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唐朝好地主 >

第814部分

唐朝好地主-第814部分

小说: 唐朝好地主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里过的还习惯吗?”李超问。

    “一切皆好。”卢氏声音很细。

    李超握住她的手,“你也别太拘束,若是想家了,也可以回家住段时间。”

    晚饭的时候,一大家子围着一张桌子吃饭。这也算是李家的传统,李超在家时,都是一起吃饭。不过李超不在家,这些女人倒也难得一起,都是各自开小灶在自己院里吃自己的。

    “咱们家都已经这么多人了,一桌子还坐不下。”

    孩子都已经二十多个,妻妾也有十一个,今天也是李超和妻妾们坐一桌,孩子们由乳母带着一桌。本来崔莺莺是说妾不上桌,孩子上们桌,李超没同意。

    一家子,平时有个身份等级,这吃个饭没必要也这样。

    “老爹说了什么时候来京吗?”

    老爹中秋后去了趟岭南,然后李超去交州后,他便回辽西封地了。做为大唐的封侯,老爹也一样每年都要入京朝集。

    说来,这也是朝廷对封侯们的一个控制手段。

    皇宫。

    承乾回来后沐浴更衣后也入宫拜见李世民夫妇,皇后拉着太子打量了好几遍,发现太子虽然变黑了一点,但好像又壮实了不少。

    一家人吃饭。

    照例是只有皇帝皇后,还有承乾、李泰和李丽质,不过这次加了一个,还只有几月大的李治。

    “哥你变黑了。”白胖胖的李泰道。

    承乾瞧了他这个弟弟,已经八岁了,却越长越胖了,胖的一笑起来眼睛都看不到了。

    “秦王,你却是越来越胖了。你以后应当多锻炼下身体了,我听太师说,肥胖者容易产生各种疾病,你才八岁,可越发要注意些了。”

    李泰见太子说话一点也不客气,甚至语气里还有点冷淡,怔了怔。

    李世民也皱了下眉头。

    他瞧了瞧太子,又瞧了瞧李泰。

    若非太子因为自己改封青雀为秦王之故?

    皇后笑着道,“青雀确实越来越胖了,承乾说的对,要多锻炼。不过胖,真的容易生病吗?”

    “是的母后,在岭南时,老师在编一本医书,本草纲木,这本医书是老师博采医家各派,联合了许多名医们一起编纂的一本书。目前还在编纂之中,我也帮忙打下手,因此常听老师谈起肥胖容易导致各种疾病的问题。”承乾说道。

    “好了,今天就不说这个了,从明天开始,青雀你每天早起锻炼。”

    承乾在一边道,“青雀若要锻炼身体,我倒可以帮忙的。我建议一开始先从晨跑开始,每天早上先跑个十里,另外,就是还得控制下饮食,不能乱吃东西。”

    李世民摇摇头,听着明显带着几分不客气的话,也是无奈。

    十岁的太子跟八岁的秦王,居然已经要兄弟生份起来了吗?

    晚上,李世民留在皇后这边过夜。

    “承乾长大了。”皇后道。

    “我看是跟李超学坏了。”李世民哼了一声道。

第1146章 氏族志

    太子才回来,可李世民却已经感觉到儿子的许多不同。儿子晒黑了,可也更强硬了。饭桌上,对李泰的那番话,李世民听出来了,是在表达对李泰改封秦王的不满。

    秦王,那是李世民当上太子之前的封号,此前李世民给儿子们封了那么多亲王,可也没有一个封为秦王。现在李泰改封秦王,承乾一回来就表达了不满。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李世民还不至于心里堵。儿子回来后,又旧事重提,还是要修西运河。这次承乾直接放话,不需要朝廷一文钱,他自己修。甚至也不用朝廷征发一个民夫,他自己修。

    “承乾去了趟岭南,倒是财大气粗了。”

    李世民睡不着,躺着那里,长吁短叹,过了年才十一岁的太子啊,居然已经敢跟他这个老子叫板了。

    怎么那么不省心呢。

    长孙皇后靠在李世民的怀里,手抚着那满是黑毛的胸膛。

    “去岭南的都发财了,又不止承乾一个。赚最多的就是文远了,要臣妾说啊,文远赚钱的天赋可一点不比他带兵打仗或者是编书立说的能力差。”

    李超这次下岭南赚了多少钱?

