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鉴宝秘术 >

第1852部分

鉴宝秘术-第1852部分

小说: 鉴宝秘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了1600年,葡萄酒的酒精已经挥发干净,只剩下蜡状的物质和淤泥。

    不过,它的味道仍很浓烈。

    在3000年前的爱尔兰,如果想将77磅(约合35公斤)装有牛油的桶储存起来,可选的方式并不多。

    考古学家之所以能够发现三千年前的牛油要感谢生活在基尔代尔沼泽地附近的居民,他们将牛油桶沉入泥炭中,结果又忘了将它们挖出来。

    2009年,这些牛油重见天日。

    在中国陕州一座有着2000年历史的古墓内,考古学家发现了牛肉干。

    牛肉干被放置在密封的青铜罐内,已经碳化,变成黑绿色。

    这是在中国发现的最古老的牛肉干。

    之所以得出牛肉干这个结论是因为青铜罐内的牛肉在经历了2000年后并没有萎缩,说明放入坟墓前就已被晒干。

    另外,还有一百多年前的巧克力,虽说这个跟上面动辄几千年历史的食物相比好像有点掉价。

    不过,它们仍旧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年代最为久远的巧克力。

    有证据显示,古代的人已懂得如何制作巧克力,通常是液态。

    不过,古代的巧克力很难保存至今。

    这种一百多年前的巧克力是在苏格兰发现的,年代可追溯到1902年。

    当张天元把自己所知道的这几样存放千百年的古老食物说出来的时候,展飞跟姓徐的都有点傻眼了。

    他们还以为张天元只是随便说说,没想到居然是真的。

    “张老师说的话,我信,这东西就五万卖给您了,要不然您再看看我别的东西吧?”

    说实在的,姓徐的川州人心里头也明白,这些食物再古老,对于一个古董收藏家来说意义不大。

    道理很简单,食物毕竟不是古董,人要拿东西干嘛啊。

    “行吧,你拿出来我看看。”

    张天元没有拒绝。

    这人很好说话,让他感觉不错,所以态度嘛,也是很好。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这就是他的想法。

    徐姓川州人取出了一瓷瓶递给了张天元,这瓶子造型没什么特殊的,就是一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又称玉壶赏瓶,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

    流行地区广,沿用时间长,宋以后历代各地窑场均有烧制。

    (未完待续。)

第二七四五章 民国仿北宋还带乾隆款() 
玉壶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

    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垂腹、圈足。

    它是一种以变化柔和的弧线为轮廓线的瓶类。

    其造型上的独特之处是:颈较细,颈部中央微微收束,颈部向下逐渐加宽过渡为杏圆状下垂腹,曲线变化圆缓;圈足相对较大,或内敛或外撇。

    这种瓶的造型定型于宋代,历经宋、元、明、清、民国直至现代。

    唐代时人们多称酒为“春”,后代沿用。

    李白《哭宣城善酿纪叟》诗云:“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王琦注云:“唐人名酒多带春字”。

