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367部分

明扬天下-第367部分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连秦牧也不敢肯定,多尔衮答应退出长城以外是不是真的;

    多尔衮算得上是个雄才伟略的人,能屈能伸。当初为了保持满人内部团结,他甘愿放弃帝位,推出六岁的福临,在帝位的强烈诱惑面前,古往今来就没几个人能做到这一点。

    以多尔衮的睿智,不排除他为了保存满清元气,真的舍弃中原退出关外。

    毕竟眼下真退出关外的话。对满清而言,未必是坏事。

    不管怎么说,多尔衮这一招使出,他就抢到了道义的制高点。

    如果秦牧不同意他的求和,坚持要兴兵北伐,就会遭到秦国很多官员的反对。使秦国内部难以上下一心,拧成一股绳。

    同时还能给秦牧扣上一顶“不顾天下百姓死活,好战成性”的大帽。

    这顶大帽一但扣到头上,秦牧在秦国百姓中的声望必将大跌。

    更可虑的是中原的百姓,本来可以免受战火摧残。安然回归大秦了,因为秦牧不接受和议,坚持发动战争,让他们再次陷于战火之中,到时,中原的百姓还会支持秦军北伐吗?

    这民心一失,战争的天平就会向满清有利的一面慢慢倾斜。

    而秦牧如果顾忌这些,一但开始与满清和谈,金陵与燕京之间一来一回,至少也要花近两个月时间;

    最后不管谈得成谈不成,多尔衮都能达到把战争拖到夏收之后的目的了。

    秦牧想了很多,他向殿中大臣问道:“诸位大臣觉得多尔衮真的怕我大秦了吗?如果真的怕了,去年多铎战败之时,满清为什么没有提出这样的和议?为何偏偏到这个时候才提出?

    难道多尔衮觉得亏欠我大秦太多,所以要先治理一番,等到快要收成之时,再交给我大秦接手治理,这样他才能心安吗?”

    御史夏之远出来答道:“秦王,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去年多铎大败之时,满清军心不稳,若立即求和退出关外,其军必定全部崩溃,是已不能也;

    再看如今,其内部稍定,而蒙古各部又若即若离,满清已隐隐有背腹受敌之危,是以臣觉得,满清同意以其君为质,求得全身退出关外,未必可不信。”

    “秦王,满清已表示诚服,若是大秦不予接受,坚持兴兵讨伐,则有失道义,中原百姓会将兵祸之罪归于我大秦;

    若我大秦示之以诚,而满清出尔反尔,则其阴险嘴脸尽陈于世人面前。自古以来,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到时我王再兴大义之师加以讨伐,中原百姓定会提壶携浆来迎。”

    秦牧淡淡地说道:“此事暂且议到这吧,国之大事,不得不慎,诸位大臣不必仓促做出结论,先回去思虑清楚再说吧。”

    秦牧总不能无凭无据死死咬定多尔衮完全是在骗人,于是干脆先退朝,慢慢再想对策。

    说实话,他也不能确实多尔衮是不是真的愿意放弃中愿,退出关外,一时真的不能确定。

    如果是真的,大秦可以少花费无数的钱粮,又能避免中原再次遭受战火的摧残,这样的结果,谁不想要?也难怪殿上大臣忍不住纷纷站出来同意满清求和了。

    秦牧一路思索着回到御书房,立即让韩赞周去召司马安、路振飞、李源三人前来商议。

    秦牧等人落坐,立即问道:“三位阁老以为满清求和可信吗?”

    司马安答道:“秦王,先不管满清求可不可信,关键在于多尔衮此举,让大秦立即北伐变得师出无名了。”

    是啊,满清求和可不可信,你总得了解清楚才能下定论,你要了解,这时机就错失了。

    你若不理会,万一满清真的愿意让出中原,那你就是罪人,是你的固执让中原再次遭受战火摧残,让大秦白白花费无数钱粮,白白牺牲无数将士

    路振飞说道:“秦王,清使非要秦王先纳其所谓的公主,才肯退出关外,不管其是真心还是使诈,这条件岂能全让他来提?”

    路振飞的话让秦牧脑中仿佛闪过了一道亮光,他立即问道:“路大学士有何良策?”

