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466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466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粮食就是财富,特别是在如今这种动荡不安的年月,粮食囤的越多越心安稳。

    现在李超开口就要拿走他们差不多一半,所谓和买,自愿买卖,他们当然是不愿意的。

    “李相把我们的粮都收去,他自己也不见得有什么好处啊。不如,咱们给李相送点礼。。。。。。”

    商州不少人已经给衙门送粮,连商州刺史都带头让官吏们和买粮食,不少粮商也都向衙门里送了粮,但依然还有些人没有动作。

    到现在还没有拿出粮食来的,莫不是商州最大的这些地方豪强们。

    有人提议给李超送些钱财。

    但这个提议被人马上否决了,李超如此年轻,官高爵显,他缺钱吗?不说李超爵位高封田多,谁不知道李超是个点石成金的高手,李家产业短短几年,遍布天下啊,那赚钱的速度,能羡慕死无数的百年、千年豪门。

    就连崔郑这样的五姓豪门,都跟在李家后面一起赚钱呢,朝中多少宰相公侯家也跟着李家一起赚钱,李超会缺钱。

    从来就没有听说李超会收什么财礼,因为他根本不缺钱,所以用不着为了点钱财礼物,而坏自己的名声,就算是李家经营的产业,都是那种既赚钱又赚名的好生意。

    “李相国不收钱,他身边的人总不可能也不收钱吧?”又有人提出了新的主意。李超确实有钱,可他身边的人不可能个个这么有钱。李超在外,也是要靠手下人来做事的。

    许多人都习惯送礼这种做法,宁愿给某个官员送些钱,也不愿意给官府缴税纳赋,在他们看来,给私人钱,那是结交关系,营建人脉,钱花出去了看的见摸的着,给官府钱,那就是扔水里都砸不起一个泡。

    这些地方豪强之所以在地方上一直强横,最重要的就是他们在地方上的势力,还有与地方官府的关系。

    商州有名的地方豪强们,也多是相互联姻的关系,这地方上的情况其实和朝中的情况很相似,朝中的勋贵们相互联姻,地方上的豪强也一样是相互联姻,而且他们还是世代联姻,关系更密。

    他们同进退,共守望,一荣共荣一损俱损。

    面对李超的和买,决定周旋到底。

    送钱这样的事情他们向来办的娴熟。

    刺史刘晔对于手下的掌控能力还是不错的,这边送了钱,他那边就得了消息,亲自赶来见李超。

    “他们送了很多礼吗?”

    “礼确实不薄,而且送的多,州中官吏基本上都有一份。”

    崔琰也过来禀报,说他们这边也有很多人收到了商州豪强们送的礼物。

    两边一对,李超发现这些豪强们确实出手大方,对李超来说,这些礼物可能不算什么,但对于那些商州官吏,以及他带来的那些官吏来说,却是一笔不小的钱。

    “我马上让人把钱都退回去!”

    “退什么,既然他们送了,那就留下吧。把收到的礼,都到你我这边登记一下,然后这些就算是太子殿下给大家这段时间的辛苦费了。”

    那些豪强们送礼,送的还不少,这完全够的上行贿了,官吏们收受,那就是受贿。不过李超也知道,水至清无鱼,不论是他带来的人,还是这本地的官吏们,他们也是要养家糊口的。

    送来的钱财,李超一句话,那就能从受贿变成太子的打赏,性质就不一样了。

    官吏们收的同一笔钱,也就从脏钱变成了直接的赏赐收入。受贿,那就会让他们拿钱手软,会替豪强们说话。但领赏,他们就不用站豪强那边了。

    “给那些大户再送张单子过去,还剩下三天时间,让他们抓紧交粮。同时,给这些敢公然行贿朝廷官吏的人,送一张罚单过去。他们行贿多少,就罚金翻倍!”李超微笑着说道,但决定却有些狠了。

    这次只是罚点钱,已经是李超的严厉警告了。

    李超这次带来了不少人,除了一千护卫们,还有一个幕僚团队。其中有品阶的官员也就十几个,其余的一百多人,都是吏员。

    无品无阶。

    这些人有的算是经制吏,有不少则是李超征辟的幕僚。这些人都是读书人,有些人还是参加过科举出身的。

    不过如今的科举不够完善,那么多的科目中,也就明经和进士科份量重,其它的如秀才科等录取人太少。就算考中明经和进士,也不是马上就能做官,总之想出仕,归根到底,还得靠家世、背景。

