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国士 >

第1041部分

国士-第1041部分

小说: 国士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在我能够接受的地点,说不定这次会谈还真谈不出个什么。他约某在高山隘会面,那地方乃是闯军控制之地,正好说明高一功已经被黄得功打怕了,说明闯军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只好说明高一功心虚了。我只管去就是,谅那高一功不敢拿我怎么样。”

    “可是……”

    “没什么可是,今夜看来某是必须走这一趟。”小余挥了挥袖子:“这事得防止走漏了风声,毕竟咱们是在庐凤军军中,到处都是黄得功的人,若你在往返于闯军和我这里,次数一多,难免引起黄虎山的怀疑。”

    说话间,外面正到了庐凤军出操的时间,口号声中,有隐约的脚步声轰隆传来。这支军队的骨干都是马士英当年和孙元征讨永城刘超的时候打出来的,难免受到宁乡军的影响,早上出操已经成为他们的制度。

    余祥道:“黄得功这人某还是很清楚的,他对朝廷倒又几分忠心,而且,如今闯军已经被围,眼见着就要毕其功于一战役,自然是不肯招安高一功他们,也免得将功劳分给我余祥。”

    “倒也是,换我也不肯。如此说来,经历若要招安高一功和刘芳亮,倒不能拖延。”刘懋先恍然大悟:“不过,小生有一事不明白,还请经历解祸。”

    余祥:“讲。”

    刘懋先:“既然闯军就要被全歼,左右不过是拖延几个月的工夫,一入冬,闯贼自乱,拿为什么又要招降?说经历你看上那一万人马吧,小生说句得罪的话,如今遍地都是流民,只要撒出一把粮食,青壮汉子要多少有多少,又为什么要用闯军?”

    “你这个问题问得好,这事做成之后,只怕军镇中其他人也会问的。”小余笑了笑:“我这么做,自然有我的用意。”

    刘懋先一拱手:“愿闻其详。”

    余祥:“刘懋先你也是做过伪职之人,闯贼的情形想必你也清楚。”

    听他说起自己不光彩的过去,刘懋先羞得面皮微红:“经历,小生当初被闯贼强征入武。”

    余祥笑了笑:“乱世之中,普通人又如何把握得了自己的命运,我说这话倒没有责怪你的意思。你且听我将话说完,我问你,全盛时期的闯贼有多少兵马,多少官吏?”

    刘懋先:“几十万军队还是有的,至于官吏,当在万余。”

    小余:“恩,几十万军队,上万官吏,再加上家眷,好几百万人口。那么,我问你,这些人现在都在哪里?据我说知道,死在战场上的闯军并不太多,不可能这几百万人都死个精光了吧!”

    刘懋先:“确实是,战死在战场上的也没多少。这几百万闯贼,要么投降了建奴,要么扔掉兵器做了流民。”

    余祥:“那就对了,这也是某要招降高一功和刘芳亮的用意。”

    刘懋先:“属下不明。”

1422。第1422章 盛世人口法则() 
〃〃 =〃('〃 =〃〃》

    余祥哈哈一笑:“你啊你啊,怎么连这事也想不明白?消灭高一功和刘芳亮这区区万余人马,确实不算个事儿。 。。不过,消灭了他们又如何?你就能保证散落在各省各地的那几百万闯贼和家眷不会重新起事?”

    刘懋先:“经历的意思是,招安高一功之后,让他出面,招抚各地闯贼余孽。”

    “是有这个打算。”余祥来了谈性,侃侃言道:“刘懋先,说句实在话,看如今这气候,今明两年说不定又有大灾荒,谁也不敢保证各地流民会不会再次作乱。如果他们乱起来,又当如何?以朝廷现在的国力,无论是剿还是抚两种手段,都是有心无力,说不好又是一场大动乱。”

    “还有,闯贼不事生产,当年作乱时,走一地吃一地,吃光一地就裹胁人口另走一地,就如同一群大蝗虫,所经之处寸草不生。打个比方,他们原先不过是养在家里的狗,可一旦粘了血食,尝到了生肉的味道,就变成狼,不肯再回去****了。”

    “这人过惯了轻省日子,只要将屠刀一举就有数不尽的金银女子,谁肯再回家去当农民耕地为生?这是人性。”

    “如今就算是上了高一功和刘芳亮,明年说不定会出一个低一功和马芳亮。贼人越剿越多,国家越打越乱,说不好又重演崇祯年的旧事。”

    刘懋先:“经历,朝廷虽说国库空虚,无可用之兵,可我宁乡军乃是天下第一军,灭几个蟊贼当不在话下吧?”

