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一品天下 作者:桂仁(起点首页热点封推vip2014-09-19正文完结) >

第367部分

一品天下 作者:桂仁(起点首页热点封推vip2014-09-19正文完结)-第36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忽地,身后一暖,陷入一个温暖的怀抱。

    欧阳康在背后抱着她,温暖的鼻息喷吐在她的颈边,“别难过了,我们不会跟他们那样的。”

    那当然。念福转过头,认真的对他说,“我是不会为了一个流言就误会你的。哪怕所有人都说你有二心,可只要你不跟我说,我就信你。”

    “拉勾。”欧阳康看着她的眼睛,伸出了小指头,“你信我,我也信你。”

    念福果断伸指跟他勾搭上,“那就好了,拉勾上吊……”

    “一百年不许变!”

    后半句,是两个人一起说出来的。彼此相视一笑,眼中心中皆是满满的坚定信赖。

 第494章 漫天撒网

    沙子坡,唐家村。

    村子里应该有身份贵重之人过世了,村口就挂着黑幡,带着孝。

    一个外路来的客商瞧着这情形,忙约束着车夫家丁不可高声嘻笑喧哗,亲自上前打听。

    “请问有位唐大人,他夫人是不是住在这里?”

    村民一听,忙把人往村里带,“正是,正是呢。请问客官从哪儿来?”

    客商一笑,“区区贱名不足挂齿,我只是受了一位贵人所托,来给唐夫人送礼的。”

    “贵人?”村民一愣,狐疑着问,“那你要送给哪位唐夫人?”

    客商倒奇怪了,“难道唐大人还有几位夫人?我要送的这位夫人是尊姓黄的。”他办事精明,瞧那村民脸色,故意加了句,“也不怕实话告诉你,那位贵人可是京城平王府的。”

    村民脸色顿时变了,把他恭恭敬敬领到一处茶寮歇息,赶紧往一处跑了。

    在村中唐氏祠堂里,一位带着重孝的年轻夫人抱着一个两三岁的幼子哀哀痛哭,正是当年在怀安镇时,曾与念福打过几回交道的唐县尊的夫人黄氏。

    “……你们不能这么不讲道理!我进你们唐家门时,可是三媒六聘,一应俱全的,凭什么现在前头还要多出位大姐?眼下老爷尸骨未寒,你们就硬要把我们母子逼作妾室庶子,这天下哪有这样的道理?”

    一个二十多岁的男子站出来,面色阴沉的道,“我娘进门在先,你进门在后,她在家服侍二老的时候,你又在哪里?眼下你还好意思来跟我们讲道理?不怕实话告诉你,你要乖乖听话便罢。你要不听话,只要我家出一纸文书,立时就能把你发卖了出去!”

    “我苦命的小姐啊!”奶娘扶着黄氏。哭道,“你就别跟这些人争了,他们眼瞧着望哥儿的外祖父过了世,舅舅们离得又远。这是下定了决心要欺负你们孤儿寡母啊!眼下老爷又走得急,更没个人给您作主了,咱们不如这就收拾了嫁妆,带着哥儿走吧!”

    “想走?没那么容易!”一个坐在上头,满面风霜的中年妇人怨毒的看着黄氏年轻娟秀的脸,“望哥儿好歹也是老爷的骨血,岂可随便给人带走?再说,你既身为妾室,又哪来嫁妆一说?便是想走,也得我家许可。否则你敢迈出这大门一步试试!”

    黄氏紧紧抱着吓坏了的儿子,一脸煞白,奶娘颓然坐地,“天哪,这还要不要人活了?”

    正当此时。那村民奔了进来,悄悄在那唐家长子耳边道,“外头来了个客商,说是什么平王府的贵人要来给夫……给那女人送礼的。”

    黄氏和奶娘没听见,但一旁的丫鬟玉簪听见了,瞬间惊喜道,“是郡主!夫人。肯定是嘉善郡主打发人来了!”

    犹如绝境里抓住了一根浮木,黄氏慢慢挺直了脊梁,铁青着脸抱着儿子站了起来,望着唐氏和她的儿女们冷冷一笑,

    “你们真要不给我们母子活路,那大家都别活了!去告诉郡主。就说我死了。你们要是有胆子赌这一把,就看郡主会不会来替我们母子主持公道!”

