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421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421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世民听的点头,这倒也是一个方案。

    但,说来说去,你分十期建,不也一样得要钱,钱从哪来?

    “钱?只要操作的好,不需要朝廷花一分钱,就能拥有一座崭新的都城,而且还能赚钱呢。”李超笑着回答。

    在后世,流行一个词语,就叫城市经营。

    说白点,就是政府卖地皮。

    当然,也不是这么的简单。

    城市经营也确实是一门学问,地方政府以城市做为资本,做为载体来经营。这就如后世许多城市都喜欢开发什么新城区一样。

    政策先征了一大片地,一般都是在城区的边上,都是些农田菜地或者一些破旧的废弃厂区,便宜的把地拿下来,规划一下。

    出个图纸,搞几个设计,然后就整地,什么三通五平的。

    最后就是搞招标了,这里要建一个什么什么市场,那里要建一个住宅区,那里要建一个商业区,然后是什么街道啊、下水道等等。

    反正每一个项目,都可以招标嘛。

    那些人花大价钱来竞标,竞下了标,还要交保证金这些,然后还要带资开发,就是垫付。同时呢,新城架构起来了,政府又可以卖地了,把边边角角的地卖出去,卖给开发商们盖房子盖商铺等等。

    总之,规划的好,运作的好,资本引入的好,确实就是空手套白狼的戏码。最后大片大片的房子立起来,一个崭新的城区起来了,政府手里又多了无数值钱的商品。

    李世民几个听不太明白。

    说的是人话啊,怎么连一块就听不明白了呢?

    修新都,不应当是官府征召民夫,然后规划监督修造吗,怎么成了个赚钱的生意?

    “这当然可以视做一个生意了,只是生意较大而已。比方说,这新都修起来,那以后就是大唐的中心了,对吧?这京城的房子以后肯定贵吧?现在朝廷把地卖给那些盖房子的商人,打比方说,新都也是一百零八坊,我们一坊坊的地皮卖出去,交给那些商人去整地去盖房子,他们盖好了房子再卖给京中居民,他们赚了钱,朝廷也赚了钱啊。”

    “再比如,我们建商市,可以直接把整个项目承包给商人们,付给他们钱,也可以直接把项目打包卖给他们。市场建起来,这里面的商铺、门面、作坊,不也都一样能卖钱或者收租?”

    “再或者说,我们在建新都的时候,完全可以打破现在的坊市格局,在外城里,不再建坊墙,而是开放式的街道,在街道的两侧,把房屋直接建成商铺门面,出租或出售,这不也是能赚钱的?”

    李超说的只是随便的打了几个比方,具体的操作肯定要更复杂,但就是这么一个模式。

    利有好资源,确实是不用花钱的。

    “而且现在襄邓一带人口密度远不如关中,在关中已经无田可均,那边却还有不少富余呢。”

    大家一时有些跟不上节奏。

    “总觉得玄之又玄,修个新都还不用花钱?”

    “古所未有啊。”

    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但对李超来说,却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

    现在襄邓那边的人少地多,田价也便宜。

    朝廷选块地方建新都,以这个时代朝廷的办事方法,哪需要什么本钱啊。征用土地,迁移百姓,给他们置换点田地就好了。

    朝廷搞个规划,这新都城可就寸土寸金了。永远不用担心新都会没有人,到时宫廷、京城各官衙,还有那些军队、以及这些官员家眷,都要迁到新都来。这么多人,当然需要会很大,商人岂会不来。

    有了大量的人,就需要很多房子。有了生活物资的需求,就会有市场,到时就会需要很多的市场、商铺等。

    建住宅、建市场、建商铺,土地能百倍的增值,朝廷都不需要自己动手建,承包或者直接卖给商人去建,都是省心又赚钱的。

    用这些方面赚的钱,再请商人工匠来营造皇宫、皇城,也就水到渠成了。

    “文远啊,你真有把握,只要三五年时间,就能营建好一座新都,而且还不花朝廷的钱?”

