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腥的盛唐 >

第169部分

血腥的盛唐-第169部分

小说: 血腥的盛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是雄心勃勃但是缺少帮手的宗室亲王,一个是经验丰富但是缺乏机遇的低级官吏,就这样为了他们梦想中的远大前程,为了他们心目中的美好愿景,充满信心地走到了一起。

    钟绍京,虔州(今江西赣州市)人,小吏出身,最初只是农业部的一名小干事(司农录事),由于写得一手漂亮的书法,受到武曌的重视,随后进入中书省(当时称凤阁),成为女皇的御前秘书。当时,明堂的匾额,九鼎的铭文,包括各座宫殿的牌匾榜文,无一例外,都是出自钟绍京的手笔,可见武皇对有才的人还是相当重视的。

    而有才的人通常也都比较自负,所以钟绍京的自我感觉也比较良好。每天看着满朝文武在自己题字的门匾下进进出出,或者在自己书写的铭文前啧啧赞叹,他的虚荣心别提有多满足了。他相信,只要好好为女皇写字,飞黄腾达肯定是迟早的事。

    可是,神龙政变后,随着女皇的下台,他的升官梦也在一夜之间烟消云散。

    景龙年间,钟绍京被调任皇家园林总管(苑总监)。虽然是五品官,品秩不算很低,但却是典型的清水衙门,手中没什么职权,除了管理一帮花匠园丁,就是伺候一些花花草草,日子过得平淡如水。

    后来,钟绍京认识了临淄王李隆基,心境忽然就变得不一样了。尽管此时的钟绍京比刘幽求年纪还大,已经年近六旬,可在他心中沉睡已久的升官梦还是突然被唤醒了,就像一口干涸多年的老井重新泛出了活水一样。

    他暗暗下决心要搏他一把——既然不甘心守着眼下这种不咸不淡的日子,那就干脆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跟着这个年轻有为、胸怀大志的临淄王,搏他一把老来富贵!

    对于除了写字就别无所长的钟绍京而言,临淄王能够看上他,是他八辈子修来的福份,他自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而对于李隆基来说,之所以把年过半百的钟绍京也纳入自己的人才队伍,当然不是看上了他的一手好字,而是因为钟绍京能为他提供出入宫禁的便利。

    皇家禁苑位于太极宫北部,而苑总监的官舍就位于玄武门附近,所以在李隆基的构想中,日后一旦发动政变,他就可以从禁苑悄悄潜入皇宫大内,利用钟绍京的官舍作为行动指挥部。

    到了景龙四年夏天,二十六岁的李隆基已经成功打造了一个完全忠于自己的势力集团。

    这是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队伍。只要李隆基一声令下,它立刻就会像一支离弦之箭一样,呼啸着射向帝国的政治心脏。

    而此时的后党却根本没有意识到危险的临近。

    他们并不知道,就在他们自以为完全占领了权力制高点的同时,李隆基已经从他们背后悄然登场了

    绝地反击

    唐中宗李显死后不到十天,首席宰相宗楚客、太常卿武延秀、司农卿赵履温、国子祭酒叶静能,还有以韦温为首的诸韦,便一再呈上密奏,“共劝韦后遵武后故事”,并“称引图谶,谓韦氏宜革唐命”。(资治通鉴卷二九)

    武曌六十岁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直到六十六岁才发动武周革命,其步伐何其沉稳,其心机又是何其缜密;可反观韦后,几天前才刚刚毒死中宗,临朝摄政,现在便迫不及待地授意后党启动了篡唐称帝的计划,准备一鼓作气革掉李唐王朝的命,其浮躁轻狂的浅薄嘴脸可谓暴露无遗。

    上帝要使人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对于韦后的所作所为,人们或许只能这么理解。

    可是,韦后自己是不会这么想的。她自认为此时的大唐帝国已经在她的股掌之中,所以,她想怎么玩就怎么玩,谁也奈何不了她。

    在韦后的授意下,后党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策划。而李唐宗室的两个代表人物——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自然也就成了后党准备猎杀的目标

    这一年夏末的某个傍晚,暮色刚刚笼罩大地,一个和尚就匆匆来到了隆庆坊。他的神色异常警觉,一路上不断回头张望。走到临淄王府门前的时候,和尚蓦然停下了脚步。他再次回头观望了一会儿,直到确定无人跟踪,才轻轻扣响了朱漆大门上的铜环。

