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经管其他电子书 > 北大mba案例精选 >

第62部分

北大mba案例精选-第62部分

小说: 北大mba案例精选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例为20%和80%。因此,在国内向产品下游发展还有很大的余地。
  ②增加出口配额。在国际竞争力方面,东北制药集团既有优势又有劣势。优势主要是成本低,劣势是品种较少与服务较差。所谓品种少是指以原料粉为主,VC钙、VC钠等很少。另外一个问题是运输成本高。为了开拓国际市场,应进一步增加东药的出口配额。
  ③治标治本。目前集团公司本部已经是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但是,并没有任何人对此表示关心,“无老板现象”仍然十分明显。
  ④国家有关部门与集团公司以及总厂的关系还没有理顺。降低债务负担为治标,解决体制问题为治本。
宏观经济学博士:李文德
企业家:技术创新的主角
  浙江海正药业股份公司的前身浙江海门制药厂,是一家始建于1957年的国有企业。由于长期依靠政府计划安排生产,只能生产天然樟脑粉等低档产品,企业缺乏发展朝气。1981年白桦走马上任,坚信企业要发展必须走技术创新之路。在他的领导下,浙江海正药业股份公司踏上了技术创新之路。
  1987年开始试制抗生素抗肿瘤药阿霉素,在试制过程中,面对各种困难,他与技术人员一起,跑国内重点大学、研究所,请教专家教授,常年蹲在车间与实验室,与技术员们一起解决一道一道难题。经过4-5年的努力,终于批量生产出阿霉素,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70%-80%出口国际市场。
  海正公司非常重视科技开发工作,重视科技人员。企业不仅每年投入上千万元用于科研经费,对科技人员进行培训和深造,而且每年拨出一笔资金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奖励。1997年,公司新建200多套宿舍,优先安排技术人员的住宿,极大地调动了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使科技人员全身心投入到新产品开发研究之中。
  海正公司在技术创新上永不满足,不断追求新产品、新技术,先后与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上海有机研究所、北京微生物研究所等20多家科研单位建立紧密联系,走产学研合作的技术创新之路,即企业出资,科研单位研究,再由企业转化成生产力。10年来,海正公司相继开发成功阿霉素、丝裂霉素、依维霉素、阿佛菌霉素等40多个高科技、高难度的新产品。技术创新给海正公司创造了发展的契机。1992年以来,公司连续7年平均产值递增53。7%,利税递增92。60%防。1996年跌身全国医药行业50强,1998年海正H股在香港成功上市,企业经济效益名列浙江省医药行业第二。
  白桦上任后抓的第一件事是技术创新。从企业的具体情况出发,他把海正集团的技术创新工作总结为:抓两头、促中间。抓两头就是:一头抓信息,一头抓市场。促中间就是:以企业为主体,以激励机制为动力,内外结合,上下协作,迅速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创出了技术创新成功之路。
  抓信息也好,抓市场也好,企业家是核心。优秀的企业经营者对市场信息有特殊的敏感性。白桦上任以后,跑市场、去研究所,收集市场技术信息。1986年,白桦获知上海药物研究所正在招聘“七五”科技攻关项目阿霉素产品的试制企业,当一些企业还在犹豫、怀疑技术的可行性,另一些企业期望国家成功以后再由企业来实施时,他立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先人一步想到,先人一步行动,立即作出决策参加投标竞选,并首选中标,从而赢得时间,获得竞争优势。
  1987年阿霉素工程开工。但是,事情并非一帆风顺,连续试制多年,投入资金两千多万元,产品仍然生产不出来,“阿霉素创新项目”一度被人说成是不会下蛋的“铁公鸡”。企业承担了高额的贷款利息,资金周转困难,企业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这时各处压力纷至沓来,企业内部意见也开始分歧,有人主张尽早下马。是停止试制,还是坚持不懈,是摆在白桦面前的一个严峻选择。在关键时刻,优秀企业家总是表现出坚强的毅力和高人一筹的见解,白桦选择了后者。