    又李肇《国史补》上说:“酒则有郢州之富水、乌程之若下、荥阳之土窟春、富平之石冻春、剑南之烧春”。

    《武林市肆记》上也记载有海岳春、蓬莱春、锦波春、浮玉春、秦淮春、丰和春、谷溪春等酒的名字。

    明代高启《客舍雨中听江卿吹萧》诗云:“恨无百斛金陵春,同上凤凰台上醉”,此处“金陵春”也是酒名。

    直至现在,许多酒的名字仍然叫某某春,如景阳春、五粮春等。

    这样,我们可以有如下推测:“玉壶春”是一种酒的名字。

    而这种酒在当时(宋代)是“江州(或邻近地区)有名的上色好酒”,必有一定的知名度。

    那么盛装这种酒的瓶子可能会是某种固定的造型,可能会是撇口、细颈、垂腹、圈足的造型。

    因为这种酒长期盛行不衰,酒瓶的形状也为人们所熟悉,久而久之,人们便把这种造型的瓶子因酒而叫做“玉壶春瓶”。

    而其形状是否就如同现在所见的玉壶春瓶,因缺乏直接的材料暂时还无法证明。

    因此,有专家认为“玉壶春瓶”的名称是因“玉壶春”酒而来。

    不过这种说法还有待论证。

    不管如何,玉壶春瓶在中国瓷器历史上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器型了。

    徐姓川州人拿出来的这件玉壶春瓶,在器型倒也没有什么太过特殊的地方。

    有意思的是,它上面的绘图。

    这个瓶子上绘制的内容,是一幅栩栩如生的房中图。

    房中是什么,就不多做解释了,毕竟这东西不可描述。

    在张天元眼力,这是艺术,在别人眼力就未必了。

    这整个构图惟妙惟肖,甚至连人物的表情都活灵活现,绝对是出自名家之手啊。

    瓶子先不去评论,这上面的图,那绝对算是一绝了。

    其实这样的瓶子,每朝每代都是有的,毕竟房中对于人类来说,那是传宗接代的大事儿,有些男女在婚前根本就不懂这些,就必须得靠某些东西来提示或者教授。

    这东西算是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吧。

    是一件民国仿宋青花玉壶春瓶。

    玉壶春瓶的造型定型于北宋时期,在当时是一种装酒的实用器具,后来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陈设瓷,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

    玉壶春瓶的基本造型是由左右两个对称的“s”形构成,线条优美柔和。

    元代玉壶春瓶承袭了宋代的形制,圈足外撇,体形瘦长。

    造型除圆形外,还有八方形。

    釉色、纹饰华丽丰富,已从宋代的实用酒器转变为陈设器。

    明代的玉壶春瓶和元代清秀瘦长的器形相比,器身有粗壮的趋势,圆腹渐趋丰硕,瓶颈加长,重心下移。

    早期洪武时期的玉壶春瓶,还具有元末明初瓷器厚重粗笨的风格,外廓曲线与下腹曲线的转折比较明显,有些憨笨的感觉,比不上元代玉壶春瓶造型的优美与舒朗。

    展到明代中期以后,玉壶春瓶的造型趋于细腻圆润,优美流畅。

    明代的玉壶春瓶以青花品种最为常见。

    主题纹饰常常以云龙、梅、兰、花鸟、缠枝莲等为主要装饰图案。

    这瓶子绝对是高仿了北宋时期玉壶春瓶的特征,只是上面图案与一般的玉壶春瓶不太一样罢了。

    瓶子大约二十公分高,并不算太大,放在房间之中倒是不错,就算是躺在床上,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

    “东西不错,两万块如何?”

    张天元笑着说道。

    “两万块?”

    徐姓川州人苦笑道:“张老师,您别开玩笑了,这东西最少五十万。”

    “五十万?理由呢?”

    张天元笑着问道。

    徐姓川州人回答道:“张老师,您看这底部是不是有‘大清乾隆年制’的款识?这可是乾隆年间的宫廷御用品啊,搞不好就是乾隆皇帝和他妃子用过的,这东西您给两万,太不合适了吧?”

    “是谁告诉你这些的?”

    张天元心里头想笑,这明明从瓶子本身来看,就是民国仿北宋的玉壶春瓶,可有人非要画蛇添足,在上面整个乾隆年间的款。

    而且这款一看就是后加上的,粗鄙之作,跟上面的构图完全不搭调。

    这位姓徐的仁兄也是够可以的,对瓶子这么不熟悉,居然还敢收藏,真不怕别人把他给卖了啊。

    “这是我一位朋友告诉我的,这个款明明就是乾隆年间的,当然,这东西属于房中的用品,可以说难登大雅之堂,我知道张老师您不肯出价,可是两万块也位面太少了点吧?”

    徐姓川州人苦笑道。

    “兄弟,我看你是个实在人,所以才跟你说实话,这个玩意儿,是民国仿北宋的作品,只是有后来人实在无聊,或者是想骗人,所以才在上面加了乾隆的款,这是坑人的,这东西估计也就是二三十年代的玩意儿。”

    张天元苦口婆心地说道。

    “真?真的?可是这上面的绘图活灵活现,完全看不出是假的啊。”

    徐姓川州人有点相信张天元的话了,可还是不太死心。

    张天元道:“谁说过仿品的艺术成就一定就不如真品的?现代许多高仿,单纯论艺术成就,比真品更加出色,可假的就是假的,问题是年代,而不是艺术成就!”