第165章 睿宗李旦复辟(2)() 
片刻后,大门打开了一条缝,王府的门人探出了半个脑袋。和尚一脸凝重地告诉门人,有要事求见临淄王。门人发现这个和尚很面生,就反复追问他有何来意。和尚始终不肯透露分毫,只坚持要见王爷,说此事非同小可,并且十万火急,无论如何必须亲自禀明王爷。下人无奈,只好进去通报。

    听说有一个陌生和尚要找他,李隆基也颇感诧异,但他没说什么,只命下人马上把客人请进来。

    落座之后,和尚即刻自报家门,说他来自宝昌寺,法名普润。

    宝昌寺?普润?

    李隆基极力在脑海中搜索,但记忆中一片空白。

    很显然,此人与自己素昧平生。李隆基静静地端详着这个不速之客,忽然有种强烈的直觉——这个和尚肯定来头不小。

    一番寒暄之后,李隆基问起他的来意。

    普润和尚没有直说,而是轻轻吐出了一个人的名字。

    李隆基悚然一惊。

    普润报出的这个人是当朝的兵部侍郎崔日用。朝野上下谁都知道,崔日用是韦后与宗楚客的死党,如今他居然托一个和尚找上门来,他想干什么?

    李隆基当即屏退了左右。他知道,普润和尚今夜的造访必定干系重大。果然,普润接下来的一席话让李隆基全身的神经立刻就绷紧了。

    普润说,宗楚客、韦温和安乐公主等人,已经制订了一个诛杀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的计划,不日即将发动。

    李隆基紧紧盯着普润的眼睛,一字一顿地说:“崔大人为何要告诉我这一切?”

    普润无声地一笑:“王爷,明人面前不说暗话。崔大人认为太后与宰相的做法不得人心,料定其阴谋必然不会得逞,所以”普润顿了一顿,接着说:“所以崔大人不想给他们当陪葬。”

    李隆基沉默了。他知道,普润刚刚传递的这个情报肯定是真的。因为这几天后党频繁异动,其篡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接下来,他们肯定要对李唐宗室祭起屠刀,而首要目标必定是父亲李旦和姑母太平!李隆基其实对此早有警觉,眼下崔日用送来的这份情报只是确认了他的判断而已。

    “请转告崔大人,他的话,本王都已记在心里了。”李隆基说。

    这句话有两层含义:一、情报收到了;二、人情也领了。

    普润脸上露出了一个如释重负的表情:“王爷,贫僧来时,崔大人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当机立断,先下手为强!”

    李隆基看着普润,忽然发现自己的呼吸变得急促而沉重。

    冥冥之中,一个帝国的命运已经悄然落在了自己的肩头。

    他知道,这是一种使命——一种责无旁贷的使命。

    李隆基开始行动了。

    第一步,他联络了万骑营的那帮铁哥们。有道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李隆基相信,只要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政治动员,加上升官发财的许诺,一定可以激发他们的勇气和血性。可是,让李隆基颇有些意外又有些欣喜的是,这些人根本用不着他动员——因为他们对后党的愤怒根本不亚于他。

    自从韦后的侄子韦播等人接管禁军后,因为担心威信不够,怕镇不住军心,便经常借故杖打万骑将士,试图以此立威。没想到结果适得其反,不仅收拾不了人心,反倒把所有万骑卫士都给惹毛了。所以,当葛福顺、陈玄礼等人来见李隆基的时候,一个个吹胡子瞪眼,把韦后一党的祖宗十八代都狠狠问候了一遍,而且恨不得把诸韦扒皮抽筋,大卸八块。李隆基一见他们革命热情如此高涨,便顺势怂恿他们诛杀韦后一党,既可以出这口窝囊气,又可以翦除逆党安定社稷,于公于私,都值得毫不犹豫地干它一票!

    葛福顺等人一听,当即磨拳擦掌,纷纷表示愿意效死。个别人比较谨慎,建议说此事重大,或许应当先禀告相王再采取行动。李隆基一摆手,斩钉截铁地说:“我等举事是为了社稷大业,事成自当归功于相王,不成也只有以死殉国。如果现在禀报他,就等于增加了他的危险,没这个必要;要是他不同意,反而会坏了大事,何必多此一举?”

