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362部分

明扬天下-第362部分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字连着字。

    这可是启蒙教材,你让小孩子花多少时间才看得懂?

    司马凯日以继夜奋战了这么久,可这初稿一上手,秦王就皱眉头,这说明秦王不满意啊,秦王不满意,后果很严重

    “秦王,可是有何不妥,若有不妥,微臣再改就是了。”

    “确实不妥。”

    秦牧一句话,让司马凯,薛凤祚,李廷基,王锡阐,杜知耕,顾大申六人大为沮丧,旁边的杨慎老神在在,嘴角露出了一抹微笑;

    庶吉士金磊金贡南同志则作事不关己,兴灾乐祸状,他这态度被秦牧眼角余光瞥见,“咳咳,金磊,磨墨。”

    “呃是。”金贡南同志神色尴尬,连忙过来磨墨。

    这下轮到司马凯偷着乐了。不过他还算识相,主动上来帮秦牧铺好了纸。

    秦牧提笔沾墨,唰唰几下,把0、1、2、3、4、5、6、7、8、9、这些拉伯数字写下,然后把+-x÷这些符号也写上,还当场列了几个数学算式算给司马凯、薛凤祚等人看。

    “我朝的数字笔画多,不利于计数,这些阿拉伯数字每个皆是一笔写成,在大量记数、计算时,方便快捷得多,今后启蒙教材要普及这些写法,还有这些加减乘除的符号,也利于笔算,也要普及”

    秦牧最后把,。;:、?!《》这些标点符号也写下,一边写一边说道:“一直以来,我朝的断字对很多人来说都是个难题,这些是辅助文字记录的符号,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这下连老神在在的杨慎也坐不住了,他凑过来问道:“秦王,我华夏行文,博大精深,何须这些?”

    这算什么屁话?咱们祖宗的学问就是太博大精深了,才更有必要把标点符号弄出来,一本书一个标点符号也没有,光是断字就让人十分头痛。

    秦牧横了他一眼,然后提写下一行字: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你们看,圣人这短短十个字,我来断给你们看。”

    秦牧接着分别写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你们看出来了吧,同样一句话,断法不同,意思完全相反。第一种断法的意思是人民守法善良的,让他们自主行为不要过多约束。人民愚昧暴戾的,要惩戒教导使其知晓过错。

    第二种的断法的意思是,对民众放任自流就好,不应该让他们懂得太多。

    这世上各人的学问参差不齐,断字的能力也各有不同,同样一句话,因断字方法不同,诞生出许多不同的含义;

    圣人之学,正因为有些地方断字不准,使圣人之意被曲解,以至于一本《论语》有许多矛盾之处;

    如果圣人当初著书时,用上这样标点符号来断字,圣人之学还会有诸多曲解吗?正所谓亡羊补牢,为之未晚,本王决定,立即把这些断定的标点符号加以推广;

    今后所有官方文本,必须用标点符号断字。这一点本王没打算与你们商议,这是圣旨。”

    杨慎等人个个是学问不凡的人,但秦牧在这件事上根本没有与他们商量的意思,一下子就决定下旨推行了。几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喉咙涌动,表情各异。

    秦牧哈哈一笑道:“新的东西,要接受起来,难免有些抵触的情绪,习惯了就好,不就是几个标点符号嘛,这对识文断字有百利无一害,你们谁若敢反对,就先下河游个来回,清醒一下再来反对吧。”

    别人没开口,倒是顾大申先说道:“秦王此举,在臣看来,着实是神来之笔,有了这些标点符号,今后只须识文,不用学习断字,对幼儿读书习文有大利。秦王之智,臣等不及万一,臣等钦佩之致。”

    好吧,顾大申这厮才学没得说,这马屁功夫也不差,接着薛凤祚,李廷基,王锡阐,杜知耕等人也赞叹起来,皆称秦王此项创举前无古人,遗泽万世。

    好吧,都是数学天才,知道什么时候该加,什么时候该减。

    秦牧又是哈哈朗笑,然后让韩赞周拿本《论语》来,自己当即用标点符号断了几页,然后把那些标点符号的用法和代表的意思一一作了说明;

    “老韩,按这个在大秦时报刊登出去,另外再印成邸报,分发给各部官员及地方衙门,让所有官员学习,今后上奏章都要用标点符号断字,三月之后,但凡上奏章书写不正确的,本王扣他俸禄。”

