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从零开始 >

第4301部分

从零开始-第4301部分

小说: 从零开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一瞬间我们这边的人都学会了这种特殊波动的发出方式,而对方显然对此并不惊讶,而是立刻开始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依然是对方的模拟引导,这次教导的不是发出这种波动,而是制造不同波动强度和不同的波动方式。这种波动方式的变化很特别,因为人类从未接触过这种东西,所以我也不知道要如何定义这种波动的内部变化。就像电磁波有频率。声波有音色,这种特殊的未知波动也有自身的一种特殊变化,但因为之前从未有这方面的东西被发现,所以我们也不知道要如何定义它。不过,虽然无法定义,但我们的身体或者说大脑倒是记住了这些波动的不同方式。

    这种波动方式的变化并不是阶段性的变化,而是一种连续的,没有间隔的平滑过渡式的变化。对方在教导过这种波动方式的变化之后就开始重复某种特殊波动,而从这中间我们明白了,这些外星人的交流方式就是依靠这种波动方式的变化来传递的。

    当我们可以熟练掌握这种波动的时候。那群外星人中一直作为首领和我们交流的那个存在忽然抬起拳头敲了敲自己胸口,然后发出了一种波动,接着指了下身边的一个同伴。又发出了另外一种波动。他将人都指了一遍,然后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波动,而我们瞬间就明白了,这是他们每个人的名字。当然,这种名字根本没法翻译,因为它不是用声波记录的。

    因为这是一种全新的交流方式,所以我们也不知道如何定义自己的名字,所以我干脆张嘴说出了自己的名字,并且同时用电磁波的方式发送我们自己的名字。

    对方虽然不经常使用声音交流。但显然也不是完全不用,至少对方对声音的控制能力很强。在我们重复之后立刻就可以学着我们的样子叫出我们的名字。并且发音相当标准,没有那种外国人学中文的奇怪音调。

    监控镜头前的三巨头终于发现我们已经开始进行实质交流了。于是立刻命令演习暂停。目前来看,这些外星人显然比演习更,因为对方很可能掌握着相当高端的科技力量,而如果能从他们这里得到一些技术上的,我们的移民计划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发展,毕竟对方的技术水平很可能超出人类一大截,只要随便指点一下说不定就能带来巨大进步。

    互相交流完名字之后,我直接让依佛里特走到了前面来,然后利用他身上的设备在房间中投影出了一张超级复杂的星图。这个星域图一出来,监控镜头前面的不少人立刻就惊叫了起来,因为这根本就不是地球人掌握的星域图。目前地球上的星域图只有银河系的一部分,而且非常的不完整,但是这个星图却非常的庞大而完整,显然这不是地球上已知的星图。

    美国总统和俄罗斯总统的目光一下子就聚集到了一首长身上,意思就是在问:“这东西你们哪来的。”

    在一首长解释这东西的来历的时候,我们却是和那些外星人对着星图开始连比划带猜的交流了起来。

    1

第五百四十九章 互联() 
这张星图其实来历很简单,因为它就是我们从第四特区的主系统之中下来的。

    第四特区不但是地球上迄今为止保存最完好的外星人遗迹,同时也是少数几个可以运作的遗迹之一,并且最的一点就是,当我们龙族基因真正稳定下来之后,第四特区的控制系统不知道为什么竟然给我们龙族预留了控制权限,而且这个权限级别非常的高。目前为止好像除了飞船的自毁系统无法控制之外,我们几乎可以操作第四特区的。

    得益于第四特区给出的高级权限,我们在第四特区的研究方面有了突飞猛进的进展。这张星图就是我们的成果之一,是从第四特区的导航之中直接读取出来的东西。显然,这张星域图覆盖范围超级广泛,而且面前的这些外星人也是认识这个星图的。至少对方对这个星图范围内的情况有一定了解。

    在我们展开星图之后对方就开始根据星图试图和我们交流,而有了实质性的对照物之后交流显然就变得容易了很多,因为我们知道对方的语言说的是什么。在有确切目标的情况下我们甚至可以直接定义某些语言结构和名词,比如说星图中关于星球的名称,还有星体的运行轨道之类的东西。

