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魔法玄幻电子书 > 十二国记 >

第228部分

十二国记-第228部分

小说: 十二国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夏回到主楼,出来迎接的青喜没等露面就这样问道。大概是从门卫那里听说了朱夏回来的消息,青喜手里拿着茶器,微微弯下腰担心地看着朱夏。
  “您脸色比出去时还糟糕啊。”
  “不要紧,只是有一点疲劳。”
  “是这样吗?”
  青喜语气里带着怀疑,把茶器放在桌子上,又唠叨着空气不好、灯光太强,然后前前后后忙着整理起房间——打开窗户、捻小灶台的灯火、移动屏风。
  身材短小的青喜跑来跑去忙碌的样子简直就像燕子。朱夏终于松了一口气,青喜总是不可思议地能让她平静下来。
  “所以我不是总跟您说不可以熬夜的嘛。昨晚也到很晚都没睡是吧,我可是眼睁睁看到您房间的灯亮着哦。”
  “这样说来,青喜也熬夜了,对吧?”
  “我不要紧。姐姐工作出去后,我扔下手里的活想睡多久午觉都可以。”
  朱夏轻轻笑了。虽然青喜叫朱夏姐姐,但他并不是朱夏和荣祝的弟弟。青喜本来是在扶王殁身后的混乱中失去双亲的孤儿。收养了父母双亡的青喜,并把他放在身边抚养长大的是荣祝的母亲慎思。慎思同时也是砥尚的叔母,为人柔和慈祥、人品出众。她代替侄子早早去世的母亲,给了砥尚不少影响。为了报答养育之恩,砥尚登基后,封任慎思为三公中次席的太傅。受到慎思熏陶的青喜,从少年时代起就出入高斗,照顾服侍荣祝。称荣祝兄长,称朱夏姐姐,十九岁时毫不计较地自愿成为荣祝身边的胥,加入仙籍,之后一直照管着官邸的事务。
  “兄长会回来吧?”青喜担心地望着大门。
  “不一定……因为现在是非常时期。”
  “今天情况怎么样?”
  “朝议开始前气氛很紧张……不过,砥尚让众官完全平静下来了。”
  朱夏说着,难过地笑了笑。听朱夏说完朝议的情况,青喜皱起眉头。
  “主上现在还那么有自信啊……”
  “有自信反而更糟……”
  受到砥尚锐气的影响恢复生气的诸官中,只有朱夏仍然意志消沉。砥尚充满霸气的样子和信赖砥尚的百官地样子让她感到心头无比沉重。
  砥尚是所谓的飘风之王。据说飘风之王要么是杰出人物要么相反,但是至少朱夏他们、高斗的同伴们对砥尚无比杰出这一点深信不疑。最先去升山是当然,得到选定也是当然,砥尚如同疾风般的登基对朱夏他们来说是毫无疑问的事。民众也对高斗——砥尚给予支持。砥尚满心欢喜地迎来了玉座;新朝廷迅速整备就绪了;高斗里聚集了足以支撑新政府的人才,抱负着同样理想的同伴。应该前进的道路十分明确,整个朝廷步调完全一致。空位造成的荒废控制在最小限度,新朝廷转眼间整顿完毕开始了行进。这是新王朝辉煌的开幕,每个人都这么想。
  可是,实际中的才没有像朱夏他们想像的那样改变,王朝从一开始就遇到了无数挫折。
  砥尚首先考虑一扫放弃政务的扶王治世下滥用国权蛀王国库的恶吏。众多官吏被罢免,但这样一来国家变得无法运行下去了——这个大概不是砥尚的过错,朱夏这样认为。
  “明明需要改正错误……仍坚持说有自信,这就是说不会反思啊。”
  “是啊……不过怎么说呢,也许该说真不愧是砥尚大人吧,那种情况下还能稳住百官,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到的——对对方感到不信时其实是因为自己在迷茫,原来如此。”青喜自己感慨地点着头,在圆圆的脸上做出酒窝笑着说道,“果然是跟凡人不一样啊。砥尚大人不会就这样顺理成章地失道的,一定不会的。”
  “是啊,”朱夏无心地笑着回答。
  Ⅱ
  和朱夏的担心相反,官吏的多数被砥尚充满自信的言论感召,好像从迷茫中重新站了起来。采麟失道的消息是什么地方搞错了。既便确有其事,只要加倍努力就一定能让才好转,采麟的病也一定会痊愈。朝廷整体充满了这样乐观的气氛。国府恢复了生机,但对朱夏来讲这样反而让她难过。
  砥尚对国府的指导也比以往更加投入。可是尽管热情高涨,国府仍然变得更加混乱。砥尚的言行并没有像他本人讲的那样有确信,反而急速地变得迷乱。中午这样说的事,到了傍晚又作出完全相反的决定,这种情形变得再三出现。在朱夏看来,砥尚听到采麟失道后果然产生了动摇,反复无常的政令就是他开始失去自我的体现。
  但不知是故意还是无意,砥尚的行动看起来对自己处境窘迫的现实依然毫无自觉。只要有谁指摘砥尚混乱迷失就一定会遭到斥责。当被忽左忽右的政令弄得焦头烂额的大司寇向砥尚谏言、反被激昂的砥尚猛烈地责骂继而被更迭后,官吏们终于不得不承认这个避而不视的事实,砥尚到底还是在失去正道——。
  官吏们再次开始意志消沉。
  ※       ※       ※
  晨钟正待敲响的时刻,朱夏被青喜摇醒。
  “……青喜?”
