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晚清崛起 >

第658部分

晚清崛起-第658部分

小说: 晚清崛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领导们在走的时候,对那些新来的人说道:“好好地工作吧。过去的事情就让它们过去好了,从现在起,开始你们新的生活,有什么困难,你们就和你们的工友们说,直接去找我也可以,总之我们不会让你们的再过原来的生活了。”

    当他们在工厂里的时候,他们的家属们也已经被人领到了一处家属区,指着前面的一片房子对他们说道:“从现在开始,这里就是你们新的家了。”于是他们在那些人的引导下,开始参观自己的住房,房子是新的,可就是里面什么也没有,看来这以后的生活还是有一些困难的。

    可当他们再次的来到门前时他们马上就楞住了,只见许多邻居正在把自己家里暂时用不着的家具给他们送来了,他们只是傻傻地站在了那里,不知道说什么好了,邻居们看他们的样子有些好笑,也不管他们了,只是把家具全给他们弄进了屋子里,然后对他们说道:“你们自已在收拾一下吧,也不知道合不合适?”

    他们拉住了那些邻居们的手只是剩下流眼泪了,在哪里能够有这样的一片真情啊,可在这里却是真正地看到了。当自己家的工人从厂里拿着钱回来以后,他们只有是在一起抱头痛哭了,他们的不是在哭自己,而是在哭那些没有能到这里来的人,和那些死于苏联暴政下的人。

    这一幕也同样地出现在了其它的地区,凡是和苏联接壤的地方,都要会有一些苏联人过来,对于跑出去的人,苏联方面也是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正那都是他们的弃民,他们不要了还不让别人收留啊。

    在这样消灭富农的的形势下。苏联的工人阶级自然是站在了斗争的最前面,同时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上,他们也是发挥了他们最大的工作潜力,斯大林格勒的拖拉机 厂就是一个最典型的例子,工人阶级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在其它的方面他们同样地也发挥出了主力军的作用。

    军事工业和其它的轻、重工业建设上,工人阶级也是发挥了极大的积极性,他们都不是白痴,谁也不愿意过贫困的日子,在建设工地上,工作虽然说累一些,工作时间长一些,但是相应地工资也可以多得到一些,而且和中国人在一起工作还可以学到一些新技术,有了技术以后,这就是自己以后可以说话的资本。

    在他们这里,还有另外的一种企业形式,那就是由中华帝国的企业家在这里开办的企业,他们就是在向苏联政府交纳税款,给自己的苏联工人发工资。

    有一位有着中华帝国国籍的犹太人,和他的几位中国朋友,在靠近乌拉尔山脉的地方开办了一个铅笔厂,他们的建设进度那就更快了,他们全部的工作分为了三期进行,第一期工程只是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

    厂房建设完成,机器设备安装完成,马上就要开始试车,这一天所有的人都来到了车间外,他们要等待着成功的喜讯传来,上午九点整,负责试车的工程师发出了开始试车的命令,各种机器转动起来,由于都是从中华帝国进口的小型机器,并没有什么噪音出来,已经分割好的木材从机器的一头进去,同时进入的还有早已经成型的铅条。

    机器里面正在进行的工作,就是先把提前成型的木条用一只滚动的刨刀,在当中刨出一个细小的槽,同时对它的后面用磨床磨成园型,再后面就是刷胶放入铅条,后面则是烘干,然后对铅笔的表面进行彩绘,再次烘干就完成了。

    不一会儿从机器的另外一头,一支支的铅笔出来了,十二支一打,已经分好了,由几个女工利索地把它们装进了那一个个的彩色的包装盒子里去,十五分钟后机器停止了工作,技术人员要对一些部位进行调整,那些成品已经被人们拿到了车间的外面,向人们展示。

    当第一批产品出来以后,所有参加建设的人们全都高兴地欢呼起来,“乌拉” 的喊声响彻云霄,这几个月的辛苦终于有了回报。

    中国人大方地给他们每一个参加建设的工人都发了一个红包,这是他们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他们手中拿着那小小的红包,对着中华帝国的管理人员一个劲地说着:“谢谢,谢谢,非常的感谢。”

