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726部分

明扬天下-第726部分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刘宗周在他的学术主张中,主张“诚意”、“慎独”,在学术界占据了重要地位。他把自己关于《大学》“诚意”、《中庸》“已发”、“未发”的学说向天下系统地公开后,天下人赞颂他的哲学思想已臻化境。

    加上现在二来又任《明史》、《秦史》总编撰官,更是将他们的声望推到了极致,可以说,他们的一言一行,在读书人间都会引起巨大的反响。

    而且这两个人,还都是可为学问殉道的人,换而言之,他们要是认准的事,死都未必能吓退他们。

    秦牧照例赐座,赐茶,然后徐徐地问道:“二位卿家年事已高,为修史日夜辛劳,朕心里正记挂着,今日看到二位卿家身体尚为健康,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啊!”

    “劳陛下记挂,臣等实不敢当。”

    这回答有些火药味啊,秦牧轻咳了两下,正色地说道:“二位卿家劳苦功高,朕心里有数,二位卿家不必自谦。”秦牧说到这,对殿中的宫女吩咐道,“来啊,去把宫中珍藏的百年人参各取两支来,赐予两位大臣。”

    “陛下,正所谓无功不受禄,陛下隆恩,老臣眼下无寸功于朝,实不敢受之,还望陛下收回成命。”

    “陛下,今日臣等觐见,乃是为了。。。。。”

    ************************

    ps:鞠躬感谢@天界的小兵、书友140313014917653、心猿亦马、打魔兽的mk、草堂山人、兔**、轩辕无、&月牙冲天&、书虫淘淘、太昊元阳、牛回头、魔界小小虎、文盲觉兽、触梦3号、八八戒戒、玥小芽萌萌哒、foreverking、jinxun99、秋之神光、吾聊头顶等人的月票或打赏,衷心谢谢各位的支持,谢谢!

    月底了,本想开个单章求票,但这两天犯了颈椎炎,对码字影响很大,昊远很努力的想多码点,但连两章都没保住,更别说加更了,无颜开单章求票,只能干着急,今天买了盒膏药贴上,感觉稍好,明天两更应该能保证了,在此向大家致歉了。

    ,

    。(未完待续)

第1114章 帝有恙?() 
***

    刘宗周这个人绝对可称得上儒家的卫道士。他这次来,不出意外,正是因为对学官进行数理化培训考核的事。

    他在传统的儒学方面有极深的造诣,这一点秦牧是承认的。加上他声望很高,秦牧要用他,但又担心他阻碍自己一些新政策的推行,于是,把他扔到史馆去修史。

    都六七十岁的人了,等修完《明史》和《秦史》,估计也可以回家养老了。

    二人埋头在史馆,十分投入,可谓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修两部史。之前的风波他们都没有参与,这次突然双双为数理化考核的事跑来蒹葭殿面圣,秦牧很怀疑其中是有人在煽风点火。

    刘宗周这个人,思想很保守,他拒绝西洋新思想,是儒学后期迂腐思想的代表之一。

    崇祯十五年(1642),刘宗周被重新起用为左都御史。入朝后,刘宗周多次上疏,请崇祯革除弊政,以摆脱国家的危机。

    在《敬循职掌条列风纪之要以佐圣治疏》中,他提出“建道撰”、“贞法守”、“崇国体”、“清伏奸”、“惩官邪”、“饬吏治”等策略。

    刘宗周虽素负清望,但毕竟只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学者、思想家,而不是一位运筹帷幄的政治家,因此他的一些主张实在不合时宜。

    在当时,明朝江山已是风雨飘摇。但刘宗周认为“今天下非无才之患,而无本心之患”,因此主张“治心”是解救时艰的根本。他要求崇祯“明圣学以端治本”、“躬圣学以建治要”、“崇圣学以需治化”。

    只要有些眼光的人。都不难看出,都火烧屁股了,还让皇帝去明圣学以端治本,这是非常迂腐的想法。

    在关于西洋传教士汤若望的争论中,刘宗周的主张更暴露出当时儒学已经缺乏应变能力。崇祯帝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打算用汤若望制造火器,希望利用西洋的先进技术。解决内忧外患问题。

    如果崇祯此举能顺利进行,也许明代还能挣扎几年。甚至明代的历史都要重写。但是,刘宗周坚决反对重用汤若望,更坚决反对制造火器。

    他说:“臣闻用兵之道,太上汤武之仁义。其次桓文之节制,下此非所论矣。”“今日不待人而恃器,国威所以愈顿也。”“火器终无益于成败之数。”

