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穿越古今电子书 > 永历四年 >

第553部分

永历四年-第553部分

小说: 永历四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夫方阵。

    四个军情司的派员,两个是北京站一路追踪而去的,另外的两个则是西安站的派员,负伤逃回的那个更是曾经的东南经标,因为作为俘虏协助作战时立功才被吸纳进江浙明军。

    这四个情报人员在不同的位置观测,岂料凑到一起进行交流没过多会儿,便有一队溃兵引来了新军的骑兵,他们才因此而暴露。但是四个人交流了个七七八八,剩下的就是将情报送回,结果四散而逃,死三伤一,但却也把这一战的过程如实的记录了下来。

    吴三桂使用的西班牙方阵,是在东南经标使用的那个版本上进行改良过的,但是改良受到武器装备的限制,吴三桂无法提供更多的火铳,只能以步弓代替,无形的降低了占据全阵百分之七十五的火器部队的杀伤能力。

    这等的残缺面对旧式战法时依旧是碾压,因为方阵的核心思想和战法没有改变,但是遇到新军就彻底暴露了出来。

    新军通过耶稣会的传教士学来了瑞典雄狮古斯塔夫二世赖以横行欧陆,将近代军队的战法代入到线性战术体系的古斯塔夫方阵。如今欧陆最为先进的战法,在三十年战争中大放异彩,西班牙方阵也迅速被其淘汰,渭南一战不过是这一进程的复刻罢了。

    陈文在书房之中,根据军情司历次送回来的关于新军的情报进行汇总,在稿纸上写写画画,双方在那一战中的战法也逐渐呈现在了陈文的笔下。

    “果然还是实际的火力利用率占优的更强啊。”

    照着稿纸上两军的布置,陈文换了张纸,仅仅是做了一道数学题就搞清楚了这里面的问题。不过恍然大悟过来,陈文抬起头再看到的却是周岳颖和陈馨若这母女俩不解的目光,似乎是不太明白陈文到底从桌子上的这些乱七八糟的文字、图形中看出了些什么。

    “娘子且拿去看看,闺女来让爹爹抱抱。”

    女儿被陈文抱起,放在了大腿上,那一双灵动的眸子却在瞄着陈文的稿纸,一副欲求甚解的小模样。

    陈文的这个长女,求知欲极其旺盛,对于知识的接收能力也让陈文欣喜若狂,倒是她的母亲对此却显得有些忧虑,好像是唯恐女儿会重蹈她的覆辙那般。

    比起周岳颖的胡思乱想,陈文却没有想太多的东西,平日里公务繁忙,休息的间歇陈文也会教一教女儿写字、数算,养育养育,既要养,也要育,知识和思想的传承,虽然按照这个时代的传统也是要教给儿子,而非女儿,但是比起还在牙牙学语的儿子,女儿的聪慧已经露出了苗头。

    “来,闺女,爹爹出道数算题,解出来有奖励的哦。”

    “爹爹只管出题,女儿一定认真解答。”

    “好,好,乖女儿听题喽。”

    抱着女儿,陈文哈哈大笑,继而对这个还不到四岁的小姑娘说道:“假设有两支军队,第一支军队……”

    “夫君,馨若是女儿,说那些刀兵之事干什么嘛。”

    周岳颖有些不满,陈文也连忙改换了题目。不过嘛,换汤不换药,无非是将士兵改换成了银钱而已。

    “假设爹爹和你娘各有一万两银子,爹爹许诺给馨若其中的四分之三做嫁妆,而你娘则许诺给馨若其中的三分之二做嫁妆,但是爹爹许诺的银子里有一半存在光复票号里吃息钱,而你娘的那三分之二则全在手里面。馨若告诉爹爹,是爹爹给馨若的嫁妆多呢,还是你娘给的多呢?”

    嫁妆是什么,小闺女好像还不太明白。然而,嘟着小嘴想了想,陈馨若很快就做出了回答:“爹爹给的多。”

    “啊?”

    这个回答让陈文登时便是一愣,就连周岳颖也放下了手里的文件,皱着眉头看向女儿。

    “为什么?”

    “因为娘亲说爹爹言必行,行必果的大英雄,绝无虚言。馨若想着,既然爹爹许诺了,就一定会给馨若,吃不到息钱也不会在乎的。”

    原以为女儿是算不出在瞎猜,岂料会有这么个回答,抬头看向周岳颖时,后者也是羞涩一闪即逝,随即轻轻的点了点女儿的小脑袋。

    “这丫头,小小年纪就这么伶牙俐齿,这可不是妾身教出来的。”

    哈哈笑过,陈文继而向陈馨若问道:“若是爹爹一定要吃到息钱呢?”