    “秦王,对方能提条件,我大秦也能提,满清不是声称愿意退出关外吗?那好,现在我朝也来提一个条件,无须他先退出关外,只要他愿意将兵力撤过黄河以北,显示出足够的诚意,秦王就纳其公主为妃,然后再谈撤出关外之事。”

    “不错,不错。”秦牧点点颔首道。

    司马安却说道:“只怕多尔衮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我朝自然可提出条件,然希福只要声称自己做不了主,要先回去请求其主,这烫手的山芋又抛回到了大秦手上,因为我朝等不起。”

    这也对,先将兵力撤过黄河以北,这样的事希福说自己做不了主,那是正常。

    他根本不须据拒绝这样的条件,只要说回去请示一下,就能拖延到夏收之后了。

    如何才能证实满清是真的愿意退了关外,还是有意拖延时间呢?

    你就是不相信多尔衮,也必须找一个能说服满朝大臣,说服天下百姓的理由。

    ps:亲爱的朋友们,我怀着谦卑的心情,求求大家月票支持,真不知怎么了,这几天月票突然少得可怜,形势大大不妙,一次爆菊二次受不了,求月票!挺上去!

第549章 豁然开朗() 
***

    如何才能证实满清是真的愿意退出关外,还是有意拖延时间呢?

    你就是不相信多尔衮,也必须找一个能说服大臣,说服天下人的理由。◎云 來 阁免费万本◎

    秦牧与司马安、路振飞、李源三人商议了许久,一时谁也没能找到破解之道。

    司马安说道:“以多尔衮的此人的狡黠,臣以为瓜尔佳希福虽身为使节,但也未必能确知多尔衮在和亲、以君入质、退出关外这些事上怀有多少诚意。”

    这倒是非常有可能,多尔衮根本没必要向瓜尔佳希福揭穿自己的意图。

    如果他根本没打算这么做,只是在拖时间,那就更没有必要把事相告诉瓜尔佳希福了,以免希福来到大秦后不小心露出马脚。

    那换而言之,也就是说从瓜尔佳希福身上根本没法验证多尔衮的议和的真假。

    四人推敲了,还是一筹莫展。多尔衮这一招似乎是个无解的。

    司马安三人离开御书房后,秦牧到花园中散步,园与绿意盎然,景色优美,他却无心欣赏,多尔衮,果然不是易予之辈啊!

    一直跟在秦牧身后的柳如是,见他心事重重,连午饭也没顾得上吃,她忍不住小声地提醒道:“秦王,您还没用午膳呢。不如婢子让人把膳食端到园中来,您就在园中用膳吧。”

    “本王不饿。”

    “秦王,龙体要紧。您还是将就吃一些吧,否则王后娘娘问起。婢子可没法交待。”

    “好吧,让人端过来吧。”

    柳如是很快让人把午餐端过来,就摆在园中的八角亭里,就三四个菜,但做得极为精致,外加一小壶酒;

    其实秦牧午餐很少喝酒,以免影响下午的工作。

    不过府里还习惯性地给他备着,今天秦牧感觉在与多尔衮的较量中。棋差一着,心中有些郁闷,用餐时指了指酒壶,柳如是连忙拿过来,为他斟满和田白玉杯。

    “你也坐下陪本王喝一杯吧。”

    “婢子不敢婢子站着就是了。”

    “随你。”秦牧懒得在坐与站之间与她啰嗦,端起酒杯自顾呷了一小口,心思又回到了多尔衮的求和一事上。

    他思索了这么久。总感觉脑海中隐隐有一线灵光,一时却又抓不住。

    说实话,他是不大相信多尔衮会主动退出关外的,毕竟他这次求和的时机太凑巧了。

    但如何才能揭穿他求和的阴谋,这才是难事。

    秦牧相信朝中很多大臣也持有怀疑态度,只是此事的诱惑力太大。不动刀兵就能和平地接管北七省之地,这个巨大的诱惑让大家虽然有所怀疑,但只要有一丝可能,大家还是不愿放过。

    这样的心里不难理解,秦牧自己何尝不是很心动。

    如果说以前出于政治斗争。多尔衮三兄弟不能退的话,那么现在豪格一派已经败亡。多尔衮连满清的圣母皇太后都取回去暖床了,内部的派系斗争已经基本消除,退回关外对他的权力影响已经不大。

    从这些方面来分析的话,确实不能排除多尔衮见势不利,真的打算放弃中原,退回关外。

    但秦牧就是不相信他,这是一样直觉,没有什么实际根据的直觉。

    “婢子”