    以星图作为基础,我们沟通完之后就弯成了少量单词的定义,并且已经建立了对方语言模式的大概语法结构。关闭星图,依佛里特开始投影映射出元素周期表,并且用动画的形式展示了分子的微观结构,接着显示原子的微观结构,最后是更微小的粒子,反正就是把我们掌握的关于物质的基本形态的信息全部显示出来。

    因为这帮外星人肯定也掌握有这些知识,而宇宙常量不出意外应该是稳定值,也就是说在地球上的物质特性在全宇宙应该都是通用的。外星球可能有一些地球没有的元素,但相同的元素不管在哪里,属性都是一样的。基于这一点。我们双方就可以完成基础物质结构的定义,然后我们又开始进行数字的定义,只要双方的数字定义完成就可以进行数学方面的沟通了,而做到这一步相当。

    就像是之前发现这帮外星人居然有和我们一模一样的脑组织一样。在进行数学定义的时候,我们又一次被震惊了。

    这帮外星人使用的习惯计数方式居然和我们龙族一样是十六进制的。大家都知道,电子计算机是二进制语言,因为作为电子计算机最基础单位的晶体管只能有通电和断电两种情况,因此电子计算机只能理解0和1两种编码。当然现代计算机是可以执行八进制、十进制、十六进制等类型的计算的。但这些计算方式其实都是模拟运算,虽然输出的结构是我们需要的类型,但计算过程中计算机最终完成的其实还是二进制计算,只不过计算机会在运算之前先把输入的数据转换成二进制,计算完成后再转换回我们设定的进制。

    这种方法也是无奈之举,因为电子计算机就认二进制,这是没办法更改的东西,不管你的编程能力再强,最终计算机的底层计算永远是二进制的。

    但是,我们龙族的大脑分成了生物脑和电子脑两个部分。其中生物脑使用的是多元不定向运算模式,这是一种我们至今为止都还没有完全研究清楚的运算模型。之所以研究不清楚,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生物脑是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制造出来的,我们的思维方式也是自然形成的,和计算机程序差异很大。目前我们能将自己的思维方式以某种固定的数学模型导出,主要还是因为我们还有个电子脑部分。等于就是说我们将自然形成的大脑的思维模式以数学模型的方式记录了下来,但因为这个模型是记录下来的,而不是我们设计出来的,所以目前我们对这种特殊的运算方式还不能完全理解。不过这倒是不影响我们使用自己的大脑。毕竟原始人也不理解自己的肌肉和如何产生动力的,他们还不是照样用的好好的?

    因为生物脑的这种多元不定向运算模式超级复杂,以二进制模式描述这种运算的话,计算机的压力会非常的大。所以。我们的电子脑部分使用的是十六进制的运算模式。

    虽说是电子脑,但我们脑袋里的那个电子部分其实应该理解为量子计算机而不是电子计算机,叫它电子脑是习惯名称的延续,就像现代的马路其实很少有马车和马匹在上面跑了,但依然还是叫马路一样。我们的电子脑其实应该叫做量子数据处理单元,而不是电子芯片。

    因为量子具有多重特性。所以量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基本状态就不是只有1和0那么简单了。当然,量子计算机也有上限,所以最适合量子计算机的计算模式就是十六进制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量子计算机可以直接定义十六种基础形态,因为基础定义变多了,对复杂数据的转换量就可以下降。如果将原本的二进制程序放在我们的十六进制处理单元中处理,在程序本身不进行修改的前提下,编译后的数据量理论上将会下降到原先的16分之一。也就是说原本1G大小的数据,转换成16进制的数据就只剩64MB了。当然这个是理论值,实际上不可能真的压缩到那么少,因为毕竟有些数据本身就是二进制的。不过至少绝大部分的数据可以压缩到这种级别。

