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盛唐风流 >

第544部分

盛唐风流-第544部分

小说: 盛唐风流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父王,孩儿以为裴先生所言甚是,以父王之大才,挂帅出征,定可大获全胜,孩儿愿请命为先锋。”

    李冲一向自视甚高,当初刚进京时,还曾想着在武事与李显争一高下,可惜始终没能捞到甚战可打,这些年在京中早已是憋坏了的,此际一听裴守德如此说法,也没去细想个中之奥妙,便已是迫不及待地跳了出来,自告奋勇地要当先锋。

    “陈先生以为可行否?”

    李贞有心争兵权自然不是真心为了所谓的战功,而是别有目的,此际见李冲不明所以地乱嚷嚷,心中自不免有些不喜,可也没去跟其计较,而是满怀期盼地望向了沉默不语的陈无霜。

    “一半对一半罢。”

    陈无霜没急着回答李贞的提问,而是又默默地盘算了好一阵子之后,这才语出谨慎地回答道。

    “哦?此话怎讲?”

    李贞虽有心争兵权,可自知希望并不算太大,这一听陈无霜给出了五成的可能性,心自不免为之狂跳了起来,忙不迭地便出言追问了一句道。

    “回王爷的话,若是太子那头要出面争的话,王爷能有七成把握拿下帅印,可若是太子不争,则王爷成事的机会只有三成不到,若是娘娘肯出面支持,这机会或许还能高个一成半成罢。”

    陈无霜并不因李贞的期盼热切无比而胡乱进言,极其客观地给出了成事的几率,显然不是太看好李贞的争军权之想法。

    “三成?唔”

    陈无霜给出的几率实在是不高,比之李贞自己推测的还要低上一些,这可就令李贞为之犯起了踌躇,只因此事关系实在是太大了些,争到了军权,倒也就罢了,一切都好说,可万一要是没能争到,正隆的圣眷恐将折损难免,万一要是影响到最终之大计划,那岂不有些个得不偿失,问题是倘若真能夺下兵权,那好处也是可想而知的大,将最终计划提前上演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的,究竟该如何取舍,还真是令李贞踌躇复踌躇的,犹豫了良久,也没能下定最后的决心

第七百五十四章兵权之争(中)() 
“萧嗣业丧师辱国,罪无可恕,本宫定要抄了其九族!”

    大明宫宣政殿的书房中,刚看完了裴炎送来的军报,武后的脸色瞬间便已黑得有若锅底一般,竟不顾临朝天后应有之气度,拍案而起,怒不可遏地骂了一嗓子。

    这也怨不得武后火大,只因她刚才部署完针对河西的调整之方案,都还没等实施呢,就闹出了突厥兵变这么档事,如此一来,河西调整自然也就成了泡影,就算是后党与越王一系强行在朝议上提出,也断然得到朝臣们的拥戴,更不可能在政事堂上通过,数月的心血就这么平白地毁于一旦,这令武后痛心之余,又怎能不气恼在心的。

    “娘娘息怒,如今萧将军正统兵御敌,不无苦劳,纵使有过,也须得战后再议为妥。”

    裴炎为人一向刻板而又不苟言笑,哪怕当着盛怒的武后,也依旧面不改色,更不曾出言迎奉,而是一丝不苟地指出了稳定军心的重要性。

    “嗯,有劳裴相即刻回政事堂拟个草诏,重赏前线有功之将士。”

    武后毕竟不是寻常之辈,尽管心中的怒气依旧汹汹,可脑子却是很快便冷静了下来,重重地哼了一声之后,便即改了口。

    “诺!”

    裴炎身为中书令,本就负有出诏书之责,对于武后这等稳定军心的吩咐,自不会觉得有甚不妥之处,紧赶着应了一声之后,便即匆匆告辞而去了。

    “程登高!”

    裴炎去后,武后在书房里来回踱了好一阵子,突地提高声调喝了一声。

    “老奴在!”

    一听武后传唤,早已侍候在侧的程登高自不敢有一丝的怠慢,忙不迭地从旁闪了出来,躬身应答道。

    “宣政事堂所有人等即刻到宣政殿议事!”

    按武后的本心,很想将刚到的这份军报压下,待得处理完河西事宜再做计议,只可惜想归想,做却是不能这么做了去,只因此消息必定瞒不过消息灵通的李显,真要是隐瞒不报,极有可能被李显所利用,那事情反倒就更被动了许多,有鉴于此,武后索性打算将突厥兵变一事来个快刀斩乱麻,以便能腾出手来跟李显在河西一事上好生过上几招。

    “诺!”

