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歌王 >

第65部分

歌王-第65部分

小说: 歌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在山刚刚这段引人入胜,乃至让人深思而发醒的演绎,从哪个角度听都堪称完美!

    录音中没有丝毫的杂质生成,声场的动态定位极其平衡!

    音色的蔓延与展开,就像加了平顺剂一样,就算做后期都不见得能做的这么漂亮!

    林在山这段录音让张鹏飞叹为观止!他从没录过这么高水准的人声!

    林在山最后还弹着吉他为歌曲收尾的时候,张鹏飞便忍不住瞥了身边的徐艳一眼。

    他很想嚣张的问一句:长见识了没!老狐狸,这世界上有一种人,录音就是不用做后期!干声直接拿出去卖都可以!什么是从黄金时代走过的天才音乐人,这就是!

    感觉到旁边有刀子一样的目光朝她射过来,带着久久都不能平静的仍在发酵的心情,徐艳扭头看向了张鹏飞。

    目光一触碰,张鹏飞赶紧乐呵呵的笑了,不敢真用嚣张的态度面对徐艳。

    徐艳也不像刚刚那样狐疑的看张鹏飞了。

    这大叔的录唱水平,令徐艳异乎寻常的惊艳!

    她就算再想给他们录音棚拉业绩,也不得不承认,这大叔这段live级的录音,极致完美!

    这样干净而富有磁性感染力的声音,做任何的后期都会画蛇添足。这大叔真是一个不用做后期的神人啊!

    林在山用吉他给歌曲收了尾后,给张鹏飞做了停止的手势,然后让张鹏飞给他回放一遍,他要听听效果。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哪里有不好的地方,他还要逐字逐句的单录,修正一下。

    在林在山认真听回放的时候,徐艳和张鹏飞也在听着回放。

    再一次受到心灵洗礼级的震撼,徐艳实在忍不住了,摘下监听耳机,捅了捅张鹏飞的胖胳膊,问他:“你这圈内前辈到底是谁啊?”这话里的背后音是:他唱歌为什么会这么好听!

    张鹏飞朝徐艳摆了摆手,没理徐艳,甚至还有点烦徐艳在他专心工作的时候打扰他。

    他正在监听帮林在山找瑕疵,哪有功夫搭理她?

    徐艳见张鹏飞不理她,心生不爽,但没办法,这时候打扰张鹏飞,确实是她的不对,她只好又戴回了监听耳机,继续欣赏林在山准歌王级的演绎。

    再听一遍这首歌,徐艳心中那种对于人生如翻山的感触更为深刻了。

    这前辈到底是谁!

    徐艳等不及想知道这位圈内大腕是何许人也了。

    要说,她接待过不少圈内的大腕来棚里录音,眼界算是比较广的。

    但她怎么都想不出这白头大叔到底是谁。

    按这大叔超凡级的唱作实力,不应该是沉默的幕后工作者。

    可他到底是谁呢?

    前台的单子上只有一个“林”字。

    圈内姓林的大牌幕后,没有这么一号白头发的大叔啊。

    棚内。

    林在山听了一遍自己刚刚的演绎,发挥的实在太好了,几乎挑不出任何瑕疵。他自己都被这歌声打动了。如果录影当天他能有这种表现,那就太美妙了。

    满意的朝着张鹏飞做了个ok的手势,林在山起身从棚内出来了。

    “大叔,perfect!完美!”

    张鹏飞兴奋的将溢美之词都献给了林在山。

    微笑着点点头,林在山先一步对徐艳讲:“徐主管,我不知道你是不是专业的圈内人,但请你不要刁难小张,我刚刚的录音就是我想要的东西,不用做后期了。”

    “您的录音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都不知道该怎么恭维您了。我在录音界干了有小20年,您刚才的录音,能排进我见过的最棒的干声录音的前三名!”

    震惊的看向了平时从不夸人的徐艳,张鹏飞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这老狐狸竟然这么赞美林在山!看来她真是被林在山的巅峰级录音给震到了!

    “您说笑了。”

    林在山不在棚内多浪费时间,这都是要计时花费的。他让张鹏飞给他刻好了小样,拿着小样回家做简单的编曲了。

    徐艳和张鹏飞一直给林在山送出了立人的大门口。

    看着林在山沧桑远去的背影,徐艳这才再次问张鹏飞:“这前辈到底是谁啊?”

