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暗黑大宋 >

第512部分

暗黑大宋-第512部分

小说: 暗黑大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另外还有物理化学这一部分,但最头痛的就是这一部分内容。

    然后到了地理这一部分,包括大地是圆的,以太阳为中心在转动,所以产生了四季。以及一部分地质学内容,包括暴风旱涝地震等灾害产生的原理。

    除了这四部书籍外,还有几十部书籍,那便是王巨从大食那边弄来的西方学说性的书籍,派人翻译过来。

    这些书还没有出版,皆是手抄本。

    王巨也在派人研发铜活字与排版技术,一旦这两项技术成熟,书籍印刷成本会大幅度下降,那么这些书籍就可以正式印刷了。

    那时王巨还会从西方那边弄来一些它们的历史哲学方面的书籍印刷,以便让大家借鉴大陆另一侧的各种政治制度以及历史变迁带来的启发。

    现在将这些书籍献上来,是证明不是他空想的,另一侧也有一些学者,在这些“小道”上,提出了类似的学说,只不过仍达不上王巨的高度。

    眼下还不能证明大地一定就是圆的,但在王巨这个学说支持下,海客们真的在遥远的南方找到另一片大陆,也如同王巨所说的那样,季节恰恰相反。

    这便是最有力的证据。

    赵顼翻着这些“小道”书,王巨也说了它是小道,但赵顼有些苦笑。

    当真它是小道吗?(未完待续。。)

第611章 毁灭的敲诈() 
在这道奏折的最后面,王巨又提醒了一件事。±小,。。o

    进入夏天后,北方开始落雨,虽然秋收虽泡汤,但这是好事。

    然而有两件事需要注意,这次干旱很严重,许多地方的地面都晒得龟裂了。包括黄河河堤,同样被晒了许多天。然后雨水猛地到来,反而会容易出现问题。

    不要老百姓前面回到家,再来一个黄河决堤,百姓那才叫苦逼。

    第二件事便是旱情并没有结束,相反的,它渐渐向淮河长江转移。莫要问东南就没有旱情,除了一些水下田圩田外,或者临近河边的水田,若是久不落雨,东南大片耕地同样会受到旱情影响。

    必须要未雨绸缪,先从巴蜀荆湖南路那边筹集一些粮草,运向东南。

    即便旱情不严重,也可以调到河北,赈济灾民。

    这时候不能计划浪费了,人命关天!

    “东南也会有旱情?”赵顼头痛地想。

    东南便是指两浙路,哪里可是宋朝的大粮仓以及钱仓。

    这便是第一道奏折,包括这些书籍装在一个厚厚的纸袋里,然后才到了赵顼要问的事。那是第二道奏章,放在第二个纸袋里。

    王巨先行解释了海客迁徙百姓的原因。

    早先是王巨的关注与提醒,一些海客用钻风船转向了南海的东南方向。果如王巨所说。

    因为这里的百姓愚昧无知,所以不知道香料玉料珊瑚的珍贵,当然这意味着有极大的利润空间。

    然而言语不通。而且多数百姓十分凶悍。甚至有许多部族喜吃人肉。落在他们手中,立即就被这些土著人生吞活咽了。距离又十分遥远,远了,路上就要布置一些供给dian。这些供给dian必须有避风港,还有一些能种植庄稼的地方。一是给船队救急,提供补给,二是建设一些灯塔,指明航道。

    特别是现在航道的末端。哪里有一片很大的陆地,似乎是宋朝面积的三倍。而且气候很仿佛,只是因为在南半球,所以季节恰恰相反的。这个季节无所谓,主要是气候差不多,也就意味着百姓容易生存。

    然后他们又在当地发现大量的珊瑚礁、玉石矿以及铜铁矿藏。

    无论是开采种植交易,还是防御当地土著人的伤害,都需要大量的百姓。那只能从宋朝迁徙百姓过去。

    正好王巨去了泉州,这些海客一一反馈,王巨表示了支持。

    现在迁徙了一些百姓。户数虽多,但不是每一户都全部去了。有的一户去了一个人,有的一户去了两个人。具体多少人王巨就没有说了。

    且不说那个大陆是宋朝的三倍大,有数个大岛屿相当于宋朝一路或几路的面积,相当于宋朝一州面积大小的岛屿也有几十个,不管迁徙了几万或十几万百姓,但这dian百姓散落在这么若大片的地域里,几乎就象没有迁徙一般。

