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616部分

明扬天下-第616部分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英杰答道:“托陛下洪福,这几年大秦可谓是风调雨顺,各地灾荒比较少,随着民生逐渐恢复,加上玉米、红薯等新式作物在全国普通种植,根据户部统计的结果,如今我大秦的粮食产量,实则已经比明代高峰时粮食总产量多出三分之一以上;

    各州县截留用于收粮的款项,多则三万,少则八七千龙币,对于现在的粮食总产量而言,只能起到部份调控作用,实则难以将粮全面拉升;

    如今已经是八月,再过一个多月,不出意外,秋粮又将丰收,若不加以调控,到时粮价只怕更低,鉴于事态严重。臣与杨侍郎不得不来觐见陛下,以求能提前加以调控。”

    在唐贞观年间,史书明确记载,斗米四文钱,各地仓库皆实,史书谓之为盛世。但实际上,只要稍稍有点市场经济观念的人,都知道粮价绝不是越低越好;

    谷贱伤农甚至有可能引发暴乱,这可不是夸张。另外,粮价大福度降低。除了伤及农户外,还可以引发其它商品跟着降价。

    一个正常发展的市场经济体,物价绝对不会越来越便宜,一但出现这种现象,只有一个可能,市场经济出问题了。

    只有人们的收入与物价涨幅呈一个合理的正比,这种市场经济才能健康发展,否则必然引发严重的通缩。

    别以为在古代就没有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导致的经济危机,有。而且是常有。

    只不过古代对这方面的理论知识比较缺乏,也没有“经济危机”这样的词语,但你详细捋捋史书,还是可以清楚地看到。几乎每朝每代都有发生过所谓的“经济危机”。

    一但因为物价走低,引发通缩,整个经济就会凝滞不前,这个道理很简单。农民种出粮食来,却卖不出去,贱卖出去了。却没有因为丰收而多获利,那谁还有种粮的积极性?

    其它商品更是如此,比如布匹,纺织厂生产出大量的布匹,却因布匹价格过低赚不到钱,甚至蚀本。那还有人愿意加大投入,增加生产规模吗?

    生产凝滞不前,必然会导致大量作坊破产,大量人口失业,通缩的可怕程度,绝不亚于通涨。

    正是认识到这一点,许英杰和杨超这两个掌管户部的大员才双双来找秦牧。

    秦牧深思了须臾,才问道:“二位卿家可有对策?”

    这回由杨超答道:“陛下,户部就此事紧急榷商过,臣等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光靠常平仓收粮是远远不够的,唯一的办法是加大市场需求,唯其如此,才能有望拉升粮价。”

    在这个以农为本的时代,粮价对其他物价的影响力首屈一指,如果不能拉升粮价,引发通缩的风险将非常大。

    但要拉升粮价,又谈何容易,人口就这么多,你不可能平白多出大量人口来消耗粮食,更不可能买粮来焚烧掉。

    秦牧脑子急转,忽然有得,便问道:“日本人口不少,你们可知如今日本的粮价几何?”

    许英杰主管商务,而且显然在粮价方面费尽了心思,当即答道:“启奏陛下,目前有一些商船运粮前往日本出售,根据这些商船提供的消息,日本现在粮价大概相当于斗米一百文左右。商人从大秦运粮到日本,除去运输费用,斗米还能赚十五文左右。”

    秦牧说道:“这样吧,左右户部有不少余钱,就拿出一笔来作为专项资金,大量购粮销往日本,再从日本高价收购棉花之类的经济作物。”

    “陛下,这”

    就连许英杰,一时也想不明白秦牧这做的目的。很显然,这么做就算不赔本,恐怕也是白忙活,不可能赚到多少利润。

    “谁控制了金融货币,谁就控制了全世界;;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所有人。两位卿家明白了吗?”

