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武侠修真电子书 > 明扬天下 >

第749部分

明扬天下-第749部分

小说: 明扬天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许侍郎,我国本身也很缺铜,虽然在燕然山和南华洲相继发现了大型铜矿,但由于地处偏远,开采成本比较高,供应国内需求尚且不足呐。”

    “司马阁老说的是,不过就算让波斯保持铜器的市场,在棉织品和地毯这两个拳头产品受到巨大的冲击的情况下,再加上我国必将对其形成巨大的贸易顺差。波斯人的金银大量流向我大秦,过不了多久,已经足够让波斯国内一定会出现金银短缺的窘境了。”

    秦牧颔了颔首说道:“就算不是为了冲击波斯的地毯产业,我国也很有必要发展这个产业,以增加边远地区百姓的收入。

    而要对波斯更快的造成冲击,在贸易协定上还需要扫除一些壁垒才行,否则波斯设立贸易壁垒,针对特定的商品课以重税,到时我大秦要拉大贸易顺差便不容易了。

    波斯使者到来后,在贸易协定谈判方面,要特别注意这方面事情,目光要放长远些,协议越详细越周全越好,防止他们将来设置贸易壁垒。否则,我大秦只怕又不得不兴师远征了。”

    “陛下放心,臣回头就让商务司∵的学者讨论此事,尽快把详细的章程递上来。”

    “嗯,很好。”

    波斯是以银币为货币,只要不断扩大贸易顺差,让其国内大量的金银流向大秦,波斯国内必定会出现钱荒,也就是通货紧缩。

    严重的通货紧缩会引发货物价格持续下降,物价的持续下降会使债务人受损,继而影响生产和投资,同时会使生产者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继而减少生产或停产。

    生产投资减少又会导致失业增加百姓收入减少,加剧总需求不足,形成恶性循环。

    进而导致百业萧条。大量人口失业,生活无着,社会矛盾必然激化,最终就会造成政治动荡。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要强大起来,绝对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撑,大秦有能力影响萨法维的经济,暂时真没必要兴师讨伐。

    秦牧突然想起一件事,招招手让小太监拿来一本书,然后说道:“这是翰林院刚刚翻译出来的一本有关奥斯曼王朝的书。朕看了一下。里面有一篇奥斯曼学者分析奥斯曼当前所面临的形势的文章,诸位大臣不妨抽时间看看。

    他在文章里提到,欧洲人自文艺复兴以及地理大发现之后,已经有了一种放眼看世界的眼光,他们的武装商船扬帆四海,而且控制了世界各地的主要航道和重要港口。

    这就会造成一个严重的后果,本来,远东以及印度的货物主要是经红海,到埃及登陆。经由奥斯曼帝国控制的埃及苏伊士地区运到地中海,转手卖给欧洲国家。

    奥斯曼帝国实际上就成了东、西方货物的批发商,在这个过程中,奥斯曼人一转手。就能得到数倍的利润,滚滚的财源保证了奥斯曼帝国的强盛。

    不过如今形势变了,欧洲人开辟了一线新航线,东西方的货物从印度经好望角。走非洲西海岸到达欧洲。大宗货物已经很少走红海到苏伊士地区登陆。

    如此一来,奥斯曼人东、西方货物批改商的地位被欧洲人取代了。欧洲人把货物运回去之后,反手销往包括奥斯曼帝国在内的中东国家。赚取四五倍的暴利。

    由于贸易控制权的丧失,使得欧洲人把本属于奥斯曼的巨额利润赚走了。而且不但没有了转手的巨额利润,奥斯曼人还得花数倍的高价从欧洲人手中购买商品。使得中东地区的金银大量流向欧洲,进而出现了钱荒。

    奥斯曼帝国也是以银币为货币,但其国内产银也不多,钱荒的出现,严重打击了奥斯曼帝国的经济。岁入大幅度下降,国库亏空越来越严重。在没有白银流入的情况下,奥斯曼只能通过贬值本国货币来应对钱荒的问题。

    而货币一旦贬值,必然会导致通货膨胀,这几十年来,奥斯曼帝国的通货膨胀率高已到了惊人的地步,平均物价上涨了四倍,粮食价格上涨了近十五倍。

    苏丹只能发布政令,强行禁止物价上涨。整个中东地区都面临着通货膨胀的问题,奥斯曼帝国强行压制国内物价,引发猖狂的走私贸易;