    “有话就说。”

    秦牧心中本就有些郁闷,对柳如是磨磨蹭蹭的样子大为不满。

    不过他身为一国之君,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喜怒形色。还不至如此就对一个小女子大发雷霆。

    “婢子不敢说。”

    “少废话,说吧,这次不管你说什么,本王恕你无罪就是。”

    柳如是要的就是他的这句话,她盈盈一福,低声说道:“关于建奴来使的事,婢子斗胆琢磨了一下,这些事本来轮不到婢子多嘴,只是婢子看到秦王为此事连午膳也吃不下,婢子心里难受,心里有些疑问忍不住想问秦王。”

    “你想问什么?”

    “秦王,婢子在想,既然在建奴来使身上,难以断定建奴是真心求和,还是有意拖延王师北伐的时间,秦王为什么不派细作到建奴治下去打探一下呢?”

    柳如是这个问题乍听起来很愚蠢,但她本是个聪明人,问出这看似很蠢的问题来,必是在提醒自己什么。

    秦牧脑中本有一缕灵光隐现,经她这么一提醒,再顺着这个思路一想,不禁豁然开朗。

    不错啊,如司马安所说,多尔衮这招如果真是为了让大秦师出无名,那么其潜台词就是:你想要的,通过和平手段完全可以得到,再悍然发动战争,那就是不顾天下百姓的死活,是个战争狂人,纯粹是为了战争而战争。

    假定多尔衮求和真是一场阴谋,无非是要达到两个目的:

    其一,是拖大秦北伐的时间。

    其二,若是拖延不了的话,就让大秦发动的这场战争变成非正义的战争,从而失去民众的支持。

    问题来了,正常情况下,普通百姓是不可能知道满清有求和一事的。

    这年头没有广播、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你派个使者来大秦,知道的百姓能有多少?

    既然大部分百姓不知道有满清派使求和一事,那么秦军北伐时,满清治下的汉人就不会觉得秦国发动这场战争有什么不对了,他们依然会给予支持。

    多尔衮要想治下的汉人觉得大秦是不顾他们的死活,发动的是一场无谓的战争的话,就必须先让治下的汉人知道他派出使者求和一事。

    而要想让百姓知道此事,就必须派人刻意去宣传。

    如果多尔痛是真心让出中原,没有任何阴谋,那就没有必要费那么大劲派人去宣传这件事,到时退出关外就是了。

    想通了这一点,秦牧看了柳如是一眼,立即让人传来燕高飞,让他传令夜不收,立即去调查满清有没有刻意向治下汉人宣传派使向大秦求和一事。

    正所谓一通百通,燕高飞刚要离开,秦牧又叫住他道:“等等,你同时让人查一下,满清治下的纵深地带是否有备战的迹象。”

    这同样是基于一个道理,为了避免打草惊蛇,前线的清军或许没有什么异动,但如果多尔衮真的是在拖延时间,那么他在后方一定会有些备战的动作,只要用心去追查,一定能查到一些端倪。

    现在大秦也还在紧张筹备当中,还需要点时间才能备足二三十万大军的粮草。现在就一边调兵遣将,一边调查吧。

    燕高飞离开后,秦牧胃口大好,还让人添了一碗饭。侍候在旁的柳如是眉儿弯弯,露出一抹由衷的微笑来。

    这次她做得颇为巧妙,不去抢男人的风头,一个看似愚蠢的问题,却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这才是聪明的女人。

    四月的时节,园中的花木生机勃勃,柳絮飘飞,青梅结子,曲径通幽的园林里宁静而怡雅,花间吹来的清风带着淡淡的花草香味儿,沁人心脾。

    秦牧吃完了午饭,又让柳如是沏上一壶茶,然后在亭中铺上一张玉簟。

    他拥着青玉抱香枕往玉簟上一靠,看了浑身珠圆玉润的柳如是一眼,微笑着说道:“上次我发现你的箫吹得很好,这午后轻阴,凉风习习,本王心事了结,正好小憩一会儿,你给本王吹上一曲吧。”

    柳如是下意识地往他身上某个部位飞快地瞟了一眼,花靥微红。秦牧见了她的反应,不由得一怔;

    随后他突然回过味来,那日在小宛楼上,自己也是让人家品箫,很显然,这娇媚的美人儿是想到那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