    唐氏明显瑟缩了一下,她那长子也面色难看的目光闪烁起来。

    几位族中耆老面面相觑,把这家母子拉到一边,低语几句后。由一人出面,放缓了神色道,“都是一家人,何必闹得这么难看?不如大家各退一步,望哥儿仍是嫡子,但你却只能屈居二房……”

    “不行!”黄氏底气大振,再度冷冷打量唐氏一眼,态度坚决的道,“我嫁来时,可是老爷亲口说的,前妻已经亡故,我是以继室的身份进的门。如若现在又说前妻仍在,那岂不是有污老爷英名?日后只怕子孙也是要给人指指点点的。”

    “贱妇你……”

    唐氏气得七窍生烟,才要发作,却听黄氏又道,“身份之事,关系到儿女前程,但凡是个母亲,我想谁都不会退让。但是家产之事,倒可以协商。毕竟我没有服侍过二老,望哥儿年纪又小,少分些家产也是应当的。分家后,我便带着望哥儿回去娘家。将来等他娶妻生子,也算是你们唐氏的一个分支。兄弟之间,守望相助,有何不好么?”

    那几个族中耆老听得点头,再看唐氏几个儿女一眼,俱有妥协之意。

    就算唐氏无法正名,但她毕竟是元配,她的儿女也是嫡出。等她死后也能葬进祖坟,只是活着的这些年,就得继续做个隐形人了。

    而此时黄氏主动提出分家,她又是个外地人,完全可以不给她任何祖产,顶多给些银子,让她把自己的嫁妆带走完事。况且人又不在跟前,实在碍不着他们什么事。

    于是乎,商议定,两方立即订下分家契约。

    黄氏只拿了三百两银子,并自己的嫁妆,就给打发出门了。可等到上了路,她却没有半点愁色,反而有种解脱的轻松与欢喜。

    奶娘在旁悄笑道,“只要正经分了家,咱们有你的嫁妆,还有老爷攒下的私房银子,将来的日子还怕什么?只是老太爷不在了,日后未免要看下舅太太的脸色,小姐可得收敛些性子。”

    黄氏淡笑,“我早想好了,等回了老家,也不去住娘家,咱们就在镇上赁一处小宅子,自关起门来清清静静的过日子,到时嫂嫂说不定还要可怜我这孤儿寡母。只是日后恐怕只有些粗茶淡饭,要委屈你们了。”

    奶娘忙道,“小姐说得哪里话?只要能跟着你,便是吃糠咽菜老奴也是开心的。何况咱们还有望哥儿呢,等他将来长大了,读书上进了,只怕还要给小姐挣回一副诰命的。”

    黄氏也笑了,“我倒不指望他出人头地,只要踏踏实实做个好人就行。尤其要记住嘉善郡主的恩情,这回要不是她还惦着我,咱们真说不好会是什么处境。”

    奶娘点头,“等回了老家,老奴就去给她供个长生牌位,天天给她烧香磕头,谢谢她这番大恩大德。”

    黄氏才想说好,玉簪忽地在车窗外道,“小姐,您瞧。”

    黄氏撩开车帘,就见那唐氏正在跟儿子吵架。母子俩拉扯着一匹锦缎,正是嘉善郡主送来的礼。

    黄氏看着冷笑,这唐氏教养的几个儿女倒是全随了他们爹,全是利字当头。一看有人给自己撑腰,立马连亲娘的名份都不顾了。这样的儿女,就算生养再多,又有什么意思?

    忽地,旁边伸出一只小手,是儿子剥了一只桔子,分作两半,却是把大半递到她的嘴边。黄氏心头一暖,慈爱的接了,却一瓣瓣喂到儿子嘴里。

    小孩子是最会模仿大人的,看母亲疼自己,他也学着母亲这样,一瓣瓣的把桔子喂到娘的嘴里。

    黄氏含笑接了,心中在想,她有钱,有一份跟京城贵人的交情,还有几个忠心可靠的仆人,一个孝顺懂事的儿子,将来的日子还怕什么?

    只是嘉善郡主两回救了自己,这份恩情不仅是自己,日后也要告诉儿子,让子子孙孙都永远铭记。

    ※

    平坦的官道上,缓缓走来一支长达数百米的车队。当先的侍卫扛着一柄大旗,旗上有龙,龙有四爪,一望而知便是王的车队。

    队伍正中,有一辆四匹马拉的大车,大车里正传出来笑声阵阵,热闹非凡。

    被赶到外头骑马的欧阳康凑近了偷听,只听媳妇笑道,“……姥爷你就别这么小气了,反正送都送了。有你外孙女撑腰,你还怕没钱么?”

