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大明日月 >

第429部分

大明日月-第429部分

小说: 大明日月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案子结束了,柳冠南满意了,史显扬却是有些迷茫。没想到明朝的律法在有些事情上规定的更为合理,他们对伦理和亲情的理解比起这些穿越者来更胜一筹。史显扬心中的现代优越感又一次遭到了挫败。

    蒋北铭和韩万涛回到北京已经十几天了,张海也从宁远回来了。旅顺的战事结束,吴三桂也不愿意再进攻大凌城,张海也没有办法,和吴三桂一起撤到宁远后就接到了蒋北铭的书信,于是也回到了北京。整个进攻大凌城的行动中,锦州的祖大寿一直按兵不动。

    榆林湾的消息送到了北京,蒋北铭暂时并没有放韩万涛和叶战回去,因为还不知道崇祯的意思。

    “你们先在北京等两天。”蒋北铭对韩万涛和叶战说道,“家里的意思你们也都知道了,咱们下一步的目标就是李自成的流寇。我这几天去找找王承恩和曹化淳,看看崇祯到底是什么意思,你们走的时候也好带回去最新的消息。”

    王承恩这阵子一直在陪着崇祯视察神机营和快枪队,旅顺的战事让崇祯对这两支部队很是满意,自己终于也有能征善战的军士了。

    朝廷的赏赐如雪花般的飞了下来。登莱巡抚杨文岳擢兵部右侍郎,总督保定、山东、河北军务,专事剿灭农民军。张术节加封骠骑将军;郑芝龙加封金吾将军,实任总兵。蒋北铭升总兵;韩万涛升副将;叶战升参将,其余人等也各有封赏。

    蒋北铭又等了几天,终于有机会见到王承恩了。

    “咱家先恭喜蒋将军高升总兵。”王承恩呵呵笑道,“你们这次在旅顺很是让万岁赏识。”

    “这些都是皇上的天恩,公公的提携,将士用命。”蒋北铭客气道。

    两个人寒暄了几句便转入了正题,王承恩说道:“蒋将军,万岁那边的意思将军也应该有所耳闻。杨嗣昌那里最近打的很辛苦。”

    “下官正是因为这件事来的。”蒋北铭回道。

    “蒋将军真是操劳国事。”王承恩似乎有点不情愿,“万岁的意思是想将你们七千榆林军调往陕西协助杨大人剿灭流寇。咱家也和万岁说了,你们在旅顺苦战需要休整。不过内阁那边也给万岁上了折子,咱家也不好多说什么。不知你们榆林军现在休整的如何,如果蒋将军觉得还需要一些时日,咱家可以再请示万岁的圣意。”

    蒋北铭听出了王承恩的意思,他是不太愿意让榆林军再去陕西的。榆林军这次在旅顺伤亡不算小,而王承恩现在能被崇祯重新重用除了高起潜完蛋了,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崇祯还要借着王承恩和榆林湾拉近关系。如果榆林军被打垮,那王承恩的利用价值就没了。可是王承恩并不知道榆林湾要剿灭收编李自成的打算,更不知道李福强目前正在越南征兵的事。

    “下官多谢王公公厚爱。”蒋北铭站起身施了一礼,“下官请公公转奏圣上,我榆林军愿意前往陕西剿灭流寇。不但是北京的七千人,大同、宣府的榆林军也去陕西。而且我们可以从榆林湾再调派一万多人的兵马,榆林军的总兵力应该在两万五千人左右。希望这次能一劳永逸解决掉流寇,为万岁解忧。”

    蒋北铭在说这些话之前思考了很久,榆林湾一下子出动两万五千人,王承恩会怎么想,崇祯会怎么想,内阁又会怎么想。榆林湾的势力越来越大,很难说朝廷上会不会有别的变故。可蒋北铭知道,王承恩现在死心塌地的和榆林湾站在一起了,先把这个意思和他说一下,听听他的意见再做最后决定。

    果不其然,王承恩听完蒋北铭的话之后沉默不语,良久才开口道:“你们榆林湾一心为了大明,外拒鞑子,内平流寇,东南沿海抗拒红夷人,这些咱家都是知道的。只是你们这次一下子要动用两万多人马,咱家担心朝堂上有不利于蒋将军的议论,蒋将军不要小看了那些言官的力量。”

    “下官知道。”蒋北铭回答道,“只是王公公,攘外必先安内。流寇始终是我大明朝的心腹大患,是万岁的心头病。下官不为名节,不为高官厚禄,只愿意为万岁固我大明,只愿意为百姓安居乐业。朝堂上有什么声音下官管不了,也没法管,只要万岁知道下官的忠心,公公知道下官的忠心,下官百死无憾。”

    王承恩见蒋北铭一再坚持,想了一想又说道:“蒋将军,你我之间坦诚相待,咱家知道你们同卢象升大人关系密切,只是不知你们同杨嗣昌大人和洪承畴大人的关系如何?”