    他把汤若望看成异端之人,请崇祯“放还本国,以永绝异端之根。”他坚持“仁义”说,反对革新兵器。

    刘宗周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有这样的言行,也表明儒家传统已失去了宽宏大量的开放精神,这也许也是原来的历史上。中国落伍、中华文化发生危机的主要原因。

    蒹葭殿里,刘宗周再次毫无不客气地把数理化痛斥了一番,言词激烈。震动梁宇,这绝对是蒹葭殿落成以来,接受的最强烈的一次振荡考验,还好当初黄振林没有偷工减料,蒹葭殿的质量不错。

    在猛喷了一通口水之后,刘宗周再次一字不改的抛出“明圣学以端治本”、“躬圣学以建治要”、“崇圣学以需治化”的理念。要秦牧回归正道。

    在原来的历史上,明亡之后。刘宗周说了句:“先帝(指崇祯)之变,宜死;南京失守,宜死;今监国(璐王)纳降,又宜死。不死,尚俟何日?世岂有偷生御史大夫耶?”说完之后绝食两旬,以身殉国。

    想到这些,秦牧忍住了没有立即发怒,对于一个能以身殉国的人,哪怕他的思想保守一些,秦牧也能给予最大的容忍。

    刘宗周毕竟年纪大了,相信他嚎不了多久的,果然,才一盏茶功夫,刘宗周就累得直喘粗气,脸色又是红又是紫,让人怪揪心的。

    黄道周见此,立即便要抢过接力棒,继续猛轰。

    秦牧适时疾声大喝:“来人啊!快传太医!快传太医!”

    憋足了劲正准备接着猛轰的黄道周见皇帝急声传唤太医,不由得吓了一跳:“陛下!陛下可是龙体欠安?”

    不管怎么样,秦牧总是大秦的皇帝,而且几个皇子又都还年幼,他若有什么三长两短的话,这刚刚安定的天下,非得再次大乱不可。就算他只是龙体欠安,也足以引发朝野不安,免不了暗流汹涌。。。。。

    秦牧微微一怔,他让人传太医,是见刘宗周脸色怪吓人的,而且也想以此来打乱黄刘二人的步调;

    见黄道周反而误会是自己龙体欠安,秦牧心头一动,抬起手来捂着自己的脑袋说道:“朕这两日身体着实有些不适,不过没有大碍,二位卿家但可放心,只是还请二位卿家奏事之时,声音小一点。这声音太大,朕脑子里就嗡嗡作响,反而听不清你们说什么,黄总编请说吧,朕听着。”秦牧说到这,一边轻抚着头部,一边转头对女官李双儿说道,“双儿,去把朕的药端来吧。”

    李双儿低头应了声喏,连忙躬身退入后殿。

    黄道周犹豫地问道:“陛下,您的龙体果真没事吗?”

    秦牧强打起精神说道:“没事,黄卿家有话就说吧,你们是国之重臣,常识渊博,年事已高,还为修史之事日夜劳累,废寝忘食,朕平时召见你们都难,今日你们难得来一次,朕再怎么着又岂能不听你们把话说完,黄卿家请讲,朕没事的,没事的。。。。。。。。”

    黄道周和刘宗周到底是年事高了,平时卷不离手,难免更伤到眼神,在皇帝面前又不好戴上老花眼镜,还真没看清皇帝气色怎么样。

    不过自他们入殿以来,皇帝就很安静,对刘宗周的激烈进谏也只是静静听着,没有多说一句,这似乎倒可以证明,皇帝龙体真的不适。

    “黄卿家有话快说吧。”秦牧又说了一句。

    这下黄道周反而有些不安了,心中惴惴,皇帝龙体不适,这个时候进谏不合适,再说了,他真能听得进去吗?

    唉,皇帝身体欠安,还予以接见,而且耐心听谏,这是何等难得的圣主明君啊,以己度人,黄道周越发不好再长篇大论地猛轰了。

    “陛下,既然您龙体欠安,臣等就先行告退了,望陛下好自休养,早日康复。”

    “黄卿家,朕真的没事,你们说吧,尽管直言进谏,朕身为一国之君,岂能因身体稍有不适,就拒纳忠臣良谏呢?”

