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433部分

明扬天下-第433部分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太仆寺卿杜风的建言,大秦也要设置官监牧场养马,但这主要是作为一种战略储备。

    平日所须的牛马,主要是借鉴宋代的政策,依靠商品贸易从游牧民族手上获得。这样一来,朝廷无须去设立众多大牧场,费尽心力。

    同时还能促进边境贸易,增加商税收入,增加各个游牧民族对大秦的依存度和信任度。

    杜风满脸春风,侃侃而谈道:“边境贸易的繁荣,不光是增加朝廷的商税那么简单。臣细阅宋代的资料,发现从宋初开始,宋太祖就通过制定一些优惠的政策,大力鼓励商人到边境去贸易,除了希望借此获得宋朝紧缺的战马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杜卿请说。”

    “秦王,为了保证边境的安宁,历朝历代都免不了在边境大量驻军。而这些边境离产粮区通常比较遥远。朝廷在边军补给上,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明代由此施行了开中法,由商人运送粮草到边境,以供军需。朝廷再给商人开出盐引,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贩卖食盐。

    宋代也有开中法,但除此之外,宋代鼓励边贸,也是为了解决边军的供给问题。从宋太祖开始,就在边境上设立了大量的榷场;而且对这些榷场作了相对详细的规定,用来调控边贸。

    边贸课税所得,大多就地用于边军的供需,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从内地运送补给的数量。王安石出相之时,为了开拓西北,在边贸方面,更是给边军下放了许多特权,使得西北边军平日的给养,仅靠边贸就能解决大部分。

    王安石曾有言‘以今日之力。用今日之财,西北之事,无不可为也。’听起来,完全是一副财大气粗之态。

    王安石敢出此豪言壮语,关键就在于边贸上。所以,臣以为,大秦之马政,大可借鉴宋代之策,本身无须设置大量官监牧场,完全可以通过边贸从游牧民手上获得所须战马。如此一举数得。既可减少朝廷不必要的糜费,又可以促进边贸繁荣,还可以解决边军的一部分补给。”

    秦牧静静地听着,杜风很推崇宋代的茶马贸易。不过就秦牧所知,宋朝的茶马贸易也是有其弊端的。

    在这个时代,战马向来被一个国家视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象当初的辽国和西夏,为了保证自己的战略优势,都是严格限制向宋朝售卖战马的。

    换而言之,有宋一代。最重要的战争资源之一的战马,一直受游牧主族限制。

    不过从杜风的话听来,他提到的这些策略,已不仅仅局限于马政。已经涉及到了一个国家综合性的战略核心部分。

    边军的补给,边贸的繁荣,与周边游牧部族的交往,盐政、茶贸。马政等等,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放到了一起,以一个高度融合。相互促进、补充、完善的办法来统筹解决。

    他有这样视野,让秦牧大为欣慰。

    大秦的高官里头,真正进士出身的人很少,大部分都是“半路出家”的人物。

    但正是由于如此,这些能提拨上来的高官,很少有东林党人那种夸夸其谈,说得天花乱坠,真要他干一件实事时,毛都不会的人。

    象杜风,以前也只是个秀才的身份,但听他一席话,有理有据,言而有物,绝不是那种满口锦秀、却不切实际的空洞之言。

    “秦王,宋代的茶马贸易,受辽夏限制,实际上只能从西北的吐蕃人手中交易到战马,在这一点上,宋代受到了很大的制约,但仍能保有不少战马,还顺带解释了西北边军很大一部分粮草补给,这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了。

    再看我大秦,则无须担心受到宋朝那样的制约,如今辽东、河套、河西、陇右、包括科尔沁都已收归大秦治下,这些地方是传统的产马地,百姓多以放牧为生。

    所以,即便是周边的游牧民族与大秦交恶,限制战马交易,对大秦也不能造成根本性的伤害,大秦依旧可以从自己治下百姓手上,得到大量的战马。

    有辽东、河套、河西、陇右这些传统的产马地在手,我朝不但不用担心象宋代那遭到外部制约,相反,咱们可以通过此举来控制周边的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产出单一,而所有的畜牧都不能长久保值,直白地说,马牛羊养大了,他们就必须卖出去,否则牧草不够,牛羊便会死掉,他们就会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即便牛羊不死掉,他们也必须以此换取盐铁茶等其他必须的生活物资。

    咱们通过边贸,既能从他们手上获得所须的战马,又能以此控制他们,让他们形成一种习惯的依赖,谁敢侵犯大秦,首先断绝与他的贸易,让其有所顾忌。”

    秦牧突然记得,杨慎曾提到,自古以来游牧民族大举南侵,往往是在畜牧繁衍的丰年,而不是荒年。

    加强边贸,各取所须,游牧民族通过和平的方式,也能得到所须的生活物资,他们日子好转之后,还愿意铤而走险吗?

