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科幻恐怖电子书 > 歌王 >

第676部分

歌王-第676部分

小说: 歌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制作理念上的分歧,目前《我是歌手》的谈判进展并不顺利,这让林在山十分的窝心。

    这种不顺利给他的感觉是,所有行内人对音乐的信心都严重不足,好像光靠音乐撑不起一档当红的综艺节目似的。

    反正这次他是横下心了,就要较这个劲,哪家卫视能接受他的音乐理念,他才和哪家卫视合作。

    如果所有卫视都不看好这种纯音乐的节目,那他就找二线的电视台合作,总之这档纯音乐类的节目他做定了。

    这个位面的互联网娱乐发展的还比较落后,主流的视频网站还没出现。除了电视台以外,观众还没有其他的视频通道能收看综艺节目。

    等再过几年,当主流娱乐网站可以吸引到足够多的观众收看自制的综艺节目时,林在山就不用这么烦着和电视台扯皮了。

    过去这段时间,唯一能让林在山心里舒坦点的就是beyond社区的发展非常红火。

    李孝妮入股后,beyond社区收购了校友录网站,单独成立了股份有限公司,发展的速度可谓是一日千里。

    目前beyond社区的总部已经搬去了中华帝国互联网的核心区长安新区。

    吕东等负责人已经常驻长安去办公了。

    beyond论坛开放注册后,在林在山、李孝妮这些娱乐圈红人的带动下,beyond社区的实名注册人数在年初时便突破了1000万,单比注册人数,beyond社区已然是目前大中华区最大的互动型社区之一。

    靠着更新潮的理念和互动方式,beyond社区成了很多年轻人交友和与朋友互动的第一选择。

    飞速发展中的beyond社区,就像一个疯狂膨胀的聚宝盆,向所有投资者都散发着诱人的魔力。

    现在国内外有不少风投集团都在接触beyond社区,想给beyond社区做二轮融资。

    有关融资发展的这些事,就不用林在山操心了。

    曾担任李孝妮的sunny投资基金的掌门人吕军,已经应聘成为了beyond社区的新eo,这些事都由吕军去谈就好了。

    原beyond技术部的老大吕东,则负责整合beyond社区的技术团队。有关技术更新方面的事,也不用林在山操心,都由他们这些专家来做就可以。

    林在山现在唯一要做的,就是建议吕东在开发和完善beyond社区的同时,要给beyond社区新开一个副站,简称为b站。

    这个b站模仿的可不是另一位面的bilibili,而是titter、微薄,要形成一个以手机接入为主的微。博客服务网站。

    林在山很重视b站的建设,因为这将是beyond社区未来自媒体功能的一大杀器,也是他们这些艺人脱离传统媒体控制的重要手段,更是普通人向社会发声的重要渠道。

    既然要在互联网方面有所作为,那beyond社区就把脸书和推特一起抄好了,抢先一步,让别人无路可走。

    beyond社区预计在今年的第二季度将融资10个亿,让发展的速度更加突飞猛进。

    互联网改变世界的潮流已经不可逆转。

    未来,互联网企业将成为世界上最大也是最具有影响力的企业。

    林在山现在还不敢去奢望什么,但他希望beyond社区能朝着世界级的互联网企业发展。

    按照现在beyond社区发展的态势,在两三年内成为资产过百亿的大企业,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

    虽然现在beyond娱乐是beyond社区的最大股东,beyond社区似乎是beyond娱乐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用不了多久,多轮融资后的beyond社区,体量将远远的超过beyond娱乐。

    到时候beyond娱乐这种偏传统的走音乐、综艺制作、艺人经营的娱乐公司,就会成为beyond社区旗下的一个组成部分。

    beyond娱乐也将乘beyond社区的互联网之风,用互联网的方式改变传统的娱乐生态。

    当然,那都是很遥远的事了。

    当下,林在山要先踏踏实实的走传统的路子给beyond公司在娱乐圈砸实基础。

    09年,beyond公司除了要涉猎综艺制作外,林在山还想在公司成立电影投资制作部,尝试涉水电影产业。

    如果以国娱为模板的话,国娱当年就是在偶像界独领风骚后,立刻就涉水电影投资和制作,影视制作和投资当年让国娱挣了大钱。

    国娱后来能顺利上市,就多亏了影视投资和制作的主体业务,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盈利。

