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588部分

明扬天下-第588部分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顾君恩说道:“陛下,若是如此,不如在漠西草原加设一个都司吧。”

    顾君恩的话,一下子点到了根子上,漠西难以耕种,秦牧调三万吐蕃青壮过去,除了放牧,主要是想利用他们继续向西扩张。

    这跟李定五万蒙古大军差不多,大秦不需要花费什么,让这三万吐蕃大军一步步向西扩张,最终把秦牧划定的疆土都打下来。

    既然是军事扩张,用文官管理就大为不妥,因此确实有必要在漠西设立一个都司,实行军事化管理。

    三万吐蕃青壮即是士兵也是牧民,就象那边的游牧民族一样,以游牧的形式不断扩张;

    在这个扩张的过程中,让佛道两家跟着大军传教,给那边的部族两个选择,改信佛教或道教,或是接受战争。

    还是那句话,赢了,大秦获得大片疆土。

    败了也不要紧,反正大秦不会损失什么,继续从蒙古和吐蕃抽丁就是了。

    沙俄几千人就能占领整个东、西伯利亚。以几万蒙古及吐蕃大军,加上秦军先进的燧发枪、火箭弹,秦牧不相信拿不下这些地方。

    至于以后的管理,在西面边境几个肥沃的地方建几座城,迁部分百姓和驻守一两千军队就行了。

    俄国占领东、西伯利亚后,谈得上什么管理?到二十一世纪还有很多地方是无人地带呢。

    只要不让大秦周边出现强大的国家,同时一直保持着科技的先进性,谁敢来动你碗里的奶酪?

    秦牧现在采取的扩张方式,与历代皆不相同;

    历代动辄征调十万大军远征。

    秦牧采取的却是从蒙古和吐蕃抽丁,组建成军。

    一来可以削弱蒙古和吐蕃,让他们无力发动叛乱。

    二来可以免去朝廷支出巨额的军费,国内民生不会因为这种扩张而受到影响。

    和众臣商议之后,秦牧决定在漠西设立一个北庭都司,派苏谨去主持军务,以三年为期,定期换将。

    除了三万吐蕃青壮,再派两千装备精良的秦军去坐镇。

    在商丘安排好这些重大决定之后,秦牧继续南行。

    时间进入了五月,天上已是烈日炎炎,淮北大地上,和当初北伐时已经完全是两样景象。

    北伐时看到的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景象。

    现在道路两边,稻麦青青,长势喜人。路上商旅络绎不绝,田间地头男女在劳作,满脸丰收的期盼,到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

    御驾到达淮安时,黄连山前来禀报:“陛下,沐天波退至永昌府,突然打出崇祯之子朱慈焕的旗号。”

    “什么,朱三太子?”

    *************************(。。)

第891章 朱三太子() 
首;发;地;址;小;说;

    ***

    崇祯皇帝共有七子,二子、六子、七子早殇。

    长子朱慈烺、三子朱慈烔、四子朱慈照在清军入关后,已经确认被杀害。

    只有五子朱慈焕一直不知所踪。

    朱慈焕生于崇祯六年,生母为田贵妃,如果算年龄,他今年已经年满17岁了。

    在原来的历史上,明亡之后很多人借着拥立他的名号从事抗清活动,“朱三太子”成了当时的一种旗号。

    朱慈焕本人于康熙四十七年在汶上县被捕,并于当年被康熙以“朱某虽无谋反之事,未尝无谋反之心”为罪名凌迟处死,享年七十六岁。

    朱三太子甚至在很多上都有记载,因此,黄连山一提到朱慈焕,秦牧便不由得想起“朱三太子”这个名号来。

    一直以来,秦牧对朱家子孙还是很宽容的,虽然夜不收对这些人有所监控,但只要不造反,秦牧也不做不赶尽杀绝的事。

    但这个朱慈焕,便是夜不收也一直没有查到他的足迹,没想到现在突然在云南冒了出来。

    “连山,确定是朱慈焕本人吗?”