    因此现在的百姓对于这些海客来说,是很珍贵的,倒也不用担心苛待。

    王巨又说了海船,除了小型海船与渔船不算,泉州注册的一千料以上的中大型海船共有三百八十余艘,船主合计九百二十余人。

    船主多于船只数量,是因为许多船是多家合伙打造出来的。

    王巨支持了他们,又指导了他们,这才有许多船主协助王巨,做出这番义举。不过这些船主不仅有泉州的,还有广州与杭州那边的海客。

    王巨所说的,基本是真的,只能说有的刻意没有说了,比如这么多船主当中,实际有许多空户,不存在的户主!不然怎么办?唾沫也要将他淹死了。

    也确实有部分沾光的船户协助王巨做出这番义举,然而主要还是延州十商户与王巨的船队。这更不能说了。

    否则这个财富会让人惦记,否则这个义举又会被说成收买民心,而且赵顼也是一个多疑的人。

    然后王巨还刻意绘画了一张大海图。

    这个海图有不少误差,毕竟正式经营的时间还不算太长,但准确率也能接近七成,大方向是画出来了。并且画了这些移民安置的地dian。海图虽大,但这些移民区域太小了,几乎都看不到。

    最后王巨才发表自己的想法。

    移民未必是一件坏事,可许多士大夫不懂,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必要的争议。

    如果朝廷真同意了,为免去不必要的争议,请务必提出几个要求,第一必须按照王巨与海商的那个“苛刻”条件与海商们签订协议。

    第二这次迁民乃是京东路与河北路的百姓,争议会更多,因此必须是六等以下户,才能同意他们迁徙。

    宋朝开始只划分五个等级户,但五等以下户各人收入又大不相同,于是后来又细划分了一次,分成五等到九等五个等级,五等户还有一些财产,以及一些自留地。但从六等户开始,实际已经属于赤贫百姓,他们对国家很难贡献税务,甚至从七等户以下者,即便平时,国家也要补贴。这些百姓迁徙了,争议声会小一dian。毕竟他们能贡献的税赋不多,这一迁徙,反过来给予他们一条生路。

    而且时间也正好,随船到了彼岸,那边正是春天,赵顼看到这里,表示头痛,因为宋朝这边是秋天。

    那么正好能赶上种植时季。

    这些百姓走了,国家也少了一部分救灾压力。

    第三海客们很需要百姓,但他们手中都有一定的财富,

    因此呢,每迁徙一户百姓,让他们提前支付二十贯,或者相当于二十贯的银绢,给其亲友。让其亲友可以用这笔钱回去重建家园。那么等于迁徙一户百姓,救了两户百姓,也能进一步分解朝廷的负担。让百姓从大灾中恢复过来。

    赵顼看着奏折。心中想。这样不大好吧。

    毕竟这些海商们这次表现真的不错,那么多粮食,并且是高成本代价运输过来的,主动救济了灾民。

    而且王巨所制订的条件已经很苛刻了,现在朝廷不感谢,反过来还要他们支付二十贯钱,未免做得有dian过份。

    其实呢,王巨就权当做好事了。

    而且这样一来。他也洗脱了嫌疑。宋朝有的是聪明人,相信已经有人怀疑他了,只是没有准确的证据,二是他在泉州,也犯不着得罪他。否则早有人弹劾了。

    赵顼看完,将重臣一起召集到延和殿商议。

    大伙看后,也知道王巨所怦击的人就是司马光,这两人同样是生死对头了。

    但不得不承认王巨说的有理,别看福建路那边迁徙了两万户百姓,让人瞩目。实际这场大灾到来。直接饿死的,卖儿卖女的。妻离子散的,直接间接的,还不知死了多少百姓。

    司马光只攻击变法了,可提出什么救灾措施?更凶猛的吕惠卿上位,老天还不是落了雨?

    然而因为王巨的劝说,至少一百多万灾民得活。这些灾民得活了,国家就可以将粮食转移到其他灾民头上。

    实际因为这次善举,救活的百姓数量恐怕也远超过了泉州那边迁徙的百姓数量。

    不管王巨脾气是多少地糟糕,但不得不承认,他很关爱百姓,至少在这一条上,罕有官员能及之。大约与他少年时贫困的生活有关吧。

    但到了皇上手中,那就是诏书了。

    诏书同意公开将百姓向海外迁徙?