    余祥心中不觉冷笑,暗想:咱们宁乡军自成军以来可没有拿过朝廷一文钱军饷,这两年也受到诸多限制,我们疯了才替弘光卖命呢?出钱出力不说,消耗的可是咱们自己的力量。

    他摇头,严肃地说:“没错,我宁乡军确实是百战精锐,战阵之上,也有信心打败任何一个敌人。可是,怕就怕闯贼余孽不肯拉开了架势同你沙场对垒。就好象眼前的战事,高一功和刘芳亮见势不妙,直接钻山沟和你兜圈圈。这才一万闯军就让黄得功如此头疼,如果那几百万闯贼分散成小股也使用同样的战法祸乱各省,我宁乡军就算再多十倍也莫之奈何。”

    刘懋先一惊:“余经历说得对,如果这样,还真是没有办法。所以……”

    余祥:“所以,某打算招安高一功和刘芳亮,然后由他们出面招抚散落在个地的闯军余部,为我所用,为我所控。以他们在闯军中的地位和威望,定能事半功倍。”

    他站起身来,在屋中慢慢地跺起步来:“其实这一手也没有什么新鲜的,也有史可循。”

    刘懋先本是读人出身,经史子集本是必读科目,对于历史也非常熟悉,当下就明白过来:“余经历这是要效宋朝旧例?”

    余祥:“对,我正要采用宋朝时的手段。宋时国内各地流民作乱,剿之不尽,朝廷索性直接招募叛贼,充实禁军。流民变成军人,只要有一口饭吃,自然就不会再造反了。”

    刘懋先:“可是,小生还有一点不解。宋朝国力强大,百姓富足,据史料记载,即便是汴梁守城门的老卒也着丝履。也因为国库充盈,这才有财力招抚流民。如今,无论是南京还是扬州镇都没有那样的财力,几百万闯贼可不是那么好招抚的。”

    并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余祥继续在屋中转着圈子,道:“闯军在进入山、陕、河南和京畿时裹胁百万,糜烂万里。再加上建奴入关之后,一路屠戮。如今在北中国,已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有的是无主的荒地,正好用来安置闯贼和各地流民。如此三五年下来,可致天下太平。”

    没错,当年君侯在同青主先生和黄佑先生议论天下大势的时候,就曾经检讨过朝廷对闯贼用兵的得失。其中就说过人地矛盾之见的关系。天下的土地和财富自有定数,地里每年就出产那么点粮食。明朝开国的时候人口不过一两千万,养活这点人口毫无问题。普通百姓一年下来,还能积攒几百斤粮食。可随着人口越来越多,到崇祯初年,中国的人口膨胀到亿万之巨。也就是说,以往一个人的口粮要分给五人食用,一旦碰上天灾,处于死亡边沿的百姓只能到处流窜,最后只能揭杆造反了。

    如果现在是崇祯初年,招抚闯贼显然是没有可能的,道理很简单,国家没有财力安置这么多流民,这也是当年张献忠降后复判的原因。那是因为八大王在受到招安之后,国家根本就没有拿出一文钱给叛军,吃不起饭,张献献自然只能再去抢。

    如今,国内打了十年仗,情形同崇祯初年已经不一样了。

    人口已经被天灾和战争还有瘟疫消耗了九成,人地矛盾不复存在,安置流民,招抚各地贼军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

    听小余说完,他的话虽然说得冷血和残酷,但刘懋先却不得不佩服:“余经历所言极是,小生佩服。”

    实际上,小余并不知道,在真实的历史上,建奴也意识到人地矛盾是国家的不稳定因素。所以,他们没攻下一地,就大量屠杀百姓,消耗人口。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是其中的代表,在建奴最凶残的时期,整个四川被他们屠得只剩几千人。成都府的金堂县在明朝中期有户十万,到顺治后期,只余三户。

