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337部分

明扬天下-第337部分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几场大败下来,绿营兵几乎全部土崩瓦解,满军旗和汉军旗剩下的兵力合计起来已不足五万。

    如今的清军已经不是当初那支“满万不可敌”的劲旅了,一次次的败仗,把清军的精气神差不多都打掉了,很多士卒甚至患上了“恐秦症”。

    在这风雨飘摇的时候,如果蒙古人再脱离出去,甚至与大清为敌的话,对大清来说,将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也难怪多铎听了这个消息,如遭雷击,整个人呆若木鸡了。

    “王爷,醒醒,快醒醒。”焦急之下,宁完我也顾不了许多了,上前乱摇多铎的肩膀。

    多铎回过神来,喉结上下耸动,咽了两把口水,艰难地说道:“宁学士,可有什么良策教我?”

    见一向蛮横暴虐的多铎如此失魂落魄,宁完我突然有一种不祥的感觉,仿佛看到了大清的末日一般。

    “王爷,如今这关口,还望王爷能振作精神,不管滕吉泰勾结秦国的消息是真是假,只要这个消息传开。一定会引发难以预测的后果。当务之急是,王爷要先招集蒙古各部族首领,安抚好他们,许以他们更多的好处,防止他们倒向秦国。再者就是。要立即把此事上报摄政王,由摄政王出面,与蒙古各部再次会盟。总之,眼下最要紧的事是稳住蒙古各部,此事刻不容缓,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啊”

    “好。就照宁学士的话办。”多铎心乱如麻,已经没有什么主见了。

    ***

    寿州城里,蒙轲每天好酒好菜招待着胡鲁斡,还邀他一起观看秦军士卒的训练。

    大校场上杀气腾腾,烟尘弥漫,杀声震天。看着一个个拼得鼻青脸肿,却桀骜不驯的秦军士兵,胡鲁斡被这近乎实战的练兵方式所震撼了;

    他越看心中越是惴惴不安,要知道汉人动不动就能拉出上百万大军,要是每支军队都象这样练,那么秦军将是何等恐怖啊!

    蒙轲和他站在点将台上,平静地说道:“让胡鲁斡将军见笑了。本督听说苏尼特部在成吉思汗时期,在蒙古各部中排名第五,骑射功夫最是了得,想必本督手下这点小伎俩,一定入不得胡鲁斡将军法眼。”

    “蒙都督说笑了,说笑了,蒙都督手下这些士兵如狼似虎,让人望而生畏,难怪清军接连吃败仗,现在看来。清军败得不冤啊。”胡鲁斡的话说得很真挚,他稍稍犹豫了一下说道,“我听说秦军打败锡翰时,用的是一种威力巨大的火器,蒙都督可否让我也见识一下这种火器的威力。”

    “有何不可。”蒙轲向身边的亲兵小声吩咐一下。亲兵自去取火箭溜。

    火箭溜这种武器目前在秦军中也是极为稀罕的,蒙轲能分配到的也不过是五个火箭溜,二十枚火箭弹,十分宝贝。但为了慑服胡鲁斡,蒙轲也不惜将这种宝贝拿出来试验一下。

    为了增强视觉效果,蒙轲让人在校场一角堆上了一些木头和泥沙,其中还悄悄塞进了十来斤炸药。

    然后由一个士兵带着装好弹的火箭溜在校场下飞驰。“喻!”那士兵突然勒停战马,迅速从得胜钩上取下火箭溜,点燃引信,扛到肩上,瞄准远处的木头堆。

    火箭溜胡鲁斡是闻名已久,据说锡翰在来安,就是败在这种威力惊人的火器之下,一万骑兵,几乎被全歼,一万骑兵啊,这该是多么可怕的武器啊。

    胡鲁斡虽然还没有亲眼见过火箭溜的威力,但这种武器早已被传得神乎其神,眼看这种传说中威力无比的武器就要发射了,胡鲁斡不禁屏住了呼吸,心跳也为之加速。

    哧!突然一道火舌喷出,但见那枚火箭弹带着耀眼的尾焰,向那木头堆飞去,轰!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但见火光上数丈高,大地不停颤抖,那些木头和沙石被炸得四散纷飞,散开二三十丈外,爆炸点烟尘翻腾,火焰耀眼

