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风流 >

第161部分

盛唐风流-第161部分

小说: 盛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λ布浔憬形蠢吹眉凹由厦陪诺乃旅抛驳镁痛撕淙坏瓜隆

    “杀贼,杀贼!”

    寺门既开,百余亲卫自是蜂拥地杀进了寺中,乱刀挥舞间,已将十数名妄图螳臂当车的僧众斩杀当场。

    好样的,总算赶到了!大雄宝殿前的小广场上,李显怀抱着明月公主,正全力展开身形,游走不定地躲避着摩嘉大师与智信大师的追杀,这一见林成斌率部杀到,高悬着的心自是就此落了地,长笑一声,几个起落间便已甩开二僧的追击,回到了自家阵中。

    “保护好公主!”

    李显手轻轻一抖,将怀中的明月公主放下了地,而后手一抄,已从一名侍卫手中取过了一把横刀,手指轻轻地在刀面上一抹,将刀上未干的血迹抹去,而后面带微笑地看着已面如死灰般站在不远处的摩、智二僧,不紧不慢地开口道:“二位大师都已尽力了,还是束手就擒罢。”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智信大师苦笑着摇了摇头,双手合十在胸,对着李显行了个礼之后,盘坐在了地上,双眼紧闭了起来,再不多言,灰败的脸上竟露出了释然的笑容,望将过去,竟颇有得道之像。

    “殿下高明,老衲败得不冤,今既必死,还请殿下能与老衲公平一战。”

    摩嘉大师没去理会智信大师的举动,而是死盯着李显,发出了决斗的挑战。

    “可以,不过孤有个条件。”

    李显自信地笑了笑,丝毫不在意摩嘉大师凌厉的眼神,一派轻松自如地回答道。

    “请讲。”

    摩嘉大师死志早萌,此际之愿不过是临死前拉李显垫背罢了,倒是不怎么在意李显还有啥条件不条件的。

    “孤知晓大师必是受了噶尔•钦陵之托前来的,孤只是好奇大师这等世外之人为何要参与到世间俗事中来。”李显点了点头,也没多啰嗦,直截了当地提问道。

    “传承。”

    一听李显提到此事,摩嘉大师原本就黑的脸登时便更黯淡了几分,沉默了好一阵子之后,这才惜字如金地回了两个字。

    “传承?唔,孤明白了,大师可是出自大昭寺?”李显一听这个回答,先是一愣,而后立马反应了过来,已知晓摩嘉大师的意思之所在,无非是噶尔•钦陵以大力推广佛教为诱惑,唆使摩嘉大师出手暗杀自个儿罢了,至于猜其出自大昭寺么,也好理解,概因此时的吐蕃境内仅仅只存两座寺庙——大昭寺与小昭寺,后者乃是文成公主所建,信奉的是中原的教义,信徒极少,而前者则是尼泊尔公主尺尊公主所建,信徒较多,其所信奉的教义并不忌杀生,观摩嘉大师其人出手狠戾,显然不是啥善类,也就只可能是大昭寺之僧。

    “不错。”

    一听李显一口便道破自己的来历,摩嘉大师的瞳孔很明显地收缩了一下,但并未否认,而是慨然认了下来。

    啧啧,宗教这玩意儿还真是剂精神鸦片,当真是毁人不倦!李显本人不信教,对宗教也没啥太多的好感,概因后世那会儿早就看多了宗教狂那等盲从与狂躁,此时见摩嘉大师一派为佛教的推广而献身的做派,更是懒得跟其再多废话,原本打算利用此人的心思也就此淡了去,只是漠然地摆了下手道:“大师,请!”

    “请!”

    摩嘉大师平静地合十回了个礼,而后身形一闪,人已扑至李显面前,双掌一错,毫不客气地分取李显的胸膛与小腹,掌势极快,带起强烈的呼啸之声,竟有如大浪拍岸般震人心魄,显见掌上所蕴含的力道有多强大。

    “想与孤同归于尽?你不配!”

    摩嘉大师的掌法固然狠戾,身法也算是快得惊人,可在李显看来,却不过仅是尔尔罢了,眼瞅着摩嘉大师只攻不守,李显哂笑了一声,身形一展,轻松自如地便避开了摩嘉大师的掌势笼罩范围。

    “受死!”

    摩嘉大师双掌击到了空处,却一点都不气馁,嘶吼着再次发动了强袭,双掌挥舞着拼死向李显追袭而去,奈何轻身功夫上差了李显老大的一截,先前李显抱着明月公主时,他都拿李显无可奈何,此时就更是连李显的衣角都别想摸到一下,几个回合下来,已是掌势渐乱、破绽百出了的。

    “杀!”