    如果光靠唱片业和经营偶像艺人撑着,国娱根本就上不了市。

    箭靶就是个典型,只依靠单一的音乐产业,即便是大鳄,他们也没有上市的资格,他们近年来的财务报表实在是太难看了,根本不符合上市的条件——

    【跪求月票!跪求推荐票!跪求订阅!】(未完待续。)

第686章 进军电影界() 
相比传统的音乐行业,电影业虽然也被盗版和互联网冲击的七零八落,但因为播放方式的不同,以及回收渠道众多,投资做电影还是比做音乐有钱途的多。

    在这个位面,随着国内院线的建设越来越完善,大屏幕越来越多,电影单是放映一项,搞好了就足以让投资者赚的盆满钵盈。

    再加上出售海外版权、电视网络播放版权、做dvd和周边等众多回收方式,一般只要是有诚意的电影,通常都不会让投资者赔钱。

    做音乐就不行了,不管有没有诚意去做一张唱片,现在基本上回收成本都很难,唱片公司往往都是赔钱在做唱片,只能靠每年做有限的演唱会来回收成本。这其中,还并不是什么样的歌手开演唱会都能赚钱,有些歌手开演唱会也会赔钱。

    只有那些音乐公司砸了大钱宣传和培养就像国娱的那些当红偶像团体,以及乐坛上数量有限的金牌歌手开演唱会,才能真正赚到钱。

    而要想培养出这种开演唱会能赚钱的歌手,唱片公司砸下去的钱,不一定就比最后赚回来的钱多,所以总的看上去,走这条路赚钱也很困难。

    总之就是目前的市场情形下,想靠做音乐创收已经越来越困难了,仍在这行打拼的人,要不就是没︽⊥长︽⊥风︽⊥文︽能力转去别的行业从头开始的,要不就是真的热爱音乐要饿着肚子继续干的,能在这行做到名利双收还热爱音乐的,已经很罕见了。

    林在山带着beyond在这行里死磕,主要还是因为热爱。就算去年他没在音乐圈大杀四方挣那么多钱,他依旧会和这行死磕到底。

    但光他一个人死磕没问题,钱多的时候就多花,钱少的时候就少花,总之他就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就行了。可是现在他不是一个人。

    他现在是一艘娱乐战舰的舰长。

    他不可能带着一船人跟他一起死磕。

    那么多人都要吃饭,那么多人都想赚钱,想干更辉煌的事业。他不能带着人家一条道走到黑啊。

    所以他必须让beyond这艘娱乐战舰朝着更多元化的方向升级,在音乐圈他们要继续乘风破浪,而在其他娱乐领域,他们也要有分寸有目标的涉足。

    这其中做电影投资和制作,就是林在山比较有把握,也是这个圈子赚钱最快的行业,没有之一。

    在过去的08年,中华帝国的电影票房勇创新高,历史首次突破了100亿大关,直追北美,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电影票仓。

    按照目前电影市场和电影院线的建设发展速度看,不出五年,华帝国的本土票房就能超过北美,跃居世界首位。

    电影投资目前是中华帝国除了互联网投资外的另一热钱主要流入的领域。

    现在市场上只要是有好一点的剧本和主创团队,金主都会抢着往里砸钱投资。

    目前国内电影市场最不缺的就是钱,缺的则是技术、人才以及创意。

    国内电影工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

    目前国内电影市场热钱涌入的虽然多,但逐利性都太强了,投入到技术人才培养领域的真金白银太少,在这方面,国内和北美发达的电影工业还有着不小的差距,怕是二三十年都追赶不上。

