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永历四年 >

第369部分

永历四年-第369部分

小说: 永历四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的,慢工出细活,不着急,也不能着急!

    “辅仁所言甚是,此事包在我身上,必促使他们为浙江王师所用。”

    王江是一个,怎会不知这培训便是要士人改换门庭,收入陈文的囊中,而作为一个聪明人,他自然也知道该怎么把这番话说给黄宗羲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只不过,没有去过金华府,他也并不太清楚此间的浙江明军占领区已是何等状况,更不知道,对于明末的士大夫,陈文的敌意到底是有多么强烈。

    对于陈文而言,重启大兰山的几个为首之人,王江是他唯一值得信任的。其他人,不提黄家兄弟和万家兄弟以及此前素未谋面的江汉,沈调伦和邹小南这么多年也没有投奔于他,甚至连句话都没有托人带过,大抵不是不看好浙江明军,就是不看好他这个人,维持些面上的东西也就完了。但王江却必须备下一个合适的位置,才能更好的发挥他的才具。

    “长叔,想来你也应该知道,你的职务,鲁王殿下当初已经革除了。兵部和都察院的职务,那些不提,浙江巡抚也给了曹从龙。后来鲁王殿下自去监国号,我等改奉永天子为正统,主政的秦王也将这个职务给了孙钰。”

    听到这里,王江点了点头,表示对此已有耳闻,并且表达了其作为降过清的贰臣,并不奢求什么官职上的东西,只想能多做些事情,好把污点洗干净。

    “此番你能回来,我和博洋都是满心欢喜的,出征之前,博洋更是表达了愿意重新在你手下做事。”

    “这绝对不行。”

    王江的断然否定,陈文却只是摆了摆手,示意他还要把话继续说下去。

    “他是何等性子,长叔你应该知道。但是这些年,内政的庶务一向都是他在打理的,贸贸然换了人,我也需要顾及影响。此番,我会向朝廷为你请一个户部侍郎,回到了金华,熟悉些时日,财计事依旧交给你来负责,博洋则去处理政事庶务。”

    “这……”

    “这事情,你听我的就行了。”

    “好吧,我听你的。”

    王江和孙钰的分工问题解决了,陈文又与王江提及了一些浙东新政的事情,继承了大兰山版的火耗归公,改良了卫所制度,又实现了司法与行政的分离。林林总总,说了好半天,直到把这些大致说完了,陈文却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竟浮现出了不屑一顾的神色。

    “去年年底,牧翁曾派人给送来消息,说是朝廷任命了如皋李之椿为东南经略,作为我和国姓以及东南各路王师的监军。”

    按道理来说,陈文这等大军头,拉拢还来不及,既然出过曹从龙之乱,自然不可能再派个什么监军过来,实在容易引人猜忌。谁也不是傻子,王江一听到这话,立刻就明白了秦王孙可望的用意,但一联想到如今的局势,却还是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这项任命,是姚子求在近一年前从贵阳带出来的。去岁冬月里送到牧翁手上的,现在已经是五月了,长达半年的时间,他都没有来浙江一趟。看样子,不是孙可望找错了人,就是恰巧正选对了。”

    当年与王翊在大兰山上时,浙东明军之中,或是鲁监国朝廷内部的龌龊也不少,只说王翊就曾先后与黄斌卿、张名振之间都有过相争和不睦,其他各部之间就更多了。软禁在南京多年,很多事情他可谓是一无所知,眼下刚一回到浙江,才知道合着陈文的浙江明军与西南的秦藩之间也是如此,一时间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王江无语,陈文又何尝不是。只不过,比起王江,陈文早就知道孙可望是个什么货色,自然也就那么回事了。

    相顾无言,到了第二天,万斯程等人看他这个“阉党余孽”的目光也亲切了许多,黄宗羲虽然没说什么,但却主动提及了迎王翊之女过门的事情,大有借此修复彼此关系的用意。而接下来,宁波守军也果不其然的开城投降,自宁波总兵、宁波知府、鄞县知县等一众文武官员尽皆出城自缚请降,陈文兵不血刃的收复了这座浙东巨城。

    进了宁波府城,陈文很快就在迎接的士绅中看到了陆宇鼎,随即便翻身下马,走到近前躬身一礼。

    陈文如今已是国公,明廷有数的勋贵,在浙江更是首屈一指的大军头,此间竟然躬身向一个本地的士人行礼,哪怕这个士人当年在鲁监国朝廷里有个观察副使的官职也是不应当的。

    “国公,万万不可啊。”

    看见陈文行礼,陆宇鼎连忙拜倒在地,虽然二人在金华时乃是以表字相称唿,但是在外人面前,勋贵和前官员的差距还是让他满怀着惶恐。

    双手将陆宇鼎扶起,陈文便向在场的官吏、将校、士绅、百姓们大声说道:“这一拜,并非是为周明这数年来的奔走、资助,为的乃是拜谢浙东义士陆公宇鼎自鞑子手中夺回了忠烈公的首级,并不避必死之罪暗藏于家中的义举!”

