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1979-2000深圳重大决策与事件民间观察 >

第2部分

1979-2000深圳重大决策与事件民间观察-第2部分

小说: 1979-2000深圳重大决策与事件民间观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省委同意,我愿意到汕头搞试验。如果要杀头,就杀我好啦!〃吴南生义无反顾地向省委请缨。
  在这之前,广东省委也曾收到宝安县关于把深圳办成出口基地的报告,新华社记者何云华也提过类似的建议。因此,省委在讨论时一致同意这一大违〃天条〃的设想,并且更为激进,认为广东不单是应在汕头办出口加工区,还应该在深圳、珠海办。
  〃要搞,全省都搞!〃习仲勋横下一条心,当即表态,〃先起草意见,4月中央工作会议时,我带去北京。〃
  4月l、2日,在杨尚昆的主持下,广东省委常委会议同意向中央提出要求允许广东〃先走一步〃的意见。明确了在深圳、珠海和汕头搞出口工业区的意见后,大家才发现差点忘了大事这名称叫啥呢?名不正则言不顺啊。
  叫〃出口加工区〃,会与台湾的名称一样;叫〃自由贸易区〃,又怕被认为是搞资本主义;叫〃贸易出口区〃,那又不像。眼看着一时定不下来,最后只好勉强安了一个〃贸易合作区〃的名称。
  在出席中央工作会议之前,习仲勋和吴南生先向正在广州的叶剑英元帅汇报了广东的设想,叶剑英元帅非常高兴,催着他们说:〃你们要快些向小平同志汇报。〃
  汕头,原本是中国经济特区的发祥地,孰料想深圳剑走偏锋,从一开头就完全掩压了汕头的风采,以至后来极少有人会把它跟中国经济特区的源头联系起来。
  特区向中央要权
  4月5日至28日,中央在北京召开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及主管经济工作的负责人和中央党政军负责人参加的中央工作会议。
  4月8日,习仲勋在中南组发言。他说:现在中央权力过于集中,地方感到办事难,没有权,很难办。接着他提出:〃广东邻近港澳,华侨众多,应充分利用这个有利条件,积极开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这方面,希望中央给点权,让广东先走一步,放手干。〃
  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听了一愣,问习仲勋:〃你们想要什么权?〃
  习仲勋说:〃如果广东是一个'独立的国家',可能几年就搞上去了,但是在现在的体制下,就不容易上去。〃
  所谓的〃现在的体制〃,指的就是计划经济体制。尽管此时已开始在私下里悄悄对实行了近30年的计划经济体制进行反思,但没有人敢从正面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一丝抨击,直到两年后,邓小平才第一次提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
  广东把这个设想向邓小平作了汇报。1979年4月,中央工作会议召开期间,各个小组会议发言后,谷牧同志向邓小平同志汇报说:广东省委提出,要求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划出深圳、珠海、汕头等地区,实行特殊的政策措施,以取得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经验。但是,这些地方该叫什么名称才好?原来有〃贸易合作区〃、〃出口工业区〃等等,都觉得不合适,定不下来。小平同志很赞成〃先行一步〃的做法。他说:〃就叫特区嘛!陕甘宁就是特区。〃
  当天晚上,谷牧在晚餐后散步到中南海东南角,又见到小平同志,一见面小平同志就问:〃谷牧,今天上午我说的话你听明白了吗?广东那几个地方就叫'特区'。〃谷牧说:〃明白了。〃
  谷牧当晚把这一消息告诉了习仲勋。第二天上午,习仲勋揣着一肚子疑惑来找谷牧,问:〃叫做'特区'了,那以后广东还管不管?是不是直接由中央管?〃谷牧笑着说:〃不是,还是由广东管。〃
  不过,北京迅即传出另外一种声音:〃陕甘宁边区是政治特区,不是经济特区,他不懂。〃说这句话的人是站在反对设置特区的立场上的,但这从反面启发了吴南生,觉得这个人说的话有道理,陕甘宁边区确实是政治特区,但是我们不妨把我们要建设的地方就叫经济特区吧。
  经济特区这名字一提出来,反对的声音好像少了不少。
  《纽约时报》惊叹:〃铁幕拉开了!〃
    
      
          