    刚刚当着林在山的面,她不好意思问对方是谁。有哪个大牌的前辈,会喜欢对方认不出他们?

    “我也不知道他是谁。”

    张鹏飞故意吊起了徐艳的胃口,谁让她总这么讨厌的。

    “他不是你朋友吗?”

    “我只知道他叫林大叔。”

    张鹏飞贱兮兮卖起了关子:“他会在11月11号东方台首播的《最强唱作人》上面参赛。你要想知道他是谁,就看电视吧。”

    ---------

    【跪求推荐票!】

    ;

第57章 下马威() 
10月4号。

    周四。

    上午九点。

    东方卫视大楼3层,音乐部的会议室。

    由马晓东领衔的《最强唱作人》音乐组15位核心成员,正在开会研究第一期《最强唱作人》10位参赛者的作品。

    作为马晓东的助理,刘萌萌也与会了。但她不算音乐组的核心成员。

    廖波以音乐监制的身份,很幸运的进入了这个核心音乐组。

    与会的其他成员,有编曲的大拿,音乐编导,乐团的指挥,顶尖的乐手,以及第一流的词作家等等,都是比廖波资深很多的前辈。

    27岁的廖波,算这屋里第二年轻的后辈晚生。

    刘萌萌和廖波同岁,但比廖波还大几个月。

    这屋里最年轻的,是个带着黑框眼镜,长得像只胖青蛙的小胖子,名叫罗博宁。他还没满23岁,去年刚从皇家音乐学院的作曲系毕业。

    这小子是罗本雄的亲侄子。

    马晓东和罗本雄的私人关系极好,自然要提点一下这个从科班出身的具有很强的音乐硬实力的小胖子。

    今天会议一开始,马晓东第一个拎出来的,就是第一期节目a档选手林在山的参赛作品。

    简单的翻了一下资料,马晓东的胖脸沉下来了,问廖波:“林在山就交上来一首作品吗?”

    “就一份。”

    坐在长条会议桌左边第二个位子的廖波,负责收集这次比赛的参赛作品和资料。他是在座这些人中唯一一个提前听过了所有参赛者作品的人。其他人,包括马晓东,都是今天与会才拿到这第一手资料的。

    廖波之前听了林在山的《山丘》了,这歌写的绝了!

    只这一首歌,就足够了,林在山确实没必要再交别的作品。

    但此刻,感觉到马晓东头顶上的冷空气在蔓延,廖波可不敢说这些。

    他甚至都不敢让音乐部的同仁知道他和林在山是朋友。

    和廖波一样,会议室里的其他组员,也都知道马晓东和林在山有点不对付,所以谁都不愿意瞎搭这个茬儿。

    大家都在职业的翻阅着林在山提交上来的歌曲创作背景,歌词,乐谱,以及分乐器编曲乐谱等等,足有8页文件纸的详细资料。

    马晓东翻了两下就不看了,他很不爽。

    音乐部之前交代下去了,让参赛者多提交上来两首作品,好由他们来选择哪首作品更适合在当天的现场体育馆里演唱。

    现在林在山只交一首歌,分明就是不给他们音乐部选择的机会!

    他这也太自大了!

    “把小样放一下。”

    马晓东运着气,让廖波放小样。

    “会议室的音响有条线烧了,小郑正在换,估计再有十分钟就可以听了。”

    “搞什么!知道9点开会,不提前把音响调试好了!”

    廖波苦笑着哼唧了两声,别开了目光,不做解释。这事又不是他负责的,凶他干什么呀!

    会议室的气氛骤然间就变得压抑了。

    刘萌萌感觉到了马晓东身上的强烈低气压,心里郁闷至极。她真心祈祷马晓东不要找林在山的麻烦,但看这意思,林在山可能一上来就要被马晓东刁难了。

    既然没小样听,就只能先看资料了。

    《山丘》——这首歌的名字,倒是没惹到马晓东,但看了创作背景,马晓东就又不爽了。

    林在山写的创作背景很简单,就寥寥几个字:这首歌是我的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马晓东在心中冷笑。

    带着自大的心态来批判林在山的这首歌,他心忖这老炮儿还以为现在是20年前吗?他还以为自己站在山丘上呢?

