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都市言情电子书 > 娱乐点金手 >

第480部分

娱乐点金手-第480部分

小说: 娱乐点金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今年是例外,南州只是捡了个便宜,明年的话,就未必是南州苹果打头了。

    全国性的活动,席卷互联网的话题性,对于苹果品牌的宣传效果那是杠杠的。

    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南州苹果一下子成了香饽饽,保守估计,明年的南州苹果肯定不会再出现滞销的局面。

    全国苹果产地众多,滞销的也多不胜数,谁不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花小钱办大事?

    而对于万星集团而言,这10天的吃苹果节,万星广场几乎是把区域内的其他的商业广场都直接干趴下了,对于万星集团而言,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好事又哪里会错过?

    而陈思林看似在这次的吃苹果节当中获利最少,可是实际上却不然,虽然在苹果上贴上服装品牌的标签看似有些奇葩,但是当量变引起质变之后,却又不同了。

    S&Y的品牌的知名度一下子就打开了。

    而如果是打广告,请明星代言等等所花费的钱也不止这个数字,但是却未必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最后是对于大众而言,吃苹果节的魅力在于有便宜可占,吃苹果免费,吃多少还能带多少,不用花钱,就有好处,干嘛不参加?

    还有那吃苹果大赛,反而成了最后的点缀。

    可以说这是一次多方共赢的活动。

    甚至于很多公关公司,广告公司,都在事后对这次的吃苹果节的成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些高校甚至直接将这个案例列为学生的期末考核的题目。

    吃苹果节,这个由两个闲的蛋疼的家伙即兴而为,结果却创造了巨大的影响力,辐射全国,席卷互联网,更是让这个新出现的节日,堂而皇之地被大众接受,期待。

    就算是叶秋也没想到结果竟然会是这样。

    。。。。。。

    再火热的话题,也有冷却的时候,吃苹果节的热度渐渐地淡去。

    一切又归于平静,这天叶秋接到了一份邀请函。

    叶秋每天都会收到许多邀请函,但是一般的邀请函,一般直接由助理团队处理掉,只有比较重大的,比较重要的邀请函,才需要叶秋自己来决定。

    这张邀请函是来自华国编剧协会的邀请函,新一届的华国编剧大会即将召开,虽然叶秋在编剧协会只是挂了名,平时根本就不参加任何活动,但是谁也无法忽视叶秋,也不可能忽视叶秋的影响力。

    叶秋虽然不是职业编剧出身,但是却是华国最有名的金牌编剧,他的作品,至今为止还没有失败过,而且更可怕的是,叶秋的作品,每一部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以往的华国编剧大会,也会给叶秋发邀请函,但是一般叶秋都还是很少会去参加的。

    其实编剧在华国的地位并不高,比起演员,导演等来,编剧的位置一直都很尴尬。

    除了一些改编的作品能卖的上高价以外,很多编剧,收入比那些导演,主演来,简直是少的可怜。

    目前华国除了一些顶级的编剧以外,很少有编剧的收入能够和那些明星相提并论的。

    就目前而言,比如电视剧,一部电视剧,一个编剧一集能够卖出10万的价码就已经算是一线水准了。

    可是这个价格对于演员而言,他们一整部电视剧剧本,甚至可能拿到的钱还不如一个演员一集的片酬。

    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小鲜肉等等偶像明星的片酬飙升,甚至有的小鲜肉偶像明星,一部电视剧的片酬能高达上亿。

    而这基本上是编剧一辈子都无法达到的。

    虽然很多人都强调剧本对于一部影视作品的重要性,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但是事实上,编剧的待遇,一直以来都是最低的。

    编剧大会的宗旨是为了培养更好的编剧,为了让编剧之间能够进行沟通,发展壮大编剧团队,但是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却是为了提高编剧的身价。

    今年的编剧大会,是由深蓝影视集团,芒果影视集团等和华国编剧协会联合主办的,所以,这一次不但是编剧协会这边的会长亲自致电邀请叶秋,叶秋的老熟人,深蓝电视台的台长,深蓝影视集团的董事长,以及芒果电视台的台长,集团董事长,都亲自打来电话邀请叶秋参加这次的编剧大会。

    所以叶秋哪怕是看在他们的面子上,怎么的也得去露露脸。

    只是让叶秋为难的是,这一次编剧大会设立了一个名编剧演讲环节,而大会主要演讲嘉宾,按照那边的说法是,非叶秋莫属,按照他们说的,在华国,编剧圈,没有谁能比的上叶秋了,如果叶秋不上台,还有谁有那个资格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编剧们演讲?

