眼中钉,肉中刺,人人诛之而后快。只是赵韪很聪明,知道自己这回得罪的军方太深,所以对监军这份工作是再也不感兴趣,他不来军中,许多可以让人死得神不知鬼不觉的手段就不能用,严颜等人除了背地里咒骂几句,一时间还真拿赵韪没辙。

    ……

    当张肃一行人抵达长安的时候,距离朝廷官军攻下剑阁已经快过去一个月的光景。这回刘协没离开长安,让张肃心里暗松口气。一面让弟弟张松带着使团的人去驿馆入住,自己则带着几个人去拜访朝中几位重臣,希望可以请他们代为美言,让朝廷与益州就此罢兵。

    对于张肃的来访,刘协心里有数。早在张肃离开汉中前往长安的时候,汉中的飞鸽传书就在张肃之前到达了长安。刘协对张肃不感兴趣,反对他那个其貌不扬的弟弟张松很感兴趣。这张松虽然死的早,但才华还是有的,但是他那个过目不忘的本事,就值得刘协看重他。至于长相不佳,在刘协看来,除了吃软饭的需要一张小白脸外,但凡是有真本事的男人,长得好不过是锦上添花,想要功成名就,但靠一张好脸可不够。

    就在张肃去拜访朝中大臣的时候,刘协也带着人来到了驿馆。一是见见同门的张任,二就是看看那个据说相貌异于常人的张松张永年。

    得知圣上亲临,主使不在,副使自然就要顶上。只是张松也知道自己其貌不扬,唯恐吓到刘协,坏了自家兄长的好事。有心不见,可又于礼不合,只得硬着头皮出来拜见刘协。

    看到张松那张脸,刘协还没怎么样,身后的王朝马汉已经忍不住轻笑出声。张松听到笑声也不在意,他已经习惯,却不想还没等他开口,就听刘协已经开口喝斥道:“笑什么笑?滚出去!男人靠本事吃饭,只有没本事的才需要靠脸。”

    张松有些惊愕的抬头,就见两个明显是天子亲随的大汉低着头退到了门外。而天子刘协却是满面微笑的伸手扶起自己说道:“永年莫怪,朕平时管教不严,以致让永年受了委屈,还请勿怪。”

    “圣上言重,张松惶恐。”张松连忙答道。

    身体有缺陷的人往往会比平常人更加敏感,若是刘协也和手下一样嘲笑张松的长相,张松即便此时不发作,也会怀恨在心。可刘协并没有因为张松的长相而露出嘲讽之意,反倒因为有人嘲笑张松而发怒,这就让张松的心里对刘协生出了一丝好感,至少当今天子不是一个以貌取人的平庸之辈。

    张松原本以为天子此来只是为了张任,却不想刘协这回来却是为了自己。进了长安,张任就是刘协的囊中之物,什么时候想见都可以。而张松这样因为长相而被埋没的人才,却不是刘协想见就能见到的。

    在刘协的刻意拉拢下,张松很快就打定了主意,投靠朝廷。没办法,因为自己这个长相,张松在益州没少受人讥讽。而张松又不是个肯受人讥讽的性子,往往会反唇相讥,他又牙尖嘴利,能言善道,往往会将那些讥讽张松长相的人给说的无地自容。可这样一来,愿意跟张松结交的人就更少了,以至于张松在益州的人缘极差,几乎就没有朋友。

    刘协并没有在驿馆多待,和张松说了会话,又去见了张任一面后便带人离开。而在刘协离开没多久,张肃也带着人回到了驿馆。

    “兄长,你回来晚了,圣上刚刚离开没多久。”张松看到兄长回来,笑着说道。

    “什么?永年,你怎么这么糊涂?为何不留下圣上。”张肃闻言急道。

    “兄长,那是天子,他要走,小弟怎么拦?”张松翻了个白眼,没好气的答道。不过随即话锋一转,“兄长放心,圣上对此次两家罢兵一事并不反对,兄长此行十有八九可以谈成。”

    “……那圣上可说什么条件?”