    王翊的首级被盗,这事情鄞县本地几乎人尽皆知,陆宇鼎的一些死党甚至还知道这事情就是陆宇鼎和毛明山、江汉二人一起做下的,首级也藏在了他的家中。然而,当陈文将这件事情公之于众,其中对忠臣义士的褒奖登时便将在场的人们融化,甚至以着难以形容的速度传播得街知巷闻。

    王翊的尸身已经找不到了,不过王翊的女儿尚在。是归葬故乡,还是葬在大兰山那片王翊曾经奋斗过的土地上,亦或是和陆宇鼎此前收葬的冯京第之臂和董志宁之尸葬在一起,陈文打算抽个时间征求下她的意见。对此,陆宇鼎也表示了理解和赞同。

    进入宁波府城,陈文便直接去了陆家,陆宇鼎是他在浙东最大的支持者,尤其是另一个支持者黄宗羲已经物是人非的今天,更要善加安抚。只不过,席间陆宇鼎对于厘清税赋等事的支持态度,却还是让他大吃了一惊,以至于在这道开胃的小菜过后,正餐又多吃了不少。

    入夜后,陈文依旧是回到了城外的大营居住。宁波府城既下,绍兴那边据说也极为顺遂,剩下的就只有舟山一地了。为此,陈文派出了马信的天台营前往定海。那里的守军乃是逃回去的定标,看见浙江明军的旗号连迟疑的勇气也无,便开城投降。

    马信派人将这个消息送了回来,陈文知道,想要进攻舟山,最好还是自定海启程出发,而他的浙江沿海巡航水师也快要到了,收复舟山在即,浙东八府也即将彻底收入囊中。然而,没过半个时辰,马信却又送来了另一个消息,说是郑泰的船抵近到了定海港,却着实让他皱起了眉头。(未完待续。。)

第七十二章 阴晴圆缺(上)

    郑泰抵达定海之时,徐磊也侥幸逃回了杭州。只是回到杭州的只有他一个人,他的岳父于奋起却并没有回来。

    “岳父大人他,岳父大人在路上伤重不治,已经故去了。现在绍兴那边明军还在大肆搜捕,小婿实在没办法把岳父大人的尸身带回来,只得暂且埋在那里,做了记号,待日后再去捡骨。”

    拜倒在岳母的面前,徐磊一个头一个头的磕在地上,可是于奋起去世的消息却还是让他的岳母昏倒了过去。

    “娘!”

    一众儿女涌上前来,好容易才将他们的母亲唤醒了过来。可醒是醒过来了,但那泪水却再也止不住了。

    事实上,当第一批败兵逃回,就是达素和他的护卫们逃回到杭州,当清军惨败于四明湖的消息传来之时,他们对此就已经有了感知。随着越来越多的败兵逃回,可是其中绝大多数的都是八旗军,缺少战马的提标和抚标能够逃回的却少之又少。一天一天过去,于奋起却始终没有消息,直到今天,当徐磊将噩耗带来,他们才发现原来没有消息有时也是一件好事。

    一屋子的哭泣声,其中也包括徐磊。逃回杭州,没有回营,也没有回家,只是到叔叔家确认了徐信也逃回来了他就连忙倒于家报丧。

    “妹婿,家父不幸战薨,就连田大帅也未能幸免。如今方寸大乱,该当如何,还需多费些心思,愚兄在这里谢过了。”

    “一家人,兄长何出此言啊。”

    扶起了于奋起的长子,徐磊便提及了安排后事的事情,另外还要去找他叔叔徐信,商量帮着找朝廷要恩典的事情。忙忙碌碌了一整天,徐磊才发现,这噩耗竟然还没告知他的正妻于奋起的亲女儿。

    匆匆赶回家中,徐磊将事情的原委说过,果不其然,他的正妻一听父亲死在了绍兴,登时就昏倒了过去。

    又是一番折腾,好容易把哭哭啼啼的正妻送上了马车,他才借着一天水米未进留在家中吃起了晚饭,顺便在家中过一夜,明天才好继续把事情办了。

    吃着已经快到夜宵时间的晚饭,徐磊可谓是狼吞虎咽,这些天确实把他累坏,但是吃着饭,他却发现家中好像少了点什么。

    “李姨娘呢?”

