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310部分

明扬天下-第310部分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牧安慰道:“刘尚书,稍安勿躁,稍安勿躁,本王今日请各位大臣前来,只是想商讨下一步的战略部署,并不是要立即兴兵北上。”

    刘伯全还有些不放心地说道:“秦王。不是臣下拖大军的后腿,实在是这粮草真的不多了,现在离来年夏还有大半年时间,若是再举兵北伐。必定导致粮价飞涨,民生越发困苦。因此臣不得不提醒秦王,请秦王恕罪。”

    “刘尚书不必如此,好了。大家接着讨论吧。”

    司马安沉吟道:“秦王,巩固了淮河防线,臣以为。主力再从东线推进,有些不妥,无论是大运河水道,还是黄河水道,都难以与长江相比;

    也就是说,我军水师的优势在这些水道上未必能发挥出来,就算水师仍占一定的优势,但中原一带多为平原,随着战线的拉长,我军的后勤不可能完全依赖水道就能满足所有需求。

    因此臣以为,接下来我军的重心不防调整一下,秦王可还记得当初在武昌讨论是先下江南,还是先取西北的事情。

    目前关中因有凌战与艾能奇两面牵制,何洛会一直没法剿灭关中的义军,这是我军很好的机会。

    如今无论是军须用马,还是百姓农耕所须的牛马,我大秦都非常缺乏,如果能先夺取关中,就能通过茶马贸易,从河套、河西、陇右得到大量的牛马,以缓解大秦对牛马的需求;

    另一方面,由于战火阻隔,西北各地所需的各项物资也十分紧缺,夺取关中,打通西北的贸易通道,可以大大促进我大秦的贸易繁荣,增加国库收入。

    同时在战略上,控制了关中,可俯视中原,纵揽三边。从关中向山西、燕京推进,要比从淮南仰攻而上有利得多。

    我军只要在东线不断渗透,并保持一种大军随时北上的压力,让中原难以平静下来,把满清的兵力牵制在东线,则夺取关中就容易得多。”

    兵部尚书何亮频频点头,司马安一说完,他说接着说道:“云南方面,兵贵精不贵多,因此臣以为,有征南大将军崔锋一万多人马入滇足矣,后军大都督李定国所部实无须再入滇作战,只需要打能青藏东沿的入滇通道,使四川的物资可随时送入云南即可。

    张献忠入川时,四川民生遭到很大的破坏,但四川本是天府之国,只要善加治理,加上新式作物的推广,明年夏收之后,提供大军北伐关中的粮草应该不成问题。

    若是不够,再从湖广输道一部分,便不是难事。现在朝廷要做的是,先把战略方向确定下来,这样在粮草军械方面才好提前筹备。”

    在后世的史书上,有张献忠屠川的记载,说是张献忠把四川屠杀一空,象成都这样的大城,杀得只剩下几个人,还是躲在枯井里才逃得一命的。

    这种史料是不是满清把自己的罪行嫁祸给张献忠,秦牧不好确定。

    但现在,张献忠入川虽然也杀了不少人,但绝对没有象原来的史料上记载的那样,把四川杀戮一空。

    张献忠入川是打算把四川作为自己的根基之地来经营的。只要不傻,就不会把自己的根基之地杀戮一空,如果真这么干,后备兵源从哪里来,粮草补给从哪里来?

    很显然,张献忠不会傻到连这些问题都不去考虑,如果真是这样,还会不有那么多人追随他吗?

    另一方面,李自成、张献忠这些人起兵造反以来,杀人放火吃人肉,该干的坏事都干过,但基本上没有大肆屠城过,他们烧,他们杀,都是有针对性的,是为了逼使更多的百姓加入他们的队伍;

    他们的壮大的基础是广大的民众,所以他们不会象多铎那样,丧心病狂的不分男女老少将一地的百姓全部屠光。

    上次进入湖广时,张献忠驱使几十万百姓为兵,烧杀抢掠也是常事,这些都是事实,但从未屠一城,从未有丧心病狂到把一地的百姓全部灭绝,在长沙,张献忠甚至还约束军队不得抢掠,争取民心。

    因此说张献忠中屠川,从常理上就很说不通,难道张献忠一进川就疯了?