    武后有旨,程登高自不敢多问,恭谨地应了诺,转身便要向外行了去。

    “慢,去,先将葛弓给本宫宣来!”

    没等程登高彻底转过身去,武后已是一摆手,改了主意。

    “诺,老奴这就去办。”

    对于噶尔•引弓如此迅速地在武后面前蹿红一事,程登高心中可是不无嫉恨的,但却不敢在武后面前有丝毫的流露,只能是恭谨地应了一声,自去忙着张罗各项宣召事宜不提。

    “末将参见天后娘娘。”

    噶尔•引弓到得很快,程登高去后不过一盏茶的功夫,一身甲胄的噶尔•引弓已是大步行进了书房中,朝着武后一躬身,规规矩矩地行了个军礼。

    “免了,爱卿先看看罢。”

    武后的心思显然很重,也没多客套,随手拿起搁在文案上的军报一丢,向噶尔•引弓掷了过去。

    “诺!”

    噶尔•引弓一身武艺不俗,反应自是极快,只微一伸手,便已将军报接到了手中,应了声诺之后,方才谨慎地从信封里取出了军报,飞快地过了一遍,眉头微微一皱,似乎已有了所得。

    “爱卿有何要说的么,嗯?”

    武后尽自心中有事,但却并未出言催促,直到噶尔•引弓抬起了头来,方才不紧不慢地问了一句道。

    “回娘娘的话,兹事体大,须得谨慎为妥。”

    噶尔•引弓心中虽已有了定算,但却不敢随便宣之于口,而是谨慎地回答道。

    “嗯?这个谨慎又该如何解释?”

    武后显然对噶尔•引弓的简略回答不甚满意,眉头微微地扬了一下,不动声色地往下追问道。

    “草原之辈多狼性,自古以来便是中原之祸患,今若不趁其方兴而服之,久后必成大患,故,非得尽早除之不可,此乃不易之真理也,然,个中却是另有计较,尤以何人挂帅为最,且不知娘娘可有人选否?”

    噶尔•引弓来大唐可不是真心想要大唐强盛的,实际上,他巴不得大唐越乱越好,然则这等心思他却是不敢在人前有一丝一毫的流露,不仅如此,还得一切都站在大唐的立场上,此番分析下来,倒也说得头头是道,并无差池可供挑剔。

    “嗯,爱卿能虑及此,也算是有心了,依卿家看来,此番出征何人挂帅为佳?”

    武后心中自然是有着挂帅的人选在,但并未言明,而是出言反问道。

    “回娘娘的话,依末将看来,突厥者,草寇也,平灭不难,可要想安定却非易事,若论才干,自非太子莫属,然,太子却不可为之,个中缘由实不足为外人道哉,末将不敢妄议,再者,越王也不可为,除此之外,择能臣为之均可。”

    武后的问话里藏着玄机,噶尔•引弓自是一听便懂,左右不过是希望后党中人可以领军出征罢了,然则噶尔•引弓却并不以为然,只因后党中除了他噶尔•引弓之外,实在是连一个将才都挑不出来,更别说帅才了,至于他本人么,资历摆在那儿,浅得够呛,为将都难,更遑论是挂帅了。

    “能臣?唔,卿家以为这能臣又该是何人?”

    高宗已是病重,武后自然也想着抓兵权,若不然,又如何能跟李显抗衡下去,真要是手头无兵的话,一旦高宗倒下,李显随时可以将后党们一网打尽,便是她这个母后也断无幸免之可能,有鉴于此,尽管明知道趁此机会抓兵权不太现实,可还是不想错过这等难得的良机,哪怕噶尔•引弓都已是隐晦地提醒了一番,可武后依旧不肯放弃抓兵权的野心。

    “娘娘明鉴,末将以为薛仁贵、薛大将军又或是裴行俭、裴相都是可用之人选,相较而言,薛大将军或许更佳,此末将之愚见也,还请娘娘圣断。”

    明知道武后的心意所在,可噶尔•引弓却是不敢提出后党之人选,怕的便是误导了武后,一旦在政事堂上受了挫,对武后的威望之打击可就大了去了,真要是武后在朝堂上立不稳脚跟的话,噶尔•引弓的复仇也就再无一丝一毫的指望可言了的。

    “薛仁贵?唔”