    “还算是可以。”蒋北铭如实答道,“上一次下官去陕西的时候,两位大人也对下官厚爱有加。”

    “这样。”王承恩把自己的打算说出来,“杨文岳现在擢兵部右侍郎,目前也在北京,万岁的意思是让他去援助陕西。杨大人对你们榆林军也是赞赏有加,你可以去找找他。另外,如果杨嗣昌和洪承畴能给万岁上道折子,点名要你们榆林军的话,事情就好办一些。至于朝堂上的议论,蒋将军可以不必理会,咱家和曹公公会和万岁说明白的。”

    “如此,多谢王公公。”蒋北铭起身道谢。

    王承恩又问道:“只是不知你们两万多人何时能全部到达陕西。”

    蒋北铭回道:“北京和宣府大同的兵马即刻可以出发,榆林湾北上的兵马可能还需两三个月才能到达,我们还需要整编,还请公公见谅。”

    王承恩点点头:“咱家知道了。蒋将军先去准备吧,万岁的圣旨应该很快就下达了。”

    崇祯在听完了王承恩的转奏后很是矛盾,榆林湾主动请缨去剿灭流寇让他很是满意,榆林湾还是能为自己分忧解难的。可是榆林湾一下子要出动两万五千人马却又让他很是担心,这些年榆林湾几乎年年激战,怎么他们的兵马会越打越多。

    王承恩和榆林湾目前的关系崇祯是了解的,虽然这两方面都对自己没有异心,可他们走得太近崇祯还是很不情愿的。

    崇祯想了一会,突然说道:“传旨,宣蒋北铭觐见。如此忠君报国之臣,朕要赐宴。”

    蒋北铭已经很久没有见过崇祯了,有时候崇祯去快枪队和神机营视察也没有让蒋北铭陪同,这一次突然召见,还要赐宴,蒋北铭自然明白崇祯的心里想的是什么。

    养心殿内,蒋北铭身着正二品武将官服迫不得已又一次跪倒在地:“微臣叩见吾皇万岁,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满脸笑容:“蒋爱卿平身,赐座。爱卿真是我大明的栋梁。”

    蒋北铭站起身,却看见崇祯的旁边还站着一个文官,正是现在的内阁首辅薛国观。今年的二月,刘宇亮被免职,薛国观成了内阁首辅。崇祯今天把他也叫来了,看来内阁那边还是有一些议论的。

    三个人都落了座,太监宫女一排排的端上了各色菜肴,蒋北铭和薛国观一动没敢动,都在静静的看着崇祯。

    崇祯看了看面前的美味,直接开门见山的问道:“蒋将军,朕听王承恩转奏,你们榆林军想要出动两万五千人马去协助杨嗣昌剿灭流寇?”

    蒋北铭站起身回道:“回万岁,正是。流寇乃是万岁和我大明的心腹大患,流寇不灭,大明不安。”

    “蒋将军的一片忠心朕甚欣慰。”崇祯示意蒋北铭坐下,“不过朕也听闻你们榆林军在旅顺和朝鲜苦战,疲惫至极,可还有再战之力?”

    “请万岁恕罪。”蒋北铭回道,“旅顺一战,实则是万岁的神机营和快枪队在苦战鞑子,张术节大人亲自指挥的。微臣那时正在朝鲜阻止鞑子进军东瀛,未能替万岁镇守金州防线,微臣的心里着实不安。榆林军上下也觉得未能尽忠报国,故此微臣才恳请万岁能让我们去剿灭流寇,替万岁尽力。”

    蒋北铭的一席话说得崇祯心里乐开了花,榆林军也知道是朕的神机营和快枪队守住了旅顺。崇祯不自觉的看了一眼薛国观,看看你们内阁还有什么话说。

    薛国观开口说道:“蒋将军的一片赤诚本官也颇为敬仰。只是本官也听闻你们榆林军要动用两万五千人马去陕西,蒋将军你刚刚擢升总兵,韩万涛将军、许朗将军一直是参将,不知你们哪来的这么多兵马。”

第六百一十六章 崇祯的心事() 
    蒋北铭不知道薛国观这么问究竟是内阁的意思还是崇祯的意思,不过在来之前,蒋北铭已经把崇祯可能问到的问题和应答都想了一遍,而且王承恩也交代过,不必考虑内阁的意思,他和曹化淳会处理的。