    “再说这个款识吧,这明显是仿款!

    仿款由明正德年间开其先河,以后无论官窑民窑,仿者越来越多,入清以后。

    制瓷技术迅提高,为仿古瓷创造了有利条件。

    加之当时统治者嗜古成癖,使仿古之风更加盛行。

    (未完待续。)8

第二七四六章 新彩() 
要分辨仿款和真款,仔细观察款识的风格、笔法、字体、位置、款色和字数、结构,并结合器物的造型、胎质、釉色、装饰等方面互相印证,认真推敲,就可以看出来。

    这里面没有多少窍门,只有多看,多记,只要记住了真正的款识,看出仿款还是不难的。”

    张天元有心帮这位瓷器方面的门外汉,不愿意这实诚人上当受骗,所以说的比较详细。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辨别真假要都那么容易,恐怕遍地都是鉴定师了。

    款识方面的学问可不是一定半点。

    如果真要辨伪,那要记的东西就多了,几乎从古至今所有瓷器的款识风格都要铭记于心。

    这样一来,最起码看到了之后,你心里头会有个谱儿。

    包括款识的书写笔法、字体结构、排列形式、落款的部位等等,心里头要明白。

    历代陶瓷器上的款识五花八门,类别繁多,根据款识特点来断代和辨伪,是鉴定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

    观察款识要注意书法、字体、字数、位置、款色、结构和内容等,同时还应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

    在鉴定中遇有可疑之处,应特别注意,细加推敲,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你比如说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汝窑,十分著名。

    英国达维护特基金会收藏的一件汝窑圆环形火照,上有“大观元年岁次丁亥三月望日将作少监监设汝州资窑务萧服视合青〓初试火照”三十三字款铭,这件带款铭的火照长时期被视作中国陶瓷史上的珍贵资料。

    但是,我们仔细推敲就发现了问题。

    火照是用来测定窑内温度的,其形状一般都是〓形,下部尖形是为了便于插入放满砂粒的匣钵里钩出。

    但这件火照为圆环形,直立插放十分不便,历来窑址中也没有发现过这种形状的火照。

    同时把印有瓷窑务官萧服的名字写在火照上,放入窑内去烧,这也不合情理。

    此外,火照是十分普通的东西,一般因陋就简利用器坯改做,凡带款铭的都出自工匠之手,随意写成,字迹潦草,而这件火一反寻常,制作规矩,字体工整,决非出于工匠随手之作。

    因此,这是一件骗人的假古董。

    再以青花写款为例:元代和明初的颜色深厚下沉,有黑色结晶斑点和凝而不舒的现象;尤其宣德时,蓝色中有黑、灰等色杂夹其中。

    成化款则舒展清晰,蓝色优美;嘉靖事青中泛紫,十分浓艳;万历以后色调匀净,但发色不深,清初作品也大抵如此。

    康熙款色调明快,幽倩艳丽;道光以后则蓝色涣散,浅淡上浮。

    还有上浦博物馆收藏有一件宋代定窑白瓷折腰碗,底足刻“凤华”二字款铭,在国内外书刊上多次被发表介绍,一些学者认为“凤华”是宋代宫殿的名称,因此,肯定这是一件宫廷用器。

    经过专家的仔细观察和研究,认为这种看法值得商榷。

    理由如下:底足上的“凤华”二字刻款处,釉层破裂,说明系后人刻上去的,什么时候刻上去的,现在很难确定。

    从字体看,无论是风格或笔划与现在所见其他“奉华”、“凤华”款均不同,特别是“华”字令人注意。

    综合其它情况来看,也有不少疑问。

    宫廷用瓷质量要求很高,质次的宫廷决不会采用。

    这件折腰碗制作工艺上很粗糙,属定窑中一般制品。

    定窑采用覆烧,其烧制工艺优点之一是可以防止水平变形,所以定窑器物中盘、碗之类变形较少,但此碗可见变形现象。

    定窑的纹印花、划花、刻花极为精致,尤以印花见长,一般精良的定窑器,特别是宫廷用瓷,都有花纹装饰,但此碗全器没一点装饰花纹。

    尤其底足的制作特别粗陋,有一部分甚至没有施釉而露胎,这在定瓷中是少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