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风流 >

第448部分

盛唐风流-第448部分

小说: 盛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大夫,那粮眼下都在‘邓记商号’手中控着,要想盘来,怕没那么容易罢?”

    诸武都隐约知晓明崇俨与武后之间的关系不同寻常,哪怕心中有着争宠之心,却也不敢在武后面前表露出来,只能是各自默默地在一旁听着,然则贾朝隐却是没那个顾忌,自忖在朝中的地位远在明崇俨之上,素来看明崇俨便极不顺眼,这会儿见明崇俨自信满满之状,心下自不免有些子吃味,这便从旁打岔了一句道。

    “呵呵。”

    顺眼不顺眼从来都是相对的,贾朝隐看明崇俨不爽利,明崇俨同样瞧不起贾朝隐这等无甚能耐之辈,也懒得跟其多作解释,只是不屑地冷笑了两声便算是作出了回应。

    “明大夫,政务非同儿戏,你”

    贾朝隐再怎么说也是当今七大宰相之一,尽管排名只是在倒数第二位上,可位极人臣却是不争之事实,自是容不得明崇俨这么个五品官员蔑视于己,这一见明崇俨如此反应,登时便是一阵大怒,铁青着脸便要与其好生理论上一番。

    “够了,本宫乏了,尔等都退下罢。”

    贾朝隐虽无甚本事,可胜在乖巧听话,这也正是武后将其一手拱到宰相高位上的缘由之所在,在武后心目中的地位虽远不及明崇俨,可也不是枚能轻易舍去的棋子,自是不愿见其与明崇俨闹得太过生分了去,眼瞅着二者之间的冲突将起,武后立马一扬手,止住了贾朝隐的暴怒之言。

    “诺,臣等告退。”

    武后既已下了逐客令,一众人等自是不敢再多耽搁,尽管心中尽皆狐疑不已,可也没人敢多说些甚旁的话语,只能是各自躬身请辞而去。

    “崇俨留下,本宫有话问尔。”

    一众人等方才走到书房门口,背后却又传来了武后的声音。

    “诺!”

    对于武后的挽留,明崇俨显然早已是心中有数,并无甚吃惊的表现,从容淡定地应了一声,潇洒地一旋身,踱回到了原位,一众人等见状,各自的脸色都不禁起了些变化,只是在武后的威仪下,却也无人敢有甚不满的表示,哪怕心中再吃味,也只能是默默地退出了房去。

    “崇俨,贾相虽说碌碌了些,可毕竟是当朝宰辅,大面上该有的尊重还是少不得的,能让便让让好了。”

    众人去后,武后紧绷着的脸瞬间便软了下来,不仅如此,脸上还有着一层淡淡的红晕在荡漾着,乍一看去,就跟情窦刚开的小姑娘一般,说话的语调也就此温软了许多。

    “崇俨知道了。”

    明崇俨素性高傲得很,哪怕是面对着武后的温和劝慰,一样不肯低头认错,而是含含糊糊地应了一声。

    “罢了,本宫也就是一说罢,崇俨听则听,不听本宫也不强求。”

    对于明崇俨,武后有的只是无穷的爱怜之心,眼瞅着其不肯对贾朝隐低头,武后也舍不得责怪于其,只能是无奈地摇了摇头,轻巧地一句便将此事揭了过去。

    “娘娘,崇俨”

    武后话语里的宠溺之意味实在是太浓了些,浓得明崇俨一时间都不知该说啥才好了,呐呐了几声之下,一张俊秀如妖一般的脸竟已是涨得通红。

    “不说这个了,崇俨先前所言的断根一事本宫听着颇觉有趣,却不知这根该从何处断起方好。”

    明崇俨有着“大唐第一美男子”之称,其形象自是俊秀飘逸得很,这会儿俊脸通红,自是别有一番风味,直叫武后看得身子发热不已,然则武后毕竟是武后,男女私情在其心目中永远只是调味品罢了,相对于眼前的秀色可餐,武后更关心的还是手中权柄的得失,好生欣赏了明崇俨一番之后,很快便将心思转回到了正题上来。

    “好叫娘娘得知,微臣先前细算了下赈灾用度,发现了个有趣的所在,那便是以那厮目下所拥有的粮秣断难应支到其后续粮秣的到来,哪怕再省也不行,这其中必有两日缺粮之情形出现,若能在此着手部署一番,必可大有所得。”

    书房中已再无旁人,明崇俨自是无须再谨慎小心,这便笑着将底牌掀了开来。

    “唔,崇俨打算如何做了去?”