    管理人员对他们说道:“我没有别的说的,就是一句话希望大家以后一定要努力地工作,让我们为苏联人民生产出更多更好地铅笔,为苏联的建设事业作一份贡献。”

    这一场景在其它的几个分厂也在进行着,伐木场、分割厂、运输处、铅条厂等地方。

    事情还没有完,这几位中华帝国的商人,没有让这些刚刚制造出来的铅笔进入商场去进行销售,他们却是把新生产出来的一百万打铅笔,用汽车送到了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他们要把这一百万打铅笔捐献给苏联的小朋友们,让他们学习用。

    苏联高层的那些领导们马上就被感动了,他们看着这一支支精美的铅笔,心中想到:“谁说这资本家的心都是黑的,他们也在为我们的建设项目作贡献吗,他们也在关心我们的少年儿童的。”

    于是斯大林的大笔一挥免除他们一年的税收,听到消息的中国商人们笑了,他们早已经想到了这个斯大林的驴脾气了,以十几天的产量换取一年的税款,这可太值了。

    不过以后有了斯大林的这一棵大树在那里,自然是要用一下的了,“借势”一说,中华帝国的商人是没有不知道的,以后有时间还是要往斯大林那里去跑一跑的了,这样一来下面的那些人,也就不敢随便的进来了,要知道那些下面的人可是不好惹的。

    制做铅笔这个行业剩下的废木材也是很多的,于是他们又新成立了一个胶合板厂,把所有的下脚料集中起来进行粉碎,加入了合成胶以后,用一支巨大的滚筒进行滚动搅拌,等搅拌均匀以后,进入模具高压成型,上面再贴上一层合成的面膜就完成了,为此他们又给莫斯科的《真理报》打了电话,向他们进行介绍,得到消息的《真理报》,马上派出了他们最为得力的记者前来进行采访。

    那些极富有想像力的记者们到了这里以后,看到那些烂树枝,碎锯沫在他们的加工下都成了一张张非常漂亮的板材,他们马上惊呆了,这些人也能想像了吧,比我们的这些人都能想,他们马上就有了新的名词。有了一个“苏联速度”还不行,称他们为“苏联精神”。(。)

    ps:

    感谢读者朋友jizsyanzh;   说一个笑话,当年长春一汽与美国人合作制造汽车,当时一汽的墙壁上就有这样的一条标语“修旧利废”,当时美国人说问:“这是什么意思?”厂领导就解释了一下。美国人火了,他们说:“这是对我的客户的欺骗行为,旧的怎么能当成是新的?废的怎么能当成正品?你们马上把这一条撤下来,否则终止我们的合作。”当时长春厂的领导研究了一夜,才把那一条拆了下来。

    第1219章 苏联精神

第1220章 真牛!门前警卫竟然是“契卡”() 
第1220章真牛!门前警卫竟然是“契卡”

    现在的苏联可是一穷二白呀,刚刚从中华帝国签约了上百吨黄金的建设项目,这到处都需要钱,全苏的总计划署恨不能把一个卢布变成两个花,现在他们又搞出了这样一个“修旧利废”的好项目,这能不让苏联的上上下下都感兴趣吗?于是斯大林又在《真理》报的文章前面加上了一个按语,对这件事情进行了表彰。

    斯大林的按语,让他们这个小小的铅笔厂,再一次的在全苏联名声大振,几乎是没有人不知道了。这一下可不得了了,很快各地的苏联加盟共和国、各级政府、各个地区的企业、集体农庄派出了他们的人员到这里来取经学习,当然是主要是学习他们的“苏联精神”,他们要节省每一个戈比,用于国家的建设。

    这一下可让他们有些吃不消了,领导需要陪同,还要管他们的饭吃,这可是极为的影响工作的,不过中国人是相当的聪明的,他们马上就建立了一个展览大厅,专门的用于接待这些各地来访的人们,同时给他们作了份饭,同时他们还让下面的人对那些来访的人说明:今天我们的领导要准备在全苏的一个会议上的发言稿,中央对这件事催的很紧,所以我们的领导们也就不能前来陪同各位领导了,于是各经领导们也不敢说他们目中无人,只是对他们更加的佩服了。