  “对不起打扰您休息。请赶快起来,小宰前来探访了。”
  朱夏吃惊地从卧床中坐了起来,很意外天官长次官竟然在这个天色未明的时间突然特意采访。
  “……是什么事情?”
  “好像有什么很保密的事,小宰看起来很慌张的样子。我尽量劝他冷静,请您尽快赶来。我先请他在客厅等候了,”
  “荣祝呢。”
  “姐姐睡过后回来了,然后就一直待在书房。因为姐姐这边起身梳妆要花些时间,我稍后再去唤他起来。真难为他了。”
  好吧。朱夏点点头,赶忙开始起身穿衣。整理衣衫的手颤抖着,马上在念头中出现的,是采麟的事情。难道——已经。
  朱夏带着微微的眩晕走出卧室,赶到客厅,看到小宰苍白的脸色,正打算询问的时候,荣祝也赶了进来。
  “……发生什么事了?”
  小宰带着明显地颤抖俯身跪拜下来。
  “请冢宰至急移步至左内府。”
  “台辅……发生了什么?”
  荣祝看来也想到了这个。但是小宰摇摇头。
  “不是台辅,是太师——太上去世了。”
  朱夏吃惊地和荣祝对望了望。
  砥尚登基的同时,把亲兄弟、两亲都加入仙籍,招入王宫授予了官位。其父大昌原本就因其人品高尚很有名望,大昌的弟妹中也以慎思为代表人人德高望重。其弟驯行也从高斗时代开始支持着砥尚。砥尚封与其亲族官位,迎父亲大昌为三公之首太师,慎思位居其次席的太傅,驯行为末席的太保,照惯例他们居住在专用来让王的亲族居住的东宫,深居在东宫的大昌身上绝对没有道理会突降如此奇祸。一旦加入仙籍,不可能会突然身染急病。
  “怎么可能,怎么回事?”
  “是……有什么人把太师的头颅……”
  朱夏禁不住惊呼出来,荣祝则弹立起来逼近小宰追问。
  “不可能!怎么可能,你是说太师被人杀害了?”
  “是的,”小宰平伏着回答。
  事件在天未明时发生了。王宫深部的长明宫内负责宿卫的下官的地方,慎思闯了进来,带着从未见过的慌乱,向下官述说正殿的样子不对。
  慎思和砥尚的父亲大昌同住在长明宫。大昌在正殿,慎思在别殿。夜里慎思被一种奇妙的感觉唤醒。也许是什么声音、也许是某种预感,她自己也不怎么明白地醒来,总觉得正殿的方向有什么不对,然后就去了长明殿。进到堂室就见到了这个情景,慎思指着前面对自己带来的下官如此说道。
  下官向堂室望去,惊呆了。家具散乱着倒下的室内四处飞溅着血迹,地上留下了大片的血滩。头颅几乎完全被切断的大昌的尸体横卧在血滩上。
  “……是母亲发现的吗?母亲她……”
  “受到了些惊吓,但还保持着理智。”
  下官叫醒同僚,把慎思交与其看护,然后去召唤在东宫门殿守卫的夏官,但发现长明宫的大门敞开着,而在门殿负责夜勤的两名门卫也同大昌一样被杀害了。
  “……那么,都有谁出入不知道吗,住在东宫的其他人呢?”
  “都在自己的宫殿里。只是,太保现在不在。”
  “太保——驯行?”