    没人说的清楚,反正连李世民都搞不清楚,他只知道,李超在岭南那真是发大财了。甚至拉了许多豪门有钱一起赚,连太子承乾都分了一杯羹。

    朝廷进入岭南,冯宁陈三家跌倒,李超吃饱啊。

    无数的中原世家大族勋戚们涌入岭南,一场狂欢,一场盛宴。当然,朝廷他没少赚,光是岭南从羁糜变成了直辖,李世民已经不知道赚了多少了。况且,岭南开发,每年的税赋,港口的关税等,说来他应当是赚的最多的那个人。

    “南洋贸易公司的股份,钦州北海港和新安州海门港李超对承乾倒真是大方。”

    皇后笑道,“承乾是文远的学生,又是他女婿,他当然对承乾大方了。”

    “对朕都没这么大方呢。”李世民有些泛酸的道。

    “陛下,既然承乾想自己修西运河,你就让他修就是。他手里有钱,又不费朝廷的钱粮,又不白征民夫。”皇后难得的插手政事。

    承乾饭桌上再次提起了西运河一事,表示他不需要朝廷的钱财,他会自己组建一家运河商行,由这家商行出钱,招募工人修运河,修成之后,到时会在运河上设关卡,对商船收费。

    这是一种全新的模式,运河这样的重要工程,居然不用朝廷出钱出人,而是由商人出钱开挖,挖好后收费还收回投资。

    西运河如果修成,对于朝廷来说,当然是有极大的好处的。以后河东河南关中山东山西湖南甚至是巴蜀,就都能连成一线,大唐汉京这个中心,也就更加的天下中心了。

    “朕又不缺这点修河的钱,朝廷也不缺,让太子私人修运河,这算怎么回事?”李世民不满的说道,“算了,朕回头让工部拿个章程出来,由朝廷出资,也不征免费民夫,朝廷出钱雇佣工人挖河。运河修成,朕也可以设关收费。”

    太子自己挖河,等河成收过河费收回成本。李世民当然也可以这样,不过到时朝廷就不是收过河税了,朝廷那时收的是常关税。

    现在东边的运河上就有不少钞关,以后这边修成后,也一样能设关收税。算起来,运河修成后,年年能收税,还为朝廷增税不少呢。

    “陛下是同意修西运河了?”

    “不过是几段漕河而已,不是什么大工程,朝廷也有钱可以承担,不会劳民伤财。”

    李世民道。

    一大早,李超还在后花园晨练,马周前来拜访了。

    马周其实也在上东区住着,离李家不远,但这么一大早来拜访还是比较意外的。

    “三郎的这枪练的越发的厉害了。”马周直接过来在旁边石椅上坐下。

    李超也没停下手上动作,继续练着。

    “我这练的是健身,不是作战杀人本领,因此侧重点不同的。”他笑着说道,李超说的是实话,反正他又不需要上阵杀敌,练枪也好,练剑也罢,那不过是为了强身健体,因此他自己调整了训练方向。

    比起尉迟恭、秦琼这些猛将不同,李超虽然不算壮实,身上的肌肉不是那种爆发贲起的,但却也是十分匀称,肌肉比较顺。

    练完枪,再练了会腿部肌肉。

    李超坐到马周旁边,“一大早过来,有什么事?”

    已经是十二月了,马周这个中书侍郎是很忙的,他一大早来,肯定不是因为李超回京了赶着来相见,肯定是有事情的。

    “陛下之前交代了个任务下来,我们搞砸了,可我却还没弄明白陛下的意思,故来问问你。”

    “你说说看,我给你参考参考。”

    马周叹了声气,他也算是为相几年了,但有时候确实弄不明白皇帝的心思。比如这一次,前不久皇帝召马周等诸宰辅议事,交待给了一个任务,要刊正姓氏。这个任务,交给了高士廉、马周、岑文本、韦挺、令狐德芬几人,让他们编一本大唐氏族志出来。

    氏族志,氏族指的就是士族。这本氏族志,就是皇帝授意,要对天下的士族重新排个名。氏族志分为姓与族两部门,天下士族姓氏排名,还有天下士族的家族排名。

    负责主修的五位高官里,除了马周是寒门出身,其它的四位都是士族出身,高士廉是关东渤海著姓。韦挺为关中郡姓,岑文本南方望族,令狐德芬则是代北右族。

    得了皇帝的旨意,他们倒是很用心,动作很快。

    他们很快完成了氏族志的草本,并呈奏皇帝。

    结果皇帝看过之后,却是非常不满意,直接退回来了。

    “被陛下退回来了?你们是按什么标准修的?第一等又是谁呢?