    许英杰稍一思索,立即说道:“陛下的意思是,将大秦的余粮转销到日本,然后以高价引导日本人种经济作物,让日本在粮食方面依赖于我大秦,从而达到更好地控制日本的目的。”

    “然也!这么做,一来,可以确保国内的粮价不再走低,二来慢慢控制日本,等日本在金融货币和粮食方面都必须依赖于我大秦,不用一兵一卒,也能左右日本的走向。”

    “陛下放心,此事臣会立即着手去办,只是,这终究没法一蹶而就,一次性让过多粮食涌入日本,恐怕也容易引起德川幕府的警惕,还须以温水煮青蛙才行,如此便有些远水不解近渴了。”

    这一点秦牧也承认,针对日本的控制计划,太急了只会坏事,他问道:“二位卿家来见朕,想必已经有些对策了,请说吧。”

    “陛下,经户部榷商,臣等以为,想要迅速增加国内的粮食需求,拉升粮价,只有一个办法,大兴土木,比如加大国内道路的建设。”

    大规模的战争最消耗粮草,大规模的建设也一样,从这一点上说,许英杰他们的对策至少是对症的。

    杨超接着说道:“陛下,如果大量使用战俘修路,最大的消耗便是粮食,银钱其实支出不大。而国库今年预计至少会有四千万龙币盈余,因此,划一笔钱购粮修路,不成问题。”

    用战俘修路只须提供口粮,不用发工钱,各种筑路用的石料、沥青也可以用战俘开采、转运,无须另外付钱,总之一句话,有口饭给战俘吃就行了。

    从这一点上说,大规模修路确实是一个可行之策,既能迅速拉高国内粮价,防止出现通缩,又能加快大秦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将来的经济腾飞打下坚实的基础。

    “陛下,臣建议从交趾和洞吾征用八十万战俘,用于修路,除了原来拟定入冬后开工的成都至西京的柏油路外,长沙到南宁府的道路可以同时开工。除此之外,臣建议从南宁府再修一条柏油路通至商君城,一条从昆明至王贲城。”

    好家伙,秦牧听了要征用八十万俘虏,也不禁有些瞠目结舌,该说户部是财大气粗呢,还是魄力非凡呢?

    杨超所说的商君城指的是原交趾都城升龙府,即后来的河内。王贲城即原洞吾国都城阿瓦。大秦打下这些地方后,已经正式加以更名。

    南宁到商君城,昆明到王贲城这两条道路,尤其是后者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可以说是大秦牢牢控制中南半岛必不可少的战略通道。

    这条路早就在秦牧的谋划之中,只是原来由于民生未复,没来得及实施而已。

    现在杨超提出来,除了认同昆明到王贲城的通道确实重要之外,也不无投天子所好的意思,这样会让户部的提议容易通过得多。

    ps:感谢各位亲的支持,今天已经投79票了,老实说,这对我来说是意外的惊喜。前几个月,第一天的月票数都只有三几十张,今天兄弟姐妹们的热情让人有点意外。按照早上的许诺,每满一百章加更一章,因为现在手上没有存稿,蓦然有种紧迫感。

    不过大家放心,俺是不做那食言而肥的人的,兄弟们尽管狠狠的砸票,票越多,心情越爽,码字效率越高,让我心飞翔吧,让月票飞翔吧,我不怕我要飞得更高,我要上头条

第936章 航行() 
户部为了解决粮价不断下降,有可能引发的通缩危机,提出从交趾、洞吾征调八十万青壮修路。好家伙,这绝对是连秦牧都没有想过的大手笔。

    真的从交趾和洞吾征调八十万青壮来修路的话,这两个地方恐怕也剩不下多少年轻男子了。

    这从另一方面来说,对减少这些土方的土著人数量,也有巨大的帮助,现在大秦之所以没有派官员去治理这些地方,就是因为这些地方土著数量太多。

    为了将来的长治久安,秦牧的打算是先把这些地方的土著清理得差不多了,再从国内迁民过去,到那时,才会正式派官员去治理。

    这个庞大的修路计划,也算是一举多得,因此秦牧稍加考量之后,便同意了。

    或许当年始皇帝征数十万人修长城,也有削减六国青壮人口数量,以安定新占领的疆土的用意在内吧。

    当然,这只是秦牧自己的猜测。

    始皇帝征用几十万人,用了十年时间,在先秦那个生产相对落后的时代,竟能建起万里长城,这真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如果自己也征调八十八俘虏修路,十年时间能修多少路呢