    除了数据体积会下降,高位进制更的意义还是在于程序的编写方式的简化和运算速度的提高。

    因为二进制计算机需要将的数据都转换成二进制,因此很多数据都要反复的来回转换,而且有些数据之间会存在冲突,根本无法描述,或者描述不清导致程序出错。这就是二进制语言编译的麻烦之处。

    其实用电路板来形容二级制编程是最为形象的。假设有一块PCB板,其上已经有很多的电子元件的针脚,现在要求你在其上排列电路,要让某些对应的针脚可以一对一的连接起来。

    这种电路板的设计将会随着需要连接的针脚数量增加,难度成几何级数的上升,因为有些电子原件的针脚连接线会被别的线路挡住。要在只有一个面的电路板上印刷导电的线路。就决定了这些线路绝对不能交叉,因为印刷电路板不像家里的电线,它们是没有绝缘层的,一旦线路交叉就会短路。电路板根本无法正常工作。需要连接的针脚少的时候当然简单,但是阵脚一多,线路就会变的很复杂,有时候需要来回的绕圈子才能避免交叉让线路顺利连接。而一旦线路增加,最终会发展成即便你让线路拐来拐去也无法最终连接到需要的针脚上。这样根本无法完成线路设计。

    现代电路板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房间很简单。在电路板上打洞。当两条线路需要交叉的时候,直接在电路板上打洞其中一条线路穿到电路板背面,就像立交桥一样,绕过正面的线路,然后重新穿个洞再回到正面来走线。

    使用这种方式将线路交叉穿梭,虽然对于现代的大规模电路来说依然会非常拥挤,排线也会非常的复杂,但至少还是可以完成大多数线路的需要的。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电子工业的不同厂家生产的电路板性能可能差距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合理的排线可以减少线路的长度。同时降低干扰,而有些技术不过关的厂家虽然也能设计出电路板,但排线不合理,走线长度增加,不但增加了原料成本,电路板体积也变大了很多,更的是走线不规则意味着线路干扰会变的非常严重,这将直接影响到最后电器成品的质量和性能。

    由这种电路板的走线难度就可以看得出来,单纯在一个面上布置线路显然是非常麻烦的,甚至很多复杂的线路根本就完全无法完成。但是只要采用穿孔的方式在线路板两面走线,那就意味着设计变得更简单了。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电路板是立体的呢?将电路板设计成空间立体结构。让“电路板”变成“电路球”,其中的线路可以利用空间结构交叉串接而互不接触,那么,这种线路设计是不是就变的简单了很多?而且因为是立体布线,所以很多元件的针脚距离被拉进,线路也可以直接用一条直线连接。这种不拐弯的短线显然会大幅度缩小线路长度,不但降低了材料成本,更的是较短的线路暴露在外面就意味着受到干扰的机会下降了。并且,这种立体线路意味着很多原本无法被制造出来的线路有了被制造的可能,这对电子系统的设计帮助可想而知是多么巨大。

    当然,这只是个比喻,现实中没有出现这种立体电路最大的原因不是它不好,而是成本问题。毕竟立体线路的生产难度很大,虽然设计简单了很多,但要进行立体化的接线和点焊,没有高尖端的机器人工业是肯定不行的,至少人类是无法完成如此高集成度的复杂工作的。

    但是,虽然在实体的线路板上应用困难,但在领域,这种思维模式带来的革新却是无法想象的。

    如果说基于二进制的相当于在那种平面电路板上穿线的话,我们的十六进制计算模式就相当于是那种立体电路板。而且,因为运行不存在生产难度的问题,所以唯一的缺陷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要让计算机处理同样的工作,需要先用计算机语言描述这个工作对象,这一点不管是哪种计算机都是一样的。但是,描述完成之后,二级制计算机需要先把描述对象转化为二进制语言,而十六进制计算机则是转化为十六进制语言。但是,因为之前说的数据复杂度的问题,十六进制计算机转化后的数据可能会有十六进制计算机转化后的数据的16倍大小。在计算机本身的处理速度相同的情况下,二进制计算机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