    李显见摩嘉大师已是黔驴技穷,懒得再跟其多兜圈子,断喝了一声,手中的刀一挥而出,一招“霸绝天下”已攻杀了出去。

    “啊”

    一见李显这刀来得凶悍无比,摩嘉大师大惊之下,便想要抽身躲避,奈何身法本就不如李显,此时又是气急之际,哪能躲得过李显的杀招,但见刀光一闪间,便已将摩嘉大师斜劈成了两截,可怜一代高僧只来得及惨嚎一声,便已就此死于非命。

    “师尊!”

    正跟罗通纠缠拼杀的德明和尚一见摩嘉大师已惨死在李显刀下,登时便红了眼,嘶吼了一声,便想要冲上去与李显拼命,可却忘了身旁还有罗通这个对手在,这一分神之下,罗通自是不会跟其客气,一刀挥过,德明和尚斗大的头颅便已飞上了半空,魁梧的尸体晃了几晃,这才不甘心地倒在了血泊之中。

    眼瞅着师尊以及师兄弟皆已丧命,正与刘子明缠斗不休的德成和尚登时便慌了神,哪还有胆子多留,虚晃了几招,仗着轻身功夫的高妙,一个纵身,跳下了回廊,头也不回地窜进了野地,在雪地上狂奔着向远处逃了去,几个起落间便混进了狂呼乱叫地奔逃中的人丛,再也难觅其踪影,刘子明待要追击,奈何身法远不及对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此人逃出了生天。

    “殿下,末将无能,叫贼子跑了。”

    没能拿下德成和尚,刘子明自觉脸面挂不住,跳下了回廊,大步走到李显面前,红着脸,自请其罪道。

    “殿下,智信老贼秃死了!”

    李显尚未来得及表态,一名前去缉拿智信大师的亲卫已从旁插了一句道。

    “回城!”

    好端端的一场进香竟闹出了如此大的动静,李显心中颇有些不耐,对宗教的恶感自是更多了几分,也没去查验智信大师的尸身,沉着脸喝了一声之后,转身携着明月公主的手便向寺门外行了去,至于善后问题么,李显却是懒得去多加理会,心里头却盘算起该如何利用此事好生从噶尔•钦陵身上多榨出几两油来

第二百二十四章预做安排() 
咸亨元年十一月初七,吐谷浑一战的捷报传到洛阳,高宗为之狂喜不已,下诏大赦天下,大赏有功之将士,改封周王李显为英王,加实封四百户,准其附奏之娶洛阳少尹赵名泉之女赵琼为正妃,并娶于阗王女尉迟明月为侧妃,着礼部有司筹备相关事宜,以待李显荣归之后,再酌情办理。

    帝诏一下,即有侍御史姚望舒上本曰:英王以亲王之尊统兵西域,与体制有差,今又结于阗王女为亲,更为不妥,为社稷故,当召归京师为宜。此本章一上,朝野为之震动,言之者众,或赞或驳,众说纷纭,争辩殊烈,帝不能决,问之于武后,后对曰:显儿功高受人嫉,当抚之,归京稍整亦不失为良策,帝思之,以为善,遂下诏,令李谨行为安西都护府大都护,总制各路兵马,限时克复安西诸镇,召李显携于阗王女以归。

    关山阻隔,大雪封路,纵使是圣旨的传递,也一样无法突破自然的限制,待得这道诏书到了李显手中,时间已是咸亨二年二月初九,尽管早在数月前便已通过手中的秘密渠道知晓了圣旨的由来与内容,可真儿个地接到了圣旨,李显还是不免有些子恼火在心——此番第一个上本的姚望舒是太子的人,可后头跟着附议的却不乏李贤的心腹手下,当然了,武后手下那帮北门学士也没少在其中搅风搅雨,很显然,没哪一方的势力乐意见到李显将安西以及凉、兰诸州拢在手心的,这等光顾着党争却不顾社稷大局的行径着实令李显郁闷不已,哪怕是早在出征前便已预料到会有这种局面出现,可李显还是有些子难以释怀。