    想不劳而获的人肯定还有,但秦牧相信,更多的人是珍惜生命的。毕竟每次南侵,并不见得都是不劳而获,多数的时候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

    如此说来,发展边贸,真真是一个双赢的大好事,大秦可以得到大量的商税,还能籍此解决一部分边军补给问题。

    另一方面,增强与周边各民族的贸易来往,有利于增加他们对大秦的依赖程度。同时这种密切的交流,可以增加彼此的沟通和友善,消除彼此之间的隔阂;

    更重要的一点,这个时代的中国有强大的文化优势,沟通越频繁,越有利于中华文化的推广。或者你说是文化侵略也行。

    秦牧与杜风谈了很久,养心殿外的天空一片湛蓝,秋天的白云带着闲情逸意,随风轻轻飘着。殿内的熏香散发着袅袅轻烟,让人心绪变得更加安宁。

    秦牧对杜风说道:“杜卿,你把你的这些建言,整理成一个册子递上来,本王过两日再放到朝会上去让大臣们一起讨论一番。让大家一起拾遗补漏,尽量完善,形成一个综合的、周全的定边策,才好着手实施。”

    杜风闻之大喜,连忙起身施礼道:“臣,遵旨。”

    秦牧抬手示意,沉声地说道:“杜卿不必着急,你先坐下,关于马政,本王还有话要说。”

    “是,秦王。”

    秦牧略微梳理了一下思路,说道:“杜卿,按你之策,朝廷所须战马,虽然不用全靠官监牧场,但官监牧场的重要性,仍须高度重视。

    本王的意思是,官监牧场不光要储备战马,以备不时之需。同时,本王希望把官监牧场变成一个集驯养、畜牧疾病研究,品种改良于一体的机构。

    尤其是在畜类疾病防治,以及品种改良方面,普通的民众难以承担这样的研究,这就要靠官监牧场来做。

    不要小看这些事情,如今大秦治下,有大量的牧民,他们主要的生活来源就是畜牧,然而一场瘟疫的发生,就能让千家万户变得一无所有。你们哪怕在畜牧疾病防治方面取得一点成果,就有可能拯救万千生民于水火,太仆寺对此务必要高度重礼。

    另外蒙古马虽然耐力好,不挑食,但体量小,有很大的改良空间,就本王所知,汉武帝时期,就曾从西域引进过种马,在品种改良方面作过尝试。

    太仆寺在这方面也要加强研究,不光是要改良战马品种,牛、羊、驼、甚至是鸡鸭鹅这些家禽,也要积极进行品种改良。这些事情,看似不起眼,但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

    你们需要经费,本王哪怕是从内库拨,也会拨给你们。杜聊啊,如果把这些事情做好了,做出了成绩,本王的凌烟阁上,少不了你的一席之地。”

    杜风激动得胡须微微颤抖,郑重起身拜倒:“臣,谨遵吾王旨意,死而后已。”

    *************************

    ps:今天月票好惨淡,一天才两票,说实话,无力感顿生。兄弟们手上有月票的,请求支持一下。

    求月票!

    (请搜索,更好更新更快!