    “这个倒是没说,不过兄长,朝廷能答应罢兵就已经谢天谢地了,你还是不要奢求太多为好。”

    “永年,你怎么好像在替朝廷说话?”张肃不解的看着张松问道。

第六十三章 有意西征() 
刘协并不想要在这时对益州用兵,与阎圃说先打益州也仅仅是在做最坏的打算。现在益州派来使者有意和谈,刘协自然不会将张肃等人拒之门外。不过刘协身为天子,这种谈判的小事自然不需要他亲自出马,将此事委托给了最近比较清闲的蔡邕,自己则带着张松游览长安,加深彼此间的友情。

    能够得到蔡邕的接见,张肃可以说是受宠若惊,尤其是在随着蔡邕进太学一游,见到了郑玄、孔融等大儒以后,张肃都有心留在长安不会益州了。不过由于这次战事完全是益州挑衅在先,张肃在太学并不怎么受人待见,而张肃也仿佛理亏似的,在与蔡邕商讨两家罢兵的条件时,几乎就没有提出什么反驳的意见。

    原本被赵韪寄予厚望的张松此时正跟着刘协这个新朋友游览长安各地名胜古迹,哪有工夫去关心谈判的事情。而且随着与刘协来往渐密,再对比自己在益州所受到的待遇,张松那颗心悄悄的就开始向着朝廷这边偏,这时候还指望他为益州的利益跟刘协争论,比较困难。

    张松的性格,明显就是那种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身边有刘协陪着,看到张松的人都比较客气,而张松又不是疯狗,见谁咬谁。久而久之,众人也就接受了张松这个相貌不佳但却聪慧过人的丑鬼。其中典韦更是与张松相见恨晚。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典韦长得其实也不好看,历史记载典韦相貌果毅。刘协一开始并不理解什么叫果毅,等看过典韦的长相以后,终于知道了,果然很果毅。而张松能够这么快被刘协身边的人接受,其实也有典韦这碗老酒垫底起了作用。众人平时瞧典韦瞧习惯了,再看到张松,也就不会因为稀奇而发笑。

    而典韦与张松一见面,二人立马就都感到了亲切,那关系自然也就好了。在刘协没工夫陪张松的时候,就是典韦带着张松在长安城里四处闲游。

    “君明,圣上这次真的无意益州?”在闲聊的时候,张松随口问了典韦一句。

    典韦一口闷干碗里的酒,“永年,圣上一直想要重振汉室,可这种事却不是光靠嘴喊喊就可以办到。你别看这次朝廷拿下了剑阁,可你身为益州人,对益州的地形想必比我更清楚,一旦朝廷大军陷在益州,那许多本来可以办的事情就必须延后。主公曾经说过,益州乃是困龙之地,只要紧守关隘则不足为虑。眼下朝廷四面皆敌,并不适合此时对益州开战。”

    “……那不知圣上准备先对付谁?袁绍、曹操、还是刘表?亦或是韩遂、马腾?”张松好奇的问道。

    此时的典韦已经有了几分醉意,听到这话毫不犹豫的答道:“主公暂时没打算东进,潼关在手,以守为主。”

    “那就是说,圣上准备收拾韩遂、马腾?”

    “也不是,主公说西域地大物博,眼下朝廷人少力微……永年,喝酒。”话说到一半典韦忽然清醒过来,闭嘴不再说这事。而张松就如猫爪挠心一样难受,这话说一半不说了,典韦真够缺德的。

    可典韦不肯说,张松也不能逼人家典韦说。要说起来,典韦可是朝廷堂堂平东将军,麾下一万虎贲的武官,而张松,不过是益州使团的副使,若不是临时给了他一个官身,他就是个白丁。

    典韦不说,张松也有办法知道自己想知道的,在与典韦分手之后,张松直接去求见刘协,寻求答案。刘协对张松本就有着拉拢之心,而且张松所问之事不久之后也会被天下皆知,提前让张松知道也没什么不可以。