    眼瞅着噶尔•引弓几次三番都不肯提议后党中人,武后便已知此事恐怕是真的没半点的希望,心中自不免有些失落,沉吟着不肯下一决断。

    “启禀娘娘,末将有一想法,却不知该说与否。”

    这一见武后有些个钻入了牛角尖,噶尔•引弓自不敢坐视,忙从旁打岔了一句道。

    “哦?爱卿有何想法,尽管说来,本宫听着便是了。”

    武后是真的不想放过这等抓兵权的机会,至于此战前景到底会如何,其实她还真不是太关心,正因为此,她对噶尔•引弓所提出的两个人选都不甚满意,正自琢磨着该将后党中何人推出之际,一听噶尔•引弓如此说法,立马来了兴致,这便一摆手,甚是期盼地吩咐道。

    “娘娘海涵,请恕末将妄言,自末将入羽林以来,每多费心思,以图练出精兵,奈何却是有心而无力耶,固有末将无能之缘故,可诸羽林散漫成性,屡教不改却也是不争之事实,纵使末将再如何催逼,诸军依旧故我,实非守战之师也,以之把守宫禁,形若虚设,此不可不防也!”

    噶尔•引弓面色一肃,毫不容情地指出了羽林军战斗力低下这一事实,话语里隐约提醒武后小心李显发动兵变之后果。

    “嗯哼,爱卿对此可是有甚办法么?”

    武后把控羽林军已有多年,除了两名大将军之外,其余诸将莫不是后党中人,对羽林军的忠心,武后自是放心得下的,可也知晓这群老爷兵实在难堪大用,也有心改善一下羽林军的战斗力,可惜却是始终找不到太好的办法,此际一听噶尔•引弓似乎有了定策,兴致一下子便高涨了不老少。

    “回娘娘的话,末将以为此番出征正是个大好之机会,正帅不可得,副帅却是可争而取之,以代帝驾亲征之名,将近半羽林卫派出,而后寻机在边关诸将中择能而贤者调羽林军任事,所部诸军亦可随调至京,若得如此,则羽林卫之战力可期也。”

    噶尔•引弓眉头一扬,侃侃地道出了换血羽林卫的算路,同样是抓兵权,可方法却显然比武后原先预想的硬上要巧妙了许多,也隐晦了许多。

    “副帅么?嗯,好,爱卿果不负本宫之所望也,此事就这么定了。”

    武后在心中反复盘算了几遍,认定噶尔•引弓此策极为可行,在朝议上通过的阻力也小,自无不接受之理由,这便霍然而起,一锤了定音!

    “娘娘圣明!”

    这一见武后总算是接受了自己的提议,噶尔•引弓暗自松了口气之余,也不敢忘了赶紧称颂上一番。

    “来人,摆驾前殿!”

    心中有了定策,武后的精神自是大振,一声断喝之下,满书房里立马便忙乱了起来

第七百五十五章兵权之争(下)() 
“天后娘娘驾到!”

    尽管是荀假期间,可一得知突厥反叛之消息,诸宰辅们却是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怠慢,全都紧赶慢赶地来到了宣政殿中,正自彼此窃窃私议之际,突然听得一阵喝道声响起,诸宰辅忙不迭地各自整了整身上的官袍,做好了迎驾之准备。

    “臣等叩见天后娘娘。”

    一阵衣袂的摩擦声大起中,一身整齐朝服的武后已领着一大群宦官宫女们从后殿转了出来,诸宰辅见状,忙各自大礼参拜不迭。

    “诸公免礼,平身。”

    尽自心中已然有了平乱之策,可武后却并不因此而喜形于色,肃然着脸,款款行到大位上落了座,而后不动声色地一抬手,表情严肃地叫了起。

    “臣等谢娘娘隆恩。”

    武后既叫了起,诸宰辅们自是紧赶着按朝规谢了恩,各自分两边站定。

    “诸位爱卿,军报一事想来都已是知晓了的,本宫就不再多言,而今边患骤起,当何如之?”

    武后环视了下诸宰辅,并未过多寒暄,径直奔向了主题。

    “启禀娘娘,太子殿下在殿外候见。”

    军国大事可不是儿戏,尤其是在这等殿前奏对之际,更是马虎不得,宰辅们大多都是刚得知消息便急匆匆地赶了来,思绪尚未理清,自是都不想当那个出头鸟,一时间大殿里便就此安静了下来,可就在此时,却见一名值守殿外的小宦官匆匆而入,径直抢到了前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