    “薛阁老。”蒋北铭答道,“我榆林军一心为了皇上,为了大明,绝无二心。不瞒万岁和阁老,自崖山之后,吾等先祖流落海外便一直同红夷人有所往来。回到故国之后也一直着力于水师,正因如此,我们才能阻止鞑子进攻东瀛。”

    “万岁。”蒋北铭把头转向了崇祯,“安南一直是我大明的藩属,目前安南南北正在作战,我们榆林湾目前也在协助他们的清都王。作为回报,清都王允许我们在安南征兵,我榆林军有很多是安南人和西洋人。”

    对于榆林湾在安南的所作所为崇祯还是了解一些的,崇祯没有再纠结这个问题:“蒋爱卿,杨嗣昌那里已经同流寇打了一年了,却始终灭不了流寇。你们去了有什么好办法?”

    “启奏万岁。”蒋北铭知道该给崇祯吃个定心丸了,“臣听闻流寇的战力之所以增强,乃是他们从鞑子那里得到了火器的援助。对付流寇,没有别的办法,只有苦战和招安。臣的榆林军已报必死之决心,必定会给流寇迎头痛击。只需打垮他们的精锐,万岁再下一道招安圣旨,臣以为流寇必平。”

    “蒋将军此言差矣。”薛国观说道,“流寇贼性难改,张献忠数降数叛,招安恐非易事。”

    “万岁、薛阁老,请恕微臣直言。”蒋北铭开始给崇祯和薛国观下套了,“流寇之所以势大,无非是百姓没有生计,吃不上饭。去年陕西河南大旱,流寇因此势力大增。其实真正想作乱朝廷的又有几人,只要我们招安后好好安置他们,有口饭吃,自然不会有人再反朝廷。”

    “蒋将军说得轻巧。”薛国观有些生气,你这么说分明是在说内阁没本事,不能治国,“安置流民需要的是银子,不是空口白牙的说一说。几十上百万的流民是要吃饭的,朝廷现在哪还有这么多的银子。”

    薛国观真的有些急了,当着崇祯的面有点失态,不过崇祯倒没在意,反而有些高兴。这样最好,内阁能和榆林湾掐起来对自己是最有利的。

    但接下来蒋北铭的话让崇祯和薛国观都惊呆了:“万岁、薛阁老,安置流民一事榆林湾自可承担,无需朝廷一分银子。”

    薛国观傻傻的看着蒋北铭老半天:“蒋将军,本官没有听错吧,你们出银子安置流民?”

    “不错,薛阁老。”蒋北铭起身离席对崇祯跪下奏道,“万岁,周将军和王将军目前正在宣府大同屯田,微臣窃以为万岁一定是了解的。我们可以将那些流民安置在两地屯田。还有,万岁,微臣前些年给万岁也看过天下之图,大明的海外还有数万里广饶的土地,我们也可以把那些流民送到那里去居住。一来可以为我大明开疆拓土,二来也可以解决流寇问题。而这些是不需要花什么银子的。”

    蒋北铭知道他这些话里面的意思崇祯和薛国观肯定是听不出来的,只要你们同意把流寇和流民交给榆林湾来处理,那能收编多少农民军,这里面的好处崇祯肯定是想不到的。

    崇祯终于端起了酒杯:“两位爱卿,此事慢慢再议,朕今日是赐宴。”

    这顿饭吃了很久,散席之后崇祯又把薛国观单独留下来了。

    “薛爱卿,蒋北铭的话你也都听到了。”崇祯盯着薛国观问道,“曹化淳和王承恩建议朕同意两万五千榆林军去陕西,你的意思呢?”

    薛国观的为人,史料说他阴险尖刻,不学无术,少文采。只是因为他仇视东林党,当初得到了温体仁的赏识才得以升迁。刘宇亮的下台正是他和杨嗣昌的勾结陷害。

    所以薛国观对蒋北铭的这些话其实是不怎么放在心上的,你们榆林湾怎么做和我没关系,只要我的内阁首辅坐稳就行。但是现在杨嗣昌有些扛不住流寇的意思,保住杨嗣昌就等于保住了自己。听崇祯的意思,司礼监现在是和蒋北铭站在一起了,如果自己这个时候出头反对,那么肯定就会树敌太多,随大流还是最好的选择。

    薛国观想到此,跪下奏道:“陛下,臣以为王公公和曹公公的意见当行。”

    崇祯端起面前的一杯酒自己喝掉,突然问道:“难道你不怕榆林湾做大吗?”

    薛国观心里哆嗦了一下,随即回奏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