  “是的,”小宰抬起褪去血色的脸接着说道,“下官们正在到处寻找,现在还没有发现。问过太保居所嘉永宫的下官,说是太保说要去拜访太师就出了宫,从那之后就没有回来。”
  意味深长的沉默。王父的死、然后是王弟的失踪——这在意味着什么吗。
  “……难道。”
  朱夏呢喃着望向荣祝,然后很快摇了摇头,那不可能。驯行和兄长砥尚相反,为人木纳谨慎。这样的驯行不可能对人做出暴行,更不用说大昌是他自己的亲生父亲,决不可能下毒手杀害。
  像是看透了朱夏的想法一祥,荣祝点了点头。
  “总之要先找到他才行——还有,主上那边呢?”
  “已经禀报了。因为事关重大,所以眼下只安排人传达给主上——还有六官长。主上和太傅太宰在左内府等候冢宰,说是想尽早当面商谈。”
  “我马上去。”
  荣祝说完,迅速整理好着装便向内殿的左内府赶去。朱夏送出荣祝后,颓然坐到主楼的地上。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王朝不稳、百官惶惶的这个时期,遇到这样悲惨的事件。而且偏偏是王父被杀害,而王弟又下落不明。他们居住的东宫,位于守备森严的王宫的最深部。是除了王、在宫中居住的人和服侍在这些人侧近的天官之外没有任何人可以出入的禁域。慎思是荣祝的生母,但即使是荣祝也一次都没能造访住在东宫的母亲。负责护卫的夏官守卫也只能到东宫门为止。因为东宫所处王宫的最深部,所以只需要守住门就足够了。
  (为什么……)
  在朱夏蹲坐在冰冷的地面上时,一盏茶器带着芳香一起被送到了眼前。
  “今晚您一直呆在很低的地方啊。”
  “……青喜。”
  “放低腰身(译注:指为人谦逊)虽然是好事,不过这样子会让身体着凉哦。”
  青喜笑着露出酒窝,拉着朱夏的手,让她坐到了椅子上。
  “好了,冷静下来。看起来应该不是谋反。”
  “不是……谋反?”
  “如果有人想谋反,杀害太师又有什么意义?”
  “是……是啊。”
  呢喃着,朱夏拿起茶器,手掌中传来茶器的温暖。
  “这确实不是谋反。这样说来是什么人……基于私怨的行为。但会是谁?”
  “想象不到。不过基本能出入东宫的除了住在那里的人,就只有负责勤务的天官和守卫东宫门的夏官、兵卒了。”
  “你是说这其中的人?”
  “应该是吧,虽然我也怀疑是不是真的会有这种事。太师根本不是会招人怨恨的人……而且想一想,东宫内是不允许带刀刃进来的。守卫东宫门的夏官虽然带着兵器,但也不允许在佩刀的情况下进入门的内侧。就算主上也不能带剑入内——除了住在东宫内的人。”
  朱夏几乎把手中的茶器弄掉在地上。
  “青喜——难道……!”
  “不过不可能是东宫内的各位大人——话不听到最后可不行哦。”
  “啊……嗯,是啊。”
  “长明宫的门卫被杀说明有什么人来访过,因为门卫整夜在门殿负责守卫。不过如果不是住在东宫的人,在访问长明宫之前首先要通过东宫门是把?但既然在东宫门被看到了,那么就算被长明宫的门卫看到也应该不要紧才对是把?”
  “青喜,如果这样说那凶手只能还是东宫里的人了。”
  “所以啊,”青喜笑了一笑说道,“我不是说了,话要听到最后才行——如果是东宫外的人,必须通过东宫门。而那里当然有门卫昼夜守卫,想不被发现地通过根本不可能,而且夜里本来只有拜托门卒开门才能通过。这样就意味着是居住在东宫内的人。东宫的各个宫之间相互独立是吧,宫与宫之间各筑有门扉,每道门都有门卫,而夜晚则会把门锁上再加以夜勤看守。那么东宫的什么人为了访问长明宫,必须首先从自己住处的宫门出去才行是吧?”
  “应该是这样吧……”
  “对吧?但是做出犯行的这个人要怎么封住自己住处的门卫的口呢?”
  “这个……大概会像对长明宫的门卫那样……”
  “杀掉不就好了是吧?当然杀掉的话门卫们自然永远不能开口了,但门卫被杀本身就会成为住在那里的人外出过的证据。”
  “那……是谁?不是东宫的人,也不是东宫外面的人。”
  “一般地去考虑的话,不见行踪的太保恐怕是可疑。但我也认为不会是驯行大人。”
  这样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