    “请陛下恕罪,这消息也是刚刚传出,尚未能确定。不过在崔锋调各土司兵马不断进逼之下,沐天波不断败退,从楚雄退到大理,又从大理退到永昌、保山。

    沐天波身边只剩下龙在田等两千余人,这个时候,他突然打出朱慈焕的旗号,不排除有借此提振军心士气的用意。

    广西方面,马六两招集了南丹等六个土司兵力,打得思恩府土司岑寅土头灰脸,势力被压缩到了思恩府和田州一带的山区。

    沐天波打出朱慈焕的旗号之后,岑寅也立即遥奉朱慈焕旗号。臣担心这会让西南掀起新一轮叛乱风潮。是以赶紧禀报陛下。”

    秦牧想的更多,如果真是崇祯之子朱慈焕,其号召力还是不容小觑的,加上现在司法改革触动到了很多地方官员的核心利益。如果两者形成互动,会出现什么后果只怕难料啊。

    “查,立即给朕调派精干人手,查清楚朱慈焕是不是真到了沐天波手上,如果不是,也要加紧把朱慈焕行踪查出来,以免将来再起风波。”

    “是。陛下,臣已经命人全力侦查。”

    当天,秦牧入住淮安的酌湖别院,北伐时,他曾入住过这里。

    随后秦牧便招司马安、李源、顾君恩三人来议事,一听到“朱慈焕”三个字,三人也不禁立即皱起了眉头。

    李源先道:“陛下,云南那边的土司,也被崔锋折腾得着不多了。现在又出了一个朱慈焕,再折腾下去,恐怕就适得其反了。”

    顾君恩也说道:“臣也赞同李阁老的意思,得赶紧平定云南全境才行。”

    由于云南土司林立。加上山高林密,许多土司桀骜不驯,这两年来,大秦对云南的策略。大致上是以土司制土司,也就是调一些听话的土司军队,瞧准时机就对那么不听话的土司来一下。能灭一个就灭一个。

    但为了不影响西北的战局。崔锋这一年多来,在云南的动作不是很大,主要就是不断挑起矛盾,让云南各个土司相互争斗而已。

    入滇的秦军据守楚雄以东的地区,很少投入作战。

    司马安想了想说道:“陛下,臣以为云南和广西不能分开来看,得着眼全局才行。洞吾国现在虽然已经退出云南,但实际上自从陛下去年颁布了讨洞吾敕谕之后,他隆又加大了对沐天波的支持,否则沐天波是不可能支撑到现在的。

    去年他隆和交趾郑氏对高平的莫氏两面夹击,迫使莫氏流亡我大秦,郑氏的势力已经推至广西边境,现在岑寅残部退到田州一带,如果再向南,便可与郑氏联成一体。若马六两继续进逼,岑寅退向交趾也是必然的。”

    交趾郑氏不止一次派使来向大秦求和,但大秦坚持要郑氏还政于其主黎氏,大秦强调君臣父子,上下尊卑。

    郑氏挟持黎主,形同乱臣贼子,大秦若是同意他的请求,岂不等于是鼓励这种挟持君上的乱臣贼子行为?

    而郑氏又怎么可能放弃手中的大权,真的还政于黎主呢?

    所以郑氏只能站到对抗大秦的阵营中去,去年还参加了以荷兰人为首的联合舰队,对大秦沿海进行袭扰。

    根据夜不收的情报,当初思恩州土司岑寅作乱,与郑氏的怂恿脱不了关系,双方既然有这层关系,岑寅最后退到交跤去,便不奇怪了。

    而这些都不是秦牧担心的,几个跳梁小丑而已,他担心的是朱慈焕的出现,会与国内的司法改革触及地方官的利益形成联动,从而在更大的范围内引发更大的叛乱。

    秦牧沉吟道:“司马先生的话虽然有理,西南之事,确实应着眼全局来看,然当务之急,是要先消除朱慈焕的影响。”

    “陛下,臣以为沐天波十有九是在虚张声势,朱慈焕未必真在云南。”

    “司马先生的意思是?”

    “陛下,只要找出真的朱慈焕,沐天波就会弄巧成拙。”

    秦牧听出来了,司马安的意思是立即把真的朱慈焕“找”出来,至于怎么证明自己手上的朱慈焕是“真”的呢,原来的鲁王朱以海,弘光的生母“皇太后”这些人都是不错的证人。

    到时让朱以海和“皇太后”一认,朱慈焕就基本是真的了。

    司马安说得很含蓄,总的来说,这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至少能在很大程度上消除朱慈焕的影响。

    秦牧沉吟道:“只是这时机不合适啊。”

    你早没找到,尽没找到,偏偏在沐天波打出朱慈焕的旗号后,立即就找到朱慈焕,这未免有些太巧了。

    顾君恩也说道:“臣以为,还是先全力平定云南再说,沐天波现在只剩下两三千残兵,立即让崔将军全力进剥,就算不能剿灭,至少也要尽快把他逼往洞吾国。”

    不管是谁,还身在国内和已经流亡国外,影响力都是完全不同的。

    顾君恩这样的大臣,当然知道朱慈焕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因此才有此一说。

    目前的柏油路只修到贵阳一带,秦牧本来是想等柏油路修到昆明后,再采取大动作的,但现在看来是不能等了。

    既然要打,那就大干一场吧。

    “这也有一年多时间了,海军的战舰造了多少?”