    以后再来人进行访问的一律就全是推辞了,有时是去参加讲演,有时是去接受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有的时候是去莫斯科汇报去了,反正有的是词。工厂的厂区也不再让人进去了。一句话保密。这可真的是笑话了。一个小小的铅笔厂有什么可保密的,不过在当时的苏联,能使用或者是敢使用“保密”这个词的,那就不是一般的人。所以也就没有什么人能提出来异议了。

    不过后来的内务部还真的在这里放上了一个保卫组,对他们进行保护,要知道这可是“苏联精神”的发祥地啊。内务部的那一身制服可是让人都感到害怕的,这个小小铅笔厂的身份却是大了许多的。什么税务啊、管理啊等一些的职能部门到这里来,他们也是有些小心的很,这里的后台硬的很,是自己所不能得罪人,否则自己的政治前途就会受到影响的。

    以后再来这里进行参观和学习的人,那得要有州以上的党委大印那才行的,一般的人那是不行的了。一些从这里参观过的人在心里都会说:“他们可真牛啊,就连门前的警卫都是内务部的契卡人员。”

    不管别人是怎么说的反正自己是拉大旗作虎皮了,那就是吓唬你们的。让那些没事来找麻烦的人老实一点,以后自己就只是在闷着头发财了。

    一些新的军工技术也进入了苏联。最典型的要说飞机和装甲车了,在这里我们为他们提供了我们的三型飞机系列。包括:战斗机、轰炸机和侦察机,现在我们正在服役中的是第四代的飞机,第五代的飞机也已经出现了,这些武器已经过时了,有人要那就赶紧的把它们处理了,自己没用了要是给了他们,一是自己可以回笼一些资金,也就可以让他们能有一个可以自卫的武器,装甲车也是这样一来的情况。

    飞机厂是两个,一个用于生产战斗机的,而另一个是生产侦察机和轰炸机的工厂,而这里的生产,苏联人是使用了最为严格的保密手段,这可不是铅笔厂那样的样子货,光是一个战斗机制生产厂,他们就动用了一个内务部的团,而这个上校团长就是一般的军一级的指挥员(真别扭,他们就是这样叫的:军级指挥员、师级指挥员)他也不会去买他们的帐。

    他每天拉着个脸,像是别人欠他的钱一样,总也没有个高兴的样儿,证件稍有不合适他们就会把人抓起来,为此中华帝国的专家和技师们没少找他,不过有一样好的地方,就是他对中华帝国的人是很客气的,他不会给中华帝国的人找麻烦,可能是他的直接上司贝利亚专门给他打过招呼。

    飞机制造厂是集科研和生产于一体的,先是对参加生产的苏联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然后等生产车间完成以后,就可以开始制造自己的飞机了,现在科研所的工程已经完工了,所有的科研人员也都已经到位了,另外一些一线的工人也开始集中,苏联已经对这些人进行了严格的政治审查,他们一定是在政治完全正确合格的人员,在这一方面他们绝对容不得一点的马虎。

    基本的理论知识学习完了以后,他们开始解剖从中华帝国带来的飞机,详细地了解飞机的构造,飞行原理等课程,对他们的培训教材也是采用了“苏联速度”。那就是一个快,不管你是不是已经消化了,就是在进行填鸭式的教学。

    不过在这当中有许多的苏联人的学习是非常的刻苦的,他们每天只有几个小时的时间休息,其余的就把全部的心思放到了学习上,这也是很让中华帝国的教官们很是佩服的。

    好的学生,教师都喜欢,自然而然也就会多给他们一些指导,不过到这里来的教官们也都是经过了严格保密教育的,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他们都是知道的,像发动机,只是向他们说一下大概的工作原理,再往下就不能说了,而整体的发动机是由中华帝国直接运过来的,就他们现在的水平,你就是直接给他们图纸,他们也是制造不出来的。

    装甲车的援建方式也是一样的,只是向他们提供了整个的车体技术,核心的发动机,只是给他们提供了整体的发动机,没有给他们生产图纸,要是全给了他们,这我们的技术也就太不值钱了吧。

    当年我们对这些发动机的研制,可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