    现在的四川,因为历年战乱的原因,人口大概减少了三到四成,但只要善加治理,民生应该很快就能恢复。

    湖广方面,经过两年治理,加上新式作物的推广,吏治清明,大量民力的涌入,生产恢复十分迅速,从湖广抽调粮草,走襄阳,经商洛供给入关中作战的军队也不成问题。

    湖广加四川,来年夏收之后,进军关中是不成问题的。

    秦牧在滁州时,计划是先取山东,他再次把自己的构想提出,立即遭到了司马安的反对:“秦王,从形势上看,山东与中原为一体,而江淮却有鞭长莫及之嫌,先取山东,而中原未下,则山东便孤悬在外,难以守御。

    再者,山东残破,局限于一隅,夺下之后,不似关中那样,可以通过贸易弥补我朝的消耗,此时取山东,无异于将我军一支重兵投入牢笼,任鞑子围攻,实在是得不尝失。”

    “司马先生的忧虑,本王也想过,所以本王实则是想先取福建,一但成功,山东可通过海路与江南、江淮联成一体,进而可以威胁燕京,乃至辽东。”

    司马安一时沉默了

    ****************************

    ps:情况不妙啊,纷纷被别人赶超各位朋友,昊子请求支援,眼看就要被挤下榜了,心里急啊。

    急求月票!急!急!急!

    (。。)

第462章 思想不能落后() 
热烈祝贺往来如风同学成为《明扬天下》盟主,琴瑟友之、钟鼓乐之!

    ********************

    要取福建,对于大秦现在来说,福建那八山一水一分田还是其次,关键是取郑家那支纵横四海的强大舰队。◎云 來 阁免费万本◎

    如果能掌握这支强大的舰队,大秦将如虎添翼。

    而要想让郑家乖乖归附,就不是光凭武力所能解决的了,需要运用一些巧实力才行。

    是先取山东还是先取关中的问题上,一时僵持不下。当然,这一点也不是十分迫切的,现在大秦还是先把四川治理好,同时着手解决福建,只有这两处地方捋顺了,是先取山东还是先取关中,才好定夺。

    力精图治,好吧,现在该力精图治,秦牧接下来,把大部分时间就用在了处理军政事务上,大臣们递上来的奏章,从不留到第二天,总是当天的事务当天处理完才休息。

    御书房里,薰香袅袅,温暖如春,韩赞周行走时,都尽量放轻了脚步,生怕打扰到秦牧。

    秦牧随手拿起了一份奏章,却是应天府上奏的一件案子,大致情况是,绍兴府余姚县有一个叫黄宗羲的读书人,在金陵大肆传扬他的“极端思想”,倡导制约君权,否定家天下的思想,毫无疑问,这是对君权的一种挑战。

    黄宗羲这一思想的提出,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应天府坐不住了,派人警告他这种挑战君权的行为。黄宗羲置之不理,依旧坚持四处传扬自己的思想。

    应天府于是以抵毁君王、妖言惑众之罪,将黄宗羲关押入狱。

    秦牧看了这份奏章,不禁洒然一笑,黄宗羲的大名他当然听过。不过现在的黄宗羲好象只有三十来岁,还不到四十岁。他的出身很不简单,他父亲黄尊素是鼎鼎大名的东林七君子之一,浙江余姚县人。

    余姚县自古以来可谓是人才辈出啊,前有严子陵、虞世南、谢迁、王阳明、何良臣等,个个是响当当的人物。

    黄宗羲也不赖,虽然在崇祯十五年曾入京参加科举考试时名落孙山。但身为东林七君子遗孤,又曾参与《留都防乱檄》事件,将阮大铖赶出金陵,名声很大。

    他现来传扬自己的这套思想。自然有很多人信奉,影响力必定不小,难怪应天府慌了神。

    秦牧拿着应天府尹的奏章,沉默了许久,这件事怎么处理,是要谨重考虑一下。

    黄宗羲在学术方面,无疑是个宗师级的人物,至少历史上他是。但是他的身份过于敏感,“东林七君子”之后。复社的核心成员之一。

    秦牧对东林党以及复社成员,一直以来都十分忌惮,能不用尽量不用,上次以肃清汉奸为名。抄了几百江南大族的家,其中大部分都是东林党人。

    东林党现在的影响力已大不如前,但尽管如此,想全部消除东林党的影响。还有很多事要做。

    不久前复社成员老之一的吴梅村,在苏州虎丘登高一呼,立即又能聚集起几百名复社成员。这就是最好的说明;

