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抗战之浴血突袭 >

第127部分

抗战之浴血突袭-第127部分

小说: 抗战之浴血突袭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有的人都很是愕然,眼见着自己的连就要胜出,萧凌虎很是气恼,甩下手里的球,跑到了马团长的身边,责问着:“团座呀,我们都快要赢了,你这是唱得哪出戏呀?”

    马团长苦着脸看了一下边上的周团长,道:“没办法,这是总队长的命令!”

    “为什么?”别人也跟了过来。

    “要打仗了!”周团长道。

    “啊?是跟日本人吗?”一下子,萧凌虎便来了兴趣。

    马团长摇了摇头,道:“我们要赶往陕西,去打东北军!”

    听到这个话,所有的人都愣了住了。

    “校长被张学良扣压了!”周团长恨恨地骂着。

    “啊?”所有的人都愣住了,身在军营里,有很多的事情与外界沟通的并不及时,便是萧凌虎也是通过上级的通告才知道这件事情的。

    半个小时之后,所有的人都列队整齐地排布在操场之上,总队长桂永清出现在队伍的前面,他登上了前台,向大家通报了西安事变的情况,并且痛斥着张学良和杨虎城卑鄙而非法的行径,他振臂高呼着

    (此处因为无法过审,删除500字)

    听着下面的官兵们一个个愤怒异常的样子,桂永清觉得这个火候已经差不多了,忙又几次让大家安静下来,同时道:“我也与你们一样,心急如焚,但是对于打到西安去,这个事体比较重大,我们还要先行研究一番。此会结束之后,营级以上的干部往会议室开会,其他们先行解散,但是这几日,不准请假,不准外出,也许我们的行动很快就会开始!”

    通告会结束之后,众人各自散去,只留下营长以上的人往会议室去了。

    很晚的时候,营级干部的会议才散,而此时,萧凌虎与三团一营里的许多边长、排长都已经等在闻森的宿舍门口了,一见到他到来,便围了上去,纷纷打听着结果。

    “怎么样?”萧凌虎也很是关心。

    闻营长将众人让进了屋子,小小的宿舍内,一下子便挤满了人。

    “决定了!”闻森告诉大家:“我们一致要求打到西安去,总队长已经同意向军委会请缨!”

    听到这个结果,众人都松了一口气,但是却也知道,真得这一仗打下去,还不知道后面的结果如何呢?若是逼着张学良和杨虎城杀掉了委员长,只怕中国国内的形势会更糟糕,原本就是一盘散沙的中国,眼见着被蒋委员长捏到了一起,到时候只怕又逞了散沙之状。

第250章 转折(五)() 
桂永清的请缨很快得到了军政部长何应钦的批准,十二月十五日,教导总队座轮渡过了长江,在对岸的浦口煤炭港乘上了北上的火车,沿着津浦线和陇海铁路开往郑州,经过两天两夜的长途运输,到十七日的时候,已然抵达了华阴火车站。

    而与此同时,为了能够顺利地解决西安事变,便是在国府中也分了两手准备,抚剿并用。主和派在宋美龄与宋子文已经派出外国友人端纳乘机赶往西安与张学良等人谈判;主战派在劝诫张学良无效之后,由政治委员会成立讨逆军,任命何应钦为总司令,刘峙为东路集团军总司令,顾祝同为西路集团军总司令,分别集结兵力,由东西两个方向向西安压迫过来,同时空军也出动战机轰炸西安周围布防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军队。

    教导总队已然成为了各方汇集到西安附近的国军中的先锋,从华阴下车之后,全队迅速地集合,通过步行,穿过华县县城,于十八日下午时分,抵达了渭南东面的东赵乡。

    渭南,正是西安东面的门户,这里驻守着东北军的的劲旅一零七师,而这个师隶属于六十七军,而六十七军的军长,却是令萧凌虎和闻森都熟悉的一个人,他便是易伟的父亲易中伦。

    仗还没有打起来,易伟便来到了三团一营的营地,一见到他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萧凌虎便知道他为什么而来。

    “是不是为了你父亲?”不等易伟开口,萧凌虎便问着。

    易伟点了点头:“我真得害怕我要与他为敌。”

    萧凌虎沉默了一下,道:“其实你想得多了,你如今只是工兵连的排长而已,又不要你去冲锋陷阵,怎么可能跟他打得起来呢?”