    “只要陛下肯支持,就是赚钱也不是没可能的。”

    “赚不赚钱无所谓,但朝廷确实没有钱来营建一座新都啊。”

    “陛下要是信任我,交给我就行。”

    李世民打量着李超,总觉得李超此举有些过于刻意。提起建新都,现在还主动招揽这个差事。

    “文远,你不会是想跑山南去偷懒吧?”李世民问。

    “陛下你这是冤枉啊,谁要是自信能够不花朝廷一文钱,在三五年内,营建完成一座不输长安城的新都,那我拱手让贤。”

    “文远,你可别吹牛!”长孙无忌在一边道。

    “就是,话先别说太满啊。”

    “你究竟行不行啊?”

    李世民也被李超那话给弄的脾气来了,你这话也说的太满了。

    “文远啊,你这是要立军令状啊!”

    “立军令状也无妨!”李超一副很欠揍的模样。

    最近在京城呆了一段时间,李超也发现了,李世民好像无意让他回朔方的意思。之前还说需要李超在朔方镇守五年,结果转眼就把李超天天按在京城了。

    朔方节度使、京光尹、兵部尚书三个要职都没撤,可却不让他实际理事,倒是顶着一个检校尚书左仆射的加衔,和一个平章事的衔头,整天跑政事堂里议事。

    倒是成实际宰相了。

    这个结果,李超也是有些无奈。

    入朝为相,倒也没什么,毕竟宰相又不是他一个,八个呢。可老爹说的也对,他年纪太轻,过早的呆在中枢,也不是个事。

    还是地方上要轻松一些,朔方节度使可能没法再回去当了,那就换个地方。

    正好,营建新都,李超觉得对于大唐来说,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历史上,李渊李世民就经常跑洛阳就食混饭吃,李治武则天更是干脆以洛阳为新都。到了玄宗之后,长安城还几次被攻破,天子经常要逃跑,这也算是破纪录了。

    到了晚唐之时,长安的天子天天东望,等着东南的赋税入京。

    长安虽是数朝古都,可确实还是无法适应大唐的格局了。

    去山东营建新都,混个三五年,既轻松又悠闲,挺好。

    李世民望着李超,总觉得李超是要跑外地去偷懒。可李超说的也确实很有诱惑力啊,不用朝廷出一文钱,三五年时间就要给朝廷营建好一座崭新的都城,这太诱人了。

    ps:推荐好友必火的新书《都市最强装逼系统》,作者名就叫“必火”,真的是一本从笔名就开始装逼的超级好书!

    再推荐朋友一本科幻的书,《骨子》设定是重生废土,有变异生物,但不是废土文,主要还是人类之间的争斗……(未完待续。)

第546章 新闻发布会

    李世民吃了一顿农家饭后,又带着宰相们回京了。

    中午吃的是炭火小鸡炖蘑菇,李世民走的时候嘴里叼着牙签,十分满意。

    李超躺在庭院前大树下藤椅上乘凉,李承乾也搬了张藤椅躺在一边,李世民走的时候又没把他带走。李超看这小子,还有几分暗自得意,似乎在灞上已经玩的乐不思蜀了。

    风虽然有点热,但吹的还是让人懒洋洋的。

    李承乾手里还拿着根卤鸭脖,啃的不亦乐乎。那鸭脖加了不少茱萸调制的辣油还有麻料,吃起来又麻又辣。李承乾一开始对李家这种食物也是一脸鄙视,可吃了一回之后,虽然辣的不停喝水,可却不舍的停下来。

    如今,李承乾每天都拿着李家的各种李记熟食胡吃海塞。今天兔头明天鸭脖子后天鸡脚再后天酥炸蟹再大后天辣条五香豆干。。。。。。

    老爹走了过来。

    李超见李承乾依然啃鸭脖啃的高兴,拿扇子拍了他胳膊一下。

    “没看到我爹来了,让座。”

    “那是你爹,凭什么让孤让座。”

    “你已经跟我女儿订婚,女婿顶半儿,我爹,那就是你丈人的爹,你难道不应当让座?”

    李承乾无奈的起身让座,然后蹲到一边树顶下继续啃鸭脖子去了。

    “你真要去山南?”

    “嗯,我是这样想的,陛下刚才也答应了。估计等阿丽纱她们生产过后,我就正式出京了。”李超说。

    老爹疑惑的问,“你真有本事不用朝廷花一文钱,五年时间就营建起一座新都?”

