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三国之兵锋 >

第208部分

三国之兵锋-第208部分

小说: 三国之兵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达尔翰闻言,稍作思忖后,即面露决然之色,奋然道:“达尔翰愿领兵断后,只请单于善待末将子嗣族人!”

    优干奴闻之,疑心顿起,一时默然不语。

    达尔翰见此,岂能不明其意,顿时须发戟张,咬指为誓道:“达尔翰若有异心,便如此指!”

    优干奴暗愧,佯作不解道:“唐军勇悍,本单于只是忧心断后大军之安危,将军何故如此?”言毕,即拨军三万,令达尔翰统之,阻击唐军,自领剩余金狼卫夺路而去!

    庞会接报虽怒,然张雄、何飞未至,眼前之敌又皆为匈奴精锐,若强攻之,恐得不偿失,故只能令大军暂缓追击。

    不想,达尔翰早已心存死志,竟领军悍然突击!

    庞会猝不及防,折兵千余人后,方得脱离战场。达尔翰则尾随追击!

    直至两日后,张雄、何飞方才赶至,遂围达尔翰部,尽斩之!然优干奴早已奔远,追之不及。三将懊恼万分,遂整合大军,杀奔蛮夷大营!

    马靖闻报,大喜!即令谢勇、秦仁、杨先各领三千近卫亲军,出关前往搦战!并传话诸夷:不降者杀!

    三将忙出列领命,疾奔出帐,点兵去了。

    杨恒不悦,亦欲出战,但为马靖喝退!

    是日,谢勇等三将气势汹汹,抵近蛮夷营外百步,扬声搦战!

    众部族首领见唐军不过数千骑,顿时大怒,各领本部精锐出营应战,约共两万大军,驱兵掩杀,欲以众击寡!然谢勇等所部皆为马超亲军或近卫悍卒,虽不足万骑,却远非蛮夷能挡,更兼谢勇一马当先,轻易便杀透敌阵,加之秦仁、杨先左右夹击,蛮夷大败,杀戮极多!

    仓惶奔回大营后,众首领略加清点,竟折兵过万,顿时心惊胆裂,遂紧闭营门坚守,指望优干奴回军救应。

    (本章完)

第253章 平西域马靖班师() 
马靖接报大喜,传令凡参与此战之将士,军衔各升一级,再令犒赏三军!一时间,玉门关内欢声雷动,经久不息,唯杨恒郁郁不乐。

    马靖看在眼里,待至晚间,即使人唤之来见,先抬手挥退众人,继而下阶问之道:“日间众将皆喜,唯表兄不悦,不知何事在心?”

    杨恒见问,悻悻道:“将军何必明知故问?”

    马靖先是微微一笑,复转肃容道:“眼下西域将定,若遵循旧例,自然是移民垦殖,届时父亲必然新设西域军团,表兄或承袭舅父之职,领军镇守之,岂能轻易临阵?”

    杨恒闻说一怔,继而连连摇头,拱手躬身道:“末将性燥少谋,恐不称其职!”

    马靖上前将之扶住,沉声道:“西域非比别处,一旦新设军团,必皆为骑兵!故杀伐果断即可,并无须多做筹谋,靖以为,表兄足以胜任!”言毕,附耳接着道:“父亲抵定中原之日不远矣!然至亲可用之人,唯三位叔父及你我兄弟而已,余者或年幼懵懂,或勇而无谋,最为可惜者,乃二弟马远,其本聪慧过人,但竟醉心匠事,不可自拔,父亲或不言语,然靖身为长子,理应为父分忧!故烦请表兄担起西域重任,为父亲蓄积十五万精锐铁骑,以震慑宵小!”

    杨恒见其言辞直切,先是心下一暖,沉思之又觉凛然,乃肃容领命,言称必不负马靖重托!继而不解道:“眼见姑父所部皆为忠勇之士,何来宵小之徒?”

    马靖见问,淡然一笑,答道:“岂不闻防微杜渐远胜于亡羊补牢乎?”

    杨恒闻之,似有所悟,郑重道:“西域距长安或近两千里,然若姑父有令,恒所部铁骑十五日必至!”

    闻此言,马靖微微摇头,叹声道:“若由表兄出任西域军团主将,麾下精锐铁骑十五万,何人敢于妄动?只是待梁兴等异日扫平北匈奴、列伊等国,并其疆土后,表兄或需勒兵往镇之,日后恐难再回中土矣。。。”

    杨恒见说,大笑道:“姑父曾言:凡我铁骑到处,即为大汉疆土!今为兄有幸统御十数万众,自当驰骋万里大漠,遂平生之志!至于家中老母,自有诸弟侍奉,想必尊养无忧,为兄则开疆拓土,建不世之功,岂非快哉?!”

