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游戏竞技 电子书 > 鉴宝秘术 >

第2212部分

鉴宝秘术-第2212部分

小说: 鉴宝秘术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之所以告诉你这一点,就是要你明白,现在钧瓷市场才刚刚火热起来,尤其是精品的宋代钧瓷,价格更是一天一个样,要不是我家里急缺钱,你真当我傻会卖啊?

    跟郭老板一样,我只要把这样的好东西捏在手里,等一段时间之后价格必然上涨,到时候再慢慢出货,岂不是比卖给你赚的钱更多?

    我给你要三百万美金,你还觉着多了,我反倒觉得吃亏了呢。

    算了,反正你一直把我当成了外行吧,呵呵,也许吧,在这方面,我的专业知识可能还真不如你,可是你还朕不知道吧,我家里人就是干这个生意的,这东西就是我从家里倒腾出来的。

    从小耳濡目染,也听说而来不少的事情,既然你不诚心,我也就没必要跟你这浪费时间了,再见!”

    说完话,张天元直接转身就要出门。

    戴维这一次没有阻拦,而是派马掌柜跟过去观察情况。

    他是打心眼里想买那东西,也知道张天元说的是实话,可出于商人的心理,不到最后一步,他是绝对不可能出高价的。

    既然如此,倒不如让张天元再去市场上逛逛,如果实在不行,再拿高价砸下去。

    说不准就成了。

    “老板,其实三百万美金买下来那件东西,肯定不吃亏的,您要知道,这一次那位金融大佬只要得到了这东西,就愿意免除你上亿美金的债务啊,还要给咱们卢芳斋投资!”

    马掌柜觉得戴维实在太心黑了,也太犹豫不决了。

    (未完待续……)

第三四四七章 老芋头() 
张天元离开了卢芳斋,去别的地方闲逛。 .更新最快

    他这样做本来只是打算吓唬吓唬戴维,可没曾想刚走了没几步,就遇到了一个熟人。

    “老芋头!”

    张天元颇有些惊讶。

    老芋头是他老家那边的一个人,也是玩古董的。

    张天元跟他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孩子,还没上大学呢。

    是他指点张天元有限的知识,买到第一件同治粉人物彩罐。

    从那,张天元对他留意起来,发现他身上也有不少故事。

    老人六十几岁,个头不高,眼睛挺大,是古玩行少数好人之一。

    他热衷于逛市场,跟上班一样到点准来报到。

    他买货,也卖货,一来为了打发退休后清闲的时光,二来能赚点小钱,贴补家用。

    既然是工薪阶层出身,买东西就比较谨慎,也能算计,所以他不是在市场上花力所能及的价钱,就是骑了自行车,到附近村子里转上一天,淘点便宜货。

    老头儿有知识,也挺精明,入行于古玩市场的早期阶段,很少买到假货。

    由于常年积累,家里也存了不少东西,据说有黄花梨笔筒,也有一些砚台和古籍,老伴不喜欢他弄这些瓶啊罐的,总是唠叨他,一些不上眼的,他就拿出来找人代卖。

    后来,张天元开了店,他也把货物放在张天元店里,又一次张天元的店被盗,他的一件很普通的老窑罐子,居然也被盗贼顺走,而那件罐子,摆在地摊上,一天都没人问价。

    真晦气,让那不长眼的给弄了去。

    老人看张天元损失不小,很大度地说:“算了,我那罐子不让你赔了!”

    老头很和善,从指点张天元以后,跟张天元也熟络起来。

    又一次在帝都潘家园,张天元和老婆柳梦寻一起逛来逛去,在人堆里发现了他,手里抓着一对银手镯,正往外挤。

    他一眼看到张天元,慈眉善目的笑了。

    互相打了招唿,正要分手的当儿,他又回过头来。

    “银镯子?你要吗?我刚买的!”