    大量的商品被走私到国外,导致国内的商品更加奇缺,物价通涨就会更严重。进入一个不可控的恶性循环阶段,最后整个社会体系将会因此崩溃。

    这位奥斯曼学者很清醒地认识到了这些问题,所以,他向奥斯曼苏丹上奏,建议在阿拉伯半岛南侧,也就是红海入口的亚丁湾地区大力发展海军力量;

    其目的是要控制海上贸易通道,让东西方的货物重新走回红海这一条贸易通道,把贸易通道的控制权夺回,这才能从根子上解决奥斯曼国内财政亏空以及钱荒的问题。

    朕不知道诸位大臣听了这些有何感想,但朕看了之后,深受震撼,一来,感叹奥斯曼有如此眼光开阔的学者,二来,贸易通道的控制权对一个国家的影响让人震撼。其三,货币问题对一个国家的打击,后果如此的严重。

    这其中,有太多东西值得我大秦虚心借鉴,用心研究的。所以,这本书,朕希望每个大臣都能好好读一读。把其中的利害关系弄清楚,今天在制定国家大政方针的时候,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是,陛下。”

    在坐的大臣神色凛然,奥斯曼的这些问题,或许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大秦可以不用过于担心,但确实有不少东西值得引以为戒。

    那么中国会不会面临类似的问题呢?你或许会觉得,中国有丝绸,有瓷器,有茶叶,光是这几项,就足以保持贸易顺差,不用担心钱荒的问题。

    确实,这种理解没错。

    但实际上,在中国的历史上却屡屡被钱荒所困扰。这主要是因为朝廷的政策,或是因为麻木而导致。

    比如明代禁海的政策,使得国内银贵铜贱,百姓平时用的都是铜钱,交税却必要把铜钱换成银子交锐。银贵铜贱这就相当于百姓要多交很多税,天下百姓可谓是深受其苦。

    再比如清代,1800年前整个社会还是比较稳定了,但是由于鸦片走私贸易,中国的白银大量流出,导致了国内出现严重的银荒;

    毫不夸张地说,清朝的败落,正是由此而起。

    林则徐为什么强烈要禁烟,还不是因为钱荒造成了严重的国内矛盾,再这么下去,不用别人打,自己的国家也要垮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问题形成,一开始都不是很明显,经过日积月累,才会让你感觉到疼痛,到那时候,问题往往已经非常严重了。

    所以当政者必须有深刻的认识,同时要有高瞻远瞩的目光,及早发现这些问题,并针对性的制定政策加以引导,将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

    海军提督想了想说道:“陛下,难怪远洋艘队回报,说奥斯曼控制的阿拉伯半岛上,有加强海军建设的迹象。如此看来,我大秦很有必要提前应对,如今李定已经与奥斯曼开战,波斯人也派使求和了,不如就让远洋舰队前往阿拉伯半岛,把奥斯曼的海军消灭掉。”

    秦牧沉吟道:“海上贸易通道的重要性,诸位大臣想必已经有了更深的认识。大家请看,从红海经苏伊士地区进入地中海,虽然要走一百多里的陆路,但实际上走这么通道,仍然比走西洲要实惠得多。问题就在于,如何控制红海海域,以及苏伊士地区,只有控制了这些地区,才能控制住这条世界上最重要的贸易通道。”

    ps:各位亲,第二更奉上,求月票!下旬来了,求月票!(未完待续……)

第1150章 剑指苏伊士() 
***

    小小的英国,曾经控制了几乎全世界的海上重通道,以及比其本土大近两百倍的殖民地,而且控制的时间跨度是那么长,影响那么的深远。

    那么,以大秦现在的实力,就不能做到这一点吗?