    “启奏陛下,四十艘飞剪战舰已经交付海军,大型的宝船也交付了四艘,另有其他中小型护航战舰九十多艘。”

    “嗯,够了,皇家海军也闲了一年多时间了,朕不能白养着他们,是该让他们出去给朝廷赚点钱了。”

    “陛下的意思是让海军攻打升龙府?”

    “一个升龙府用不了那么多兵力,整个中南半岛,让海军能打多少就多少吧。”

    “陛下,这动作是不是太大了,中南半岛,若是没有陆军配合,终究是难以完全打下来的。”

    “朕有说让海军把中南半岛整个打下来吗?”

    顾君恩三人面面相觑,不说话了。

    听出来了,这其实不是占领,而是掠夺,用海军对中南半岛大肆掠夺,宝富,人口,所有值钱的东西。

    把海军能到达的地方全弄成无人地带也无防,以后再迁汉人过去就是了。

    “陛下,只怕朝野会有所诽议。”

    “这个朕心里有数。”

    不管你做什么,总有人说三道四的,你做多了,他们也就慢慢适合这种转变了。

    不过御史言官们又能说什么呢,秦牧早就颁布讨洞吾国敕谕,按后世的说法,那就是早就对洞吾国宣战了。

    就象当初对满清一样,对敌人采取什么手段,不都是合情合理的吗?

    *******************

    ps:求订阅,求推荐!

    (。。)

第892章 天伦之乐() 
首;发;地;址;小;说;

    ***

    天子凯旋归来,百官出迎;南京万人空巷,倾城出迎。

    杀人盈野复盈城,流星作马月作灯。夜逐单于八万里,踏平祁山第一峰。这首御制诗再次被人口口相传,以此来歌颂天子的武功。

    随天子凯旋的几万新胜之师,意气昂扬,军容肃整,漫漫旌旗遮如云,一同接受着迎来道左的百姓的热烈欢呼。

    一束束鲜花,一篮篮果蔬,一壶壶水酒,南京百姓的热情,让很多士兵不禁热泪盈眶。

    热烈的鼓乐,一路吹奏,秦淮河两岸杨柳依依随风轻拂,有如美人载歌载舞。

    已经五岁的太子秦业,恭恭敬敬地给秦牧磕了三个头,雅声雅气地说道:“父皇凯旋归来,儿臣迎驾来迟,请父皇恕罪,儿臣恭喜父皇,贺喜父皇,平定青藏,收复河套,肃清漠南。”

    秦牧跳下马来,上去抱起他呵呵笑道:“业儿,这是谁教你说的?”

    秦业有些窘迫,却也没有隐瞒,小声答道:“皇父,是娘亲教的。”

    “那你知道青藏、河套、漠南在哪里吗?”

    “回父皇,儿臣知道,娘亲在地球仪上指给儿臣看过,娘亲说,那些地方很远,很远,父皇好辛苦”

    “哈哈哈好,业儿啊,其实呢,也不算很远,等你再长大些,学会了骑马,将来为父带你一起去狩猎。”

    “父皇,真的吗,父皇真的会带儿臣去吗?”

    “当然,君无戏言。”

    “多谢父皇,多谢父皇。”秦业就象一只被关久了鸟儿看到了湛蓝的天空,一派欣喜。

    站在前来迎驾的众臣前排的杨廷麟,看到皇帝旁若无人,一下子跟太子说这么多话。一副父慈子孝的样子,忍不住暗暗吁了一口气。

    上次李继卿那份奏疏,让他这个国丈着实吓得不轻,只是天子不问,以他的性格,也不屑于去解释,而且这种情,主动去解释反而有做贼心虚之嫌。

    但是不解释,这件事一直象块巨石一样压在心头,让他几乎喘不过气来。

    其实看到这一景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