    “那就是娘亲给的多了,爹爹真抠门。”

    “差了多少?”

    “爹爹给馨若的只有娘亲给馨若的一半而已,还不抠门。”

    得到了这个答案,陈文和周岳颖看向对方的眼中分明写着的都是震惊二字。一个不到四岁的小闺女会五位数混合运算,这好像有些不太正常。眼见于此,陈文试探性的问及是怎么算出来,可是得到的答案却更让他无法安坐。

    “馨若没有当那是银子,只当是娘亲每天教授给馨若的字。假设娘亲早上说要教授馨若十个字,上午教完其中的四分之三,结果刚教了一半,大舅妈就过来串门子待了一天,那么今天馨若就只学到了三个字,外加第四个字的几画而已。但若是娘亲上午教完了三分之二,吃过了午饭大舅妈才过来串门子,那么馨若就学到了六个字,还富裕几画。这样算来,前者不是就只有后者的一半吗?”

    举一反三,陈文对他的这个女儿的智商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但也正如陈馨若计算的那般,渭南一战,吴三桂的西班牙方阵列阵之后,新军的骑兵从侧翼也无法对其造成威胁。可是这等长矛手居中,火铳手在四角的方阵,如果仅仅是遭逢一侧的进攻,那么另外的两个角阵就只能处于闲置的状态。

    如此一来,吴三桂虽然坐拥两万大军,即便是抛开义勇五营要设法击破富绶带来的八旗军,也应该有一万五千大军,11250名射手,但实际上,能够在第一线与新军对射的,其实也只有这个数字的一半,五千多人而已。而新军那边,7200名的射手总量全部在第一线进行轮换射击,光是数量就高下立判,而这还没有去计算双方的武器、防具上的优劣对比。

    “吴三桂的实际参战射手数量不如人,而且这里面还大量的掺杂着步弓手,这西班牙方阵的火力本身就收到压制,更别说是这么玩了。再算上射程上鲁密铳比之鸟铳占优,重型扎甲和布面甲对鸟铳都存在防护能力,更别说新军还玩出了三排同时齐射和小口径火炮加装葡萄弹的花样,吴三桂输的一点儿也不冤枉。甚至可以说,若非是屠了满城使得那些关宁军没了退路,吴三桂只怕早就被新军打得满地找牙了,能撑到清军右翼崩溃可真是个奇迹啊。”

    间简单单的数学题,得到的却是一个残酷的答案,而从新军在战场上的表现来看,这支新军的战斗意志只怕是决不低于清末的北洋新军。

    这并非是危言耸听,北洋新军的训练方法来自于欧洲,是陆军强国德国的教习训练出来的;而这支新军,其训练方法同样来自于欧洲,乃是这个时代的欧洲陆军强国瑞典的战法,另外还掺杂了刘成从陈文那里学到的很多近现代军队的训练方法。

    但是,北洋新军的士兵当兵是为了吃饷,吃袁大帅的饭所以为袁大帅打仗;而这支新军则有着极大的紧迫感,他们都是旗人,有铁杆庄稼在内的大量福利,而且还高人一等,可是满清现在已经站在了悬崖的边缘,满清一旦亡国,他们的利益无法保全不说,旗人的身份也使得他们必然会遭到汉家王朝的复仇,这是事关自身和家人的福祉的大事,再加上北京站那边传来的刘成对新军进行的洗脑,比如那个每天必喊的口号……

    假设,北洋新军和这支八旗新军使用同样的兵器,不说战法适不适合当前的武器技术水平,单说这战斗意志和对伤亡的忍耐能力,前者只怕是会被后者完爆的。

    这毕竟还是清初,八旗军的腐化程度还比较低,满清的上升期也是被陈文强行打断的,再加上近现代军队的训练方法和横行欧陆的古斯塔夫方阵,才有了新军这样的怪兽,甚至就连陈文当年在网上的历史小说里也不曾看到过如此强悍的八旗军。

    “夫君,鞑子的新军就真的强到了这个地步吗?”

    听到有此一问,陈文抬起头,看到的却是周岳颖和陈馨若母女期寄的目光,一股豪情油然而生。

    “这支新军确实是难得的精锐,但无论是虏廷,还是刘成,亦或是吴三桂,他们对于真正的力量,一无所知!”