    韩赞周仿佛看到了无数大秦官员,苦心学习这些小蚯蚓的样子,心中暗乐,笑得象个弥勒佛一样:“是,老奴这到了杭州就找作坊去印。”

    秦牧突然想起一件事,便说道:“等等,还有一件事,当初也不知是谁吃错了药,弄出个一斤十六两来,改,这也必须改,今后全部改成一斤十两,这样好计算。”

    ***********************

    ps:兄弟们,求月票,求推荐票,跪求之

第541章 船头闲话平虏策(求推荐票)() 
******

    前往宁波时,杨柳才抽芽,农人才戴着斗笠、穿着蓑衣在田间翻耕土地。◇真正无弹窗的网◇

    回来时,运河两岸的水田里,已是禾苗青青,农人多是举家出动,撑着木棍在田间耘田。

    耕耘,耕耘,在后世,很多人已经不知道耘田是怎么回事了;

    这是一个很累人的活。在禾苗插下去转绿一段时间后,这时田间的草也长出来了;

    人们要撑着木棍下田,一边除草,一边用双脚戳进淤泥里,沿着禾苗行间一行行地拖过去,让淤泥翻上来,盖住禾苗的根部。

    另外一行行的脚印窝出现后,田间的肥水会流入这些脚印窝里去,减少被太阳直射的水面积,从而让田间的肥水蒸发量减少,也就能更长久地给禾苗提供水份。

    秦牧也是偶尔停船,和正在耘田的老农聊天时,才知道这些的。

    或许真是天意吧,明末水旱不断,灾荒连年;

    但明亡之后,这两年气候变得很好,风调雨顺;

    平常百姓都将这种现象归功于秦牧,认为是他这位仁德君主出现之后,才能带来这样的好年景。

    在后世,将风调雨顺归功于某个人,是件很荒谬的事。

    但在这个时代,却很平常,天下有灾荒了,百姓都会认为这是皇帝失德了,上天才给人间降下灾荒作为惩戒。

    皇帝要避殿减食、广开言路反思己过,祈求上天的原谅。

    反之,出现了风调雨顺的年景,百姓也会认为这是皇帝仁德所至。

    秦牧暗暗消受了,确实。应该感谢老天爷,小冰河时期结束了。

    这年头没什么污染,江南的水清冽照人,柔媚如镜。

    船头犁开的水花洁白无瑕,成群的白鹤在田间飞翔。一去二三里,烟囱四五家,亭台六座,八九十枝花。入眼处,好一幅田园诗画。

    秦牧与杨慎、金贡南三人在船头置了酒,就着两岸江南美景小酌。

    杨慎沉吟了一下说道:“秦王。建奴对中原炎热的夏季很不适应,常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现象。还有一点,由于南北气候差异,夏粮的收成时间也不尽相同。总体而言,越往南,夏粮收获越早。比如江南的夏收,就比淮北早半个月甚至近一个月时间。”

    杨慎的话,让秦牧顿时来了精神,他问道:“杨卿的意思是说,利用各地夏收的时间差异,在这段时间内北伐?”

    “是的秦王,臣觉得此计不失为良策。如今无论是大秦还是建奴,都缺粮,多尔衮是个颇有治世才能的人,去年他下令清军不得扰民,还大力鼓励百姓耕作,今年北方同样是风调雨顺,等到夏粮收获后,清军也不虞再缺粮了,这对我军北伐很不利。”

    秦牧觉得杨慎说的非常有道理,现在大秦控制的福建、湖广南部。夏收至少要比北方早一个月;