    李超一听氏族志,马上心里有了些底了。

    “修书讨论之书,高相等提出以北魏以来的士族郡望为标准,因此我们定的第一等是博陵崔氏,以崔干家族为第一等。”

    李超不由的笑了。

    “你们把博陵崔氏放在第一等,那把皇族置于何地呢?”李超问。

    马周也不由苦笑,当初他们接到这任务的时候,还只是以后皇帝要按北魏以来的传统,修一本士族谱序的书,这种书过去是常修的,就是定士族谱序。

    晋时的九品中正制,可以说是让士族真正鼎盛的开端,到了南北朝时,士族更是达到了顶峰。许多寒门地主也纷纷依附士族,甚至假充士族之名,各种攀附。因此,才会有士族谱序,明定士族,把那些来历不明,依附、假冒的寒门庶族地主给清出去。

    他们以为,这次的氏族志也是这样呢。

    因此定等级的时候,自然是按照郡望来的。

    结果就把如今五姓七家领袖的博陵崔氏第为第一等,崔氏为姓之首,博陵崔家的家主崔干家族则成了第一族。

    至于皇家。

    皇族是出自陇西李氏,因此排在了第五。

    “第五?”李超再次笑了。

    堂堂皇家,你给排在了第五。

    五姓七家,算是最后一名了。

    李超笑着摇头,“怪不得陛下会退回,你们连陛下的心思都没弄明白。你认为,陛下为何要弄这本氏族志,难道就是为了给崔郑捧起来?”

    马周捏着自己的胡子,也是无奈。

    “三郎为我分析分析!”

    李超望着马周,“你先说下你现在的想法。”

    “我觉得陛下修氏族志的本意,是为了抑制士族,尤其是关东士族!”

    “错错错!”李超连说了三个错字,“你大错特错矣。如果你按着现在这想法再修氏族志,回头肯定还要被陛下退回的。”

    “为何?”

    “因为你们到现在都还没有弄明白陛下修氏族志的真正本意!”

    马周这下茫然不解了。

    “你得先跳出氏族志本身,先看看陛下提出修此氏族志的环境。陛下是在什么时候提出来的?为什么早不修晚不修,要在这个时候修?”

    李超见马周不说话,便直说道,“武德时朝廷没说修氏族志,贞观前三年也没说修,陛下此时却说修氏族志?眼下是什么时候?武德四年底,刚刚经历了汉京之乱后没多久。”

    “而且今年朝廷刚举行了科举改革之后的,第一次科举县试,录取了五万名秀才。”

    “还有一件事情,朝廷今年还平定了岭南两次地方豪强做乱,改羁糜为直辖。再又有,湖南梅州蛮叛乱,朝廷大军入湖南”

    “现在,你结合这些事情,再想一想,氏族志这个时候修是不是与这些事情有关联?”

    马周似乎顿悟。

    汉京之乱,大批关陇旧阀和关东士族受到牵连。科举考试,也更是完全打破了士族的垄断,大量的寒门地主阶层正在靠着科举入仕,岭南、湖南等发生的事情,也表明着旧地方豪强在没落。

    “文远,陛下是要重新调整士族?”

    李超笑着道,“陛下可不止是要调整士族,他是要全面调整整个大唐的新旧阶层。”

第1147章 天下家族,排名第三

    “走吧,回屋里说话,外面挺冷的。”李超刚才练了半天,出了些汗,坐在这里聊了会,便有些冷了。汉京还是不如岭南的,从交州出发时,穿两件就行了。到了汉京,现在已经得穿皮袍或棉袄了。

    马周今天就穿了一件棉袄,棉布袍子里面夹着棉花,看起来显得有些臃肿,但确实非常暖和。比起过去衣服里夹的丝絮,不知道要暖和多少。如今许多贵族大族也都放下皮裘,买棉袄穿了。

    比起皮裘来,棉袄虽然现在也挺贵,但还是便宜的多。况且,是真暖和。

    回到屋里,李超让马周先坐着喝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