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谱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奉系江山 >

第229部分

奉系江山-第229部分

小说: 奉系江山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邝先生,您提到了俄国人管理不善,那我们弄到了这些设备之后,就要在管理上面。好好动动脑筋,把设备的生产潜力都挖出来。我认为有现在有两点必须注意,第一就是标准化生产,把工艺细化,尽量让每个工人负责的任务简单起来,这样就能大量使用低端工人。第二就是要推行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一个师傅带三个徒弟。培养的徒弟越多,质量越好,师傅就能获得奖励,那些俄国人也包括在内,只要他们愿意把技术教出来,咱们保证他们生活的更好。”

    工业化不单单是使用机器生产那么简单。而是社会,甚至人性的全面变革,这种变革比起什么选举投票要深刻得多。

    在农业时代,讲究的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每一个家庭都要用自己的力量,尽量满足衣食住行方方面面的需要。这就要求每一个女人都要心灵手巧,每个男人都要极度任劳任怨,不然根本没法填饱一家人的肚子。

    而到了工业化的时代,每一个工人只需要完成一样工作就足够了,甚至只需要完成几个工序就能够获得足够的报酬,他们同其他工人亲密合作,共同生产出数量惊人的商品。

    合作的人多了,同时竞争的人也多了,就要追求效率,每个工人都要严格的服从纪律,甚至要努力把自己变成一台机器,忍受极度单调的工作,不知疲倦的劳作,这其实对早期的工人来说,这是一种痛苦的煎熬。

    但是没有任何一个工业化的国家能够越过这个阶段,没有哪个民族能不接受工业化的洗礼就强盛起来。当然这种工业化的分工也是不断细化的,就像现在很多工厂都是有一两个优秀的设计师撑起来的,他们几乎都是全才,设计,生产,制造,再到销售,要精通各个方面。

    到了后世,这种情况就彻底消失了,任何一个项目,都需要相当数量的人互相配合。这种变化最初始的阶段就是流水线的出现,有了生产流水线之后,生产的效率成几何倍数增加,而且大量的低端劳动力能够进入工厂,大大的增加了产能。

    美国能在二战之中,爆发出压倒性的产能,其实就和美国人落实标准化和流水线工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样做既然保证生产武器的整体质量,又能极大的提升数量,因此就算是德国能够制作相对精良高端的武器,依旧没有办法对抗美国压倒性的生产能力。

    凭着奉天的工业水平,弄出自动化半自动化的生产线还有很大的困难,但是完全可以大规模的落实标准化的理念,零件设备要尽可能的统一,这样会极大的提升效率,而且能降低养护成本。

    张廷兰很清楚,奉天工业化已经远远落后到了日本人的后边,想和日本拼技术工人的质量和数量肯定不现实,那就只能用先进的理念,将现有的力量,成倍的发挥出来,在所有工厂,包括民用工厂,还有各大兵工厂之间,都要推动这项工作,并且把精细分工的理念深入到每一个工业领域。

    另外师傅带徒弟的模式也是张廷兰从后世中国建国初期学来的经验,这么做能够快速培养大批的中下级技术工人,不指望他们的水平有多高,只要能胜任几个工序的生产就足够用了。

    一个师傅带两三个徒弟,然后徒弟再继续带徒弟,这就像原子核裂变一般,会呈现出指数增长的模式,在短时间之内,就能培养出一大批的工人。

    当然光靠着这种方式还不够,还要大力的推动职业教育。兴建技工学校,专科院校,培养出一批高端人才,这样互相结合起来,就有了支撑发展的人才了。

    按照张廷兰的估计,这次弄到的几千万资金,至少要划出三分之一用来发展东三省的教育。而且以后财政之中,至少要保证百分之二三十的份额用来教育人才。

    流水线生产和人才裂变式培养。二者合一,就是张廷兰手中的两大王牌,只要全面推广开,再配合中国的资源优势,完全能够在工业产能上,甩开日本人。

    如今奉天已经有了一定的工业基础,吉林和哈尔滨也在快速的布局之中,很快奉天工业就会有一个大发展,这是推动新理念的好时机。

    “总司令这两条建议都十分重要。我一定全力落实!”