    如果能利用这个时间差,在南方夏粮即将收获之时,提前一个月北伐,此时秦军粮草供应得上,而清军夏粮还没有收获。正处在青黄不接的最困难时刻。

    趁你病,要你命。

    大秦现在武器不缺,士气不缺,只缺粮草,而且也不是完全凑不出北伐的粮草,只不过是勉强征调大批粮草的话,会导致市面上粮价高涨,会让很多下层百姓的生活陷入困境。

    如果在夏粮即将收获时征调北伐的粮草,市面上的粮价刚一上涨,很快就以把南方的粮食调过来平抑粮价,这样下层百姓受到的影响就不会太大,而又能抢在北方夏收之前北伐。

    在宁波时,秦牧计划是先派水师攻打吕宋,甚至把整个南洋夺下,然后再北伐的,现在看来,是要调整一下了。

    再说了,多尔衮确实算得上是个雄才大略的人,出台了不少减轻百姓负担的政策,糜烂的北方,很多田地重新恢复的了耕作。

    如果趁北方快要夏收的时候北伐,北方的粮草就落到自己手上,到时再从南方调拨一些粮食,应该能保证百姓不至于饿死了。

    换句话也就是说,先北伐,然后再夺取南洋给北方输血,应该也不成问题,甚至两者可以同时进行,西班牙和荷兰在南洋的兵力不多,水师出动一两万人应该足够了,这样对北伐影响不会很大。

    “你们对朝鲜怎么看?”

    “秦王,建奴连翻失利,不断抽调兵力南下,对朝鲜的掌控力已经十分薄弱,臣以为,可让组织商船运兵,以一些水师战舰护送,将一万陆军投送到朝鲜,帮助朝鲜摆脱建奴的控制,然后以朝鲜为后勤地,并联合朝鲜军队一同进副辽东,清军如今本就士气低迷,如果南北受敌,我军北伐时,必定更加顺利。”

    金贡南也说道:“臣听说大同的姜瓖虽然兵败,丢了大同,但尚有万余兵力退入太行山一带坚持抗清,太行山一带地理位置特殊,出太行八径,立即可以威胁到燕京,因此牵制了建奴不少兵力。臣以为不防派人联系姜瓖,看他愿不愿意归顺大秦,配合我军北伐。”

    秦牧苦笑道:“不是不联系,本王早就派人去了,只是姜瓖这厮大概是吃错了药,只认广西的朱由榔。”

    杨慎冷笑道:“姜瓖此人生性反复无常,他绝不是真心追随朱由榔,臣以为,他之前一来觉得大秦远水不了近火,帮不上他,二来故作姿态,不过是想从大秦得到更多的好处罢了。”

    “这个本王知道,不过这些厮狮子大开口,罢了,大秦还指望他不成,没有他,我大秦王师也一样能横扫中原。”

    杨慎笑道:“秦王所言极是,前阵子苏尼特部的滕吉泰率领不足三千本部人马,竟能如入无人之境,一路杀回关外,这足见建奴已极为虚弱。”

    “也不能这么说,滕吉尔不以攻城掠地为目的,凭借骑兵的速度,避重就轻,加上蒙古各部对他睁只眼,闭只眼,有意放行,因此他突出关外,这并不能说明满清就不堪一击了。我军北伐时,要一座城一座城的攻打,与之没法相比”

    秦牧说到这,眼角余光瞥见一道黑影从船舱口顶飞射而来,他下识地举手便挡,杯中佳酿都洒到了河里,杨慎和金贡南大惊,“秦王!”

    秦牧这时摆摆手,脸上尴尬以极;

    因为他已经看清,那飞掠而来的黑影是一只燕子,就从他身边两尺外飞掠而过,速度十分快!

    他自嘲地笑道:“燕戏寡人,寡人失德乎?”

    “非也,非也,吾王泽披万物,燕喜之,一剪春风送吾王。”

    “哈哈哈,杨卿你哈哈哈,以后少拍马屁。”

    船头传来一阵畅笑,一江碧水,万叠春风,岸边隐隐传来采桑女的清唱,那柔软的吴侬软语飘过水面,如水轻柔。

    秦牧从新斟满酒,畅饮了一杯,望着两岸清山绿水,满目流翠,这无比美好的江南春光,让他不禁诗兴大发,破口朗吟道:“江南好啊,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三军备战忙!”

    杨慎和金贡南神色怪异,想笑又不敢笑,杨慎举杯道:“臣敬秦王,吾王此次北伐,必定势如破竹,一举尽复华夏故土,逐胡虏于万里之外。”

    “不,本王要让胡虏有来无回,将其尽歼于长城之内。”

    秦牧还真有此意,毕竟一但让女真人退回关外,那就如同放虎归山,再想扫荡干净就很难了。要达到这个战略意图不容易,必须详细谋划才行。

    金贡南说道:“秦王,要想尽歼胡虏于长城以内,倒也不是不可能。”

    “贡南有何良策,快快道来。”

    *********************************

    ps:推荐票,求推荐票!

第542章 吕宋排华事件() 
***

    真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