    “回,回,回,老爷……”

    身边伺候着的下人听到他问及李家小妹却完全是一副惶恐至极,着实让徐磊感到了极大的不安。

    饭也不吃了,话也不听了,徐磊连忙向那小院跑去。直到冲进了房门,看到李瑞鑫的母亲正坐在床边与裹着被子的李家小妹低声的聊着些什么,他的一颗心才算是落了下来。

    然而,当李家小妹看到他,原本就已经红肿得不成样子的双眸更是伴随着嚎啕涌出了一连串的泪珠。

    “夫君,孩子,没了,咱们的孩子没了!”

    ………………

    去岁的军火合同还在执行,出发前,郑泰已经赶到,将那价值百万两白银的金银和货物送到温州。那时候,通过大肆制造水力机械,在东阳江两岸建造了大片的水力工坊。利用这些工坊,武器制造速度急速提升,到郑泰抵达时,不仅自家的武器装备制造进度没有耽误,郑家的订单也几近完成。

    能够如此迅速的完成订单,着实引发了郑泰极大的惊叹。但是随着黄宗羲重启大兰山,没过多久便是清军围剿,陈文急于出兵,郑泰便返回到温州督促船队运输,外加购进更多的货物。

    温州如今已是浙江明军与福建明军之间进行贸易的枢纽型港口,就连港口的扩建计划也已经登上议事日程了。郑泰在那里,既可以监督大宗贸易,又方便与郑成功联络,两全其美,按道理说是不应该出现在定海这个尴尬的地方的。

    更何况,定海位于甬江的出海口,想要自海路从温州抵达定海,不仅要穿过宁波以东的一系列沿海岛屿,还要绕过向东凸起的数十里的陆地,比之陆路北上,路途大幅度增加。而更重要的是,这一路上必然要经过宁波与舟山之间的螺头水道和金塘水道。清军在舟山尚有一支由一千步兵和两千水兵所组成的部队。

    有事情,自陆路派遣一二信使便可以进行商议。亲自走海路前来,郑泰此行危险重重,就更加深了其中的不合理之处。

    事出常理即为妖,尤其是当另一种可能出现在他的脑海之后,陈文更是快马加鞭的赶到了定海。

    “我见辅仁大军云集此地,便是浙江沿海巡航水师也在大举北上,可是有意挥师舟山?”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舟山地理位置极其重要,自然还是要尽快收复为上。”

    听到这话,郑泰的嘴角不由得抽搐了一下,虽是轻微已极,但却无不看在了陈文的眼中。转瞬之后,似乎是下定了决心,郑泰转而对陈文说道:“辅仁想来应该是知道的,舟山副将巴成功乃是提标营出身,参加过永四年的四明湖之战。事到如今,他已经派人向愚兄请降了,想要转投到大木麾下。”

    我就知道!

    在甫一接到消息,陈文就已经预料到了这种可能,因为只有这种可能才能完美的解释郑泰在这件事情上的种种异乎寻常。

    如今陈文已经收复浙东八府,杭州驻防八旗战败的消息或许也传到了郑泰的耳中。浙江明军的陆战能力越来越强,而作为盟友的福建明军却依旧是以水师称雄,甚至双方水师的纸面实力也在随着浙江沿海不断被建造出来的大小船只和铸造出来的各式火炮的数量在不断的拉近。

    天下未定,这必然会产生一种极大的危机感。

    更何况,在陈文的记忆中,郑氏集团起自海盗,在陆战上本就是劣势,步战靠着藤甲兵和铁人军得到了增强,而骑兵方面,对于自清军那里转投的骑将也是极力招揽。马信、李必、王戎等人就是例子,而巴成功原本上也是在永九年归降的郑成功,改名作巴臣兴,管宣毅前镇兼管铁骑,立刻就成了郑成功麾下的骑兵大将。至于这个蒙古鞑子,则回报给郑成功百余匹战马以及训练骑兵的手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