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犹太人为什么优秀 >

第7部分

犹太人为什么优秀-第7部分

小说: 犹太人为什么优秀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买主应该在商品价格便宜的时候和卖主订立买卖契约,尽早地确立对商品的所有权。卖方要寻找机会,使自己的东西在较高一点的价格上卖出,这样他就要审时度势地将商品先留在自己手中。无论是买主还是卖主,都应该保持慎重,经常到市场上看看,猜测一下对方在价格上的底限。这是趋利避害的本能,不应该称作投机的行为,因为犹太人是在遵从规则的基础上进行这些博弈行为的。它的目的就是不以额外的代价达成交易。这就好像下象棋一样,在生意的每一个阶段,充分了解这个阶段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然后再决定走哪步棋。这种进退的权衡不是根据非理性的直觉(投机),而是根据对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分析(考察)得来的。在英语上,投机和考察都用speculation这一个词来表示,实际上犹太人的投机是和缜密的考察联系在一起的。

    同时,这种考察不限于商品的流通领域。买卖是商品的让渡,而它的根本就是当事者通过商品的交易,实现最终的满足。这是不可或缺的心理因素。所以,买卖双方有必要承认对方的人格,在商品交换的任何一个阶段都要体现对方所能理解的合理性,然后进行交涉。

    这和日本人的“让客户满足是我们的第一要义”的风格不同。也就是说,犹太人经常是一边考虑着自己能否接受某一合理性,一边进行着谈判。日本人考虑的是:“这次吃点亏,让客人多得些好处,下次我能赚回来就行了。”完全不同的是,犹太人是在明确了损益分歧以后才进行交易的。

    要赢得良好的信誉,必需通过长期的生意往来才能实现;而不是靠一次性的施惠。对于《圣经》所说的“爱你的邻居像爱自己一样”,犹太人是“如果不能真正地爱自己,怎么能够爱他人呢?”。缺少自爱行为的利他行为是一种伪善。一次性的施惠也不是一种利他的行为。

自立﹑节俭和契约关系的经济观 坐享其成是一种罪恶

    A和B约定以一石一万日元的价格向B购买小麦。虽然小麦已经计量完毕,A却没有要进行交易的样子。这个过程里,市价涨到一万二,很快又要到两万了。在这个时间点上,B向A说“把小麦拿走吧,我卖了钱(以二万日元的价格)好买葡萄酒”。

    B已经感到了A要等到价格回落再进行交易,而自己还没钱买葡萄酒呢,就说:“小麦按照二万日元的价格交易吧,而且可以用相当的葡萄酒来代替”。AB为了自己的利益毫不让步。

    《塔木德经》是严厉禁止这种以暴利为目的的营利行为,而且严禁收取利息。《圣经》曰:“不能收取你兄弟的利息”。

    但是,否认一切利益就构不成经济活动了。《圣经》严厉禁止的只是不正当地谋取暴利的行为,而不是通过正常经营获得利益的行为。下面,我们就用几个和《塔木德经》相抵触的几个例子来解释一下几个基本的原则,供大家做参考。

    前面已经说了,在不动产的租借场合,如果一年的租金十万日元,那按每月一万进行分期付款也是可以的。但对于价值一百万日元的东西,如果是头年首付十或二十万日元是不被承认的,这是因为它没有明确地将利息的增加算进去。

    A向B出售一块地。B只支付了一部分款项,A就对B说,“剩下的钱你什么时候想支付都可以,只是,只有在你全部支付完之后,我才能将地给你”。

    《塔木德经》是严厉禁止A这种做法的。这是考虑到有这样的可能性,即B在全额支付以前,A将田地租于别人,或者自己用来种庄稼,从而提高收益。

    A借给B一大笔钱,B则用自己的田地做担保。这时,A和B约定:如果三年以内不能还钱,田地就归A所有。经过三年,B还是没有还A的钱,田地就归A所有了。这次交易参照了借款额度并给予了B足够的时间。《塔木德经》因为这个原因,会将以上的契约视为有效,只是所有权的转让需要在法庭取得承认。

    在禁止暴利的律法下,地主不会将地小块地租给佃农。如果有以每年交纳十石的条件租到地的佃农,向地主借五十万日元进行土地改良,并且想以每年多纳五石的方法进行还款,那这和禁止不当利息的法规就没有抵触,因为这是地主本来应当向土地做的投资。