    这威力已经超过了胡鲁斡的想象,吓得他冷汗直冒,一枚火箭弹就有这样的威力,要是上百枚,上千枚,那该有多恐怖啊,而且它在战马上就可以轻松发射,机动力如此之强,难怪锡翰一万铁骑被轻松歼灭

    “这这太”胡鲁斡嘴巴张着,一句话也说不完整。

    蒙轲见胡鲁斡面色剧变,心中暗暗好笑,火箭弹填充的黄色炸药本来威力就不小,现在还同时引爆十来斤火药,这威力自然非同一般。

    胡鲁斡亲眼见识了火箭溜的威力后,心中暗暗庆幸,没有继续与秦军为敌,对蒙轲的态度也越发恭敬了。

    他在寿州等了几天,终于等来了几百被俘的族人,蒙轲也不再留他,还送了些粮草武器,让他带着几百族人回颖上去了,

    *******************************************

    ps:还有两天,坚持住,坚持住!兄弟们,一定要坚持住啊!说实话,对于第一次登上分类月票榜的我来说,心情很难平静,十分害怕这美好的期待会在最后的时刻落空。

    再次圆圆一拜,怀着忐忑之心再向各位书友求月票,期待大家多多支持。俺埋头码字去了,一无所有的我,只能文字来回报各位。

    顿首!

第503章 含烟画绣坊() 
******

    多铎在亳州忙着招集蒙古各部族头人,希望借此稳住岌岌可危的形势的时候,夜不收也没闲着,而且是早就在行动了。◆真正无弹窗的网◆

    大秦会在苏尼特部一棵树上吊死吗?

    当然不会。

    那就看各自怎么出招了,是大清稳住蒙古,还是大秦耗动满蒙之间的联盟,各凭本事吧。

    对于大秦来说,这是一个能不能四两拨千斤的问题;对于满清来说,这是一个生存还是灭亡的问题。

    在双方忙着角力的时候,金陵城里的一家“含烟画绣坊”开业了。

    女子的四德为妇容、妇言、妇德、妇工。其中妇工这一项里就包含着刺绣。

    在这个时代,不会刺绣的女子,是要被人轻视的。媒人找上门来,首先要问的,可能就是姑娘的女红做得怎么样,别误会,问的不是落红,是女红,也就是针线活。

    如果你的女红做得不好,很可能会被男方嫌弃。

    因此从千金小姐到农家姑娘,几乎每个女子都要从小学习女红,大到衣服上的花卉文饰,小到作为小饰件的香囊,都是心灵手巧的女子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在妇女们的日常生活中,刺绣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份。

    但是,以前的刺绣,大都是妇女们各自在家的自我行为,许多大家闺绣甚至只是用它来消磨时间而已。很少有人把刺绣作为了集约式的企业化生产来运作。

    因此,含烟画绣坊的出现,注定将成为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绣坊座落在文清桥附近,后面就是清波荡漾的秦淮河,绣坊可分为两个部门。一个部门主攻中低端绣品。

    宽敞的绣房内摆满了刺绣用的绷架,一个叫林慧的女子,正在对首批招募来的两百名绣女训话:“所有刺绣的图案和针线,我们都会帮你们准备好,你们要做的就是按我们的要求。把图案绣出来;

    我要强调的一点是,你们的工钱不是按天计算的,而是以底薪加提成的形式计算。具体的说,就是每个月,你们有五钱银子的基本工钱,要想多得呢。那就看你们在这一个月内能绣出多少合格的绣品了。

    坊里会根据每个绣品难易,预先定好酬劳,比如,绣出这一件绣品,规定的酬劳为两百文,而你在一个月内绣出了二十件。那么你这个月的计件所得就是四两银子,再加上你的底薪五钱银子,你这个月的总计所得,就是四两五钱银子,总之,绣得多,工钱就多;绣得少。工钱就少,明白了吗?”

