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152部分

明扬天下-第152部分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司厅里两班文武听了燕高飞的并报,纷纷放下手上的资料,襄阳处于武昌、荆州上游要冲,一但襄阳失守,将会直接威胁到武昌、荆州,乃至整个湖广的安全。这是众所周知的。这也是年前秦牧为什么支持左良玉立足襄阳的原因所在。

    有左良玉在襄阳,可为湖广缓冲,失去这块缓冲之地,对湖广是极为不利的。

    霍胜先洪声说道:“大人,既然形势逼人,咱们不如顺势出兵,夺取襄阳,将这个战略重镇掌握在自己手上,也免得让他人捡了便宜。”

    诸葛敏立即反对道:“不妥,此时实在不宜大举出兵北上。且不论士兵训练得如何,出兵能不能确保取胜。武昌、荆州以及整个江汉平原才刚刚占领,很多百姓还是靠以工代赈才勉强存活下来,各州县官员也上刚刚任命,尚须时日熟悉地方民情,才能有效施政。再者,眼看春耕在即,此时大举出兵,又要征调大量民夫运送后勤。势必耽误今年的春耕。百姓还靠赈济过日子,若是再误了今年的春耕,后果不堪设想。”

    刘伯全也紧接着说道:“大人,去年由于战乱。湖广粮食产量本来就减产近五成,入冬之后,又要大量赈济江汉灾民,湖广自身还需要从赣南调运红薯等杂粮应急。目前的情况是,一但大举出兵北上,江汉百姓的赈济粮必将短缺。再加上出兵要征调大量民夫。耽误春耕,这对江汉百姓而言,无疑是一场巨大的灾难,大人,此时确实不宜大举用兵,还望大人三思。”

    因为秦牧赏识,破格提拔重用,刘伯全对秦牧感恩戴德,他为秦牧管理钱粮尽心尽力,一直以来,但凡秦牧有什么指令,他拼了老命也会去完成,尽可能不拖秦牧后腿,今天他这么急着站出来反对,可见是真的腾挪不开了,才会急成这样子。

    秦牧向他点点头,然后问司马安道:“司马先生以为如何?”

    “回大人,大举出兵夺取襄阳得不偿失,但鉴于襄阳的战略位置太过重要,也不用坐视不理。左良玉不成气候,将来我军主要的敌人将会是大顺军,或如大人所料是满清鞑子,襄阳让左良玉守着,对咱们而言,比落到大顺军手中要和利得多;

    在属下看来,左良玉虽然损失了四万大军,担手上尚有不少于二十万人马,并非已经完全没有一战之力。只不过是因为新遭惨败,士气落低,加上丢失了大量辎重,后勤供给出现短缺,才造成眼前的困局。咱们只要对证下药,纵然不大举出兵,还是可以助左良玉守住襄阳的。”

    何亮也说道:“我赞成司马先生的见解,大人,咱们只须给左良玉一些针对性的支援,帮他稳住军心就行,同时咱们还可以通过此举,收买左良玉手下兵将之心,为将来机时成熟时进占襄阳作准备。”

    司马安说道:“左良玉缺少武器粮草,咱们就把以前缴获的武器还他一些,粮草方面,也可作适当的支持,许英杰正好从江南运粮回江西湖广,大人可下令让一部分粮船直接驶往襄阳,粮食不用多给,但不妨大肆传扬夸大,以达到帮左良玉稳定军心的效果;

    另外,南阳、新野一带地势平阔,适合骑兵作战,而骑兵训练与步兵不同,步兵更讲究整体队形配合,这需要平时操练队形,骑兵取胜的关键在于奔袭,突防、冲阵的能力,这种长途行军,正好给骑兵提供绝佳的训练机会。因此,这次属下建议不派步兵,而派骑兵增援左良玉。”

    司马安这番话面面俱到,其老练由此可见一斑。

    武器方面,秦牧灭了吴学礼七八万大军,大西军更是被歼、被俘超过二十五万,再加上大败金声桓五万大军,缴获武器无数,而秦牧实行的是精兵策略,军队数量尽量精减,原来缴获的武器大部分空余着,给左良玉一些倒不在话下。

    司马安建议派骑兵,这也是非常明智的建议,步兵行动缓慢,劳师动众,而骑兵却能快速突进,一但进入左良玉地盘,粮食你短缺,马料总得提供一些吧,这就能靠以速度把后勤的包袱扔给左良玉。