第927章() 
“我不否认有很多影视作品,剧本成就作品,但是更多的却是金钱,明星,营销推广成就作品。”

    “当然这纯粹是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我知道很多人对于我公司出品的那些作品很不喜欢,觉得,那些小鲜肉明星没有演技,纯粹是靠脸吃饭,可是这就是市场,我认为,想要获得成功,首先要尊重市场的选择。”

    “他们能够有那么大的流量,那么多的粉丝,说明了这是市场的选择,说明了目前的市场是真的需要他们,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演员可以卖演技,那么为什么不能卖漂亮?这是一个整体的市场反应,和选择。”

    “随着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创新的余地其实也越来越窄,我不是否认创新的好处,其实换一个思路,以前卖点是剧情,是演技,现在卖点是帅气,是漂亮,是酷,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创新不是吗?”

    “投资有风险,趋利避害,如何控制风险,抵御风险,才是关键,影视是一门生意,不能纯粹的以艺术的角度去考虑,买有群众基础的IP是降低风险,邀请当红明星出演,同样的是抵御风险,别觉得自己的作品卖不出好价钱就是别人没眼光,而是出于风险考虑,显然原创剧本不如热门IP。”

    “。。。。。。”

    袁志在台上巴拉巴拉地说了一大堆,台下的编剧们听了有的若有所思,但是更多的却是恼怒不已。

    其实袁志的一些观点还是不错的,只不过,触动到了太多编剧的神经了。

    特别是近年来,有一种观点,那就是好莱坞电影完全是靠砸钱,堆特效,完全不讲剧本。

    成王败寇,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的道理放在影视圈也同样适用。

    袁志比起大多数编剧来都更成功,所以他说的话,哪怕是你不认同,但是却也很难提出反驳。

    因为他成功了,所以他的观点,就有了令人信服的基础,而你的观点再好,但是你失败了,那么是不是也意味着你的观点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所以,编剧协会才会邀请叶秋来,因为比起袁志来,叶秋显然更成功。

    当袁志下场的时候,现场的掌声寥寥,但是袁志却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因为比起台下的大多数编剧他显然更为成功。

    当叶秋上台的时候,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刚刚袁志先生的那个观点,剧本和编剧没有那么重要,我只想说,完全是扯淡!”

    叶秋一上来就毫不客气地否决了袁志的话。

    台下的编剧们一个个都笑了,而袁志的脸色却是刷的一下变得难看无比,如果是其他人说这话,他根本不会在意,可是叶秋是谁?他的话,却是根本让人无法反驳。

    因为你袁志是足够成功了,可是那也要看跟谁比,如果和现场的大多数编剧比,那么的确如此,可是如果和叶秋比,那还是算了吧,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

    在袁志心里,此刻叶秋就是大魔王,就是大反派。

    叶秋却不以为意,笑着说道:“我记得网络上流传着一个观点‘好莱坞电影就知道靠堆钱,就知道高科技与视觉效果,完全没剧本!’”

    “此话最早谁先提出的,无从考证,但后来继续去这么说的人,却绝不在少数,也这句话更不是只说过一天两天。而使令人惊奇的是随着一些学院派电影人对此的盲目推崇与北美电影人对此的长期沉默,外加好莱坞烂片的逐渐增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日积月累,此观点反却如真理般根深缔固,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事实上,包括在场的诸位,怕是也有一些人抱有这种想法,凭心而谈,这句话中是不是存在着一种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酸的不良心理,亦包含着对好莱坞电影的彻底的鄙视与否定。可如此一来,也可引发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看不起好莱坞电影?或者这么说吧,我们有什么资格去看不起好莱坞电影?”