    易伟道:“我不是担心我自己,而是担心他!”

    萧凌虎愣了愣,在他的印象里,易伟很少在别人的面前提起自己的父亲,他也是直到易伟结婚的时候,才从父亲萧黄那里知道他的家庭情况的。但是,在易伟的婚礼上,他看到的易中伦,并不是一个懦弱无能的庸才,相反,他那易中伦的印象里,觉得他应该是一个敢作敢为,敢打敢冲的热血之士,他至今还记得那一次婚宴上,闻森对易中伦的为难,那天易中伦真得是喝醉了。

    “其实你想多了!”萧凌虎道:“你爹那么高的位置上,只是发号令而已,又不会直接参加战斗,不会有事的!”

    易伟道:“我并不担心他会在战斗中有什么不测,我只是觉得他跟着某某这是在助纣为虐,某某肯定所作所为不得人心,注定是要失败的,我只担心他过于愚忠,到时候弄得身败名裂!”

    听到他原来是这种想法,萧凌虎肃然起来,的确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你没有加入东北军?若你在东北军中,如今如何也可以当上连长了。而且你也是中央大学毕业了,还非要去上陆军军校呢?”萧凌虎又问出了心中的疑惑。这个问题,他不只是一次地问过易伟,但是易伟的答复显然是在敷衍。

    沉默半晌,易伟这才道:“要我怎么说呢?我一直认为东北的丢失就是某某某之过,是东北军之过,为此曾与父亲大吵了一架。呵呵,说了你也许不信,在我眼中的某某某就是一个纨绔子弟,是一个花花公子,是中华民族的罪人。但是,在父亲的眼里,却是他永远忠诚的主公!我跟他根本没有共同的语言。他逼着我去上了中央大学,而且也不让我从军,这又不是我所喜欢的。”说到这里,才长叹了一口气,接着道:“这也就是我和他之间不和的原因!”

    萧凌虎这才知道,原来易伟报考南京陆军军官学校,是瞒着自己的父亲进行的,也难怪他这三年里,从来没有回过家呢?

    但是,如今看来,易伟对自己的父亲并非是冷血的,他对父亲还是有着一种牵挂,毕竟血脉相连。

    “别担心了!”萧凌虎只能安慰着他道:“我们这一仗还不知道会怎么打呢!我相信西安事变也不会拖得太长,说不定我们给某某某施施压,他就服了软呢?呵呵,大家都知道,他就是一个软蛋公子!”

    易伟点了点头:“但愿真得是这样吧!”

    “其实吧,有很多事情都不是你我能够左右的,我想令尊大人也是如此。不过,就算是某某某败亡了,又能怎样?你看看冯玉祥,看看段祺瑞,他们没有权,不也活得好好的吗?”

    听到萧凌虎这么一说,易伟的心中稍安了许多,他点了点头,没有再说什么,默默地离开了三团一营的兵营。

    望着易伟有些失落的背影,萧凌虎觉得自己有的时候还真得幸福的,最少没有易伟那么多瞻前顾后的事。

    ****************************

    第二天一早,凌晨六点钟,天也就是刚刚亮起来,还有些黑暗,教导总队对渭南的攻击便开始了。

    主攻的自然是满编的第一团和第二团,而第三团因为只有一个营,所以成为了指挥部的预备队,虽然闻森营长摩拳擦掌,却也只能在后面踮着脚地干看着。

    但是,萧凌虎却没有一点儿战斗的欲望,他的年纪虽然不大,过完年周岁才到二十三岁,但却是入伍七年的老兵了,他非常清楚,只要是上了战场,就会有伤亡,谁又知道自己的命有多大呢?