    人死光了,自然就不存在吃饭的问题,也不担心会有流民做乱了。

    历史说穿了其实遵循的不过是丛林法则。

    至于后来所谓的康、乾盛世,乃是建立在人口的大量消失的基础上。这一点从后来的吴三桂叛乱上就可以看出来,三藩之乱的时候,战争的规模已经很小了。

    如康熙十七年六月初,吴三桂在都城衡州亲点大将马宝,攻击兵家必争之地永兴时,发全境兵马全力进攻,拼凑了半天,也不过五万人马。

    这五万人马中还包括辅兵和夫子,真正的主力战兵有一万就算不错的了。

    其规模和明末的顺清一片石大战、多铎攻打扬州之战,李自成三打开封,李自成和左良玉朱仙镇大战动则几十万人马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

    另外,康、乾盛世的另外一个基础是美洲高产作物如土豆、玉米的大量普及。

    当然,这种炭水化合物也提供不了多少蛋白质和热量,这盛世的代价是百姓身高进一步变矮,到清末时荣膺“东亚病夫”的称号。

    余祥:“刘懋先,今夜某会去高山隘和高一功会面的,你也去。”

1423。第1423章 谈判(一)() 
〃〃 =〃('〃 =〃〃》

    依旧是阴沉的黄昏,雪纷纷扬扬落下。's。就爱读书'

    。

    此刻的陕西老家只怕已经是万物萧瑟,在南方,山林已经郁郁葱葱,可这**的绿色却叫人感觉更冷。

    高一功带着二十个卫兵骑着马来到高山隘,这里前几日刚经历过一场血战,敌我双方各付出了上百条生命的代价。此刻,即便尸体已经抬走掩埋,可路边、山坡上依稀还是能够看到战斗的痕迹。到处都是战马马蹄踩下的坑凼,山坡上有点点黑色的血迹,有的地方还过了火,烧得如同瘌痢头上的癞子。

    这种小规模的关卡争夺战或许不算什么,想当初闯军席卷天下的时候动则几十万人马,那才是山呼海啸,浪潮汹涌呢!所以,每日百余人的伤亡很多人都不放在心上。

    可现在已经不同,闯营的力量已经衰弱到极处。高一功手头也不过万余人马,还被困在这得不到任何补充的穷乡僻壤。如果这样的战斗再继续下去,只需一两个月,部队就耗光了。

    是该找到一条出路的时候,即是为自己,也是为那一万多兄弟。

    今日来同那个姓余的官会晤,其实高一功心里也清楚,余祥这是想招安自己。

    实际上,对于招安,闯军是没有心理负担的。想当年,各路义军叛而复降、降而复叛,就跟吃饭喝水一般。只要一遇到困难,大家想的就是先投降朝廷做几天官兵,等过了这一关,再重举义旗不迟。

    或许,受招安是如今唯一的出路吧?

    不过,自从大顺开国之后,他们已经走上了不归路,再加上朝廷已穷得厉害,明朝弘光政权还会招安闯军吗?

    说起来,闯军和是和老朱家结下了深仇大恨的,崇祯帝可以说就是死在闯军手上。这个时候提招安,对于明朝的官员来说那就是政治上的不正确,要冒很大的风险的,宁乡军和余祥哪里来的这个胆子?

    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上,清军南下攻陷南京,生擒弘光帝之后,进入长江以南地区,继续扫荡南明军队,就连闯军也在他们绞杀的名单之中。

    闯军对于前途已经绝望,只好投降了南明,做了官军。同时,张献忠在死后,余部也加入南明政权,其中还出了李定国这样的名将。

    在清军暴风骤雨似的进攻下,在空前的民族大劫难面前,以前的敌人都联起手来,统一战线,艰难挣扎。

    当然,在受招安之后,闯营在政治上也受到歧视。包括张献忠的西营在内,也同样如此。兵合力不齐,内部不和,也是南明最后灭亡的重要原因。

    坏着这个疑问,穿过一片松林,上了山顶,就看到一个身着大红官袍的官员席地而坐,正端着一杯茶悠闲地看着山谷中的风景,一口小火炉烧得正旺,座在上面那口白锡壶正汩汩地冒着热气。

    自己那所谓的舅子刘懋先则侍立在一边。

    见了高一功,刘懋先连忙拱手:“见过高将军。”

    看着这个叫余祥的人,高一功吃了一惊。

    一是没想到此人竟然如此年轻,看他模样白白胖胖也就十七八岁年纪,竟然已经做到了正四;二是没想到这个余祥一个侍卫也没带,就这么独身前来,真是好胆色。

    余祥面相看起来本就和气,又是独自一人前来,顿时让高一功放松了警惕,对他也暗生好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