    诡异的一幕出现了,秦牧这个皇帝要听忠言,拉着大臣留下进谏,本来准备来炮轰他的刘黄二人,却是急匆匆地告退,生怕走慢一步,影响到了他的“康复”,拉都拉不住啊!

    最终,在秦牧的再三挽留声中,刘宗周和黄道周迅速消失在了蒹葭殿外。

    等太医李从明赶到时,秦牧觉得戏既然演了,那就演足,不然让刘宗周和黄道周知道受骗了的话,这两个老顽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鬼知道他们会不会来个绝食抗争。

    于是,秦牧真对太医说自己不适,让太医把了脉。

    李从明把脉之后弄不清病因何在,这下反而心慌了,皇帝头痛着,却找不到病因,这可如何是好。

    他先是开了个安神养气的方子,然后匆匆赶回太医院,一边请其他太医来合议,一边派人去城外的医科学院请院正吴有性赶紧回太医院。

    负责出城请吴有性的人太过匆忙,路上还撞了人,到了医科学院,把正在手术台上讲解解剖术的吴有性直接拖下来。

    吴有性差点被手术刀割伤,气得他大怒:“岂有此理,你这是做甚?”

    那小吏吓得连忙解释道:“吴院正,十万火急,你快回宫,快。。。。。。”小吏说到这,连忙打住,然后急扇了自己两个耳光,才伏到吴有性身边细说“小的也不知道出了什么事,陛下传李太医去诊脉之后,李太医匆匆回到太医院,让小的赶紧把吴院正请回去。。。。。”

    吴有性暗暗心惊,扔下手术刀匆匆赶回宫去了,留下一群医科学院的学生议论纷纷。。。。。。。

    ******************

    pm、书友140313014917653、心猿亦马、、球球老公、癔症患者、八八戒戒、yhy老虎的月票或打赏,昊远顿首再拜!

    这几年来每天长坐电脑前码字,就连逢年过节都没有机会休息,可谓是几年如一日,说实话,现在感觉精力大不如前,劲榷和腰榷时常会酸痛,一痛就难以久坐,且集中不了精力。

    不过我知道,多数人都不容易,你们花了钱订阅,不管怎么样,我都应该尽到自己的能力拿出更多更好的故事来回馈大家,而不是诉苦。在此,愿所有人安好!

    今天保证会有两更,兄弟姐妹们,月底到了,求些月票,急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1115章 阴霾笼罩() 
***

    皇宫看上去是个最神秘的地方,但实际上却又是一个最藏不住秘密的地方,每时每刻,都有无数双各怀心思的目光汇聚到这个地方,关注着,窥视着,揣测着。。。。。

    这天晚上,帝都南京的一栋栋豪门大宅之内,一间间最隐秘的书房内,一个个跺跺脚就能让南京城颤三颤的人物,面色凝重地与心腹谋士耳语着什么。。。。。。。。。

    一夜深沉,一夜寂静,只有雨在不停地下着,下了一整夜,还没有丝毫放晴的迹象。天亮了,天空仍是淫雨霏霏,灰蒙蒙一片。。。。。。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锁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梅雨时节到了,南京城笼罩在迷迷蒙蒙的烟雨中,街边浸满雨的桂树低垂着枝条,一阵风来,烟雨扬起飞絮,寻常巷弄之间,传出清晨的卖花声,声声回响。。。。。。。。

    夜不收都指挥使黄连山戴着斗笠,披着雨衣,带着几个随从,骑着战马驰过清晨无人的御街,街上的积水被碗大的马蹄溅起,又迅速被淌平。。。。。。

    午门在望,黄连山推了推头上的斗笠,露出一张如积雨的天空一样阴沉的脸来。到了外五龙桥前,他迅速翻身下马,把缰绳丢给随从后快步上桥。来到午门下。

    巍峨庄严的大秦宫,在烟雨中静默着,给人一种凝重的压力,黄连山拿自己那块夜不收都指挥使的玉牌从一个小洞递了进去。

    往常,哪怕是半夜,他这块腰牌只要递进去,也能很快得到皇帝的接见。

    但这次呢?

    黄连山不知道。真的不知道。

    他也曾想过在宫里安插过眼线,但燕高飞被一撸到底。他和何宁宗被罚俸爵之后,便一直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不敢有丝毫侥幸之心。

    他有些后悔了。

    心中如灌铅一般沉重的他。静静地站在午门下,看上去就像雨中的一尊雕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