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52部分

明扬天下-第52部分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呃?”秦牧一怔之后回过神来,不禁多看了田一亩两眼。

    这家伙这个主意虽然很损,但绝对有效。时下做人就讲个诚信,无故悔婚是要遭到世俗非议和鄙视的。

    杨廷麟这种清直之人,最在意的无疑是别人怀疑他的人品,这谣言一但传开,众口铄金,杨廷麟就算贵为知府,也难以辩说。

    这个时候再派人提请婚期,送去催妆礼,杨廷麟唯有答应,才能澄清谣言,若是再行推托,无疑会坐实他打算悔婚的传言。

    “一亩啊,照你的意思,咱们是先把知府大人放到火上去烤,等把他烤得外焦里嫩,然后再送他一场提亲的甘霖,把他解救出来,是这个意思没错吧?”

    “这。。。。。。。。。。县尊大人,小人没别的意思。。。。。。。。。。”

    “那你是什么意思?”

    “小人一心只想为县尊大人排忧解难。”

    “那你紧张什么?”

    “小人没紧张。。。。。。。没。。。。。。。。。”田一亩那两撇鼠胡抖得利害,满头大汗,这事说来着实为难他了,杨廷麟与秦牧终归要做翁婿,将来秦牧会不会拿他去填坑鬼才知道,唉,这回是求功心太切,求功心太切啊。

    “没紧张就好,紧张办不了事,咳咳,就这么办吧,此事就辛苦一田你了。”

    “县尊大人放心,小人知道怎么做了,定会办得妥妥当当的。”

    田一亩离开后,秦牧挑灯夜战,直到三更才把这些天积压下来的公务处理完;

    之所以能这么快,是因为田一亩在每份急需处理的文牍内都另夹有陈条,陈条上拟出一个或两个处理方案供秦牧选择;

    只有他觉得田一亩的方案不适合时,才需要自己另加思索,这样处理起政务来自然是事半功倍。

    第二天一早,秦牧本打算亲自走一趟周田盐矿,妥善解决好韦应超的事情,却因安远县那边传来的一条消息而改变了这个决定。

    匪首顾宪成退宁安远县南面的九龙嶂,马永贞与崔锋两路人马不但没能快速剿灭顾宪成,反而闹起了内讧。

    这个消息让秦牧震怒的同时,也迫使他不得不深刻反思目前的处境。

    ps:今天码字码得头昏脑胀,便四处去逛逛,发现上三江或强推的作者大多会发表篇感言,什么三江感言,上架感言的,俺突然想起,自己写了两三部书,好象很少写什么感言,其实写书这么久,有很多感慨的,对每一位支持自己的读者是满心感激,只是要正式的写感言的话,往往不知说什么,感觉说什么都很假,只有拿出实实在在的精彩故事,才足以回报大家的盛情,呃,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呵呵,码字去,码字去喽。

    最后说一句,今晚睡床,明天两更,大家别忘了多多支持哈。

第075章 必须有真正的嫡系() 
安远县南面的三百山重峦叠嶂、危崖奇石、溪流密布。方圆数百里山地上森林茂密,古木参天,巨藤倒挂,遮天蔽日。

    其西北部的九龙嶂东西绵亘三十多里,九峰耸立,山脊蜿蜓,似一道屏障。相传这里是九条真龙吐珠的地方。

    在云雾缭绕九龙嶂主峰之上,此刻正飘扬着一面“顾”字大旗,旗面四周乱七八糟地绣着九条金龙,不伦不类。

    山下五里,一处相对平坦的小山包上,则飘着“马”、“崔”两面大旗。

    小山包面积有限,但因为四周再没有适合扎营的地方,崔锋和马永贞两支人马也只能一起挤在这里。

    几日前在安远县西侧的夹水口,马永贞曾小胜顾宪成一仗,顾宪成于是连夜退上九龙嶂。

    九龙嶂群山如屏,易守难攻,府视欣山、新龙、凤山、镇岗四镇,离安远县城也只有二三十里,离东南方向的寻梅县城则在五六十里左右。

    从地形上看,占据九龙嶂对顾宪成非常有利,只要据险而守,然后不时派小股人马走山间险道到四镇抢掠,便可与马永贞和崔锋拼消耗,一但马、崔二人耗不下去,他即可出击安远或寻梅。

    鉴于九龙嶂的地形易守难攻,加上俩人曾一起落草过,马永贞有意招抚顾宪成,曾数次派人上山招安。

    而崔锋却认为顾宪成这种人奸/淫掳掠成性,应该彻底剿灭,免得将来反复,他本人也羞于与顾宪成这种人为伍,对马永贞派人上山招安,崔锋意见很大。

    两个主将意见相左,加上战事不利,两支人马又各成派系,互不统属,挤在小山包上难免会发生龌龊,双方士卒因口角斗殴的事每天都有发生。

    “蓬!”

