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676部分

明扬天下-第676部分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秦牧大袖一扫。居高临下大斥道:“想当年,朕与湘在秦淮河畔分吃一个煎之时,尔等何在?朕带着湘妃冲锋陷阵之时,尔等又何在?朕知道,皇后和湘妃也知道,今日早朝,尔等一个个已经准备好联合起来炮轰朕,所以湘妃要跟来,为朕挡风遮雨;

    朕未必要她替朕遮挡什么,但无论是荣华,还是苦难,只要她愿意跟朕站在一起,朕都不会推开她,因为朕知道,在艰难的时候推开她,未必是对她的保护,相反,这反而是对她最深的伤害。

    人若无情,孰称为人?朕今日已经做好准备,你们一个二个,可以冲着朕来,但若有谁敢对湘妃说三道四,朕宰了他!刘猛!”

    “臣在。”中军大都督刘猛连忙出班,洪声应答。

    “她是你妹妹吗?”

    “这。。。。。。。。”

    “是不是?”秦牧大喝。

    “臣万死,臣一直将湘妃娘娘当亲妹妹看待。”

    “蒙轲!”

    “她是不是你妹妹?”

    “是。”

    “宁远、凌战、朱一锦、韩刚、李辰。。。。。。。。尔等出列,说,她是你们的妹妹吗?”

    “是!”

    宁远等人纷纷出列作答,声震梁宇,殿内的文官面面相觑,这哪跟哪呀?

    好吧,湘妃跟天子的感情,全天下就知道,可这是朝堂,不是你秀恩爱的地方啊。

    这下好了,恩爱秀完了也就罢了,又拉一帮武将秀亲情,秀友情,这。。。。。。。。。。这。。。。。

    也有些心慈手软的官员,被感动了,这全天下的人都要与天子作对,皇后与湘妃也要坚持与天子站在一起,湘妃甚至不惜冒天下之大不韪,跟着这朝堂上为天子遮风挡雨。

    回想天子起兵以来,文治武功,仁心德政,惠及天下,今日何至于被逼到这种田地?

    外交部左侍郎黄振林出班道:“陛下,今日湘妃上殿,虽有失朝廷礼仪,但情有可原,臣以为,不应再对此加以非议。”

    司马凯、金磊等三十多个大臣,也纷纷出班维护云巧儿,云巧儿一言未发,只是目光一直未离开秦牧的身影,她手执着羽扇,一双原本灿若星辰的眸子,变得雾蒙蒙的。

    旁边平日随侍她的那个宫女,眼泪已经忍不住噗噗往下掉。

    经此一事,原本雄赳赳,气昂昂,准备联合炮轰皇帝的大臣们,气势几乎泄尽,一时间,竟然没有谁愿出站出来对皇帝发动攻击。

    “捷报!捷报。。。。。。。。”

    恰在此时,资政殿外传来一连串高声大喊,皇宫禁卫指挥使李式亲自拿着一份捷报进资政殿:“陛下,大捷!大捷!颖上侯苏谨率万五千人马,大破布鲁特汗国大军,生摛敌酋,歼敌八千,俘虏四万,破其都城,缴获财物百万之巨。。。。。。。。”

    “好!太好了!”秦牧不禁龙颜大悦,拍案而起连声叫好,“朕的将军们,果然不负朕所望,不负天下百姓所望,这元旦将至之时,再传捷报,好啊!来人,立即将捷报张贴于午门之外,让天下万民共庆之!”

    刘猛、蒙柯、狄中行、李过、郝摇旗、宁远、凌战、朱一锦、韩刚、李辰等一大批武将,欣然出班,齐声共贺:“恭喜吾皇!贺喜吾皇!”

    “同喜,同喜,哈哈哈。。。。。。。。。。”

    事情到这一步,皇帝与一班武将为大捷彼此道贺,喜气洋洋,文官们也只得出班道:“恭喜吾皇,贺喜吾皇。”

    “同喜,同喜。”

    秦牧是来者不拒,毫不吝啬自己的喜悦,你们本来是要来炮轰朕的,朕还就不跟你们计较了,有喜悦,分你们一份,这胸襟,如海吧?