    李源这时说道:“出兵可以,但天下没有这么便宜的事,现在是左良玉求咱们出兵,总得给咱们一些回报才是。”

    李源这话一出,三司厅内的各人神色都不由得一松,有的甚至露出了淡淡的微笑,似乎正在考虑怎么痛宰左良玉。

    “左粮玉缺粮,但应该不缺钱。”刘伯全突然说道。

    便是邵华也不禁呵呵笑道:“左良玉抢完襄阳抢武昌,还一路抢到了九江安庆,说他缺钱谁信?咱们的粮草可不能白给他,得让他拿钱来买。”

    邵华的话还真不过份,现在中原赤地千里,有钱你未必就能买到粮,有粮卖给你已经算是极大的支持了。

    当初秦牧提出粮食战略,本来就有拿粮食向各方施压之意,现在倒先在左良玉这儿用上了。

    “李九。”秦牧突然叫道。

    “末将在。”李九应声而起,昂首挺胸听令。

    “事不宜尽,宜恐生变,就由你率领五千骑兵,北上增援左良玉吧。”

    “末将遵令。”

    “此去南阳,你可便宜行事,但有一点,千万别让左良玉当枪使,但战机来时,也不必缩手缩脚,哪怕有所损失,也要打出我军的军威来。嗯,再有就是别忘了把我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带过去,要让当地的老百姓看看,我军与别的军队有什么差别,要尽量争取民心,做到了这一点,襄阳就迟早是咱们的。”

    “末将遵令。”

    在坐的人原以为秦牧会派出苏谨,没想到他却派出李九执行这样重大的任务,要知道这支骑兵一直被秦牧视为重宝,就是当初苏谨率军北上时,秦牧也再三叮嘱,生怕这支骑兵有所损失。

    现在秦牧却俨然换了个人似的,不但把这支“重宝”交给一个新秀,而且还说出哪怕有所损失,也要打出军威的话来,岂能不令人诧异。

    其实秦牧的想法很简单,不经历血战,这支骑兵绝对成不了气候,将来更谈不上对抗满清铁骑。战力提升不了,那就等于是白养他们了,要知道养一个骑兵,可是比养一个步兵花费高很多倍的。

    出去吧,到战场上用鲜血洗炼,剩下多少就多少吧,剩下的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

    秦牧接着说道:“至于能支援左良玉多少粮草,这事就由伯全你酌情而定吧,粮食价格方面合理即可,这次不必压榨过甚,当以争取左军将士好感为要。”

    刘伯全很高兴,他管着钱粮可不容易,秦牧圈钱虽然利害,但军政方面同样是处处大手大脚砸钱,手笔之大令人乍舌。

    当然,若不是秦牧大笔投入,湖广的军政民生也不可能恢复得这么快。

    对于刘伯全来说,能多赚一点好一点,将来花钱的地方还多着呢。他派人到沿海物色会造战舰的工匠,已经有眉目了,工匠很快便到湖广。而按照秦牧的个性,工匠到位之后,必定是要大举造船的,有了船还要有炮。无论是船还是炮,都是烧钱的东西。到时又不知要支出多少银子呢。

    处理完左良玉的事,秦牧神色一整,接着说道:“杨慎,开始吧。”

    **********************

    ps:裸奔了,天冷,裸奔会感冒的,亲们,求订阅,求月票支持。

    (请搜索,更好更新更快!

第223章 重设军事体制() 
***

    处理完左良玉的事,秦牧神色一整,接着说道:“杨慎,开始吧。”

    杨慎起身向秦牧一揖,然后朗声说道:“如今天下战争频发,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更高强度的战争,大人拟在军方设立几个部门,分别是总参谋部,总监察部,总装备部,总后勤部。这几个部门将分管我军作战、政治、装备、和后勤等工作,直接向大人负责。

    总参谋部将作为在秦大人的领导下,负责组织我军建设和作战指挥的最高军事统率机关。根据大人初步构想,总参谋总将设置以下有司,分别为:作战部,军情部,军训部,装备部,动员部,机要司,测绘司等部司,各司其职。”