    总之,《圣经》和《塔木德经》禁止的是那种贪婪地谋取不当利益的行为,或者是毫不费力地榨取他人利益的行为。如果是投资家承担了相应的风险而获得了巨大的利益,自然不能受到非难。

自立﹑节俭和契约关系的经济观 投资收益受到肯定

    A向B出资帮其开了一家店,约定赢利均分。这样A岂不是不劳而获地榨取B的劳动果实吗。这关系到《塔木德经》另一条的规定。也就是说,A其实在营业期间还给了B工资,这样B就成了被A所雇佣,而经营的最终责任者是A,所以A分取一半经营所得不算是不正当的榨取。

    但是,出资人对受雇者的工资支付要以自己的出资额度为限。特别是在中世纪,犹太人在金融业以外没有可以赖以生存的领域。为了从事金融业,犹太人向自己的同胞借钱做资本。这样,就出现了有限责任和无限责任这两种融资方法,也就是有限投资和无限投资。

    无限投资就是出资者A向B借出资金,而B则以无限期的方式,从赢利中拿出本金的两倍还给A。这种情况是没有融资担保的。只是,如果B经营失败了,B没有还债的义务,损失全部由A来承担。这对出资者来说是一种赌博。因为要承担无担保﹑无限期和无限责任的风险,所以拉比们认为出资方获取融资额两倍的利益是无可厚非的。

    有限投资的情况是投资者A向B以无担保的方式借出资本。B只要在继续经营,从中得到的收益通常就要和A平分。万一B经营失败了,两人就要对半承担损失。只是,如果是在事业经营初始,B就归还给投资者两倍的本金,以后不管赚了多少钱,都归经营者所有。这样做能够在投资者和经营者之间分摊责任,降低投资风险。

    对应于“不要向你的兄弟收取利息”这个训诫,以无限投资和有限投资的方式存在的金融制度在现在还得到承认。看似矛盾的是“以禁止收取利息->禁止榨取->禁止不正当的利益->肯定正当的利益->投资者承担责任->肯定投资者的收益”这种线索展开的。这是一个从参照律法的精神,探讨律法的适用范围,到寻求现实中的解释的过程。我们可以从中领会到犹太人的现实主义精神

    犹太人历经四千年而得以生存的秘密是他们对于事实不采取否定的态度,而是用肯定的﹑建设性的态度解决问题。多数的犹太人都能作为成功实业家的原因之一就是:从现实中发觉隐藏的需要,并对此投入自己全部的精力来取得成功。

自立﹑节俭和契约关系的经济观 “参孙办公”成功的秘密

    一说起“参孙办公”,大家都会想到商用公事包和皮箱。这个“参孙办公”的创始者史韦达也是犹太人。

    他是在1900年初,跟随父亲从东欧移居到美国。最初,他的父亲在纽约开了一家杂货店,但是经营得很不好。于是,他又搬到芝加哥从事别的买卖,但又失败了。他的父亲因为借了很多钱,已经没法回头了,就全国各地跑。最后,他在科罗拉多州的迪邦市开了一家蔬菜

    店,还是没有赚到什么钱。看样子,他还要重新尝试了。史韦达看到因日夜奔波而面容憔悴的父亲,就说:“让我来经营吧。”

    当时,迪邦是有名的疗养胜地,每年客人都络绎不绝。在蔬菜店的门口就能看到客人们拎着手提箱从停车场出来,走向疗养地。如果再仔细看,多半回来的客人的手提箱都坏了,只由有一根拎带绑着。他观察到这一点,就把父亲的蔬菜店改成了皮包店。真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个店因为临近停车场而卖了很多皮包。

    最初,进行供货的是纽约的皮包制造商。很快地,他们就争相向史韦达的店供货。仅仅两年的时间里,史韦达店的皮包销量就在全美首屈一指,店铺的规模也变得越来越大。如果去看史韦达的总店,就会发现它只是一个盖在农村的平房,但里面有纽约最新潮的和由名家设计的皮包。就这样,他的店越来越有名。

    在这期间,大生产商都会找时间和史韦达见面,对他表示感谢之情。有一次,他们决定在纽约宴请史韦达。在史韦达到达的那一天,各个公司的代表或总经理都来到纽约铁路终点站来接站,那景象好像是纽约经济团体的大聚会。但当大家看到从列车上下来的史韦达,都吃了一惊。这位史韦达商会的总经理竟然是一位十六岁的少年!