    马永贞大账前的军鼓突然被踹倒,接着就见崔锋带着几个手下冲进来。

    马永贞正在帐中议事,马六两、韩秀两个百户闻声大怒,齐齐拔刀迎出,马六两厉声吼道:“姓崔的,你想干嘛?当老子好惹是吗?”

    “马永贞,咱们一同围剿顾宪成,粮草由秦大人统一提供,结果你的手下吃干饭,却让老子的手下喝稀粥,你他娘的是什么意思?”崔锋无视马六两,直逼马永贞,杀气腾腾。

    他带来的几个手下也纷纷拔刀,双方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马永贞从帅案后站起来,淡淡地扫了一眼帐中对峙的一干人说道:“军中粮草供应越来越紧张,从今天起,负责攻山的人马可以吃饱饭,留营休息的只供应两餐稀饭,今天轮到我手下的人马攻山。。。。。。。。。。。。”

    “攻山?笑话。”崔锋毫不客气地打断马永贞道,“你的人马哪天不是上去做做样子?哪天真的攻山过了?既然你这么说,那今日让我的人马来攻山,我们吃干饭,你们喝稀的。”

    马永贞表面不动声色,心中却也不禁燃起怒火,冷冷地答道:“军中自有章法,岂容你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当这行军打仗是儿戏吗?”

    “章法个屁,你的章法管不到老子头上,你不是一心想招安以前的同行吗?那老子不奉陪了,老子先带人撤回安远县城,你慢慢招安你的吧。”崔锋说完与几个手下掉头便走,马六两等人气得破口大骂,若不是马永贞拦着,估计已经冲上去砍人了。

    大帐中还有一个人,那就是兵备道道员王拱,他冷眼旁观,对双方的冲突不闻不问,仿佛跟他一点关系也没有。

    当然,的确和他没有什么关系,虽然名义上他身为道员,整个赣州的兵将都归他管辖,但马永贞和崔锋谁也不鸟他,不过是把他当作囚徒罢了。

    秦牧让马永贞具体指挥剿匪,同时又让王拱来“主持剿匪事宜”,其实不过是担心自己不在会昌这段时间,王拱玩什么花样,干脆把他打发来“剿匪”,这一点王拱非常清楚。

    为了避免在剿匪时意外“殉职”,他白天在马永贞大帐中闭目养神,对战事不闻不问,晚上早早回帐睡觉,坚决不随意走动,处处小心翼翼,即便这样,他还担心这次回不去呢。

    崔锋与马永贞势成水火,王拱是乐意看到了,或许,这中间可以做点什么,王拱暗暗思量了一下,第一次对马永贞提出要求:“马将军,本官这两日身子不适,想先回安远县城找个郎中看看,这里的剿匪事宜有马将军负责,本官很放心。”

    你放心我不放心?

    马永贞淡然地答道:“王大人身体不适,岂能再来回奔波,安远县城没有什么名医,那些庸医还不及咱们营中随军郎中,末将这就传军中郎中过来为大人诊治。”

    马永贞口气冷淡,王拱眉头紧紧蹙了起来,随即垂下眼睑说道:“那就有劳马将军了。”说完他又如老僧入定一般,刚萌发的那点小心思也灭了。

    刚回到会昌的秦牧,很快听说了马永贞与崔锋之间闹僵的事,此事对秦牧的触动非常大,培养属于自己的真正嫡系的心思更为迫切。

    目前蒙轲、马永贞这些人表面上都以他马首是瞻,但这些人的忠诚度如何,秦牧自己都不敢肯定,正所谓知人知面不知心,秦牧想收这些人为班底,别人何尝不可能是在利用他培植自己的力量呢?