    马靖微笑颔首,忽调侃道:“如此,表兄自然快意,但恐嫂嫂不肯轻饶!”

    杨恒闻言大窘,只因其妻郑氏虽非望族之后,但温婉貌美、孝悌知礼,杨恒平素即敬且爱,故落得惧内之名,遂借口更衣,狼狈而去。

    数日后,马靖闻知庞会兵至,遂引众将出关,列阵蛮夷营外,唤各部落头人答话,言称优干奴已弃营而去,并出示达尔翰首级。

    众头人苦候数日,仍不见优干奴回军,心寒之下无不沮丧万分。又遥见唐军兵马整肃,杀气腾腾,反观营内,虽尚有十余万大军,但马匹却不足五万,且兵甲不全,已无一战之力。再闻马靖之言,众头人如饮黄莲,情知战则必败,故而下马伏地乞降。

    马靖大喜!即令大军突入营内,将匈奴降兵尽数驱逐出营,前往玉门关外,两千人为一队,分批立营看押。。。

    是日,马靖聚集众将庆功,正酒酣时,亲军入报,拱手道:“禀将军,降俘之中有人声称乃西域诸国国主,并非蛮夷,欲请见将军!”

    马靖闻报,心下冷笑一声,乃拍案而起,怒道:“西域诸国早被夷狄攻灭,何来国主?!必为居心叵测之徒,意欲蒙蔽本将,实属罪大恶极!”言毕,转头令谢勇道:“你先另立一营,再统兵前往俘虏营,但凡自称国主或其臣属者,尽皆好言相请,待其等聚齐,立斩之!”

    谢勇领命,拱手辞出。。。

    又数日后,诸事已定,马靖即遣人往请凉州刺史赵昂,商议移民之策。忽杨恒疾奔入内,大喜道:“将军可知此战缴获几何?”

    马靖不以为意,挥手道:“些许财物,何足挂齿?尽数封存即可!”

    杨恒放声大笑,上前拱手道:“因优干奴仓惶遁走,故不及携带掳掠所得,现蛮夷营内金银器物堆积如山,玉石珍玩不计其数,驼羊牛马遍地,张雄亲引五千大军,清算三日之久,仍未计出数额!若将军以为不足挂齿,末将这便令其等不必点算,尽皆搬入关内封存便是!”言毕,转身便欲出帐。

    马靖闻言大惊,急起身下阶,扯住杨恒道:“果如此乎?!”

    杨恒得意道:“若将军不信,便随末将前往观之!”

    马靖喜不自胜,挥手拒之,继而转身唤亲军吩咐道:“传令张雄,本将再予其五千大军,限期五日,若缴获仍未成册,杖责三十!”

    杨恒闻令暗笑,忽皱眉道:“此战收获颇丰,然恐不便运往长安!”

    马靖心情大好,闻言轻笑道:“西域百废待兴,所需钱粮甚巨,待张雄造册后,转呈户部即可,何须运往长安?”言毕,面容转肃,沉声道:“待赵使君赶至,商定移民之事后,小弟便须回返长安复命,如此西域诸事便有劳表兄了!”

    杨恒慨然应下,又问及如何处置此间十数万匈奴降兵?

    马靖见问,暗叹一声,沉吟道:“临行父亲曾令斩尽杀绝,然靖以为,此举或有不妥,故欲令其等充作民夫,专司筑房修路等劳役,以抵消其等罪孽!待梁兴等扫平康居、北匈奴等国后,就迁其民入西域屯种。届时便准许其等尽数投入汉籍,如此一来,西域繁盛指日可待,岂非胜于杀却?”

    杨恒然之,拱手道:“将军仁厚,夷狄何其幸也?但末将以为,各部落头人贵族绝不可留!”

    马靖见说,稍作思忖,颔首道:“此言有理,还请表兄遣人将其等一并赶入关内看押,待靖回返长安时,就令其等随行,于路斩之可矣!”

    杨恒领命辞出。

    十数日后,马靖闻知赵昂赶至,遂出帐相迎,寒暄片刻后,即令聚将。传令西域大军暂由杨恒节制,政务则请赵昂代为署理,自领庞会、谢勇、杨先并三千亲卫,回返长安!

    见马靖竟然只领三千亲卫回返,杨恒感激之余,忙出列道:“此间尚有近卫军三万,皆为唐公亲军,还请将军一并带回!”

    马靖微微摇头,沉声道:“西域新定,若无精锐镇守,恐生反覆,届时前功尽弃矣!至于父亲处,自有本将上禀!”