    至于朝中的武将们,什么儒家法家关他们屁事,他们是兵家,到底是重儒还是重法,他们才懒得理会。

    儒家当道,一向重文轻武,在明代,一个七品芝麻文官,也能压一品武将一头。真论起来,武将们还宁愿法家当道呢。

    遥想当年,先秦用法家治国,武将的地位空前提高,是以名将辈出,士兵用命,造就了一支横扫天下的铁军。

    反正在武将看来,重法家绝对比重儒家好。

    他们本来就没打算跟着文官一起攻击皇帝,上殿之后,再看湘妃都争着出来为皇帝“遮风挡雨”了,刘猛等人本是皇帝亲信,又一向把巧儿当妹妹看待,看到俩人被文官们都逼成“苦命鸳鸯”了,这还得了。这会儿自然是跟着皇帝共贺,用这种方式给文官难看。刘猛更是站出来说道:“陛下,颖上侯立此灭国大功,自应有所赏赐,否则岂不寒了将士们的心。再则如今适逢盛世,百姓安居乐业,如此大捷传来,朝野都应该庆贺一下,扬我大秦国威的同时,也让天下百姓喜上加喜。”

    “嗯,卫国公所言,深得朕心,适逢佳节将至,今日左右无事,就先罢去早朝,朕在武英殿设宴,与诸卿共贺之。”

    秦牧说完,武将们大喜:“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哈哈哈。。。。。。。。。。。”

    在秦牧朗声大笑中,韩赞周高喊一声:“退朝!”

    *************************

    ps:求订阅,求推荐票。今天应该会有三章奉上,各位亲请多多支持,埋头码字去了。

第1033章 底线() 
***

    这次常朝,算是安然度过了。↖但风潮并未因此平息,问题更没有解决,相反,问题积压得越久,暴发出来时就肯定越猛烈。

    大秦是五日一朝,这次朝会躲过去了,不过是为秦牧争取到了五日时间,这五日之内,他必须迅速加以有效疏导,否则恐怕这投滔天的洪流就真会决堤了。

    朝会散之后,秦牧在武英殿设宴与大臣共贺苏谨大捷,趁御膳房准备宴席的时间,秦牧在蒹葭殿紧急招见了夜不收都指挥使黄连山,以及翰林学士王夫之。

    皇帝具体与二人谈了些什么,无人得知,黄连山离开时,神色如常,但脚步加快,匆匆消失。王夫之离开时则是神色凝重,似乎抬不起脚来,可谓是举步维艰。

    中午时分,秦牧准时来到武英殿,宴请群臣。

    这次其实只有从三品以上的官员有资格赴宴,这一点秦牧是经过仔细思索才做出的决定。从三品以上的文官,主要是内阁辅,七六尚书、侍郎,外加各个寺卿,算下来人数不是很多。

    而武将方面,那可就不老少了,大部分开国将领不是公就是侯,当初光是封侯者就多达三十二人呢。

    如此下来,前来赴宴的武将人数,比文官多近一倍,声势大壮。而武将是站在皇帝一边的。

    宴席之上,秦牧神色开朗,但对文官有点冷遇,主要是与武将把酒言欢,气氛热烈。刘猛等人自不必说,大力给皇帝捧场,让文官们很是吃味。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秦牧这才一整神色说道:“朕知道,诸位大臣在担心朕弃儒家而就法家。正所谓君无戏言,朕今天可以明确地告诉诸位大臣。朕不会弃儒就法。

    常言说得好,不教而诛谓之虐。儒家导人以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这些思想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必须坚持的,少了这些东西,人与禽兽无异。

    而法家防守的是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底线,不到最后,不应刑罚为手段去解决社会问题。这便是朕对儒与法两家的看法。

    换而言之,儒家必应为主,为先;法家应为辅。为后。否则就是不教而诛。法家能守住最后一道社会底线,却无导人向更高道德层次的能力,而这一点,只有儒家能做到。

    然而两家也不应是矛盾的,对立的。今日咱们君臣不妨打开天窗说亮话。自汉武之后,虽说历朝多是独尊儒术,但实际情况却是离了法家则国必乱。

    儒为主,法为辅,这一直是各朝的真实情况。诸位大臣不会否认吧。若非如此,各朝何须制定律法?