  一位海外朋友对吴南生说:〃无法可依,无规可行,要人家来投资,谁敢来?特区要同国际市场打交道,就不能开国际玩笑。〃
  这话促使吴南生在《关于试办深圳、珠海、汕头出口特区的初步设想(初稿)》中,强烈地〃建议中央有关单位尽快提出一些立法和章程〃。吴南生还抓住谷牧到广东的机会,大力游说:〃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搞《特区法》、《特区条例》。〃
  《特区条例》的起草工作在50号文件出台半个月后正式启动。由吴南生总负责,秦文俊和原陶铸秘书丁励松具体负责。
  经过一个月夜以继日的工作,〃特区条例〃的初稿终于完成,初稿除送交省委审定外,他们还邀请了一些香港知名人士开会座谈。与会人士提出了许多尖锐的批评意见。大部分人认为,〃条例〃的起草者思想还不够解放,对投资者怀有太多的戒备心理,深怕国门打开之后,外商来多了管不住,因此〃条例〃中尽是这样的规定:不得这样,不得那样,应该怎样。如果说得不客气,这不是一个欢迎、鼓励外商投资的〃条例〃,而是个怎样限制投资者的〃条例〃。
  这些中肯的批评意见,使〃条例〃起草者深受启发。对投资者,包括港澳同胞、海外侨胞,正确的态度应该是:一要让他们赚钱,二才是爱国,不能要求人家第一是爱国,第二才是赚钱。办特区应该让投资者赚钱,他们有钱赚,才会大批来,只有他们赚到钱,特区也才能赚到钱,这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思路转开来后,他们又着手重新草拟〃条例〃。
  就在吴南生于京西会议上汇报特区条例起草情况之后的第十天,广东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在《特区条例》有无必要提请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问题上,两派意见针锋相对。反对者说:《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是广东省的地方法规,要全国人大通过,无此先例。
  以吴南生为代表的另一派则力主必须由人大通过,他说:〃特区是中国的特区,不过是在广东办。〃
  他用从没有过的生硬口吻对谷牧说:〃社会主义搞特区是史无前例的,如果这个条例没有在全国人大通过,我们不敢办特区。〃
  最后吴南生把求援电话直接打到全国人大委员长叶剑英元帅的家里,恳求说:〃叶帅呀,办特区这样一件大事,不能没有一个国家最高立法机构批准的有权威的法规呀!〃
  据吴南生后来回忆,叶帅听了他的电话,只说了三个字:〃知道了。〃
  叶帅把吴南生的〃道理〃摆到了全国人大:〃特区不是广东的特区,特区是中国的特区。〃
  1980年8月26日,叶剑英委员长亲自主持了五届人大第十五次会议。时任国家进出口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民受国务院委托,在会上作了有关建立特区和制定《特区条例》的说明。
  《特区条例》获准通过。
  8月26日成了中国经济特区的成立纪念日。
  在特区条例公布后的几天,最困扰着深圳河其实也是最困扰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偷渡外逃现象,突然消失了!那成千上万藏在梧桐山的大石后、树林里准备外逃的人群完全消失了。
  《纽约时报》以节制的惊叹写道,铁幕拉开了,中国大变革的指针正轰然鸣响。
  1980
  〃特区第一风波〃
  1980年的6月13日,广东省委书记兼深圳市委第一书记吴南生,一行六人,乘火车来到了还是一张白纸的深圳。根据中央和省委的指示,吴南生的当务之急是在这张白纸上绘出一个壮丽如画的现代化大都市图。
  经过两个月的勘测规划,设计团拟订了深圳特区的疆域:北面以山为界,南边以深圳河为隔,西部至珠江口岸,东部把可能辟为旅游区的小梅沙也划了进来,总面积为327。5平方公里,形成一个东西长49公里、南北宽7公里的狭长地带,而实际可供开发的面积,约为110平方公里。
  市委把新的规划方案直呈国务院,迅速得到批准。
  按照原来的设想,深圳市委决定最好是在靠近打算开辟为口岸的皇岗北部划出一片地进行开发,并且作了详细的规划方案。但是开设皇岗口岸,在当时只是作为一种构想向港英当局传递过信息,双方实际上并没有认真会谈过,也没有做任何可行性研究。
  一场倾盆大雨使形势逆转直下。
  这场大雨从7月27日上午10点开始下,不到两个小时,罗湖一带就变成了一片汪洋泽国。据《共产党员舒成友》一书记载:市领导和来参加深圳城市规划的专家租赁的新园招待所水淹到腰际,专家们呕心沥血得到的规划设计图纸也被泡在水中,来自香港的旅客不得不卷起裤腿在粪便浮起的车站中穿过,低洼地带到处是告急、喊救声……
  卷起裤腿,在没膝的大水中指挥救灾工作的吴南生,和分管基建的副市长罗昌仁彻底明白,欲治深圳,必先治罗湖国门大水。否则,一切都是空耗!
  工程师们粗略算了一下,深圳特区光搞〃五通一平〃,每平方米投资最少要90元以上,第一期开发4平方公里,最少也要投资10亿元以上,加上根治罗湖水患需要的巨额资金,这对于〃五子登科〃(经济特区的帽子、深圳市委的牌子、宝安县委的班子、小墟镇的底子、穷得简直不成个样子)的特区简直是一个不敢想象的天文数字。
  在酝酿建立特区时,邓小平就明确说:〃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搞,要杀出一条血路来!〃
    