    “明白了。”绣女们高兴地回答着,人人充满了干劲,恨不得立即开始绣。

    这就是资本的力量,它能让人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地投入其中去。

    这些绣女或许不知道,今后她们的光阴将大部份耗在这间厂房之内,为了多赚一点工钱,而忘却寒来暑往,被日复一日地“剥削”着。还乐在其中。

    这说起来似乎挺残酷,但这才是资本运营的法则。

    以前市井之间雇工一般以日计,这种计价方式沿用了千年,是基于儒家的“仁义道德”的基础上形成的;

    我雇你来一天,就给你一天的钱。你用你的道德来约束自己,凭良心给我干活但实际上,道德一但遇上金钱,往往就不管用了。下层的小民,终日为生计而奔忙,不是人人的道德操守都能令人满意的,偷奸耍滑的大有人在。

    计件付工钱,别看这只是一个小小的转变,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对原有的社会道德造成了破坏。

    但毫无疑问,这才是资本运营的恰当模式,也只有如此,才能把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激发出来。

    另外,含烟画绣坊还有另一个部门是主攻高端画绣的。

    这个部门所招募的,都是有文化素养的女子,其中不贬徐若诗这样的大家闺秀,当然了,她哥哥徐永顺就是含烟画绣坊的投资人,并且有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她算是大老板的妹妹。

    本来这个部门只打算招五十人,结果一下子来了几百人,许多人宁愿不要薪金,也争着进来。最终绣坊挑选了一百个擅长丹青书法,精于女红的女子。

    这个部门在意的是质量,而不限数量,一幅画绣可能要绣一年、甚至好几年也不一定。但它很重要,产出的精品将代表着绣坊的品牌。

    但什么品牌效应这种话,腼腆的顾含烟当众一句也说不出来,她站在上头,对着上百女子,还没说话脸就先红了;

    这个水一样的女子,本身就充满江南特有的婉约柔美之态,她干脆把秦牧教她的那些话省略掉,直接拿起了针线给大家演示起画绣的针法来。

    “我顾家的画绣,共分齐针、铺针、打籽针、接针、钉金、单套针、刻鳞、竖戗、乱戗、盘戗、别梗、虚实、施针等十余种针法,各种针法以画面需要而定,与笔意画境融为一体。现在我就给大家先演示各种针法的技巧”

    顾含烟一边说,一边以针线现场演示,她技巧娴熟,利用丝线不同排列呈现出不同的光感效果,以使画面光色随动随变、变幻莫测,比原作更充分地表达出江南山水的空蒙灵秀,虚缈飘逸。

    徐若诗等女子看得入神,聚集了上百人的轩厅里,只有顾含烟那柔软的吴侬软语在回响。

    现在顾含烟的画绣,已是风靡天下,为达官贵人、文人雅士争相收藏,据说在苏州巡展时,那幅《青绿山水图》,已经有人出到了三万两的天价。即便如此,还是求购不得。

    由此可见,这种高雅的画绣,虽然产量不会很大,但所带来的价值,绝对是惊人的,一百个女子,哪怕一个人一年只出一幅作品,哪怕平均只卖五百两,那也有五万两的产值。

    除去人工不算,创造这五万两的针线成本,估计不会超过二十两银子,从商业角度来说,这利润别提了,绝对称得上一本万利。

    ***

    这一天,秦牧也抽空去新成立的军医学院看了看,学院初立,还很简陋,位于城西的莫愁湖畔,第一任院长是白发苍苍的秦良玉;

    这个征战了一生的巾帼英雄,德高望重,虽然她对医学一窍不通,但因她德高望重,由她他主持军医学院,可以免去很多风言风语,至少百姓不会误会这是在招营妓了。

    秦牧到来时,秦良玉柱着龙头拐杖,由穿着一身太医服饰的李紫萱扶着出来迎接,太医院院正吴有性也在。

    院中共招了三百名女子,其中两百名将来是护士,要求比较低。

    另外一百名八到十二岁的女孩,要求就比较高了。这一百人都是各地官府从难民中挑选出来的孤儿,但识字,在明末,富家女子识字率还是很高的,由于战争和灾荒,让她们家破人亡,孤苦伶仃而已。

    秦牧看了很满意,对吴有性和李紫萱说道:“用心教她们,让她们成为出色的大夫,这不光是为了大秦的医疗业发展,对你们来说,也是一份功德。”

    “是,秦王。”

    秦良玉感慨地说道:“老身杀伐一生,托秦王的福,老来总算也能做件功德事了。”

    这还真是一件功德事,这些女子无依无靠,如果不是被招进军医学院的话,要嘛沦为奴婢,要嘛沦落青楼。进入军医学院后,她们一生的命运将会被改写。

    秦牧含笑说道:“大姐辛劳了一辈子,如今年事已高,还让您来操劳,我心里着实过意不去,只是除了大姐,真的找不到适合的人来主持此事了。”

    秦良玉也笑了:“说实话,秦王刚说起这件事,老夫是不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