    “军令状都立了,当然有把握的。”

    “营建新都和建普通的城池可不一样啊,不说别的,这宫殿得气势宏伟,其用料都极为讲究啊。许多大殿的柱子,那都得是极好的木材。当年炀帝营建洛阳的时候,好多木料,都是从蜀中砍伐,然后顺大江而下,到了淮南再又上岸,往北运,一根上等的大木,可谓是费尽周折的。还有建造宫殿所需要的石材,好多也是得费尽周折开山取石,然后辛苦转运的。为什么说营建宫室是劳民伤财呢?就是因为耗费大啊,为了一根木料,可能需要几百上千人。为了一块石头,也需要数百上千。”

    李超笑着道,“这个我自然是明白的,不过你老放心,我心里有数的。其实建筑宫殿,也不一定就要那种几百年上千年的大木的。更不需要费时费力的去蜀中砍伐,费尽心力的运输。”

    老爹连忙道,“宫殿那么大,没有几百上千年的大树做柱,如何能行?”

    “我有替代的办法,用水泥加钢筋,直接浇筑出千年树木一样的柱梁,然后外面刷上漆,就一样了,还能比木头更结实,不怕烧也不怕蛀。”

    “水泥?钢筋?”

    老爹糊涂了。

    “就是一种很不错的建筑材料,有了水泥加钢筋,可以直接浇筑出千年柱梁,也能浇出巨形石块。能省时省力还省钱!”

    “我是听不懂你的这些了,也弄不明白,不过你自己可要把握好了,莫要留把柄给人。以后军令状还是少立点,离开朝堂去山南呆几年也好。”老爹道。

    营建新都的消息,李超要求严格保密。

    保密主要还是为了比较顺利的在山南襄邓之间选好新都地址,然后征地移民。

    襄邓,也就是襄阳和邓州一带,放在后世,那就是在河南的南阳盆地,这里处于陕西、河南、湖北三省交汇地带。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六次迁都襄邓之议。

    第一次,是北魏武帝元修曾有迁都,以避高欢将入洛阳之意。元修打算迁都荆襄,后大臣建议迁都长安,后元修西迁长安,于是西魏开始,第二年,高欢入洛阳,建东魏于邺。

    而第二次,是李渊打算避突厥之威胁,迁都他处,最后派中书侍郎宇文士及在山南一带,选襄、邓之间可居之地,以建新都。因李世民力劝,未实行。

    第三次,则是唐末昭宗李晔时,有大臣提议迁都襄邓,说国步多艰,当迁都图存,襄邓之地,实惟中原,人心质良,去秦咫尺,而有上洛为之限,永无夷狄侵轶之虞,此建都之极选也。唐昭宗有意千都,但因为朱温的牵制最终未成。

    第四次,则是北宋钦宗靖康元年,因金兵南下,将渡黄河,犯东京。宰相等人欲奉皇帝出逃襄邓,以避金人锋芒,可后来为京师留守李纲驳之,出逃襄邓事止。

    第五次,是南宋高宗时,金兵逼近,高宗欲移巡以避锋芒,当时朝臣也多议论避襄邓。

    最后一次,则是金哀宗时,蒙军围汴梁,金哀宗也是打算退往襄邓一带。不过最后未成,国亡身死。

    虽然最终襄邓一带未建过都,但六次迁都襄邓之议,也说明襄邓这个地方,确实是一个很不错的立都之所在。

    晚唐、北宋末、金等欲迁未迁,最后国破。

    从形势上来说,邓州背依秦岭巴山,面向江淮,可以屯重兵,退可守,进可攻。依托关中和巴蜀两个天府,和一条江汉运漕大干线,有兵源,有粟资,尤为重要的是,邓州实为中原,天下中心。

    其实历史上虽有六次议而未成的迁都打算,但邓州在中国历史上,也曾经四次建都。

    禹都,夏朝时期的邓地,不仅是邓国都城,还是夏朝的国都。邓州还曾是邓国的都城,以及楚国的别都。

    明末的李自成曾经在襄阳建新顺国,改襄阳为襄京。

    南阳盆地,居于天下中心,四通八通。

    往北,是洛阳,往南是荆州。西北是长安,东南是江夏,西面是汉中,东北是中原地区。不论往哪个方面,都是一方的中心。

    当年西汉立国,以长安为都城,建立的是关中本位制度。

    后来的西魏、北周,其实都是关中本位制度,他们一开始实际的控制力都只是在西部,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