    三司厅的各人都凝神屏息听着,暂时没有人出声。

    杨慎接着说道:“接下来要说的是总参之下各部门的职能,首先是作战部。作战部将作为总参部的核心部门,全军所有的军事命令都将通过作战部下达,是全军战时的总指挥部;军情部主要负责搜集、分析军政情报,其他部门的职能顾名思义相信大家也不难理解。”

    “接下来要说的是总监察部,总监察部的职能是为夺取战争的胜利,保证军队的忠诚、以及大人的政策在军队中的贯彻落实,保证全军在思想上与大人保持高度一致,保证军队政治合格和战斗力的提高等。下辖组织部、宣传部、保卫部、联络部、军事检察院、军事法院等部门,将对千户所以上的驻军单位派出佥事,分管军中的政治工作。”

    “第三是总后勤部,主要负责全军后勤组织指挥和勤务保障,下设财务部、军需部、军医部、军械部、车船部、物资部等部门,其他的大家大概好理解,在这里要着重说的是医疗部,军医部最要的职能是组织指挥医护人员。战时负责治疗病患,抢救伤员。”

    “最后是总装备部,负责全军武器装备的研制、测试定型等工作。”

    杨慎把几个部门的情况大至介绍一番后,秦牧严肃地说道:“好了,在坐的各位请畅所欲言,有什么建议及问题可直接提出。”

    司马安一直皱着眉头,秦牧话声一落,他立即说道:“大人,历朝历代在统兵权和调兵权上,都会作出明确分割。分权于不同部门,这一点至关重要;

    比如宋朝,统兵权掌握在三衙手上,三衙负责军队平日的驻防,训练等事宜。而调兵权掌握在枢密院手中,一切军队调动,作战事宜必须通过枢密院来进行;

    再看大明,平日统兵权掌握在五军都督府,调兵权掌握在兵部。五军都督府平日掌兵。而无权调兵;兵部负责战时调遣军队、指挥作战,但平时无权掌兵;

    从历朝历代的成例中,不难看出分割调兵权与统兵权的重要性,然而。大人设置的这个军制,属下看不出有对统兵权和调兵权的明确分割,这极为不妥。”

    司马安的话可谓是直指核心要害,为了保证军队不出问题。防止将领权力过大,在军事体制方面,中国古代的体制甚至比后世的体制更完备。也更严厉。这种调兵权与统兵权的明确划分就是最好的说明。

    拿宋朝的军制来说,平日统兵的将领,包括三衙的主官在内,若是没有枢密院的调令而擅自调动军队,轻者解职,重者处斩。

    明朝也基本沿用了这种调兵权和统兵权的划分,而且更加严备,宋朝将全国的军队分统于三个衙门,而朱元璋则将全**队分统于五个都督府,这样最高的统兵将领权力被划分得更小。

    这种划分有效地防止了将领专权,威胁到皇帝统治地位。

    秦牧当然知道划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重要性。

    但是,他也知道正是由于这种划分,使将领受到了极大的牵制和约束,直接导致的结果是军事上的反应迟缓,突发战争时,往往十分被动,容易错过最佳的战机。

    就目前而言,秦牧手下只有十五万军队,而且很快将面临一系列高强度的战争,若是现在就对将领过多的牵制,使军事体制过于硬化,对接下来的战争将极为不利。

    正是考虑到这一点,秦牧在设置这套军事体制时,才对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划分进行模糊处理。

    要限制将领的权力,防止将领权专,还是等到整体战局处于优势,自己面对满清大军时掌握了战争主动权时再进行吧。

    他现在成立总参谋部、总监察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这四个军事部门,其意并不是要限制将领的权力,而是希望提高军队的作战效率,保证重大战役时作战指挥、后勤供给更高效有序。

    秦牧将自己的这层意思向司马安约略点明之后,司马安将其中的利弊反复衡量了一番,觉得若是总监察部派往军事的佥事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的话,对防止将领变质也算是一道保险了。

    另一方面,现在也不能算是全然没有划分统兵权和调兵权,实际上统兵权现在是分散在各个将领手上,而遇到重大战役时,军队由总参谋部统一调度指挥,等就是总参掌握着调兵权。

    只不过是在一些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时,统兵将领受到总参的限制比较小,可以自由发挥而已。

    加上现在军队人数还不算太多,各个统军的将领单独统领的军队人数也少,而且都是追随秦牧一路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