      
          
  吴南生在1979年12月向中央报告时,也白纸黑字表态:〃建设特区除了必要的开办费和少量基础工程费用之外,其它大量投资要尽量利用外资,尽力做到不用国家投资,而又能在较短时间内,在若干平方公里面积上建成一个新工业区,并为国家多创外汇。〃
  吴南生无计可施,急得抓耳挠腮。最后,他只好厚着脸皮向谷牧〃化缘〃,说:〃没有'酵母'做不成面包。深圳现在还没有条件向国外贷款,能不能给点国家贷款,作为酵母?〃
  吴南生接着解释:〃深圳特区原来有先开发上步和福田的方案,但都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这回一场大水使我们认识到深圳应该先开发罗湖。这样,既可扩大火车站和口岸的地域,为不久的将来兴建联检大楼和通关桥梁提供土地,又可利用开挖山上100多万立方米的土石方,填高罗湖铁路东至文锦渡路近两平方多公里的低洼地带,使其不受水淹,变成可以兴建高层楼宇的黄金用地。维持罗湖口岸人流东进西出的传统习惯。况且,罗湖最接近香港,最能吸引投资者,又可以节约开发的投资。〃
  吴南生还介绍说:〃我们准备第一步在罗湖开发0。8平方公里,按每平方米投资90元的标准搞好'五通一平',这至少要7000万元。不过开发成功后,可以拿出40万平方米土地作为商业用地,就算每平方米土地收入5000元港币,总收入不会少于20亿港元。深圳开发这一盘大棋就下活了,就可以龙腾虎跃了。〃
  谷牧是位建设行家,他认为吴南生的设想切实可行,爽快地答应:〃行!我先帮你贷3000万元。〃
  吴南生喜滋滋地,忙向谷牧立下军令状:〃有了'酵母',特区以后的建设可以做到不用国家的投资了。〃
  9月中旬,3000万元贷款打入了特区账户,整个深圳市像过年一样,沉浸在大战前夕紧张而兴奋的气氛中。10月初,市委常委和工程师们在一间用铁皮临时搭成的小会议室里,召开了〃群英会〃,讨论特区开发第一炮选址问题。
  可当讨论到工程师们提出的先开发罗湖小区议案时,一场大战突然爆发。
  工程师提出,罗湖毗邻香港,是一片旺财、旺地的黄金地段,可先开发作为商业性用地,引进外资,开发房地产及商业,用来还贷付息,积累资金,并可改变国门面貌。
  但有的领导站出来表示极力反对,说:〃罗湖地势低洼,年年发大水,开发罗湖,无疑等于'抛钱落水',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还不如将这些钱用来搞农田基本建设。〃
  特别是知道谷牧给了3000万之后,反对声更甚。一位坚决主张开发上步和福田的常委勃然大怒,拍桌质问:〃我们是要建设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特区,还是死搬国外所谓加工区的模式?是依靠广大干部群众,还是只靠少数人另搞一套?主要领导成员是集中精力抓好大事,还是整天埋头同外商谈生意?对外商是一视同仁广泛争取,还是只围绕几个熟人兜小圈子?……〃
  吴南生语重心长地对持反对意见的领导说:〃如果现在不坚决作出决策,耽搁了组织队伍和做好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