  但是,企业缺乏科研人员,技术力量不足,怎么办?白桦选择了“蜜蜂采花”的策略,取百家之长,集多家优势。为此,他四处奔走,聘请国内有关专家教授来厂指导,利用多个科研单位的某一专长为己所用,形成集智力、凝聚力、“组装”的优势,指导技术创新工作。该厂没有研究所,他们就把生产车间与实验、试制结合起来,生产车间负责人又是科研开发的负责人。从原料采购、设备安装到工艺配方全部由车间负责到底,克服了试制过程中一道道难关,终于取得成功。1992年“铁公鸡”开始下蛋了,不何结束了我国阿霉素只能依赖进口的局面,而且成为我国抗生素抗肿瘤药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大的西药出口基地之一。企业家的思维总是领先别人。白桦有个说法:每个产品在市场上都要走“抛物线”的轨迹,每一个成功的产品都有顶峰期和低谷期。企业如果只顾眼前利益,死抱一个产品不放,迟早会跌入低谷,被市场淘汰。因此,1992年以来,他先后与20多家科研单位建立密切联系,企业出资、出项目请科研单位开发,10年来有7个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2个被评为国家级新产品,阿霉素和阿佛菌霉素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
评点:
  1、企业家是企业的经营者,但并不是所有的厂长、经理都是企业家。企业家之所以不同于普通经营者,就在于他能够预见普通经营者不能预见的投资机会和创新项目,并且把设想付诸于行动,因此,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倡导者和实干者。
  2、技术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市场经济是竞争机制,企业如何在市场中提高竞争力,关键是开发新产品,出路在技术创新。海正公司原先条件不好、技术力量不强,然而由于白桦选择了技术创新之路,开发了阿霉素等抗癌药,使企业迅速发展成为我国西药出口基地企业之一。
  3、技术创新是企业家毕生追求的事业。技术创新是有风险的,没有创新精神的企业经营者总是求稳、害怕风险,因此,很难承担此项工作。由于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白桦厂长总是千方百计寻找技术创新项目,把技术创新工作作为毕生追求的事业。
  4、企业家是技术创新的中坚力量。技术创新是独创性工作,没有现成的方法与程序可以套用,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在困难面前,能否坚持下去,防止技术创新中止,起关键作用的是企业领导者。当海正药业开发阿霉素遭到失败,企业困难重重,前途未卜的时候,企业家的坚强毅力和决心在克服困难中起了关键作用。
宏观经济学博士:李文德
市场:技术创新的出发点
  浙江久立集团的前身是湖州防火电缆厂和湖州不锈钢管厂,创建于1987年12月,是一家乡镇企业。该集团于1989年与上海电缆研究所技术合作,联合开发氧化镁矿物绝缘电缆,即MI电缆,填补了国内空白。又于1991年与上海电缆研究所成立科研生产联合体,“八五”期间投入4320万元技改资金,扩建MI电缆生产线,生产各种系列氧化镁矿物防火电缆,产品替代进口。
  市场是检验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最终标准,是技术创新的归宿,同时也是技术创新的出发点。浙江久立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周志江正是看准了市场,坚持百年艰难的氧化镁矿物耐火电缆技术创新。
  过去我国大厦埋设的电缆都是不耐火的,在50℃以上温度下就损失功能,一遇火灾埋设的电缆就全部烧坏,电缆报废也就导致大楼报废。少数高级宾馆和大厦要花巨资从国外进口耐火电缆。随着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对大厦的质量要求不断上升,防火电缆是一个很大的潜在市场。周志江正是看准这个市场,于1989年与上海电缆研究所合作开发氧化镁矿物防火电缆。在上海电缆研究所技术人员的帮助下,通过久立技术人员的不懈努力,终于产品开发成功,并通过了国内权威部门验证。产品质量达到同类进口产品水平,产品价格仅为同类进口产品的1/8。然而,市场一直没有订单,连续5年,公司每年投入30万元,试制费用,加上技术转让费用30万元,直接投入研究开发费用180万元,再加上生产设备,厂房投资,占用资金几千万元。