    而人才的缺乏和流失,又导致电影创意这一块变得很疲弱。

    目前国内电影市场的现状就是哪类片子火了,就立刻有一大批跟风的片子出来拍,钱多是花在模仿和粗制滥造上了,锐意创新的作品可谓凤毛麟角。

    林在山去年触电(做了主题曲)的电影《齐天大圣》,算是国内电影中的技术流先驱变革者。

    这是这个位面国内第一部用纯3d技术制作的动画电影。

    虽然这个技术在美国好莱坞并不能算是最尖端的技术,但在国内尚属首次。

    以这么大诚意来做国产动画片,《齐天大圣》的主创团队算是用心良苦了。

    最后他们的努力付出亦获得了应得的回报,这让国内不那么浮躁真用心去研究电影技术拍电影的工作者们获得了一丝慰藉。

    《齐天大圣》去年获得了6亿8000万的票房,排名国内影片中的第五位,所有影片中的第12位。其票房创了国内动画片的历史记录,算是在业界放了一颗不大不小的卫星。

    原本行内工作者并不看好《齐天大圣》能创造太高的票房,因为在此之前,国产动画片的最高票房也不过1亿多中华元。好莱坞制作的非常精良的动画片,在国内票房也没有突破三亿的。

    但谁能想到,《齐天大圣》创造出了6亿8000万的票房,这个票房在动画片领域算是爆炸性的成绩了。

    这其中林在山唱的主题曲《悟空》对影片起到了不小的推动作用,这一首主题曲,有可能就让《齐天大圣》多创收了几千万的票房。

    当然,这都是闲谈。

    讲正经的,《齐天大圣》能取得口碑和票房的双丰收,源于主创团队对技术的追求和对制作精良3d特效一丝不苟的要求。

    《齐天大圣》的剧本并没有太多推陈出新的地方,美猴王变齐天大圣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已经传了好几百年了,各种版本的故事都被人讲过了,在故事这一块,想创新已经非常困难。

    《齐天大圣》剧组也没有在剧本上追求太多颠覆性的改变,只是向内深度挖掘了美猴王的心理变化,这使得故事的主题略微有点沉重。

    但《齐天大圣》讲述的方式并不沉重,反而很新颖,其用了国内电影业从来没用过的3d拟真技术,为大家奉献了一场美轮美奂的极品视觉盛宴。

    在电影院看过这部电影的观众,普遍都对最后美猴王随着唐僧去西行取经,背景音响起了林在山《悟空》的声音那个场景印象深刻,不少人为那个场景默默的流下了眼泪。

    《齐天大圣》的票房能大爆,总的来说是一场技术流的胜利。同时也说明了国产动画片市场的容量和体量都是很大的。

    林在山想带领beyond朝电影业进军的一个初想法和初方向,就是做动画片。

    像是另一位面经典的那些动画片《功夫熊猫》什么的,他都可往这个位面搬。

    国内的电影工业技术如果无法支撑起这样的动画片制作,他们甚至可以投资请好莱坞的公司来做。

    不过林在山还是想和国内的电影公司合作。

    虽然国内的电影公司在技术层面上和国外的电影公司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尤其是特效公司,国内和国外的更是没法比。

    但越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林在山就越想支持一下国内的电影公司,他甚至想培养起一家中国人自己的“工业光魔”。

    另一位面的工业光魔,就是为了给乔治卢卡斯做《星球大战》的特效应运而生的,后来越发展越壮大,成了享誉世界的顶级电影特效公司。

    而目前国内的特效公司,或者那些大电影公司的特效部,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没有人愿意更多的相信他们,给他们提出更大的挑战。他们接的活儿往往都是些技术含量很低的项目。需要高精尖技术要求的电影,主创团队会直接略过国内的特效公司,要不就找日本的,要不就去好莱坞,根本不给国内特效公司机会。

    当然,造成现在这一恶劣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国产特效公司自己不争气,总用粗制滥造的东西糊弄人,赢得不了客户的信任,也是一大原因。

    林在山之前琢磨着,搬《功夫熊猫》,他就想找国内的团队来创作试试,《齐天大圣》的主创团队,就是他重点考虑的团队。

    据说那个团队背后有一家他们自己的特效制作公司,里面有不少年轻人都是从好莱坞学成归来的,充满了朝气和干劲,《齐天大圣》就是他们打的第一个大胜仗。

    林在山很愿意和这样的团队合作,他甚至想等以后beyon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