    杨恒闻言振奋,连声道:“既如此,末将欲遣万余近卫军,突入北匈奴腹地,汇合梁兴所部,擒斩优干奴,以绝后患!”

    马靖见说,挥手道:“本将已拟定明日起行,此等军务当有你等自决!然本将以为,优干奴虽遁走,但其所部只剩万余残兵,梁兴所部却有三万精锐大军!且北匈奴根基已毁,已不足为虑,若致远如此行事,或有争功之嫌。”

    杨恒乃悟,拱手拜服。

    次日,马靖整军起行,令庞会为先锋,领军五百先行,自领谢勇为中军,使杨先统军一千,押送北匈奴各部头人贵族为后军,迤逦往敦煌进发。

    杨恒、赵昂等送出三十余里方回。

    不数日,行至敦煌,马靖令立营暂歇。是夜,斩诸部头人于野外!

    (本章完)

第254章 设新州选贤任能() 
    长安城,马超览毕战报,心下大慰,就问李开道:“文优可知,现下马靖行至何处?”

    李开拱手答道:“探报今日方至,依此推算,大公子最迟十日,必入长安!”

    马超微微颔首,复问道:“文优以为,马靖所拟西域条呈可有不妥之处?”

    李开见问,抚掌赞道:“大公子非但骁勇果毅,兼且深谋远虑,开以为,其所拟定之条呈皆为长治久安之策!”言毕,长揖一礼道:“开请为主公贺!”

    马超闻言,开怀大笑,半晌方止,就令李开行文:加杨恒少将军衔,袭其父乡侯之爵,任西域军团主将,梁兴亦领少将军衔副之,余者诸将交由兵部核定战功,再论升赏!

    李开微笑领命。

    马超又使人往唤诸葛亮,欲令其行文吏部,作速调派各级官员,赶往西域任职,忽心下一动,暗忖道:“太守县令好弄,可是让谁当刺史呢?现在西、北两面,地盘已经够大了,再扩张已经没有意义,也没法管理,还是先想办法发展吧。。。嗯,要想繁荣西域,肯定得把商业盘活,所谓无农不稳、无商不富嘛!可是在哪去搞这样的人才呢?关键是各项税收制度也得完善,可我一窍不通啊!难道再请李迪出山?算了。。。估计他也没什么高招,还是我自己好好想想吧。。。”一时间,马超绞尽脑汁,回忆后世相关制度,却因出身见识所限,始终不得要领。

    李开见其时而苦思冥想,时而抓耳挠腮,不由暗觉讶异,遂出言问道:“未知主公何事在心?”

    马超闻言惊醒,遂将心中所思以及税额厘定等详叙一遍。

    李开闻说愕然,半晌后,拱手道:“主公每有奇思妙想,所谓之进口税、所得税等,开竟闻所未闻,还请主公教之!”

    马超见问一窒,暗忖道:“不过是换个名字罢了,这就听不懂了?关键是我也不知道怎么解释啊!穿越十几年了,还真没留心这方面的事,都是提点两句就交给李迪了,不过还是很有成效的!只不过是取消私蓄部曲,士绅百姓一体纳粮这两条,就让国库充盈无比,人口翻了近十倍!要是全力推行后世先进管理体制,那还得了?可惜我对这些一窍不通啊。。。”念及此,暗叹一声,解释道:“此等名目乃孤特为商事所设,文优不擅此道,不问也罢。”言毕,稍作沉吟,转口道:“孤欲将西域合并为一州,便称新。。。州,改昔日诸国为郡,文优以为何人可领刺史之职?”

    李开略作思忖,拱手道:“主公,开以为,非马铁不可!”

    马超闻之,摇头道:“其或可为将,但无治政之才,且欲繁荣新州,应首重商事,马铁岂能胜任?”

    李开见说,略微躬身,肃容道:“新州方定,且远在数千里之外,故首任刺史非同小可,还请主公慎之!”

    马超闻之,虽暗觉李开过于谨慎,但思之却不无道理,故心下委实难决,遂闭目沉思不语。

    正忖度间,人报诸葛亮来见!

    马超忙令入内,不等其见礼,便将诸事和盘托出,就问其有何见解?

    诸葛亮见问,即闭目沉思,间或询问几句,良久后,沉吟道:“主公欲以商事繁荣新州,实乃大善之策,然稍嫌操之过急。眼下大公子击灭北匈奴,威震西陲,想必极西之贵霜、安息等国不日便知,彼等素喜中土之绢丝蜀锦,若闻讯,岂有不遣使通商之理?故亮以为,届时再议商税诸事不迟。至于新州刺史人选,亮举一人,或可胜任!”

    马超闻说,微微颔首,连问何人可当此重任?

    诸葛亮拱手答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