    没兴趣往下看所谓的“人生感悟”歌词了,草草的往后翻了翻乐谱,看到林在山在附件中附上了好几页的编曲乐谱,马晓东眼皮极不爽的眨了一下。

    这次比赛的编曲工作,是由音乐组负责,音乐组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来帮参赛者做出最合适的编曲。从而在电视上,包括在现场,让参赛者最完美的呈现出他们的作品。

    音乐组常年做电视节目,他们要比大部分圈里人更了解综艺性音乐节目的编曲性质。

    这次的参赛者中有大半都是圈内人,都很懂规矩,没有人像林在山这样,把极其详细,详细到哪个小节哪一拍该插入什么乐器,乐器要以什么风格和旋律来演奏,和声部要怎么做……等等等等的所有编曲资料全都给提交上来了。

    这完全就是“炒掉”音乐组的节奏!

    音乐组不用干别的了,就练乐器演奏一下就行了。

    林在山在上一世有过不少参加综艺节目的经验,也有参加这种原创类音乐节目的经验,他很清楚,现场编曲工作应该是交由音乐组来做,没有说他去指挥音乐组该干什么该干什么的,要那样,他就别想在节目上获得好的音乐支持了。

    但现在情况特殊,他不想让马晓东为领导的音乐部太干涉他的作品。

    尤其是这首《山丘》,如果编曲被改了,歌曲的味道将大打折扣。

    马晓东和他不对付,要由马晓东帮忙做编曲,出来的东西肯定不对味。

    和马晓东有过接触了,这个胖子,实在无法让林在山完全放心的去相信他的职业操守。

    所以在权衡之后,林在山才不得已的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将所有的编曲工作都做好了。

    他希望音乐部能按照他这个编曲来排练。

    为了显得不那么自大,他在编曲乐谱的最后一页上,附上了这首歌的编曲心得,并用放低姿态的口气,恳请音乐组能采纳他的编曲意见。

    如果他的编曲哪里有不妥当的地方,他希望音乐组的人和他多交流商量。

    马晓东要看见最后这页纸了,心情或许会变得好点。

    但好死不死的,廖波给大家准备的这份资料中,少了林在山写编曲心得的这最后一页文件!

    呈现在马晓东他们面前的,就是一份完整的编曲乐谱资料。

    在音乐组中,主要负责帮选手编曲的,就是马晓东本人,以及另外一个编曲大拿邓竹青,(男,40岁)。

    邓竹青看到林在山提交了如此详细的编曲乐谱,笑着说:“这林在山有点意思啊,把编曲做的这么细,咱们什么都不用干了,排排乐队就行了,真省事。”

    “省什么事啊,他这编曲能用吗?”马晓东没好气的说了一嘴。

    邓竹青抱着能懒则懒的心态,讲说:“我觉得还行,他这编曲排场挺大的,蛮有想法的。”

    “他这编曲适合录歌时用,现场演奏合适吗?你再好好想想。”

    邓竹青无奈一笑,他再好好想想,也觉得这编曲不错,索性,就不和马晓东抬杠了。马晓东明显是和人家杠上了。他怎么说,马晓东也不会认同的。

    大家伙一听马晓东这批判的口气,就明白了,他们绝对不能说林在山这首作品的好话,以免马晓东跟他们抬杠,瞎浪费时间。

    “小波,这歌你已经听了是吧,你先说说你的意见。”马晓东问向了廖波。

    当然不敢说这首歌棒极了,廖波把早就想好的一个缺点给讲出来了:“这首歌有一个比较大的毛病,时间太长了,要六分多钟。按照艺能组那边给咱们提的建议,参赛者的纯演唱时间应该限制在4分钟以内。”

    刘萌萌似是无心的插了一嘴:“a档选手可以放宽演唱时间,6分钟应该没问题。这不算毛病。”

    组里的老幺罗博宁,研究了半天《山丘》的乐谱,突然讲话了:“这歌的问题不是时间太长了,而是结构写的太累赘了。一般的歌都是abc三段式的,这歌尾部多加了一个小高潮,成了四段式。我个人觉得,这有点画蛇添足了,导致歌曲的结构过于松散,不成体系。这不是标准的创作体。我建议抽掉这首歌最后一段,再把前面的旋律变得紧凑一些,这样更富于流行性。在现场演唱时,也会更有内在的冲击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