    既没家世,又没有一个好的靠山,考上了科举两三年内也难得授官。

    很多读书人,尤其是寒门出身的读书人,他们多数还是选择先给人入幕做幕僚。做幕僚不是为赚钱,而是期待能够得到幕主赏识,将来得到推荐的机会。

    李超以宰相职出任地方担任一道宣抚使、观察使和大都督,这是使相。按朝廷的制度,他是可以开府建衙,自己征辟幕僚团队的。其中一些幕僚,甚至是能有品级的。

    这也是唐时与后来宋明时官员的巨大区别,唐时的高级官员,都能开府,自辟属吏。在隋时,甚至连刺史都能自辟属吏,到现在,刺史手里这个权力已经被朝廷收走,地方品官,都由朝廷吏部任命。

    不过吏员,还多是地方上征辟。

    就算到了明清之时,中央高度集权的时代,一个县令去上任,也是要自己带着一大群人的。数个师爷还有牢头车夫门子等等,光是师爷就要按刑名钱粮等分成好几个,由这些实际庶政经验丰富的师爷们,帮助那些靠科举入仕的官员们实际理政。

    而不管什么朝代,在古代,官员们上任,除了自己带去的幕僚外,也离不开本地胥吏们的支持。

    流水的官员,却是铁打的胥吏。

    很多地方上的胥吏,其实大多是世袭。世代把持着地方上的这些胥吏职位,这些职位看似低贱,甚至朝廷规定州县胥吏的儿子都不能考科举,但这些人可不能小瞧。

    李超可是从后世来的人,后世随便一个乡镇里的吃公家饭的,那都是很威风了。更别提,这个时候衙门里的胥吏,其实放后世,那都是能相当于县局长一级的人物了。一个县的局长,这能是小人物?

    在地方上,这些人是大人物。

    破家的县令灭门的令尹,哪怕胥吏也都是一方豪强了。

    李超不介意这些人收点钱,但只要脚别歪到一边去就行。

    这次刘晔带着商州的官吏们把粮缴了,本地官吏们的表现还是不错的,这次这笔钱让他们留下,也算是弥补下他们之前缴粮的损失了。

    吃饭的时候,李承乾问李超,“这些本地的官吏,好多其实就跟地方豪强们勾结一起的,甚至是联络有亲的。他们收受贿赂,为什么不但不追究,反而把钱赏赐给他们?”(未完待续。)

第624章 偷鸡不成蚀把米(感谢名字太长难念万赏!)

    李超很满意李承乾的提问,他提问,说明他有观察和思考这些事情。小小的孩子开始思考起这些问题来,无疑就是成长了。李承乾是太子,年纪渐渐长大,以后也要开始接触这些,学习处理这些。

    “太子,对于你来说,很多事情其实很简单的。将来你管理天下,其实最主要的就是管人,你负责管人就行,管事自有他人。你选出管事的人,然后让他们为你管事。”

    当皇帝管天下,这和当老板管公司其实差别不大。

    尤其是公司有了一定规模之后,已经不太需要老板各种冲锋在前了,老板也无法样样俱到,老板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管好人事。

    管好人,用好人,其它的也就顺了。

    而人事管理,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

    “记得一点,永远要团结大多数。”

    商州的地方官吏,和商州的大户豪强们,其实正如太子所说的一样,关系错综复杂,甚至是利益纠缠很深的。

    李超和太子做为上面来的人,首先明确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也就是冲着自己的目标去的,而不是说来查人的。

    围绕着自己的目标,团结多数人,然后对付那小撮对目标阻碍最大的人。

    各个击破,每次团结多数人,解决少数人,这就是所谓的大势,这就是因势利导,能让阻碍更小,事半功倍。

    如果一来,就跟所有人都杠上,这还怎么做事。

    为了主要的目标,可以暂时忽略一些次要的矛盾,这也就是搞政治的核心,妥协。总是在各种各样的妥协下,一次次的调和,向着目标前进,不断是曲折的也好,艰难的也罢,只要目标没错就行。