    然后是丈母娘的声音,“你这丫头就是个手中撒漫的,这一路也不知送出多少礼了,回头非得让你女婿好好管管不可!爹,我不是说你啊,你那些老乡亲们的礼送就送了吧,也不值几个。”

    蕙娘话音刚落,沐劭勤就说了,“念福哪有乱花钱了?不过送些礼,也是正常的人情往来。”

    念福当即道,“爹说得对!我这可是漫天撒网,重点捕鱼。”

    蕙娘吐槽,“那也没看你捕起个什么鱼来,倒是折腾着你女婿去弄了不少螃蟹,还把肚子给吃疼了。”

    念福又羞又气,“爹,你看娘就会欺负我!哼,等我将来收人情的时候,你才知道呢。”

    一家子斗着嘴皮,欢声笑语。

    施老爹左右看看,老怀宽慰。

    他们这一路从夏走到秋,行船坐车,倒也安逸。半个月前,刚回了一趟施家在云岭的老家,简直把大半个云岭都轰动了。

    谁也没想到,那个做豆腐的施家居然出了位王妃娘娘,生了个女儿还是郡主娘娘,带着那样齐整的队伍,光耀回乡。

    因为不想中断施贵的学业,这次施大娘没回,留在京城照看孙子。顺便坐镇平王府,防着某些小人,比如阮菡雁之类的作怪,只施老爹跟着女儿一家子回乡来了。

    到云岭重给施家,还有施大娘的娘家都修了祖坟,并大手笔的给乡亲故旧们派了不少礼物,并捐了笔款子,修缮乡里的学堂和桥路。

    施老爹也因此在族里混了一个长老的名头,简直是风光无限。就连施姓全族,都觉得与有荣焉。

    不过风光过后,老人家开始心疼银子了。于是念福母女就变着法逗趣,给施老爹开心。


 第495章 回乡真可怕

    欧阳康在车外听着差不多了,适时在窗外插了一句,“今晚应该能到宣城了,要不要我先到城里去打点一下住宿?”

    这不本来就是你的差使么?还跑来卖什么乖?

    沐劭勤刚在心里吐槽了两句那小女婿,蕙娘就很给面子的赞道,“还是有个女婿好,这一路跑前跑后的,可比那个就知道吃的懒丫头强。你去吧,不必太麻烦,横竖住一晚也就回怀安了。”

    欧阳康呵呵应着要走,念福却把人叫住,“你进了城,记得去打听下侯家住哪儿,还有孙大夫家。要是来得及,晚上把人请来见个面,一起吃顿饭吧。要不回头到了你家,肯定没时间了。”

    欧阳康道,“那我把阿姚带着,让她先去打点晚饭。”

    念福点头,任他去了。

    阿姚便是姚诗意,因诗意那名字终归不象个做丫头的,翠蓉便作主给她改了。这次回乡,也把她带回来了,一是照看饮食,二也让她回家寻寻,看能不能见着个亲人。

    不过姚诗意倒是看得开,“我娘从前掌着家时,几乎把所有兄弟姐妹都得罪了遍。就算如今见着,估计也是恨我的多,不如不见,若是有缘遇上再说吧。”

    等欧阳康叫了姚诗意,又点了几个人才要离开,却见此次跟着他们出京的侍卫统领童朝仪过来道,“前头有群和尚,说是郡主故人,想来求见,郡马您看可以么?”

    和尚?欧阳康一愣,忙迎上前去,果然就见一群身披袈裟,衣着光鲜的和尚在那儿恭候。

    见他过来,为首一个白白胖胖的大和尚紧走几步,迎上前来,“阿弥陀佛。欧阳施主,您还认得贫僧么?”

    不认得。

    不过这样的话欧阳康才不会说,反而热情的迎上前,回了一礼。“大师别来无恙啊,到底是向佛之人,数年不见,您的风采一如往昔。只可惜,福远大师去得早,未得相见……”

    见他还认得自己,白胖和尚高兴坏了,可提到过世的师叔,也不好笑得太过开怀,只能带着隐忍浅笑道。“师叔老人家福缘深厚,已然脱去皮囊,位列仙班。此次听说郡主回乡,这十里八乡的百姓们,可日日都在翘首以待。我等已经打扫好了房舍。恭候大驾了,快随我等进城吧!”

    得,这下不用自己去找地方住了。欧阳康也从话里想起这白胖和尚是谁了,方广寺的主持觉慧大师。

    福远大师过世后,因他修桥的功绩还有过世时的异状,已经让南台寺成功晋级为官家寺庙,而觉慧也兼任了南台寺的住持一职。

    这不是他要去多抢一只饭碗。而实在是因为福远大师修的是苦行禅,教得门下弟子都跟他一样,淡泊清静,完全不通庶务。

    而南台寺晋升官方寺庙后,多了许多要跟官府打交道的事务,门人根本弄不过来。只得来找觉慧。

    这觉慧虽没福远那么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