  技术创新工作的艰难不仅来自技术本身,更是来自市场,在压力面前,周志江始终抱定一个信念:从国外建筑市场需求的现状和我国市场的发展趋势分析,防火电缆研究要发展。功夫不负有心人。1995年开始,国内市场逐渐从观望转向实际需求,1996年、1997年市场订货连续上升,至1997年产值达5000万元,国内一些主要工程项目纷纷来函、来人订购氧化镁矿物防火电缆,一些国内重点工程项目如北京国际贸易中心、上海浦东东方明珠电视塔、解放日报新闻大楼、深圳商业中心、广州百货大楼、南京中国银行等项目,都采用了久立耐火电缆。
  技术创新之路不平坦,然而,只要看准市场、集思广益,坚持不懈地研究开发,开拓市场,必定能到达胜利的彼岸。久立人用顽强的毅力创新成功MI电缆,为企业创出了经济效益,填补了国内空白,节省了国家大量外汇。
评点:
  l、市场是技术创新成功与否的惟一检险标准。技术创新是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其商业化有关的技术经济活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追求经济利润。久立集团开发的MI耐火电缆,技术本身并不很难,但是,它符合了市场发展的需要,符合我国建筑业发展方向,这样的产品创新是很有前途的。
  2、技术创新项目来自于市场。市场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归宿,而且是技术创新的始点,企业开发什么、何时开发、怎样开发项目,都是要通过研究市场以后才能决定,任何不被市场所接受的技术创新项目都要失败。久立集团正是经过分析建筑工程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才选择氧化镁矿物防火电缆作为技术创新项目。
  3、产学研结合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途径。企业与大学或研究所联合开展技术创新,正好是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目前,由于我们工业企业在人才、规模等方面的制约,企业很难凭借自己的力量单独研究、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技术。利用科研单位人才、研究设备、技术信息的优势,结合工业企业在市场信息、资金方面的长处,联长补短,联合开发产品、技术,是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一条捷径。
宏观经济学博士:李文德
招牌设计公司的经营管理
  卡特在一家招牌设计公司工作了十年。在此期间,除了财务工作外,他在该公司的各个部门都干过。人们都认为卡特是一位杰出的营销人员,并且在招牌设计上极具天赋。尽管如此,卡特一直都渴望着能拥有自己的公司,但却一直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投资开办企业。几个月后老板不幸出世,公司业务便开始下降,库存现金也急剧减少。老板的妻子玛格丽特开始更多地依赖卡特来管理这家公司。最后她不得不主动提出如果卡特愿意购买,她便将公司出售给他。卡特告诉他,他确实对此非常感兴趣,但是他得将此事告诉妻子及家人并与他们商量。
  在玛格丽特接管这家公司以前,公司的资产债务统计如下:
公司资产与债务
现金80000美元
可回收帐目750000美元
可兑现支票款30000美元
存货150000美元
其它流动资产5000000美元
目前总流动资产1510000美元
固定资产 350000美元
其它固定资产400000美元
公司资产总计2260000美元
应付帐款400000美元
银行贷款100000美元
应付支票款120000美元
其它债务350000美元
总流动债务970000美元
长期债务400000美元
延缓信用卡支付20000美元
净值870000美元
债务及净值总计2260000美元
  玛格丽特告诉卡特,她可以以100万美元的售价将公司卖给他。另外,如果必要的话,她可以接受分期付款。卡特将这个机会告诉给妻子海伦。同时他还对她说,如果他不买下这家公司,那么就有可能失去自己在公司的工作,而这无疑是他极为不愿的。海伦对此非常关心,她打电话告诉了他父亲,她父亲回话说他要与卡特谈谈这件事。当卡特前去见他岳父时,克莱德问了一些有关这家公司的问题,他同意这家公司具有无可置疑的发展潜力。尽管如此,他还是显得极为坦诚地说,他感到卡特根本就不是管理企业的料。按他的意见,卡特不具备成功经营一家公司的能力。他说他确实很钦佩卡特销售产品的能力,但是管理一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