    响鼓自是不用重槌,以武后之智,只一寻思,便已是有了决断,但却并未急着下个决断,而是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接着往下追问道。

    “娘娘明鉴,那厮生性诡诈,想来对此早已有了应对之道,然则依崇俨看来,其实也就只有一条路可走,那便是寻各世家购粮,以求应付支用,娘娘可下一明诏,言及朝廷为赈灾故,粮库存量不足,明令向各大世家征粮,如此一来,各世家纵使有粮在手,也断不敢私卖于那厮,此为釜底抽薪之道也。”

    明崇俨眼中凶光一闪,给出了个狠辣无比的建议——征粮可不是购粮,朝廷以大义名分征集粮秣,给的只是些微不足道的补偿罢了,浑然不值现行粮价的三分之一,面对此局面,都是功勋之家的一众世家们自是不会轻易就范,有粮在手也断不肯平白便宜了朝廷,如此一来,自言无粮可售也就成了诸世家唯一的选择,在这等情况下,东宫那头要想买粮可就难了,道理很简单,诸世家都是明白人,岂肯平白无故地卷入武后与太子之间的惨烈争夺中去,便是有粮在手,也断不敢私卖给李显,否则的话,一旦武后那头追查下来,乐子可不就大了去了?

    “好,本宫明日一早便下此诏书!”

    武后的心里原本就是如此考虑的,此时听得明崇俨如此建议,自是不会反对,这便阴冷地一笑,爽利无比地同意了明崇俨的提议。

    “仅仅如此尚不足以遏制那厮的狼子野心,还须得从另一方面着力,方可取得断根之效果。”

    明崇俨心中对李显的恨意可谓是大到了极点,一心想置李显于死地而后快,便是连半点活路都不想给李显留下,哪怕武后已是下了决断,他兀自不肯满足,咬着牙再次进言道。

    “嗯?”

    一听此言,武后不由地便是一愣,狐疑地看了看明崇俨,眉头不禁为之微微一皱

第六百二十一章粮库之战(二)() 
“崇俨还有甚思量便说好了,本宫听着呢。”

    这世上就没有谁比武后更想除去李显了的,别看二人是母子关系,可实际上,在武后心目中,李显只是她登上权力巅峰的一个阻碍,还是那种最大的阻碍,若是能一举除去,武后断不会有一丝的手软,只可惜一向以来,武后都没能找到这么个好机会,数十次的较量下来,武后就从不曾占过一星半点的便宜,反倒频频在李显手中吃瘪不已,这令武后一想起李显,便直咬牙,此番刚吃了个暴亏,武后自是急欲扳回局面,只是她想了好一阵子,也没能想到明崇俨所言的“另一方面着力”是如何个着法,没奈何,只好沉吟着将话题挑开了来说。

    “粮库!”

    武后御下素严,本身气场也大,寻常官员在武后面前从来都是战战兢兢地唯恐有所差池,唯独明崇俨是个例外,向来是有啥说啥,甚少有顾忌之时,可此刻,面对着武后探询的目光,明崇俨却是少有地谨慎了起来,沉默了良久之后,这才从喉咙深处挤出了两个字来。

    “粮库?崇俨此举可有多大的把握?”

    一听到“粮库”二字,武后眼神登时为之一亮,可很快便又黯淡了下去,脸上满是复杂之神情,似有所顾忌之状,只不过武后顾惜的不是几十万无衣无食的灾民之安危,而是担心袭击粮库的事情无法圆融,怕的便是手尾无法彻底抹清,一旦被人捅到高宗处,纵使武后再强势,却也不免有所担心。

    “一半对一半。”

    明崇俨敢提此事,自是早已盘算过了其中的风险,这会儿一听武后见问,不假思索地便回答了出来。

    “只有五成么?唔”

    武后可以不顾几十万灾民的死活,但却不能不顾忌事情败露之后高宗的反应,这一听成事的把握只有五成,自不免犹豫了起来,沉吟着不敢轻易下个决断。

    “娘娘明鉴,成事之把握虽仅有五成,可微臣却有法子令此事不留后患。”

    明崇俨与李显之间有着解不开的死仇,自是不想看到李显有丝毫崛起的希望,眼瞅着武后在那儿犹豫不定,心中恶念顿时大起,这便上前一步,低声加了一句道。

    “哦?此话怎讲?”