    圣旨就是圣旨,哪怕有再多的不满,李显也不能更不敢抗旨不遵,好在有了几个月的时间进行部署,安西的局面基本已可确保无忧了的——安西四镇中,除了最边远的疏勒尚控制在吐蕃残部手中之外,其余三镇已被*光复,就目下安西*的实力而论,要收拾疏勒的五千吐蕃残兵实非难事,具体作战部署李显早已安排妥当,拿下疏勒不过是翻手间事罢了,再者,与噶尔•钦陵的和平谈判目下虽尚在蘑菇之中,可*一方却握有绝对的主动权,攻守由心,自不惧噶尔•钦陵能翻起多大的浪花来,当然了,随着李显的离开,噶尔•钦陵或许在松上一口气之余,极有可能会趁机搞上些小动作,然则,于大局上却是无甚大碍了的,唯一令李显感到遗憾的是无法进一步勒紧吐蕃人的脖子——圣旨上交待得很清楚,李谨行的任务是克复安西,而不是进攻吐谷浑,实际上,就李谨行的能力而论,除非握有绝对的优势兵力,否则的话,他断不是噶尔•钦陵的对手,守御没问题,攻击么,怕是得重蹈薛仁贵的覆辙了的。

    咸亨二年三月初一,商道初通,李显率亲卫三百余人,护卫明月公主一行,辞别于阗国君臣,踏上了归京的道路,一路过且末、星星峡、玉门关、凉州,至四月初三抵达兰州城下,兰州刺史林明度率属官、百姓于郊外五里处相迎,沿路送李显一行至驿站,尚未安顿下来,邸报已至——左相姜恪已于三月二十九日夜呕血而亡,裴行俭继任其职。随李显归京的姜业闻之大哭,竟至昏厥,李显亦颇多伤感,遂令人于驿站设灵堂以祭奠之,亲为守灵,彻夜未眠,至次日辰时方抽空将林明度、凌重二人唤到厢房议事。

    “殿下,姜公之逝乃社稷之失,然,逝者长已矣,殿下切不可悲伤过度,倘若有失,则恐不美也,今,天时尚早,殿下何不小憩一番,下官等午后再来恭听殿下训示可好?”林明度陪着李显守了一夜的灵,奈何灵堂上人多眼杂,林明度实是找不到机会劝谏李显,此时见李显疲惫不堪,忙小心翼翼地出言劝了一句道。

    “孤不碍事,姜公乃国之栋梁,于孤又有旧交,其既逝,孤自当执晚辈礼,明公不必再劝。”李显与姜恪交往其实并不多,可此番能立功甚巨皆是出自姜恪义助之力,对于这位镇守大唐边疆三十余年的老将,李显是打心底里钦佩与感激的,为其守灵一日,本就是该当之事,李显自是不会听林明度的劝谏,这便摇了摇头,语气平和而又坚决地回了一句,旋即,不再多谈此事,而是看向了躬身立于一旁的凌重,沉吟了一下道:“凌重,尔跟着孤已有六年余了罢?”

    “回殿下话,到今日还差一月便已满七年了。”

    凌重搞不懂李显问出此言的目的何在,不由地便是一愣,而后方才紧赶着回答道。

    “唔,七年了,时间可不算短了,说起来,除了林虎,你算是在孤身边最久的了,孤一直舍得不得放你出去任职,倒是耽搁了你了。”望着凌重那张已微显老态的脸庞,李显的心中自是有着颇多的感慨,这便歉然地说了一句道。

    “殿下,末将能追随殿下,乃三辈子修来的福气,岂敢有丝毫的怨咎之心,末将愿誓死追随殿下,还请殿下莫要赶末将走。”

    一听李显如此说法,凌重不由地便有些子慌了神,忙单膝点地,行了个大礼,语带颤音地回答道。

    “起来罢。”一见凌重如此动感情,李显眼角便即微有些湿润了起来,深吸了口气,上前一步,伸手将凌重扶了起来,带着丝伤感地开口道:“非是孤要赶你走,实是朝廷法度所限,尔此番立功非小,按律当晋,再留孤身边已显不合适,今,孤有两个选择于尔,其一,入十六卫为将,依尔之资历、战功,进位将军乃是当然之事;其二,外放地方,当可为都督之官,孤不限尔,惟尔自择之。”

    “一切听凭殿下吩咐,末将绝无异议!”

    凌重久在亲王府任事,对律制自是心中有数,这一听李显如此说法,便知晓自个儿离开亲王府已是必不可免,但却绝不想就此脱离了李显一系,这便毫不犹豫地表明了态度,将决定权交到了李显的手中。

    “那好,孤也不瞒你,陇州副都督出缺,孤想让你先屈就此职,一年半载后,孤自会设法扶正于尔,不知尔之意如何?”李显欣慰地点了点头,也没多隐瞒,直接点出了为凌重谋取的官职。

    “末将遵命!”

    凌重对李显的决定没有丝毫的抵触心理,干脆利落地便一口应承了下来。

    “如此甚好,尔能不负孤,孤断不会负了尔!”

    陇州地处险要,兵多且精,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