    秦牧不禁充满了憧憬,或许一二十年后,大秦就算不是村村通公路,至少县县通公路怕是不成问题吧。

    先秦之亡和修建长城有很大的关系,陈胜吴广造反就是因为被押去修长城。

    不过秦牧倒不担心旧事重演,从交趾和洞吾征来的战俘,和从国内征用劳力完全不同。这些战俘到了大秦境内,就成了无根之水,即便有人要叛乱,也没有民众基础,很难成气候。

    另外。不会因为大量征用青壮劳力导致国内百业凋零,甚至还有解决国内危机的作用。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都不可能重演先秦因修长城而亡国之事。

    单就此事,在第二天秦牧又招集内阁辅臣及六部尚书、侍郎,开了一个高层会议,先与这些主要的大臣达成了一至。然后才提交到朝堂上去众议,在秦牧强力推动,及主要的重臣认可下,朝议总算得以通过了;

    当然,也不是立即就一次性征调八十万青壮回来。这需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次征一二十万,等这边走上正轨后,再征一二十万,如此递增,真要达到八十万的人数,总得需要两至三年的时间。

    正因为有这个缓冲的时间,此事在朝堂上才比较容易得以通过。

    户部随后划出八百万龙币。用于收粮囤粮,慢慢拉高国内的粮价;

    看到粮价开始回升,举国农户皆欢颜。这是必然的。

    先前粮价不断走低,眼看秋收在即,恐怕没有几个农户能睡得安稳;

    要知道,很多普通人家,一年最要的指望就是田里的产出了。

    八百万只是划出来的收粮专款,也不能立即全部投入进到粮市里去。否则一下子把粮价拉得过高,也不是好事。城里很多人一日三餐都是买粮吃,粮价过高又会影响到他们的生活。

    在这方面。户部有相对完善的方案,到底让粮价保持在哪个幅度合理,这些不用秦牧去担心。

    他想的更多的,是如何不知不觉地控制日本的粮食生产和供应,改变日本的产业结构,以便把这个岛国牢牢地捏在手心里。

    浩瀚的印度洋上,正值黑云翻滚,暴雨如注,白浪滔天。

    远洋舰队四艘宝船、四十艘飞剪式战舰,在海如风的指挥下,正在奋力搏击着风浪。

    巨浪在咆哮,所有人都在咆哮,海天苍苍,光线昏暗,巨浪如山,舰体不断被抛上浪尖,然后又深深地扎下浪底。

    很多控帆手甚至要用绳子将自己绑在桅杆上,才不至于被抛离激烈起伏的舰体。

    只要稍有点航海知识的人都知道,当海上的风暴来临时,最好是找避风港躲避。

    但不是每次风暴来临时都能侥幸找到避风港的,那只有与狂风巨浪作生死搏击了,这个时候,横着横行是大忌,一个巨浪就会把船打翻,顺风航行也不行,巨浪同样会轻易让你的船失控。

    如果不想死,你只有迎着狂风巨浪正面冲上去,一次次的冲上浪山,一次次扎入浪谷,这是你唯一的选择,你只能勇敢。

    如果是小船,要降下所有的帆,用桨与风暴搏击。但象海如风他们这样庞大的宝船,光靠桨是不可能驱动的,但也不能保留所有的帆。

    只留一部分帆,风帆在受风后,帆面会凹进,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象机翼那样的弧度,凸起的一面空气流速必然会加快,压力就会降低。

    利用这些原理,不断地调控风帆的角度,让船只借助帆的每一面所产生的力量没着迎风浪的方向航行。

    迎风面的正向力量(推力)和背风面的负向力量(拉力)合在一起,形成合力,让这两种力量都作用于同一方向;

    唯有如此,你才能让战舰冲向巨浪之端,用刃状的舰艏不断劈开浪头,保持战舰不被巨浪打沉。

    这些事情说来容易,做时难,在狂风暴雨加巨浪之下,船上的水手声嘶力竭,一次次扑倒在地,又努力爬起来,拼命保持着战舰的动力。

    几十战舰在风暴里,一次次扎入谷底,又一次次冲上浪端,顽强不息,风雨侵透了每一个人的衣服,打在脸上让人几乎睁不开眼睛;

    黑云在翻滚,直压到海面上,舰舷不断有浪头拍过,浪花劈头盖脸的浇下。

    飓风吹弯了桅杆,随时有可能折断,船体被巨大的力量撕扯着,甚至发出了吱吱的声音,仿佛船随时会散架,让人惊心动魄。大海在咆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