    “其实不仅仅好莱坞电影,一些国内的商业大片,比如我点金影视出品的《变形金刚》《钢铁侠》等等,也有不少人说剧情空洞,俗套。”

    “我不是唯成功论者,但是不客气地说一句,我们华国的很多编剧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总是抱着一种排斥成功者的心理,这样的想法,只会让人故步自封,无法进步。”

    “早在百年前的人都知道,师夷长技以制夷,好莱坞电影或许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优点更多,或者说他们更懂市场,更重视市场。”

    “当然,不是所有的好莱坞电影模式都适用于我们华国,比如袁先生推崇的好莱坞的剧本流水线作业。”

    “那么反过来,就因为好莱坞流行的剧本流水线作业,就说编剧不重要,就说原创不重要,创新不重要,同样是扯淡。”

    “现如今,随着影视行业的发展,有人说创新的余地越来越窄,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是不代表创新不重要。”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偶像剧流行的时候,很多人也骂过,可是它就是有市场,这是市场的选择,但是问题在于,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观众的口味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着的。”

    “在我看来,任何模式都不可能是永久的,偶像剧流行过,但是现在呢?是不是过时了?没有内容的综艺大电影,流行过,但是同样的现在呢?IP+小鲜肉模式,褒贬如何我们不谈,但是同样的它也要遵循市场的规律,任何一种东西,看的久了,看的多了,都会审美疲劳。”

    “唯独不会过时的就是创新,创新!这里指的创新不是只抛弃过往的东西,而是指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有人说出奇制胜只能是一时的无法长久,可是事实上出奇制胜,一次是出奇,到了第二次,那就已经不是出奇了,那么无法制胜是不是很正常?”

    “比如偶像剧,真的完全过时了吗?未必吧?美帝的几部当红的吸血鬼题材的剧集,在北美,在我们华国都有着很高的收视群,可是其实归根结底来说,它们还是偶像剧,只是在偶像剧的基础上,添加了吸血鬼,狼人等等元素,在我看来这就是创新。”

第928章 借鉴和跟风()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观众喜欢看的东西,其实核心始终是不变的,只是很多时候,换了一个外壳,换了一种模式。”

    “说在好莱坞编剧往往只是能够给电影提供一个方向,一点灵感,或许这没错,但是这恰恰就说明了编剧的重要性。”

    “流水线作业的特点是什么?是工业化,是将一些通俗的,原有的东西填充进去,这些东西谁都可以做,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烂片呢?原因恰恰就在于,编剧提供的这个方向,这一点灵感。”

    “就像机器和人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机器没有感情,不会思考,而人会。”

    “比如嫌疑人x的献身,是悬疑片,在题材上谈不上什么创新,但是嫌疑人x的献身从一开始就直接异于其他的悬疑罪案片,直接揭露杀人全过程,这其实也是一种创新。”

    “创新不一定是在剧情上创新,有时候作品的故事叙述模式上创新,有时候在故事开篇,结局上创新,更有的类型影片,甚至可能直接就是老套的模式,但是出现的时间适当的话,同样的也是一种创新。”

    “比如同桌的你,这类的题材,剧情,其实都谈不上创新,但是为什么会成功呢?早在许多年前这类的题材就已经出现了,里面的剧情也谈不上有多么的惊艳,但是为什么它能够成功呢?因为这是一部关于70—80后的青春记忆的电影,它如果出现在10年前,或许根本不会有多少人喜欢,但是出现在70…80后一代已经都逐渐成长起来的现在,它能够勾起他们的青春记忆,卖的不是剧情,不是明星,而是情怀,这同样的也是一种创新。”

    “没有任何一种模式,是可以永远主流下去的,比如时下最流行的大ip+小鲜肉模式,这其实也是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