第七十七章 伟力(上)

    新军有新军的强大之处,但是新军也有着新军必然的弊病所在。陈文对于耍些阴谋诡计来削弱新军兴致缺缺,他坚信的打铁还需自身硬的道理,唯有最大化的实现江浙明军的强大,才是彻底消灭满清的必由之路。

    吴三桂在渭南遭逢惨败的消息陆陆续续的传来,新军大获全胜,继而不战而下西安,吴三桂带着残兵败将仓皇而逃,一时间也不知所踪。但是,为了安抚参战八旗军的军心、替陕西西安右翼四旗复仇以及震慑陕西地面的汉人,清军先后在渭南县和西安府城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屠杀。

    渭南县城里的百姓尽数被杀,生还者不过是个位数字;西安府城稍微还好一些,由于距离够远,再加上满城被屠,府城里的百姓对于清军的报复有了一个预估,所以在吴三桂出征后就大量逃亡乡间,等到惨败的消息传回,更是倾城而出,以至于清军只能靠着屠杀周边乡镇的百姓以及一把大火焚毁了这座历史名城来泄愤。

    从陕西到南京,相隔数千里之遥,抛开军情司的汇报,最快的还是河南的一些地方文武。只不过,比之此前吴三桂反正和更早的时候,专程派人前来送信的文武官员已经很是少了一批了大抵是新军的强悍战斗力把他们吓到了,已经不太敢把宝全部压在陈文这边了。

    “这群狗娘养的墙头草,迟早收拾了他们。”

    话一出口,郑奇便意识到了有些失言,连忙拜倒,口称死罪。陈文对此倒也不以为意,一句带过就转到了今天他将郑奇和小野一郎这二人传来的原因上面。

    “朝鲜那边详情,可是调查清楚了?”

    “回大王的话,已然调查清楚。”

    “那就说说吧。”

    这时代没有无线电,没有网络,更没有什么影音资料,消息靠着人们口口相传,真实性随着经过越多人的口舌往往就变得越加的偏离真相。陈文倒是不怕那几个朝鲜流亡官员胡说八道,因为任他们怎么说,陈文都是要先弄明白真实情况再作决断的。

    “回大王的话,末将奉命前往日本和朝鲜打探情况,朝鲜现在确实已经被鞑子灭国了,而且朝鲜国内也没有爆发太激烈的起义,有限的一些也都是小打小闹,根本不成气候。去年有过两次,鞑子甚至连那些驻防大城市的驻军都没有派去,只让那些邦子就镇压了下来。”

    “果然如此啊。”

    那一次召见过后,那几个朝鲜流亡官员也求见过几次,报上了一些与他们有联络的义军的情况,并且表示一旦王师开进朝鲜,这些朝鲜义士可以成为王师助力云云。

    这些家伙一次次在齐王府里慷慨陈词,说的有来道去的,可惜陈文是连一个标点符号也不会相信的。

    壬辰战争,不是明军越过鸭绿江,朝鲜早就被日本灭国了,抵抗的也不是没有,但却绝大多数都是些废物,唯独出了个李舜臣,倒是被后世的那个半岛民族吹得天上有地上无,甚至就连对朝鲜有再造之恩的明军也被他们极力丑化,因为不这样做根本没办法凸显出他们的那位英雄在壬辰战争中的卑微作用。

    就算是后世,日本殖民朝鲜,朝鲜人的抗日烈度也低得可笑,反倒是更加踊跃的加入日军。像是那几个朝鲜官员所说的什么各地已然烽火四起,鞑子在朝鲜损失惨重,差的只是王师的致命一击云云,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陈文是不会相信。

    当然,设身处地,亡国之臣竭力救亡,哪怕是利用欺骗的手段来求取到大国的助力,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他又不是朝鲜人,自然还是要顾着江浙明军自身的利益,总是要分得清轻重缓急才是。

    “末将前往朝鲜,小野则在日本搜集在日朝鲜人的情报。现在得到的情报汇总表明,鞑子在完成对朝鲜的灭国之战后,很快就建立起了对朝鲜的统治。”

    “早期,鞑子借着反清拥明的罪名,杀了一大批朝鲜朝臣,将宗室也都押到了京城,威吓住了文武两班的余下之人,没了领头的,朝鲜人也就闹不起来了。接下来的日子,靠着给招募来的蒙古驻军和邦子分地,以及组建所谓高丽八旗和开科取士,朝鲜一国就轻而易举的变成了鞑子的两个行省,根本没费什么气力。”

    所谓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