    张天元接过镯子仔细瞧,镯子很不错,錾工精细,花饰漂亮,那款式跟普通的银手镯完全不同,感觉太好了。

    出于对老人的信任,当是张天元压根就没用鉴字诀去鉴定,直接就问多少钱。

    他要价不高,跟市场价差不多,他是拣了便宜了。

    张天元高高兴兴的买下,回家之后,送给了一个朋友,那朋友收到货高兴的了不得,后来买了张天元店里头不少银镯子,当然都是老货。

    张天元在市场上还是新手的时候,老人已是老油条,很会买东西,也能找机会。

    这样的人买件好东西,捡个漏还是很正常的。

    那一天赶早市,老头遛弯一样的逛游,忽然发现一位农村妇女正在开箱摆摊,立刻像打篮球那样占好位置。

    那妇女一件件的摆货,老头目不转睛的盯着,等待机会出手。

    功夫不负有心人,好机会终于来了,妇女刚从包里取出一只铜佛,老人就注意到了,没等她放在地上,就接过来。

    那件铜佛是好玩意,足有三十多厘米高,开相很漂亮,佛祖慈眉善目,表情雍容,仪态庄严,仅底座有小伤。

    老头抓在手里,周围的人看到了,立刻围起一堆来。

    有个津城老客见东西好,很羡慕,伸手喊叫“我看看,我看看!”

    老人怕惊了妇女,瞪起眼怒斥那人:“你看啥!”

    老人手抓铜佛,回过头来,急忙问价。

    “多少钱?”

    “你还不给俺200块啊?”

    妇女是生面孔,土里土气,看打扮才干古玩不久,根本不懂眼,也没学刁。

    “给你一百六,行,我就拿着。”

    老头想还价,可是,他身后围起了一大堆人,不住的往前挤。

    古玩市场每次遇到有人捡到宝贝时,都有许多羡慕的人伸长脖子看热闹,后面的用力往前挤,有的还不甘寂寞,说些怪话。

    有经验的卖货人,看到这种情况,立刻警觉起来,要么多要价,要么不卖了。

    老人看势头不对,妇女又很不情愿,便自找台阶,答应了妇女的要价。

    妇女收了钱,老人拿了货往外挤。

    一些外地来淘货的贩子或商人们,就追着老头不走。

    “卖给我!”

    “我瞧瞧!”

    几个人都想趁老人不知价值且处在捡漏的兴头上,随便加点钱把货搞过来,仍旧是个便宜。

    老头不是吃素的,知道他们的心思,也怕这些人跟尾巴似的跟着,让妇女察觉卖漏了东西,出岔子,所以很坚决的拒绝了那些人的请求,快步走出市场。

    老头的做法是对的,碰到这样的事,万一接着转卖,卖货人一定会听说,甚至会听到变了形的传闻,心里不痛快,以后再买他的东西,可就难了。

    后来,老人的铜佛卖掉了,具体卖了几万块,谁都说不清了。

    老人这种钻营找机会的本领是长期培养出来的,想在市场上有所收获,必须学会这一点。

    慢慢的,老人的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如以前,淘货的热情减了不少。

    后来张天元在古城也开了古玩店,他都会到张天元的店里歇脚,讲述当兵时遇到大鎏金铜佛的故事。

    老人年轻时,在南方当兵,他负责管后勤,有点小权利。

    那时候国内封闭,年轻人最喜欢解放军的绿色的确良军装,

    总是围着军营转悠,碰到就要退伍的战士,想办法跟他换。

    老人对这一情况非常清楚,利用此机会,搜集到一些墨盒。

    “那时候我不想别的,只想搞点墨盒练毛笔字用。”他说。

    因为部队长期驻扎,跟周围村子里比较熟。

    有一回,村支书告诉老头(当然那时他是年轻的),他们村子里破四旧时拆了古庙,留下一座半人高的鎏金佛像,放哪里都碍事,没处销校,干脆送他得了。

    老人先是放低声音说:“那时候我可不敢要。把人家的铜佛拿走了,让部队上知道了,那了得?”

    他很惋惜,把这个故事说了好多遍,说那铜佛漂亮,个头那么高的佛他没再见过,也不知现在弄哪里去了。

    “那件佛放到现在至少值上百万。”张天元附和他说。

    “可不是!”老人很认可,不过机会失去了,再不会来。

    (未完待续……)

第三四四八章 秤砣() 
后来经过交往,张天元才知道老人的眼力并不太好,开头买货买不假,一来他认那些乡间的铲子,二来市场上假货确实少,做旧的手段也不高超,再后来假货泛滥,他就长买打眼货,经常拿了淘来的东西让张天元看。