    在技术方面,大秦已经领先了西方不少,造船业,武器方面,也领先了一大截,现在军器监已经制造出前装线膛炮,这种火炮射程更远,精准度更高。

    而且正在研制后装线膛炮,经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也已接受成功了。

    更重要的是,数理化在秦牧这个皇帝的强力推进下,已经开始普及开来,凭借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工科人才的涌现必定是其他国家无法比拟的,自然科技方面也必定会得到井喷式的发展。

    海上贸易的兴盛,加快了资本的积累,工业革命也必定会快速到来。

    加上在秦牧的引领下,举国上下的海权意识在不断加强,凭借强大的国力,要做到英国那样称霸四海并不见得很难。

    而要控制海洋霸权,苏伊士这个地方是绝对不能忽略的。

    秦牧最初的计划是,想通过李定的征战,迫使奥斯曼割让苏伊士地区,但现在看来,这已经不大可能了。 。 从奥斯曼这位学者的话中,可以看出奥斯曼已经看清了帝国败落的根源所在,而且他们已经开始在阿拉伯半岛加强海军建设,这进一步证明了,这位学者的话,已经得到了奥斯曼高层的认可。

    奥斯曼帝国和萨法维帝国虽然同为伊斯兰世界的国家,但因为所处的环境不同,两国海军的实力差别也非常大。

    以前萨法维最主要的敌人是奥斯曼帝国和乌兹别克人,再加上一个关系时好时坏的莫卧儿王朝。这些威胁都来自于陆上,因此萨法维所有的精力都投在陆军建设上。海军非常弱小,大秦要欺负萨法维帝国很容易。

    奥斯曼帝国的首都伊斯坦布尔就位于海峡边,整个地中海南岸也都是他的领土,而这些都必须要有一支强大的海军,才能抵御来自基督教世界的进攻。

    因此,奥斯曼帝国非常注重海军的建设,他们的海军在地中海足以与西班牙以及欧洲多国的海军抗衡。

    在红海地区,他们也保持着比较强大的海军力量,有一回甚至杀到东南亚的苏门答腊岛,帮助岛上信奉伊斯兰教的小国对抗欧洲人的入侵。

    只不过在大秦的远洋舰队挺进印度洋之前。奥斯曼帝国在印度洋方向的海军主力被荷兰人打败了,因此这一年来他们在印度洋上才比较消停。

    现在奥斯曼帝国明白了红海这条贸易通道关系到整个国家的盛衰,要重新夺回东西方的贸易通道,想让他们把苏伊士吐出来,肯定没那么容易。

    而且这样一个庞大的帝国,如果全力发展海军,对大秦在印度洋将会形成很大的挑战。这当然更是秦牧不能容忍的。

    苏伊士地区,必须拿下。

    问题是怎么拿下苏伊士地区呢?

    苏伊士离大秦太远了,常言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奥斯曼帝国如此庞大,又如此看重这个地方,海军的战舰开过去,就算暂时夺下了这片地区。奥斯曼也必定会拼死夺回,到时候就要大规模驻军,苏伊士地区还是战争连绵不断。

    如此一来,大秦在这个地方就会耗费大量的精力和财富。所以,通过战争强行夺取,不是上策。

    兵部左侍郎说道:“陛下。我大秦出兵,直接以武力夺取苏伊士地区,会有很后患和隐忧。臣研究了一下奥斯曼的制度,奥斯曼的统治如此辽阔的疆域,主要是依靠蒂马尔制。这是一种类似于封建采邑的统治制度。

    奥斯曼苏丹把土地赏赐给有功的军人,作为服兵役的补偿。蒂马尔领地根据收入的多少;通常分为两种:

    年收入不足2万阿克切(小银币)的称蒂马尔,其领主称蒂马尔哲;年收入在2至10万阿克切之间的称泽阿梅特,其领主称扎伊姆。两者通称西帕希,即封建骑兵。

    他们对领地的占有是有条件的,除本人战时必须应召参战外,还根据其领地的收入提供一定数量的骑兵,通常每3000~5000阿克切提供1名。骑兵的马匹、武器、粮食等均由领主供应。

    领主通常住在领地内,除自营一定的耕地外,还监督土地的使用和农民完纳租税等。国家对他们的领地实施严格的监督。领主应将领地的绝大部分分配给农民世袭耕种,不得随意没收;

    领主自己经营的土地不能超过农民的份地;领地除严格规定的一小部分外,均不能世袭;领主征收的税项是否正当以及税额的大小要受卡迪(法官)的监督。

    这些规定不仅限制了领主土地的无限制地扩大,使国家有可能经常收回一部分土地重新分配,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农民和封建领主的关系。

    在初期,奥斯曼不断对外扩张,领主主要靠战利品发财致富,并不把地产看作主要的收入来源。他们通常只限于征收地租,起政治领主的作用。

    但现在,随着奥斯曼国力逐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