    众人听完都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李隆基很聪明,他之所以不想让相王知道此事,是因为他比任何人都了解自己的父亲。他知道,以父亲那与世无争淡泊自处的秉性,十有八九不会同意他们搞政变。而且正是基于这样的秉性,也很难期望父亲能在这件事上给他提供什么助力。所以,与其让他担惊受怕并且出手阻挠,还不如不让他知道。

    在李隆基看来,能够给自己提供助力的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姑母太平公主。

    放眼整个李唐宗室,甚至放眼整个天下,有资格,有能力,又有意愿挑战韦后的人,就只有太平公主了。首先,她是深得女皇武曌真传的人,无论是先天遗传的强势性格,还是后天养成的心机、谋略和智慧,她都继承了武曌的衣钵。如此得天独厚的优势,就算是满朝文武也无人能望其项背。其次,她经历了帝国高层这几十年来的风风雨雨,而且亲身参与了神龙政变,从中得到了丰富的斗争经验,而且获取了极大的功勋和威望。因此,就连韦后和安乐公主也都惧她三分,“皆以为智谋不及公主,甚惮之”。(旧唐书太平公主传)

    总而言之,太平公主属于当今政坛上少数几个可以左右政局的大腕级人物。有这样一个姑母,李隆基当然没有理由不和她联手。

    所以,李隆基采取的第二步行动,就是力邀太平公主加盟。

    当侄子李隆基向她坦陈政变的想法时,太平公主既感到有些意外,又觉得在意料之中。之所以感到意外,是因为没想到这个侄子成长得这么快,不仅具备了一种超越同龄人的成熟和稳重,而且勇气和魄力也非常人可比。之所以又在意料之中,是因为从小到大,这个侄子都是她最看好的后辈之一。当年这毛头小子一声怒斥就把武懿宗彻底震住的故事,几乎在朝野上下传为一时佳话。从那个时候起她就相信,这个小家伙将来肯定不会屈居人下。

    如今看来,自己当初的判断完全正确。

    看着眼前这个英气勃发的侄子李隆基,太平公主的心绪忽然有些微妙而复杂。

    她心里忽然闪过这样一些念头——李唐皇族出了一个如此强悍的后起之秀,对自己来说,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换言之,自己将来如何同这个侄子打交道?要采取什么办法才能有效地控制他?

    尽管意识到了这些潜在的问题,可太平公主此刻还无暇去担忧将来。当务之急,应该是考虑如何团结起来,把不可一世的韦后集团彻底铲除,以确保自己和整个李唐皇族的安全。

    为此,太平公主当即对李隆基的想法表示了极大的赞赏和支持,同时她还表示,可以让自己的儿子、时任卫尉卿的薛崇简出面,和李隆基联手行动,而她本人则负责在幕后出谋划策,帮他们制订政变方案。

    在太平公主的积极参与和全力策划下,一个完美的政变计划迅速出笼。该计划分成五个步骤:

    第一步,李隆基率刘幽求等人,在钟绍京的接应下进入禁苑,以钟绍京的官舍作为行动指挥部。

    第二步,由葛福顺、李仙凫率万骑卫士突入玄武门的羽林军营地,斩杀韦璿、韦播等人,夺取禁军指挥权。

    第三步,李隆基进入玄武门坐镇,同时,由葛福顺和李仙凫分别率领左右万骑,兵分两路攻入内宫,在凌烟阁前会合。之所以从两个方向进攻,一来是相互策应,形成包围,防止韦后等人择路脱逃,二来是考虑到万一遭遇对手强烈反击,两路可以分头行动,避免全军覆没。

    第四步,等葛福顺等人发出成功会合的信号,李隆基再率羽林军进入太极宫,全面控制宫中局势,捕杀韦后、安乐公主及其党羽。

    第五步,关闭各道宫门及京师所有城门,分兵搜捕诸韦亲党,彻底肃清整个后党势力。

    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的强强联手之下,一场捍卫李唐的绝地反击战即将打响。

    而此刻的韦后却依然沉浸在她的女皇梦中不可自拔。

    不过,她很快就会从梦中醒来。

    醒来的韦后将会发现——等待在她面前的并不是主宰天下,睥睨苍生的权力巅峰,而是身死族灭,人亡政息的万丈深渊。

    血腥一夜:后党的覆灭(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