    张天元看到不对,也就告诉他,他并不花多少钱,都是几十元,最多上百元的不成器的玩意,有时候他去找人家退,有时候张天元劝劝他,也就算了。

    这当儿,老人的退休工资近四千块,老两口有不错的收入,按说日子挺美的,可是他儿子是基层公务员,待遇不高,捞不到多少油水,在古城买了房,借了贷,他要帮儿子忙,给予经济支援,必须勒紧裤腰带,也就拿出当家的宝贝来卖。

    老人早跟张天元讲过,他意外捡到宝贝的经历。那是他去农村收货,跑了一天都没买到东西,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往家赶,路过一个村子时,见街上有位老头,想跟他搭讪,碰运气是否能买点什么。

    没想到老头耳背的很,问了几句,却没听清,答非所问的没办法,老人无奈之下,准备走人,还没上车子,却看到旁边一个没墙头的院子里走出个庄稼汉来。

    “你是收老古瓷的?”

    农村人分不清古董有好多种,凡见到铲货的古董贩子一律说成“收老古瓷的”。

    “你家有老古瓷?”

    “我家那扇窗户是老古瓷,你要吧?”

    老人听到希望,心里欢喜,赶紧去他家看了,果然那扇窗子是老玩意,而且是很老的玩意。

    他仔细瞧,心里大吃一惊。

    怎么回事?他看着窗子像黄花梨木。

    打定主意买下,便问价钱。

    农民很朴实,说窗子是他年轻是从庙里拆下来的,如今儿子大了,要找媳妇,所以想换新的。

    根据新窗户的价格,再加上拆下来,换上去等工序的花费,算出至少五百块,所以他要卖这个价。

    听到东西来路清晰,是庙里用的,老人心里有了底,也就挺痛快的答应了。

    “你的窗子怎么弄下来,个头又大,我也没法弄走啊!”

    农民见老人为难,怕买卖岔了,赶紧找来工具将窗子砸下来,等他儿子回来,开三轮车把窗子和老人一起送到镇上,让他搭客车回家。

    老人买了窗子,一直视若珍宝,秘不示人。

    当然,如果窗子真是黄花梨的,那是很好的东西,尺寸不小,卖个百十万没的说。

    老人为儿子的房钱发愁,就打起窗子的主意,想让二道贩子帮着卖掉。

    老人很保守,既不相信古玩贩子们,死活不让二道贩子看货物,只给一张不太清晰的照片。

    那照片既小又模糊,别说二道贩子断不清木质,就是黄花梨大家王世襄来了,也不敢确定是黄花梨。

    这个买卖也就没做成。

    老人满怀希望,追了那二道贩子几次,那贩子说没法确定是不是黄花梨,跟外地的买家说不清,外地的大买家不愿意来。

    眼看着时间一天天过去,老人另打主意,开始卖一些零碎东西,拿到张天元店里几件货物,都是不成器的。

    有一件比较特别,在古代叫权,现在叫秤砣。

    秤砣曾经在张天元们的生活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好多朋友都见过,黑乎乎的铁疙瘩,有个钮穿上绳子,挂在秤杆上,实在太平常,这样的货色,一旦不用了,也就当废铁卖,能值几个钱呢?

    老人却把他的秤砣定价一千五百元,说卖多了,全部归张天元。

    张天元望了望那秤砣,心里早凉了。

    心想,别说一千五百块,就是一百五十块,卖了也不错。

    不过,那个秤砣,却不是大家常见的铁家伙,而是陶土烧制的。

    一个陶土烧制的玩意,有什么出奇的?难道它有好多花纹,非常的精致和漂亮?真不是这样,可是它确实卖到一千多元,让张天元大出意外。

    那件陶土秤砣年份很早,是汉代的,外部本来挂了一层绿釉,因为农户家拴猫用,把绿釉给磨没了。

    只剩下陶土的秤砣一点都不起眼,桃子一样的造型,说到家就是个土疙瘩,没一点纹饰,既不好看,也不好玩。

    张天元真没信心帮他卖掉。

    世界上的事很有意思,好多都是无巧不成书的。

    第二个星期四上午,老人又坐到张天元的店里,看了看他的几件破瓷器,都在原地摆着,就问陶权是否有人感兴趣。

    张天元赶忙安慰他,说现在古玩生意冷清,来人少,还没人问。

    一来一去,张天元们的话音刚落下,有位本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