    对此事,秦牧有着足够的警惕,还为此狠狠地敲打了黄连山一顿。

    说实话,秦牧很想通过黄宗羲这个罪名,再撒上一网,再捞一批东林党人上来修理,进一步削弱东林党人的影响力。

    事实已经明证,东林党对这个国家没有多少用处,相反,如果没有他们搅局,明朝不会亡得这么快,华夏衣冠甚至不会丢。

    但秦牧也就是想想而已,如果以言论及罪,此例一开,对大秦谈不上什么好处,稍有点思想的人,会因此变得保守、沉默,对整个民族的发展,也没有什么好处。

    而且,现在秦牧正指望顾炎武、傅青主他们一起努力,对朱程理学所造成的保守之风进行批判,一但以言论加罪于人,对这种批判的开展也非常不利。

    既然没法再撒一网,拿一个黄宗羲开刀就没什么意思了,留着他吧,说不定引异一下,他还能弄出一套民主思想出来。

    秦牧拿起朱笔,正准备作朱批,心中突然一动,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跃上心头:要不把东林党人都送到欧洲去“留学”让他们祸害欧洲去,或者在欧洲学习一下西方的知识

    这个念头在秦牧心头千缠百绕,久久不去。

    “哈哈哈”

    秦牧突然独自大笑,吓了侍候在旁的韩赞周一跳,他连忙小声问道:“秦王,可有何吩咐?”

    “呵呵,还真有点事要你去办,听说过王夫之这个人吗?”

    “回秦王,奴才听过,秦王可是要见此人?”

    “嗯,你去安排一下”秦牧沉吟了一下说道,“先安排一下吧,过了年再说,到时本王说不得要出巡一趟,你安排他到时与本王同行吧,本王要与他聊一聊。”

    “秦王放心,奴才一定会将此事安排妥当。”

    秦牧颔了颔首,然后在应天府尹的奏间上批下:大秦不以言语及罪,把人放了吧。

    秦牧看过一些皇帝的朱批,用语很有意思,象“知道了”、“该部知道”、“该部议奏”、“已阅”、“同意”这些简单的口头语在皇帝的朱批中是用得最多的。

    如果你认为皇帝的朱批都是文绉绉诗一样的语言,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皇帝一天要看无数奏章,朱批能简洁当然会尽量简洁。

    放了黄宗羲,一来是为了显示自己的胸襟,二来,现在最需要改变的不是什么政治体制,而是人们的思想;

    顾炎武他们刚刚掀起批判朱程理家的思想浪潮,突然以言论入人之罪的话,弄不好这股好不容易掀起的思想浪潮,会因此无矢而终,这是秦牧最不希望发生的事情。

    大明为什么亡?大明亡于思想僵化,亡于固步自封这种思想秦牧还打算再堆上几把火,再烧一烧,绝对不能停,一定要烧出一个新的思想变革的时代来才行。

    这火到底怎么烧,得有点讲究,秦牧为此又陷入了深思

    王夫之这个人,在后世与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中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

    他这种思想无疑正是秦牧需要的,什么“天人合一”、“理在气先”、“理在事先”,精神先于物质存在的唯心论必须尽快终结,华夏才能在一个光明的未来。

    而只要自己扶植一下,这个终结者未必不能叫王夫之。他的思想光芒未必不能照耀全世界。

    明末其实是一个思想变革的时代,有着很多大师级的哲学家。

    可惜满清入主中原后,实施那种畸形的统治,对汉人思想的钳制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一遍又一遍的文字狱,弄得读书人都成了应声虫,东方全面落后于西方。

    什么落后都不要紧,思想不能落后。

    思想一落后,便什么都落后了——生孩子除外。

    接下来,秦牧看到的是户部侍郎许英杰有关大秦宝钞的一份奏章,主要是上报宝钞运行情况的。

    从他的奏章里可以看出,大秦宝钞的运行情况仍不容乐观,到目前为止,印了两百万贯宝钞,但实际上投入市场的不到一百万贯,而且一投到市场上,很快又会回流到汇通银行中。

    人们对宝钞的信任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