第650章 八部联军() 
***

    大秦一举把如日中天的满清给灭了,而且灭得是如此彻底。这给漠南蒙古各部造成的震撼是难以想象的。

    加上各部随满清入关其间,实力折损严重。所以蒙轲在科尔沁的实力虽然不是很强大,但招集周边各部来科尔沁时,巴林等七个部族没有一个敢不来。

    现在号令七部一齐出兵攻打奇他特,也莫敢不从。

    不过从各部的角度来说,现在草原上战争频繁,以这种方式团结一致,对他们也是有利的,所以各部才如此积极。

    这次由螯拜挂帅,七个蒙古部族各出一千五百人,加上牛万川的五百,科尔沁部的一千五百,当然了,现在科尔沁已经是大秦治下,所有科尔沁士兵都换上了大秦的军服。

    这“八部联军”合计12500人马,在如今的漠南草原而言,绝对可以横着走了。

    螯拜不是第一次率领蒙古各部的联军作战,只不过以前是以大清将领的身份,现在换了一面旗帜而已。活计还是原来的活计,熟悉得很,跟逛自家后花园似的。

    秋高马肥,人强刀利,这一支大军从科尔沁出发,一路向北杀去。结果还没来得及与奇他特干上一仗,倒把附近的一些部族吓得不轻。

    比如札赉特部首领格尔桑,竟被吓得连夜带上礼物,一路直奔科尔沁,诚惶诚恐地求见蒙轲。

    就连远在大同边墙外的苏特尼部的滕吉泰,也坐不住了。

    这不对劲啊,咱可是最先与大秦结盟的,怎么现在前军大都督蒙轲招集各部会盟,还举行如此盛大的“狩猎”活动,竟没有苏特尼部的份呢?

    一种危机感油然漫遍滕吉泰全身,就象千万只蚂蚁在身上爬行一样让人难受,他左想右想。感觉绝不能再坐视被边沿化。

    于是匆匆准备了礼物,双管齐下,派一路使者去科尔沁求见蒙轲的同时,另派儿子脱尔欢赶往北京觐见秦王。

    另外,得到大秦鸿胪寺少卿甘南正在附近的西土默特部出使后,他又亲自赶往西土默特左翼旗求见甘南,总之能想到的招,滕吉泰都使上了。

    而这样的危机感绝对不只是滕吉泰才有,“八部联军”对各草各部的震慑力是极为惊人的。如果说之前大秦灭了满清,让大家感觉到了大秦的可怕实力的话;

    那么现在的“八部联军”就是架在他们脖子上的刀。这是切切实实的威胁,它不再是一个强大而不可见的压力,而是随时可以让你灭族的武力。

    这次蒙轲没有亲自率军去征讨奇他特,是因为他还有更重要的任务。

    西辽河南岸,一万朝鲜兵,还有一万女真青壮,正在热火朝天地筑城;

    一层层的三合土,在一个个光着膀子的壮汉的努力下,被一层层地夯实。城墙底宽三丈,上宽两丈二,高两丈,城墙外开挖四丈宽的壕沟。引西辽河水为护城河。

    平坦的草原上,一座新城正在拔地而起,到处是劳力的号子声和叫喊声,人吼马嘶。各种吊臂和滑轮组,将挖上来的土石,大筐大筐地吊到城上。

    十里外的一座石山上。不时传来巨大的爆炸声,那是秦军在开山取石,然后堆到山下的窑上,烧制石灰。

    前军大都督蒙轲在工地上巡视时,还不断有手下兵将吏属拿着文牍赶来让他签署,他身边的亲兵拿着一个小瓷瓶,颇在些象观音菩萨手上的净瓶,只不过亲兵的小瓷瓶不是用来装仙露,而是装磨好的墨汁。

    蒙轲看完文牍,接过另一个亲兵递上鹅毛笔,往瓷瓶里一沾,干净利落地签上自己的大名,把附近的朝鲜兵看得一愣一愣的。

    这也行?

    那什么“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的时代岂不是过去了

    总之,包括工地上的吊臂,用滑轮组操探的用来夯打城墙的铁饼,用炸药开山等等,这一切都让朝鲜兵深刻地感觉了一把天朝上国的先进性。

    听秦军士兵们说,秦王还下旨让人研制什么水泥,用来和沙石搅拌后,铺下来比巨石还要坚硬。

    朝鲜人虽然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不过听秦军士兵在感叹,说这种东西要是制出来后,十天半个月,就能筑起一座坚不可摧的城来。

    除此之外,新奇的东西还多着呢,听说大秦已经研制出了一种蒸什么汽机,也有秦军士兵管那叫铁驴,那可比活生生的驴马好使多了,用来带动织布机,一天到晚都不知道累,还不用吃草料,只喂点水就行了。

    唉,果然是天朝上国,看来咱们能来天朝上国干点苦力,也算是长见识了。

    铃儿叮当,大批的商队,不比秦军的脚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