    如今朕要推行司法改革,绝不是要弃教化而用酷法。朕一直认为,刑罚的震慑力不在于它的严酷性。而在于它的的不可避免性。

    朕要做的不是制定多少酷法以震慑恶人,而是要让恶人知道,谁不知听儒家的,就逃不过法家的惩罚。反之。只要他听儒家的教化,做到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它就不用担心会受到法家的惩罚。朕要做的。仅此而已。”

    秦牧这番话,可谓是推心置腹,十分诚恳。

    但并不能就此让所有人放心,刑部右侍郎姚培祯接口说道:“陛下圣明,臣等相信陛下所言字字出于真心,然天下读书人只怕不这么认为,大臣们与天下士子所虑者,陛下虽无心弃儒就法,但如今的司法改革,却实质上使得法家凌驾于儒家之上;

    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如今天下人几乎一至反对司法改革,臣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不得不进谏陛下为天下计,民意不可违,望陛下三思。”

    “姚卿,朕说得还不够清楚吗,朕用法,乃为守住社会最后一道底线,以儒倡导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此方为重中之重,这主次之间,一目了然,何来法家凌驾于儒家之上一说?”

    “陛下虽无此心,但政之所出,却日重于法,此天下有目共睹也!”

    姚培祯这番话,等于是在直接顶撞皇帝,在坐的文官有的垂目静坐,有的频频点头。武将方面,则多是怒目而视,对姚培祯大为不满。

    秦牧身为皇帝,当然不会因此勃然大怒,喷怒不会让你显得更高大,反正,只会让你更掉价。

    他不疾不徐地说道:“朕有心改革司法,不过是使其更为公正专业,以造福天下百姓,岂能与重法轻儒混为一谈?姚卿,朕来问你,你身为刑部左侍郎,每日依法办案,若按你所言,是否可以据此认为你是法家弟子,儒门叛徒呢?”

    郝摇旗、朱一锦等大批武将顿时发出阵阵哄堂大笑,刑部侍郎姚培祯被驳得哑口无言,而驳斥他的是当今天子,他又不敢翻脸,脸上的神情象开了染坊一般,红一块;白一块;黑一块;黄一块。

    作为内阁辅臣的司马安、路振飞、李源,以及杨廷麟等重臣,则是眉眼低垂,一派超乎物外的模样。

    秦牧展开大袖,轻轻一压,止住郝摇旗等虎将的笑声,然后坦然地说道:“历朝历代,岂无律法乎?法不可废,这是天下之共识,既然法不可废,朕有心让其完善一些,高效一些,何错之有?

    尔等为了朝廷重臣,国之栋梁,理应明白这其中的道理,岂能人云亦云,硬要把朕完善司法之举视作重法轻儒,这是何道理?

    明太祖朱元璋亲自为新官编写的《到任须知》中,继天地孝道之后,首重刑狱之事,这是对生命的尊重。

    如果按外间的那套说词,明太祖岂不也是重法轻儒?今日在坐的诸位大臣,都是朕左膀右臂,朕需要你们的辅佐。是以,朕可以不厌其烦地再跟尔等说一遍:

    朕的治国方略,是以儒家为主,倡导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引导百姓的道德层次达到更高的境界,使社会更加和谐,安康。

    另以法家为辅,明确社会的底线,让所有官员和百姓知道,哪些底线是他们不能触及的,谁去碰触了,就别想逃脱律法的惩罚。”

    路振飞第一个起身拜道:“陛下圣明,臣愿辅佐陛下完成司法改革。”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

    秦牧挑选的重臣,其实很少是腐儒,他们的思想通常比较开明,若非如此,他们将很难在秦牧的手下占据重要的职位。

    今日这宴席之上,秦牧推心置腹的和他们谈,显得十分真诚。 明扬天下:

    同时他今日又不乏硬的一手,看看那比文官多一倍的虎将吧。这些人都是从尸山血海里爬过来的。而皇帝自起兵以来,经常亲自带兵冲锋陷阵,且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武将心中有着无人能及的崇高地位。

    今日皇帝已如此坦诚,如果大家继续纠缠不休,谁也不敢保证皇帝会不会被激怒,从而走向极端。

    路振飞等人可以非常肯定,只要皇帝一声令下,那些从尸山血海里爬过来的虎将,绝对不会管你什么儒家法家,他们只会用屠刀,送你去做仙家。

    千万不要去挑战皇帝的底线,特别是秦牧这种武功赫赫的开国皇帝。

    今天皇帝谁也不比,单单挑明太祖来比,最后又强调什么底线。

    心思稍为细腻的人就应该知道,皇帝这回是真的摆出自己的底线来了。若是谁再去挑战皇帝的底线,他大概不会介意象朱元璋一样,把朝堂血洗一空。

    想想这些,便不免让人惊心动魄,是以路振飞才率先起身,向秦牧示诚。。。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