    第一团主攻渭南城的东门,第二团主攻渭南城的北门,教导总队还有一个骑兵团,负责侧翼推进迂回,而教导总队最拿手的武器,是五辆德式轻型坦克。

    战斗一开始,第一团和第二团都试探性地在战车火力的掩护之下,向渭南的两个城门附近进行攻击,很快便试探出了对手的重点火力的位置,甚至于连他们的不多的几门大炮的发射点都试探了出来,然后由通讯兵迅速地将对手的几个火力点,通过最近的电话,告之附近的炮兵阵地。

    炮兵在得到前方的坐标指示之后,进行精准的榴弹炮打击,随着炮火的隆隆作响,敌人的火力阵地被一个个的摧毁。

    尽管东北军占据着地利之优,但是对于教导总队这样猛烈的攻击,也只剩下了招架之力。

    在炮火打击完毕之后,第一团和第二团几乎是同时向当面的敌人发起了攻击,这一次可不再是试探,而是真正的冲锋。那些教导团的官兵们端着步枪和花机关枪,如猛虎下山一般地冲过去,守城的东北军叛军士兵们纷纷从阵地人后逃,便是连他们守在后面的军法队架着机关枪也无法阻止这样的败溃,很快第一团便拿下了渭南的东门,向城中推进。

    打到上午九点钟的时候,一零七师自觉得无法抵挡,只得放弃渭南城,向西安的方向败走。

    很快,教导总队便占领了整个渭南城,

    这一仗的损失很少,也只是三十九名士兵阵亡,五十名士兵受伤。

    当桂永清信心十足地准备继续往西安的方向推进的时候,却收到了讨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急电,要求教导总队在原地待命,因为如今的形势下,西安事变很大的可能可以得到和平解决了。

    *********************

    西安事变真得得到了和平解决。

    在全国人民的不断声讨、中央军两面夹击的武力打击、以及苏联方面明确的反对之下,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不得不收起强硬的姿态,与从南京飞来的宋美龄、宋子文等国府来员进行谈判。

    虽然张学良希望东北军、西北军以及共产党在西北搞一个三位一体的军政割据组织,却没有得到共产党方面的同意,最终三方联合提出了一个六条主张。

    但是,蒋*介石却一直不愿意签字,无奈之下,作为西安事变的主要领导者的张学良,最终将要求蒋接受并保证实施的那六项条的,改成了只要宋氏兄妹担保即可;又把六条主张中先撤兵、释放七君子等条件改成了只要蒋下令撤兵即可。

    十二月二十六日,张某某陪着蒋*介石回到南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虽然西安事变并没有真正达到张某某和共产党所期望的目的,但是,却也自此结束了持续十年之久的内战,为国共第二次展开合作奠定了基础。

    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卷一终)

第251章 大战(一)() 
民国二十六年(西元1937年)在农历上是个两头无春的一年,这种年份在民间俗谚上来说,是一个寡妇年。

    而事实上,这一年对于中华民族来说,的确是血与火、泪与恨、苦与难的一年,但是同时也是中华民族终于要全力以赴,驱除百年耻辱的开始。

    这一年,正是全民族抗战的元年。

    一月十三日,中共中央机关迁驻延安。

    二月十五日,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在南京召开,国*民党内外政策开始转变。

    三月二十二日,共产党的***飞赴杭州,与蒋*介石会谈国共合作的问题。

    四月二十二日,国民党中常委修改国民大会组织法和选举法。

    五月二十九日,国民党中央考察团考察延安。

    六月八日,***与蒋*介石在庐山会谈;六月二十六日,南京与延安之间的电台接通。

    七月七日夜,日军向卢沟桥一带中国军队开火,中国守军第二十九军予以还击。

    至此,全面抗日战争开始,史称“七七事变”。

    七月十七日,蒋*介石在庐山发表“最后关头”的演说,和对卢沟桥事件之严正声明,特别指出:

    “再没有妥协的机会,如果放弃尺寸土地与主权,便是中华民族的千古罪人”。

    “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皆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惟有牺牲的决心,才能博得最后的胜利”

    抗战已然成为了全民族的共识!

    *************************

    南京,萧公馆。

    萧凌虎和易伟难得地回到了家里来,这些日子以来,教导总队一直处在高度的紧张之中,随时准备着接受军委会的调动,同时许多的官兵也自动请缨,要求去抗日的前线。

    自从七七事变以后,尤其是此时华北的大战还在进行之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