    武后担心的仅仅只是怕牵连到自身,至于几十万生命是否会因此而丧生,却是浑然不在武后的考虑范围之中,此时一听明崇俨有法子善后,武后可就来了精神,紧赶着便出言追问道。

    “娘娘,此事说来并不难,只须”

    这一见武后已然动了心,明崇俨立马便兴奋了起来,再次向前迈了一小步,轻声低语地将早已思忖好的办法细细地陈述了出来。

    “嗯,好,就这么定了,此事便偏劳崇俨了,且去准备罢。”

    武后细细地将明崇俨所说的办法咀嚼了一番,并未发现其中有甚不妥之处,自是不再多犹豫,牙关一咬,已然下了决断。

    “娘娘放心,微臣知道该如何做了,事不宜迟,微臣这就先告辞了。”

    能看到李显吃瘪,便是明崇俨最大的心愿,此时见武后决心已下,明崇俨心中的兴奋自是不消说了的,这便紧赶着应了一声,退出了书房,匆匆出了皇宫,自去安排相关事宜不提。

    “参见父王!”

    “参见王爷。”

    天已近晚,但却尚不到掌灯时分,书房里的光线难免稍显黯淡了些,然则一众聚集在书房里的人等却显然并不在意,一个个尽皆神情激动地乱议个不休,直到越王李贞的身影出现在了门口,众人方才停下了争辩,忙不迭地起了身,各自恭敬地行礼问了安。

    “嗯,都坐下罢。”

    忙碌了一整天下来,李贞显然是有些累了,脚步稍显拖沓,可精神却依旧不错,行到了上首,一撩衣袍的下摆,端坐了下来,和煦地环视了一下众人,而后一压手,随口吩咐了一声道。

    “谢父王(王爷)!”

    李贞待下倒是素来和煦,只是其本人却是甚讲究规矩,一众人等在其面前自不敢有甚失礼的表现,各自恭谨地谢了一声,方才各自落了座。

    “尔等先前议得如此兴起,想来该是都知晓今日之事了罢,本王也就不多废话了,都说说看,而今这朝局究竟会向何方去?”

    李贞一向以来,一直有个习惯,那便是每遇大事,必聚集心腹之辈议之,哪怕其本人心中早有定见,也不会行独断之举,此番李显屡屡重拳出击,已然影响到了朝局的走势,自然是件不小的事情,李贞自然是想听听众人对此究竟都有甚对应之策。

    “父王,您来之前,孩儿等也正议着此事,依孩儿看来,此番东宫崛起之势已成,朝局或将两分,对抗之局面一成,于我越王府而论,恰是左右逢源的进取之良机,徐徐图之可也!”

    李冲生就的急性子,心里头素来藏不住事,每有议事时,从来都是打头炮,此时自也不例外,李贞话音方才刚落,他便已是急不可耐地道出了自己的意见。

    “嗯,倩儿对时局有甚看法么?”

    李冲这些年来在官场上混得久了,见识比起初至东都时要高出了老大的一截,一番分析下来,倒也头头是道,颇有些可观之处,不过么,显然并不完全符合李贞心中的定见,只是李贞也没急着点评李冲的分析,而是将同样的问题抛给了次子李倩。

    “父王,孩儿以为大哥所言虽是正理,只是事情恐尚不到定论之时,宫里那位素来不是个肯吃亏的主儿,此番被东宫冷不丁打了一记闷棍,断无不找回之说,一旦其含忿出手,必将是霹雳之手段,东宫要想扛住绝非易事!”

    李倩早些年与李冲的关系极好,可近年来,随着年岁的增长,心中渐有野望冒头,对李冲的世子地位起了些小心思,时不时地便要别一别李冲的苗头,早先李贞未归之际,哥俩个便已在时局的看法上相左,彼此辨得个不亦乐乎,这会儿一听自家老父有问,李倩自是当即便表明了于李冲有别的立场。

    “荒谬,二弟屡次言及宫里那位会回击,试问又该是如何个回击法,而今帝诏已下,事已是定了调,又有甚可反击的,纵使要反击,那也都是后话了,真到那时,岂非正是我越王府一系腾挪借力之良机么?”

    李冲性子是急,可人并不傻,自不会看不出李倩有与自己争宠的苗头,打击起李倩来,自是不余遗力,李贞都尚未发话呢,他便已是毫不客气地出言呵斥了一句道。

    “大哥,话不是这么说的,以宫里那位的性子,又岂是忍气吞声之辈,此番事情必定尚有意外之波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