    “如果我们这次把所有商州的地方官吏和豪强都做为对手,那我们的对手就会很强,如果我们只把少部份人作为我们的对手,那我们的对手就会很弱。你想不想赢,想赢的轻松还是困难,关键都在于你自己的选择。”

    “对于我来说,这次的主要目标不是来管商州地方官吏和豪强们有没有贪污**,有没有官商勾结,这些都不是重点,也不是这次的目标。这次的目标是防灾,当前目标是和买粮食。因此,为了能够尽快达到我们的当前目标,我们可以暂时的忽略其它。”

    这番话,听的李承乾大开眼界。

    以前,在他的世界里,按李纲他们这些老师的话,那世界就应当是黑白分明的,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可现在李超教导他的,却是完全不同的一套。

    世界除了黑白,还有灰色。不仅有对与错,还有不同的角度身份就有不同的利益得失。

    其实李超说的这些,已经不是什么儒家大道圣人哲学,而已经是属于帝王术了。只有帝王才不会一味的去讲对错,而是考虑得失。

    这天下有遵守规则的人,有不受规则束缚的人,还有制订规则的人,皇帝,就是那制订游戏规则,并享有最终解释权的人。所有的游戏规则,都是为了维护王朝的统治和延续。

    李承乾问崔琰。

    “崔将军,他们送了你多少钱?”

    崔琰笑笑,“多谢殿下的赏赐,臣算是发了一笔横财,得到十金。”

    随着铸币技术从李超手里流传开来,现在新铜币外,金银币也流通的更广泛起来。朝廷和李家都在大量铸币金银币。

    虽说金银币并不是官方的货币,可因为金银币外观精美,仿制困难,而且边上有齿纹,两面有浮雕,很难刮削,使得金银币可以直接以币值计算,而不用麻烦的鉴定成份和称量重量,又以价值高携带方便,成为商人们经常的交易用,还被大户收藏。

    送礼用金银币,那是如今正流行的。

    一枚金币面额一两,实际含金九成,但却是当一两使用,信用很坚挺。在各地的钱庄、金银铺等,随时都能按一比八兑换铜钱。一枚金币,能换十贯铜钱。

    崔琰得到了十金,就是十枚金币,价值八十贯钱。

    这笔钱财,说多不多,说少却也不少。

    “五郎倒确实是发了笔横财,八十贯呢,要是以后每个州都能收这么一笔,五郎你到各地跑上一趟,就发大财了。”李超笑着说道,“这商州的大户们还真是出手大方啊,这次送礼一次送了数百份,虽说礼有轻有重,可加起来还真不少。”

    崔琰并不把八十贯钱放在眼里,他好歹也是堂堂实封开国伯,尤其是跟着李超这个妹夫,合伙开酒楼、开商行、开肥厂,这两年,赚钱分红可不少。

    算起来,崔琰现在都是身家相当丰厚的了,区区百八十贯,他真是不屑一顾。

    上洛城中,今日一家大户纳妾,许多本地大户都前去送礼道贺。

    一处偏厅,一众商州豪强们聚在一起。

    “衙门的公文和罚单想必你们也都收到了。”

    一连串的叹气之声响起。

    偷鸡不成蚀把米,这次真的是损失大了。

    各家凑的那笔财礼最终扔进了水里,泡都没起一个,而且还给他们招来了双倍的罚金。现在衙门又来了最后通牒。

    “李相国,好手段啊。”

    今日的纳妾的那位,一位七十多岁的本地大户张宣,头发花白了,走路还要拄着拐,可今天却纳一位十六的少女为妾。

    其实老头一把年纪了,再年轻的美妾他也无福享用了,今天不过是弄个由头大家聚一起而已。

    “咱们总不能就这样的认了吧?又纳粮又罚金,这真是把我们当成软弱可欺了!”一个中年人不满的道。

    老头子垂着头,似昏昏欲睡,但却在考虑着,自己之前是不是想错了。

    这个李超,手段比他想象中的厉害多了。简单一招,轻松的就化解了他们的出招。而且还了一记更凶狠的,上次是七天通牒,这次是双倍罚金加三天最后通牒。

    三天后,如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