    秦牧没有刻意去调和蒙轲一系与马永贞一系人马的意思,让这两派人马保持一种均势对他更为有利,除此之外,那就是培养自己真正的嫡系,而他也一直不遗余力地这么做着。

    刘猛、苏谨、向连城这三个百户都是他真正的嫡系,刘猛手下的一百二十人秦牧有意装备热兵器,只是现在热兵器还没打造出来而已;

    苏谨的一百二十人则要打造成精锐骑兵;

    最关键的是向连城的一百二十人,这才是秦牧花心血最多的一支人马,这支人马严格上说不是兵,秦牧是按照培养军官的模式在培养这一百二十人;

    将来这些人一但撒出去,就能在军中形成一张牢靠的网,为秦牧真正掌握住手下的军队提供有力的保障。

    嫡系,关键还是嫡系,没有自己的嫡系,就算蒙轲等人现在没有异心,将来也必定会有。

    一个人的实力一但强大到一定程度,谁还甘心屈服在一个没有实力的人之下?

    所以听说马永贞与崔锋闹得不可开交后,秦牧只是让人传去一道命令,让崔锋服从马永贞的指挥,尽快剿灭顾宪成;

    他自己不但没有赶往九龙嶂的意思,反而更加迫切地投入了千户所的日常训练,特别是对向连城那一百二十人马的培训当中。

    一大清早,东边才刚露出一抹鱼肚白,会昌千户所的校场上,上千士兵已经肃立如墙,整齐的队形如经刀切,除了晨风吹动的旌旗,校场上鸦雀无声,那种凝重的感觉让人为之窒息。

    秦牧全身披挂,腰悬宝剑纵马而出,铿锵的铁蹄声敲在上千士卒心头上,他在军前驰骋了一个来回,突然拔剑一指,厉声大吼道:“告诉我,你们的军人誓词是什么?”

    士卒们随即齐声大吼,声震云霄:“坚决服从秦大人指挥,忠实履行军人义务,严守纪律、常备不懈、关心同袍、团结协作。热爱百姓、热爱民族、不怕牺牲、宁死不屈。不出卖同伴、不向敌人告密,牢记自己的职责、荣誉、以及忠诚。”

    这是士卒们每天重复多次的军人誓词,展开一天训练前要宣誓,用餐前要宣誓,睡觉前要宣誓,秦牧就是要用这种疲劳轰炸的方式对士兵进行思想改造,

    一支军队是否英勇善战固然重要,但忠诚更加重要,否则你将他们训练得再好也是枉然。

    宣誓过后,各队人马以百户为单位,投入到剧烈的训练当中,秦牧带着向连城的“教导营”出了千户所,来到一个山谷后才突然宣布:“今天要模似的是一场遭遇战,由韩刚任红方主将,李辰任蓝方主将。”

    韩刚和李辰都只是普通的士卒,突然被秦牧指为主将大家并不惊诧,因为这样的事在“教导大队”中早习以为常。

    一经秦牧点名,二人迅速出列敬以军礼:“请大人下令。”

    “你们立即各带一半人马到山谷的两边,这期间你二人要选出各自的作战骨干,检查自己的装备,组织作战阵形,拟定作战方案,记住,这是一场遭遇战,没有多余的时间给你慢慢琢磨,现在就带着你们的人马前往就位,演习开始。”

    “遵命。”韩刚和李辰齐敬一个军礼,然后飞快回身,各带着一半人马奔向南北两边谷口。

    在奔向谷口的过程中,韩刚不断大喝道:“李浓、郝六、尚三刀、吴关、谢明堂各为什长,弓箭手由李浓、吴关指挥,刀盾手由谢明堂、尚三刀指挥,郝六负责枪兵,立即整理队形,快。。。。。。。。。。”

    李辰那边也一样,一边带队飞奔,一边任命指挥骨干,飞扬的尘土中,双方争分夺秒,厉喝声声,紧张程度绝不亚于真正的作战。

    每次实战演习,平时的建制都会全部打乱,原来的伍长、什长、总旗都不再存在,由秦牧临时任命两方主将后,再由两方主将任命自己的作战骨干,有时秦牧甚至也充当普通的士兵加入作战,这已为常例。

    这支“教导营”,秦牧本来就是将他们当成军官来培养的,平时除了传授文化知识和基础作战理论外,对他们的组织后勤、指挥作战、临机决断等方面的能力,更是一丝不会放松。

    李辰和韩刚一经秦牧任命为主将,就掌握着绝对的权威,哪怕是原来的百户、总旗,谁若不听令,可立斩,这绝对不是儿戏。

    由于秦牧将这次演习定义为遭遇战,双方都没有时间来作详细布置,就看主将的应变能力了。

    韩刚带队一奔至南边谷口,立即大喝道:“李浓、吴关带弓箭手立即抢占两边山坡,俯射杀敌,要快!谢明堂、尚三刀率刀盾手自两翼掩杀支援,郝六带枪兵随我直取中宫,斩将夺旗,快!”

    李辰这边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