    刚刚占领了中东路,麻烦事情还有一大堆,张廷兰把工业看了一遍之后,可以说是踌躇满志,他也要赶快处理其他事情了。

    张廷兰刚刚回到临时的办公点,绥芬河方向,还有满洲里方向都传来了捷报。秦威和郭松龄在战斗开始之后。利用优势兵力,快速将俄国守军包围起来,这两地的守军远不如哈尔滨的守军顽强,经过一番激战之后,大半被消灭干净。

    随即两个方向的士兵又扫荡了沿途的俄国散兵,配合着哈尔滨方向的军队。将整条中东路控制在了手中。

    “拙言,秦威抓到了将近六百名俘虏,要请示你,该怎么处理!”

    绥芬河俄国守军一千多人,俘虏一半,消灭一半,也差不多算是正常了!张廷兰笑着说道:“光是秦威请示这个事情么。郭松龄就没有消息么?”

    “没有!”杨宇霆说道:“拙言我听说了,郭松龄也抓捕了不少俘虏,不过这个家伙下手的确狠辣,据说那些俄国俘虏全部都被他给用机枪扫射了,然后都给埋了!”

    张廷兰也知道郭松龄这个人稍微有点极端,而且张廷兰也能想到郭松龄的想法,这家伙和俄国并没有那么深的仇恨,他这么干完全是想在奉军之中立威,也是为了引起更多的注意。

    “这些俄国人罪大恶极,怎么处置都不过分,只要不走漏风声,就随他去吧。至于其他的俄国俘虏,全都给我送到煤矿去,让他们挖煤,什么时候累死,什么时候完事!”

    杨宇霆暗暗点头,张廷兰这个家伙和郭松龄其实差不多,都是心狠手辣,不过张廷兰更加阴险一些,他还要榨干这些俄国人的最后价值。

    “拙言,光是送到煤矿恐怕不好吧,这算不算是假公济私啊?”

    “邻葛,你可不要诬赖我啊,这绝对是莫须有的罪名!”

    “谁不知道鸡西的煤矿可是你的老岳父家里的,你这个女婿一下子送去了好几千的活牲口,难道不是假公济私么?”杨宇霆满脸戏谑的说道。

    “那杨大参谋长,您现在就去告发我吧。”

    “拙言,你可不要误会,我就是想提醒你一下,该成家了,我可是提说少帅夫人都有了,你可不能落后啊,我们多少人都等着喝喜酒呢!”

    “也快了,等我把中东路的事情理顺一下,然后就准备准备,到时候邻葛你可要帮忙张罗啊。”

    “我义不容辞啊!”

    正在说话之间,奉天方面发来了电报,张作霖正式任命张廷兰担任中东路督办,同时兼掌护路军。老张的委任状不可谓不及时,这也体现了张作霖的重视之情。

    从收复中东路的行动开始,奉天就炸了窝,北洋政府,日本政府,各国列强,纷纷质问张作霖,奉军为什么要出兵中东路,究竟打得什么算盘,面对各方的压力,张作霖也有些招架不住了,尤其是日本人更是叫嚣着要直接出兵。

    好在这个时候张廷兰前后仅用了五天时间,就拿下了整条铁路,还基本维持了正常秩序,这让老张心里头十分欣慰,甚至有些得意,奉军能够快速消灭俄军,既显示了奉军的战斗力,同时又把先机牢牢掌握在手中,犒赏张廷兰这个大功臣也成了必然。

    现在张廷兰的身份其实和霍尔瓦特是一样的,管着铁路,还管着护路军,谁都知道铁路的重要,把铁路和军队掌握在手中,其实张廷兰此刻已经完全有资格自成一系,甚至和孙烈臣吴俊升等人分庭抗礼了。

    得到了任命之后,张廷兰自然十分欣慰,不过新的身份带来了新的麻烦,他必须尽快向列强解释清楚出兵的原因。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第三百一十章 新闻发布会() 
“媳妇,你觉得我这身军装还算不错吧!”