    确定刘协真的打算征讨西域扩充大汉疆域,张松一时也有些心潮澎湃,忍不住就向刘协深施一礼道:“张松身为汉人,也想为大汉尽一份心力。还请圣上莫嫌张松愚鲁,收下张松。”

    “永年,既然有心认我为主,你就该改口称呼我为主公了。”刘协笑着将张松搀扶起来。

    张松闻言大喜,连忙退后两步,再次深施一礼道:“张松拜见主公,愿为主公效犬马之劳。”

    “永年言重了,汉室如今势微,还望永年助我一同重振汉室。”刘协见状连忙再次上前相搀。

    “张松必效死命。”

    ……

    话说开了,刘协也就没有再多顾忌,询问张松想要在朝中何处任职,张松听后摇头说道:“主公,臣想返回益州。”

    “啊?回去?”

    “是的主公,臣此前与典君明闲聊时曾听他言,主公非是不想拿下益州,而是益州地形复杂,此时对益州用兵会耽误许多事情。臣此次回去,就是为了解决困扰主公的这个难题。”

    “唔……永年有心了,那需不需要我从中配合?你只管明言,若是我能办到,必不推辞。”刘协想了想,点头对张松说道。

    “臣多谢主公支持。”

    既然张松愿意返回益州做内应,刘协当然不会反对。为了让刘璋对张松另眼相看,方便张松日后的行动,刘协也答应会配合张松,让这次谈判成为张松表演的舞台。

    ……

    张肃带着使节团离开了长安,这次的谈判还算顺利,虽然朝廷有意刁难,好在自家兄弟张松争气,将朝廷的刁难一一化解。虽然剑阁没有拿回来,益州还需要上交朝廷粮食十五万石,但至少这次朝廷与益州的兵戈被中止了。

    能让朝廷放弃攻打益州,对张肃来讲就是大功一件,至于付出的粮食,十五万石虽说多了点,但对益州来说也不算什么,总好过让朝廷攻打益州要损失的少。破财免灾吧,这是在离开成都时刘璋就点头同意过的办法,张肃也不担心刘璋会因此怪罪自己。

    唯一让张肃感到有些遗憾的就是张任没有被自己带回益州,自张任被朝廷派人接收以后,张肃就不知道朝廷将张任藏到哪去了,有心提起也会被人顾左右而言他的搪塞。对张任这员川中名将,张肃还是很有好感的,希望可以搭救一二,只是朝廷不肯多谈,张肃手里的本钱也实在不多,对张任一事,张肃也只能说遗憾了。

    “兄长,何必闷闷不乐?”张松走到近前轻声问道。

    “永年……你好像这回在长安收获不小啊。”张肃神色有些复杂的看着自家兄弟说道。

    “兄长,此话何意?”

    “……你不肯承认,那就当为兄什么也没说。只是永年,你可切记回到了益州,你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张家啊。”

    “……兄长,你看出来了?”

    “永年,你我自小一起长大,你是什么性子,为兄岂能不知?”张肃苦笑一声道。

    “兄长,我且问你,现如今的益州牧可称明主?”

    “……永年慎言,小心祸从口出。”张肃连忙急声说道,同时抬头四下张望。张松见兄长胆小怕事的样子,叹了口气道:“兄长,眼下只有你我,你担心个什么?”

    “永年,食君俸禄,为君分忧,刘益州待我张家不薄……”

    “兄长,刘益州的确待我张家不薄,可你难道就因为这样就要带着张家给刘益州陪葬不成?”

    “……永年,没有那么严重吧?刘益州好歹也是汉室宗亲……”

    “兄长,刘益州是蜀王,可朝廷却未见得就愿意一直让益州被人割据。眼下朝廷分身乏术,这才让益州暂时安定,可一旦朝廷抽出手来,你觉得就凭益州那些兵马,能够抵挡朝廷官军?这些时日你随着蔡先生四处拜访名士大儒,可小弟却是亲眼见识过朝廷官军的威武。张任本是川中名将,可就因为赵韪的一句谗言,刘益州就将张任闲置。为求自保,更是将张任拱手交给了朝廷。这样的主公,保他何益?难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