    所以这些大佬一个个表示为难。

    商议了许久,最后才搭成一个命令,非是六等户,而是七等户以下,真正的赤贫百姓,才让他们迁徙。同时这个二十贯也太多了一dian,搞得象朝廷卖人似的。因此换了一个说法,每迁走一户百姓,许以海商捐助十贯钱帛,但非是交给这些移的亲友手中,而是交给朝廷,用以周济更多的灾民。而且是用口诏形式,向密州下达。

    大家心领意会就行了,不能下明诏……

    但就是这道口诏,还是有两个原因才同意的。

    第一现在密州港只有一百多艘海船,由他们装,能装多少百姓走?

    确实也如此,最后秋风起,这些海船离开密州港,带走了两万六千余户不足八万百姓离开。船虽大,还要载货,没办法带更多百姓离开。

    即便这样,还让一些大臣感到不妥。

    实际他们想搞错了,口诏做了进一步限制,是七等户以下的百姓,这些百姓即便没有灾害,朝廷又能指望他们做什么?

    不是两万六千余户,若是这次能带走二十六万户,那么能带走两路一半的赤贫户,以后各州府都好治理地方了。如果想土地不紧张,兼并降低,那不是二十六万户,而是五十万,七十万户,才能解决两路土地与兼并的危机。

    虽然让一些大臣感到肉痛,然而另一条好消息到来。秋风到来,先行去润州港的船只从倭国高丽那边返回,速度快得出忽所有人意料之外。

    只是带来的粮食并不多。

    其实翻一下各个市舶司的记录也能了解原因。

    宋朝进口货物,包括各种香料、珍宝、药材、棉布、高丽绢、高丽秘色(青瓷)、高丽参、倭国刀扇、各式木材板材、硫黄、镔铁、皮货、筋角、玻璃,基本就这些了。

    出口的则很多了,陶瓷器、漆器、丝绸、布帛、书籍、各种金银铜铁锡以及相关制品、铜钱、玩具、梳、扇、伞、乐器等工艺品、药材、茶、糖、果脯、酒、米、盐……反正大多数东西都能销售出去,只是外国穷啊,买不起,或者没有足够的货物交易。

    所以产生了一个局面,铜钱外流。

    宋朝富啊,于是宋朝铜钱喧宾夺主,取代了当地铜钱,成了倭国、高丽、交趾以及南海诸国的硬通货币,有一些国家包括倭国为了杜止这种局面,不让宋钱进入,但因为自己国家的铜币质量不合格。标准不一。最终产生了货币混乱。经济萎缩。于是不得不又放开宋钱涌入,以至有人哀叹“我国还是卷入了汪洋的宋钱经济的漩涡中”。实际宋朝巴不得他们自己铸的钱管用呢。这个货币外流,让宋朝更悲催。

    但为什么有酒米盐呢?

    酒是指高档的清酒,也往倭国与高丽销售。

    盐是一些缺盐地区,虽然宋朝盐很贵,但利用海船的优势,还能用盐换回更多的货物。

    这个米便是指高丽与倭国,这两个国家山多地少人多。粮食很紧张,一旦有了灾害,粮价涨起来更快。当然,这便产生了交易。

    所以,从这两个国家带回的粮食并不多。

    而且东南开始出现旱情,于是一起涌入杭州卸下,交给官府去处理。

    同时一批粮食也从荆湖路与巴蜀,顺长江而下,运到了东南。这个成本有些高,但来得正及时。润州常州,从秋后同样出现了很重的旱灾。

    以至一些知道真相的大臣慨叹。王巨这小子料事如神。

    还有一件事也证明了王巨的料事能力。

    落雨了,实际雨落得不多,北方的旱情也没有完全解除。

    不过河堤暴晒之下浸水,终于一处河堤溃崩。但因为雨水不大,河汛也不大。

    因此文彦博在奏章里写道:“河溢坏民田,多者六十村,户至万七千,少者九村,户至四千六百,愿蠲租税。”

    但文彦博夸大了。

    这是大名府地界,地势平坦,那可能九村就有四千六百多户百姓?有一些大村庄确实有五百户百姓,可这样的大村庄在宋朝极少极少的,即便边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