    张廷兰已经下令邀请各国记者,召开一个记者会,向各国说明中东路的情况,自然要穿着的正式,换上了将校呢的笔挺军装,武装带,马靴,佩剑全都配上了,整个人显得英武潇洒,举手投足之间都带着一股子气势。(。。)

    周芯瑶看得也有点发呆,微红着脸,帮他整理衣服,弄得一丝不苟,都准备差不多了,张廷兰才迈着大步走进了会场。

    中东路别看只是一条铁路,但是却牵动着远东,乃至世界各国的心,这条路战略价值太重要了,而且又是这样一个敏感的时期,不由得各国不关心。但是到目前为止,他们只得到了一些零星的小道消息,真正有价值的官方资料一点没有,特别是俄国方面,大家甚至不知道总督霍尔瓦特是死是活,各国都迫切想要弄清楚中东路到底发生了什么。

    张廷兰一出现在会场,中外各国的记者外交人员都把眼光停留在了他的身上,很多记者甚至忍不住发出了惊呼的声音,当然也包括许多中国记者在内,虽然不清楚具体发生了什么,但是有一点大家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在这场战斗之中,中国人占据了绝对的优势,沿线的俄国士兵几乎被扫荡一空。

    这绝对是多少年来,都不曾有过的壮举,中国军队击败了列强!造成的震撼不亚于晴天霹雳,而做为这场行动的指挥者,竟然是这样的年轻,几乎就像是大学里面的学生,不只年轻,而且英俊潇洒,简直就是青年的偶像,这样一个年轻人,带领着老大帝国的军队,击败了一个列强。简直让所有人都惊诧不已。

    “各位尊敬的外交官,记者朋友们,相信大家都十分关注中东路的情况,想要知道这些天究竟发生了什么,我现在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然后可以由大家自由提问。”

    作为一个执掌杀伐,一身硝烟还没有散去的将军。身上自然带着一股子杀气,张廷兰一开口。所有的记者都仔细倾听,手中的笔不住的滑动着。

    “自从俄国出现了政变之后,中东路沿线随之出现了不稳定的局面,大量工人被煽动起来,进行罢工行动,严重扰乱了沿线的秩序。而且这些罢工行动之中宣扬一些十分激进的口号,中国方面处于安全考虑,随即在沿线增加了驻军,并且同俄国总督霍尔瓦特先生取得了联系。希望他能够采取果断的行动。但是就在七天前,中东路的形势急转直下,发生了交火事件,大批的工人和俄国军队出现了冲突,战火又扩大蔓延的趋势,奉军为了维持和平和安宁,不得不采取军事措施。协助俄国方面,维持沿线的秩序。”

    在这种外交场合,张廷兰是尽量玩起了春秋笔法,他只说是工人和俄军冲突,造成的假象似乎是俄国多数党煽动工人和军队冲突一样,而不是中国工人和俄军冲突。这样一来,事件的性质就陡然发生了变化。

    “随后的事情发展远远超乎了我们的预料,俄国总督霍尔瓦特先生已经失去了对整个军队的控制,以马尔罗夫为首的俄国多数党,发动了旨在推翻霍尔瓦特总督的军事政变,为了避免战火波及中方,也为了防止多数党的邪恶主张流传。奉军不得不扩大军事行动的规模。在接下来的战斗之中,奉军士兵发扬了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同俄国叛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中国民众也给予了军队巨大的支持,在中国军民的共同努力之下,终于将叛军全部消灭。”

    张廷兰叙述着事情的经过,场下的记者并不完全相信,不过有一点他们比较肯定,那就是中国军队的确打败了俄国人,虽然这可能是在俄国内乱的时候,中国人捡了一个便宜,但是这也足够惊人了。

    中东路沿线有一万多俄军,当年不到两万的八国联军就能打到北京城,现在一万多俄军竟然短短几天被奉军解决了,这前后的反差未免太大了吧,在场的中国记者都忍不住露出狂喜之色,而西方记者则是无比的震撼,他们瞬间对奉军就产生了巨大的兴趣。

    张廷兰没有管这些记者丰富的表情,而是继续说道:“在这场冲突之中,俄国总督霍尔瓦特先生不幸死于叛军的乱枪之下,作为他的好朋友,我深深的为他的死而感到难过,不过值得欣慰的是罪魁祸首马尔罗夫及其党羽已经被击毙了。在这里我要郑重的提醒各位,必须注意多数党在俄国的行动,这是一股祸水,不仅会威胁到俄国的政权稳定,同时也会威胁到周边邻国的安全,我认为各国非常有必要联合起来,给予俄国临时政府一切必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