    再以后,史韦达决定自己制造皮包。他致力于制作即使遭受碰撞也不易破损的坚固皮包。他把自己制作的皮包称作“参孙”。为什么呢?他在小时候,一直被一个《圣经》故事感动着,主人公就是一个具有超凡能力的英雄,名字叫“参孙”。他一直不能忘怀这个名字,所以就用它给自己的产品命名,以此来纪念自己儿时的梦。在他的店前驻足的客人们都非常挑剔,正是这个,成了催生“参孙”这个品牌的契机。

    如果我们要说犹太人的经商法则,那就是:正视和把握现实,并对现实进行合理的判断,最后靠个人的努力取得成功。可能会有读者认为这没有什么奇特的。其实,经商法则从来就是正确判断时机和正直经营,这样做生意就不会太难了。

    无论是在犹太人当中,还是在我们日本日人当中,都有狡猾和贪婪的人。可是,当这些人是犹太人的时候,人们就会对犹太人提高警觉,这是一种种族的偏见,一种错误的对待犹太人的方式。

    犹太人富豪F先生的夫人是一个日本人,她曾经给我讲述过他们结婚的经过:“我和F是相亲结婚的。当时我听到对方是犹太人,很是吃了一惊。听到犹太人,我的印象中只有“威尼斯商人”。但是结婚以后,我发现他人特别好,我感到十分幸福。”我对她的讲述感到十分欣慰。

    和犹太人做生意,必须充分尊重对方的人格,彻底理性地与之谈判。只有记住这一点,日本人和犹太人在做生意的时候才会少些摩擦。最后,介绍两句古老的犹太格言。

    闪光的智慧带来财富;有了智慧就有了财富。

    致富不能盲目行事,要靠智慧加适当的变通。

天才教育的秘密 因优秀而招致嫉妒和反感

    智者懂得真理,所以能化腐朽为神奇——犹太格言

    犹太人总共有1200万左右,只占世界总人口(43亿)的3%。但是,在世界政治﹑艺术﹑科学和思想各领域,十个领导性的人物中就有一个是犹太人或犹太后裔。

    犹太人可能正是因为优秀吧,所以才招致了很多民族的嫉妒和反感。法西斯德国巧妙地

    利用了人们对犹太人的这种嫉妒,制造了这样的谎言:“犹太资本妄图支配和榨取全世界”,并计划和实施了消灭犹太种族的计划。犹太人确实优秀,他们使欧洲最优秀的德国人都感到惊恐。但是,难道犹太人先天在生理上就比其它民族优秀吗?我们可不要这样认为。

    现在,无论是在以色列的希伯来大学还是在美国的犹太大学,我都见过比我还差劲的学生。我以前没有考上大学,一度无所事事。令我十分吃惊的是,犹太人当中也有一些人反应十分迟钝。

    话又说回来,犹太人的数量少,为什么还能人才辈出呢?我想,这在于他们彻底普及了犹太人的教育制度吧。

天才教育的秘密 “重复”是学习的第一步

    日本人把做学问称作“勉强”,意为强制性地激励自己,避免产生懒惰的情绪,并努力习得一技之长。反过来说,日本人容易在中途产生厌烦情绪和放弃的念头。在做学问上,日本人也需要激励和强制这些手段。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私塾,日本人孩子每天的学习生活都是“痛苦的”。“勉强”这个词反映了日本人对自己的不自信。

    和日本人的“勉强”相对,犹太人把学习称作“重复”。从字面上看,它的意思是亲自

    读﹑说﹑听,多遍地练习,最终将文章全部内容记住。这种韧性在犹太人当中是普遍存在的。

    这种韧性可不是先天就具有的品质,而是在犹太人的生活方式中养成的。年复一年,犹太人在自己的节日到来之际,整整一周时间都会吃一种无味的面包,体味辛劳的感觉。饭后,他们还要诵读经文,感谢上帝的恩赐。这种传统在犹太人漫长的历史中一直被遵守着。

    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